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266节

“那以后就不用缴代班银了?”

“民籍!民籍啊!我家那三个小子都能读书科举了!”

“辅政王殿下恩比天高啊……”

明代还是农业社会,除非能做官成为官籍,否则农民,也就是民籍乃是最有社会地位的。

从匠籍转为民籍,便是身份的一次“大跃迁”。

身为匠籍,就必须无偿为国家做工,到了轮班时便得老老实实去所属的衙门报道。至明末时分,轮班制度虽已名存实亡,但轮到出班的工匠们还必须得缴纳一笔代班银,否则即使没活干,你也得去工部指定的地方蹲着。

此外最坑是,匠籍不能正常考科举!莫说要经常为国家干活,没什么时间读书,便是你学富五车,只要你是匠籍,就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才能参加科举。

而通常来说,这审批是不可能通过的。

在明代,考取功名那可是每个人最崇高的梦想。但若是生在工匠之家,就连这做梦的权力都要被剥夺了。

是以这些工匠得以转为民籍,他们怎能不兴奋激动?要不是辅政王殿下还在当场,恐怕有不少人便要冲出去买鞭炮庆祝了。

与兴奋的众工匠不同,项峰却皱着眉对宋应星拱手低声道:“老师,若匠户们都脱了籍,这军器局往后找谁来干活呢?”

宋应星已详细看过了辅政王殿下的工部改革方案,随即道:“往后要实行雇工制,军器局和工匠们签契约,付给工钱雇他们做工。”

项峰点了点头,但立刻又想到了新问题,“若是有工匠年岁大或是不想干了,我们又如何确定新招募的工匠是否合适呢?”

明代的工匠都是记录在册的,需要干什么活就从册子里抽人,比如记录是个木匠,那就一定会做木工活。

不过若是碰上技术不行的工匠,官府可也没有办法,总不可能把人给开除了。通常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后来,滥竽充数、消极怠工的人越来越多。

宋应星微笑道:“依辅政王殿下之意,往后工匠们也要考试。称作技能资格评定。

“通过考核之后会依据他们手艺高低,授予不同等级的资格文书。你募工匠做活时,只需看这文书即可。

“而且持不同等级文书的工匠所拿的酬劳也不相同。想要多拿工钱,便需努力提高技艺,考过更高一级的资格。

“对了,第一次技能资格考试下个月便要开始。往后每半年考一次,良莠立判。”

项峰闻言不禁抚掌赞道:“这般甚好!简单之事便用工钱低的平庸者,节省花销。而重要事宜则交给技艺高超的人,却不必担心会有纰漏。”

“正是如此。”

随后朱琳渼也公布了技能资格考核之事,工匠们虽对此不甚了解,但听说只是考校技艺,便也没怎么在意。

朱琳渼又继续道:“这资格文书暂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大师和特级大师五等。

“以木匠为例,每月对应的工钱是:一两五钱、二两五钱、五两、九两、二十两。”

工匠们再次炸了锅。

“我没听错吧?一个月二十两?!”

“就算是高级也有五两。以后不但不用缴代班银,还有这么高的工钱!”

“就是不知道这技能考核难不难……”

“嗨,就凭你李家的手艺,考个大师不成问题。”

第289章 武器升级

朱琳渼趁着工匠们热情高涨,随即宣布了福京军器局进行工艺标准化改制的事情。

“具体的细则随后会发到你们手中,技工学堂里也会详细教授。

“我这里先简单提一下,工艺标准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统一授业、统一度量衡、统一工序流程、统一核收。”

待散了会,工匠们喜滋滋地各自离去,徐尔路却在一旁拉住宋应星道:“宋先生,这设立技工学堂的好处我倒是能思得一二。

“只是这工艺标准化改制……我看过那章程,其中条款极为细致。

“例如制铳拖,莫说各处尺寸,便是哪个位置用何种工具丈量几次都设了规矩。

“殿下欲在各州府推行这套章程,必会使工场停工好一阵子,至少也会降低制器速度。却不知这标准化改制的用意何在?”

宋应星摊了摊手,“殿下深谋远虑,你我怎能揣度得透?我只知道,按殿下吩咐去做管保没错便是。”

在军器局的一间书房里,朱琳渼看着面前详尽的工艺标准化流程,心中百感交集。

杉关之战,大明虽然取得了胜利,全歼数万建虏,但不可忽视的是,龙卫军和破虏营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严格说来,眼下大明仅有两省之地,人口不过数百万。而就是这点儿地盘,还都刚刚遭受过兵灾,闽南又遇到旱灾,故而现在朝廷税收简直可以用惨淡形容。

再反观建虏,不仅坐拥江北七省,东北和蒙古南部也在其统治之下,不论其人力还是财力,都远非南明所能匹敌。

好在多尔衮先前过于自大,到处分兵,多线开战,这才让泰征朝缓过了一口气。

倘若多尔衮想要不顾一切地毁灭大明,极限情况下他至少能纠结起八九万满、蒙、汉八旗兵,再加上二十万以上的绿营兵。

朱琳渼头脑非常清醒,纵然龙卫军和破虏营的战斗力比建虏强出一大截,但毕竟人数较少。如果建虏近三十万大军此时南下,大明仍是极有可能毁于一旦。

退一步说,即使多尔衮没有孤注一掷,仅调集三成也就是十来万人马攻击福京,依照杉关之战的伤亡比例,即使龙卫军和破虏营能拼死击退虏军,定然也会死伤惨重。

而这么大的伤亡朱琳渼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更莫说日后北伐南京进而夺取北京,还要再牺牲多少大明将士就更难以估算了。

但驱除鞑虏的大业却绝不能中断。

想要减少伤亡就只有一个办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当战斗力对建虏形成碾压的时候,明军的损失便极大降低。
首节 上一节 266/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