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第110节

冉闵死死的盯着冉明道:“你在青州组建了六军?”

“是!儿臣正要禀告此事!”冉明没有否认,坦率地承认了,今天他将坦率地面对一切。“儿臣,当初在房子大营见到无数流民青壮,为了挖掘地道,就招募了五千青壮,经过廉台之战的磨合,这背崽军居然也有相当不凡的战斗力,固孩儿就又招降了投降的匈奴人、乌丸人、高句丽人、扶余人、组建了由匈奴人为主的苍狼营、以乌丸人、高句丽人、扶余人为主的速捷军、利用魏军老卒组建了虎啸营、在高阳时,儿臣又解救下来十余万被俘虏的汉人百姓,从中挑选出了一部分青壮,加上战场俘虏的降军,填充了苍狼、虎啸、背崽、速捷四营、使之每营达到五千兵马、共计两万余人!”

“后来儿臣趁段龛大意,在廖城俘虏了一万五千鲜卑段军、夺下青州后,收编了段龛所部,任命段龛其弟段钦为疾风营主将,占据广固后,又从青州招募了三千军队、组建了虎贲卫,这样以来,儿臣就拥有了共计两万八千军队!当然这并不包括各郡县兵!”

冉闵其实早已经过张平的消息,知道了这其中的情景。

冉闵冷冷的道:“可以告诉为父,这是为什么吗?”

“不为什么!”冉明淡淡的道:“儿臣只是为我们冉家留一条后路,不想让冉家亡国灭种!”

“不会这么简单!”冉闵道:“你的苍狼、虎啸、速捷、背崽、疾风五军都是骑兵,拥有六万余匹精良战马,而且在青州大力打造战船。你准备出海吗?不对”

冉闵快步来到地图前,打量着幽州地图。特别是辽东地图!冉闵看了半响,脸上突然隐晦一扫而光。指着地图道:“一旦燕军倾国之兵南下,你是想通过水师,运兵至辽东,抄慕容小儿的后路?以围魏救赵的方式,解决燕国之敌?”

“也算是!”冉明同样没有否认,事实上,不管晋书也好,资治通鉴也罢,都大量摸黑了冉闵,但是事实上冉闵的战略目光并不差,败给燕军,那非战之罪。以区区一万之兵,孤城一座,抵抗占据幽州、朝鲜半岛、内蒙草原的燕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冉闵都处于绝对劣势。以弱胜强,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地方,怪就怪在冉闵太愚忠了。

历史上岳飞拥有十五万岳家军、如果他不想死,大可以来一个不奉诏,赵构也无可奈何。难道指望赵构发兵攻打岳不成,他就算想打,也得有兵。

冉闵如果拥有一颗枭雄之心,柿子专捡软的捏,他打不过燕军,完全可以向南。向东打,收拾晋军,以冉闵的军队实力,完全可以把东晋打服!以区区苏峻、祖约之流,都能破建康,何况拥有天下无敌悍勇的冉闵。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成王败寇。

冉闵淡淡的道:“好!好计策!”

冉明道:“燕军是游牧民族。他们如果想再次攻打魏国,应该是在秋天,必竟他们经过春天的那一战,元气大伤。孩儿已经将苍狼营的呼延群、速捷军的金粹增、疾风营的段钦、青州长史段罴都带到邺城了!父皇可遣心腹之将前去接受苍狼、疾风、速捷三军、至于背崽军的苏觉、虎啸营的冉烽、想必父皇应该可以信任!”

冉明接着又道:“至于儿臣在青州开科举取士,只是为了尽快控制住青州,也是为了防止出现我大军刚刚离境,青州又转而投降的事情,所以儿臣从寒门士子中选出了百名官员让他们充实各郡县、不过儿臣并没有让他们充当主官,只是佐官。青州刺史暂定为卢偃,此乃我大魏前中书令卢谌的四子,名门之后,才智不凡,可堪大用,若父皇想让卢偃调到中枢,他定会前往!”

话已经说明了,冉明没有异心,来的时候,人家已经准备好了,军队留下了,主将带到邺城,你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至于地方官员。人家大部分都是干的二把手,少数也只是做到县令一级,无伤大雅。

军权。政权随时可以交手,如果冉明真有异心,他完全可以不用这么做!

冉闵沉思起来,苍狼营、速捷军以胡族将士为主,这点冉闵并不反对,其实他虽然颁布杀胡令,其实对胡人也没有赶尽杀绝。就连他的亲卫队也有羯族武士。被冉闵赐姓冉、名铁的禁卫统领冉铁,就是一个羯族孤儿。由冉闵收为义子,代为养大的。

依靠杀羯族起家的冉闵,一队禁卫三百余人,居然全部都是他养大的羯族孤儿,而且这些人居然没有一个背叛冉闵,全部随冉闵战死在战场上。相对那些投降的汉奸,真不知道让冉明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坐下说话!”冉闵的语气平静了,他感觉自己的担心是有点多余了,一个能容忍灭族之仇的敌族武士充当近卫,如果没有这个气度能做到吗能容忍敌族武士充当禁卫的人,连容忍自己儿子的度量都没有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一刻,冉闵对冉明的种种不快,一扫而光!

冉闵叹了口气道:“明儿,我们是父子,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毕竟是父子,今天就开诚布公,太子是你的兄长、手心手背都是肉,为夫不想成为司马炎、也不想成为石虎、我们一家人要紧密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我们的敌人。皇位我不会传给你,哪怕你再能干,太子必竟是为父的嫡长子!只要他没有失德,没有做出天怒人怨的事,为夫不会废他!同样,为夫也不许你产生不应该产生的想法!”

