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532节

左鸿瑞趁热打铁,又详细介绍了不少具体的交易规则,比如每月分红一次,分红如何取现银,大股东如何参与股东大会,投股满一个月后可在交易坊退股拿回股银等等。

当然,其中有不少举措都是朱琳渼为了消除大家的不信任感而设置的。

往后等股票交易步入正轨之后,肯定要改为每年分红,否则频繁发放现银,交易坊的人手都不够用。还有退股之事,以后也会参考后世的股票交易,只能股民之间买卖,不会由交易坊回购了。

交易坊二楼的一间屋内,石霖从窗口看着那稀稀拉拉的几名进出交易坊正厅的人,不禁有些犯愁道:“大人,这围了足有几千人,左管事又口若悬河许久,但似乎还是没多少人敢投钱啊。”

“不急,”朱琳渼立于窗前微笑道,“我后面还另有杀手锏。”他话音刚落,就见几名身材魁梧之人有说有笑地进了交易大厅,“喏,这就来了。”

那几人来到交易窗口前,二话不说便拿出银子买了股票,又兴高采烈地扬长而去。随后,又不断有人前来买股,交易大厅的人气逐渐热络起来。

很快,人群中便有人认出了前来买股票的人,“诶,那不是赵典史吗?他也来买股份?”

“那个是宋照磨,我见过他。看他手中那么厚一沓票据,当投了不少银子吧……”

“你们看,应天府王经历也来了……”

“这么多大人前来,看来这股票定然买得!”

“就是,这些当官的都是人精,若是有不妥,他们怎敢这么放心地投钱?”

“哥几个,你们先聊着,我去里面看看。”

“等我,我也一起去……”

没多会儿,在诸多官员的带动下,股票交易坊愈发热闹了起来。虽然众人大多只买了一两钱银甚至几十文的股票,但一个良好的开端已然形成,日后随着投钱的人赚了银子,自然会引来更多人投资。

石霖不禁奇道:“大人,您这是用了什么法子,片刻间就情势大变!”

朱琳渼却是笑而不答,其实他只是简单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中国人在这方面还尤其严重。

他此前给立功的龙卫军、破虏营士兵,以及迁都过程中有所贡献的官员发放了一笔赏银,不过规定他们必须用这钱购买股票,要拿票据凭证回来报备。

这些将士、官员皆知道一个月后股票就能赎回,仅是跑两趟股票交易坊罢了,倒也不觉有它。但这些人在交易坊露面,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股票交易的人气立刻大幅提高。

至晚膳时分,交易坊打烊关门,左鸿瑞捧了账本小跑着来到二楼苏承羽所在的屋里。

第588章 崭新的应天府

左鸿瑞上前行了礼,喜滋滋揖道:“禀辅政王殿下,今日共收得股银三千一百余两,零头还正在清点。”

以他来看,不到一天时间净入三千多两银,这简直就是天降聚宝盆,早晚堆金积玉的架势。

“还行吧。”朱琳渼淡然点了点头。这三千两之中有他发给下面将士、官吏的两千多两,也就是说,实际募得股银不过八百两上下。

不过这只是第一天而已,很多人只是试探性地拿出几十文来入股,等他们下个月收到分红,自然会有更大的投资欲望,也会带动身旁的人一起投资。

万事开头难,今天能顺利走出这第一步,却也是大明历史上意义非凡的里程碑。退一步说,就算股票募集的资金始终没有大幅增长,这股票交易坊至少也能起到徙木立信的效果,在民间初步树立起朝廷良好的商业信誉。

一旦百姓们对朝廷的诚信有了信心,朱琳渼后面规划的银行、保险甚至彩票行业就有了顺利展开的基础。

而当这些现代资本经济模式下的机构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快速汇聚起大明民间巨大的财富,集中投入重点发展的领域,例如科研、冶金、造船等,促使整个国家快速进步。

不说别的,若大明的这些资本机构运转起来,仅凭这一点,就能秒杀包括建虏在内的周边所有国家的封建原始经济模式。届时不用打仗,光是以经济比拼和消耗,大部分敌人都会被活活拖垮。

例如欧洲的弹丸小国和兰,他们就是依靠先进的资本运作,集合近乎全国的财富大搞海上贸易和战舰,令比他大得多的西班牙、法国等过都无法招架,足可见先进资本模式的力量之强!

这还是区区和兰而已,若是体量大数十倍的大明将财富集中起来办大事,所爆发出来的威力可想而知!

不过朱琳渼也并没有因未来必定压倒建虏的经济能力而感到丝毫沾沾自喜。

他非常清楚,眼下欧洲各国的股票交易所、银行等大都已运作了数十年,在这方面大明还有不短的路要走。若想在未来的工业革命中完胜西方,经济模式上就绝对要尽早布局。

其实大明很早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发行了纸币——宝钞。

然而由于朝廷对经济规律的无知以及贪得无厌,不但使宝钞变为废纸,更重要的是严重透支了朝廷的信誉,这无疑为朱琳渼日后的经济改革挖了个大坑。而大明目前糟糕的财政状况就相当于是给坑里灌满了水,令他难以施展……

两日后。

秦佐明望着气势磅礴且忙碌异常的龙江船厂,心中冲天的豪气油然而生。

那负责接待他的兵部小吏见他对战船极有兴趣的样子,又向他介绍了南京城中近来的诸多新鲜事物,“将军,要说起来,这增建后的南京军器局虽没有龙江船厂这般雄壮,却也规模空前。如今军器局每月铸炮不下五十门,造铳三千支往上!军器局北侧的空地天天测试铳炮的轰鸣不绝……

“对,还有那玻璃厂,就在城西郊,月初刚刚建成。比夷人原先在城南建的那玻璃作坊大了百倍不止!据说还是辅政王点下亲自传授的烧制技艺,造出的器皿纵是比夷人海船运来的也丝毫不差。而且自从南京这玻璃厂开工,市面上玻璃器皿的价格降了数倍,眼下已和瓷器不相上下了。”

其实玻璃制品的材料消耗、工艺流程等都要比烧瓷简单很多,之前盖因大明自己不产这东西,导致价格反比陶瓷贵很多。眼下玻璃厂在各方面磨合地还不够完善,往后各方面熟练了,成本还会持续降低,最终会远比瓷器便宜。用玻璃瓶生产的罐头,才能真正便宜到适合大面积推广。

“您看,”那小吏指向马车外一座不大的宅子,“那是新建的钟表厂,据说都是福京过来的工匠,手艺相当不错。说是往后一只钟表仅需一两五钱银子就能买到!只是才刚刚建成,还没见有制好的钟表出卖。”

这一路上秦佐明只顾着听他谈天说地,虽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寻常,却一直也没在意,此时才突然发现,自己乘坐这马车平稳得有些过分了。

他遂问道:“这马车为何这般……”

兵部的小吏立刻笑道:“啊,将军有所不知,这是辅政王殿下新设计的新式马车,装了什么‘片减震簧’,轮子上则包裹橡胶,确比原先的车子舒适得紧。这还是普通的两轮车,若是那四个轮的‘云车’,听说坐上去如乘浮云飘在空中一般。”

他又忙补了一句,“不过这云车出产数量不多,价钱也实在不菲,兵部只买了两辆,眼下都被上峰调用,却不是要轻慢将军。”

秦佐明连称“无妨”,实际上就是这两轮车,已经让他极为满意了,心中思忖着要不要买几辆回去,给姑母、兄长他们每人送一部。

近一个时辰后,马车停在了应天府府衙外。

他听闻那小吏说“到了”,再抬眼去看,却见乃是一座略显破旧的署衙,甚至一侧的墙壁上还有浅浅的硝烟痕迹。

他不禁皱了皱眉,转头道:“辅政王殿下就在这儿理政?”

“啊,正是。殿下已住在这里有阵子了,也未见城中有新建王府的迹象。”

秦佐明闻言大为感佩,心道大明得如此辅政王主持大局,实乃国之大幸啊。看来真如大哥所言,大明必在殿下手中得以中兴,我辈能亲见这不世伟业,却也是生平至幸。
首节 上一节 532/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