冉明道:“孩儿明白!”

冉闵淡淡的道:“卢偃朕不动他、同样呼延群、金粹增仍为你的部曲,青州的事,朕也不过问,等我们父子打败慕容隽。消灭慕容部、朕就改封你为燕王,让你替我们大魏永镇北疆!”

冉明震惊了,冉闵的这个方式岂不是洪武大帝的以藩王为屏,以天子守国门的朱元彰的方法吗?

冉明还在震惊中,冉闵又道:“明儿就思维敏捷,为父想听听你的意见。西秦想与我们大魏联姻结盟,成为兄弟之邦,你看如何?”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岂能依靠一桩婚姻就能够维系的?父皇没有看到西汉与匈奴年年和亲。可是匈奴停止过犯边吗?”

冉闵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不与他们结盟?”

“不!”冉明解释道:“我们可以结盟,但是不可以当真!”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家更是如此,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我们魏国急需要休养生息。不易发动战事,与西秦结盟也未必不可!只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结盟,我们也应该将军队前移,驻兵洛阳、防止西秦军从涵谷关进入中原、也要防止他们从河东之地进入中原,所以,儿臣见意父皇把水师派出去,巡视黄河,以我魏国水师的能力,无论燕、秦、还是晋、在黄河上,他们都没有力量与我们大魏抗衡,黄河是我们大魏的生命线!只要阻止住晋、秦两军过河,黄河不失,大魏无忧!安心发展!”

第100章扩军备战(四千字大章)

第100章扩军备战

“弱国无外交,外交比的不是口才,而是实力。谁的拳头大,谁就能在谈判中占据道义上的上风。”

冉明望着冉闵道:“我们魏国现在已经不是原来的魏国了。”

冉明说得不错,随着魏国以弱胜强,大败十四万燕军的消息传开,兖州刺史魏统,在冉明攻克广固城的同时,赶紧遣使入邺,重新归附。洛州别驾陈逊也同样归附。

关键这些太守、刺史们都看出了晋国根本无意北上,如果继续在晋国这根歪脖子树上吊死,他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魏国不同往日,十四万燕军被收拾掉,他们不想死,只能投降。

冉明缓缓道:“现在父皇可以遣使与并州刺史崔通联系,若崔统愿意归附,则原谅他先前的背叛之过,封他为一个县公的虚衔,升官发财不用想,可保他一世富贵,若是他执迷不悟,那就不用客气,立即命大将军董润率领步营与车骑将军张温一道进攻晋阳,将其九族诛尽,乱世当施重典,无威不足以威慑四方”

魏国征虏将军吕护秘密接受晋朝招降,挟持魏国洛州刺史投降晋朝,郑系在建康被处斩。当时,正值燕国、羌族姚弋仲、苻健以及匈奴刘显、羯族石琨等五方势力围攻邺城,冉闵无暇他顾。结果,其他州郡也纷纷叛逃。

如果崔逞,冉闵也是非常痛恨的。毕竟,因为崔逞的背叛,魏国失去并州军三万步骑的支援,冉闵大败,结果车骑将军胡逵战死,他的儿子太原王冉胤及左仆射刘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十万人被杀。

冉闵想了想道:“董润和张温所部仅四五千人马,而且甲胄不全,士气低落,根本不是崔逞的对手。”

冉明道:“儿臣来时曾路过历城收服一股乞活军,人数大约有两千人。都是精锐的悍卒,稍加训练就是精锐之师,可以将刘建所部的乞活军补充至董大将军麾下,儿臣的虎贲卫也随行了五百骑兵,可调给张车骑统领。另外父皇可以在魏郡内招兵。儿臣带来两万石粮食,足够两万人支撑两个月,算算时间就足够董张两位将军打下并州,取并州府库为我大魏所用!”

冉闵迟疑了起来道:“胡言乱语,明儿此举岂不陷为父与不义?”

冉明愤恨的道:“司马失德、无信天下,先有白痴皇帝当政、奸臣当道,贪官污吏横行,天下百姓早已怨声载道,且东晋立国数十年,无心北伐,祖逖北伐自铸兵刃、自募兵士,结果苦战时不给一兵一卒援军,祖逖刚刚占据豫州,司马睿就派人来摘桃子!这样的朝廷值得我们效忠吗?

冉明接着说道:“父皇如何对待晋朝的?上表请降、可是晋朝却不理不睬,非但如此,还指使姚戈仲,慕容隽等攻打父皇,他们晋朝能接受段部鲜卑段龛归附,封段龛为齐公,不派一兵一卒,一官,任其将青州治理为自己的独立王国。晋朝可以容纳氐族符健、可以容纳慕容皝、也可以拓拔鲜卑。就连氐族三姓家奴吕护也可以接纳,唯独,却不能容纳父皇!这样的朝廷,值得父皇效忠吗?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来而不往非礼也,晋朝不能容纳父皇,父皇何必忠于晋朝?”

冉闵陷入深深的沉思,其实他并不傻,他早已被晋朝伤透了心。

冉闵己看出了慕容部的狼子野心,自己看出了氐族的野心,可是为什么那些晋朝官员没有一个明白人呢?慕容部独立建立燕国,氐族也建立了秦国。拓拔部也建立了代国。为什么晋朝不能容纳张氏凉国和自己的魏国?

冉闵也在反思这个问题,可是他一直没有明白。

不光他不明白,就连冉明也不明白。冉闵哪里做错了,没有称帝前就开始与晋朝联系,他们不接受,你有什么办法,那些多胡人不去驱逐,不打,偏偏围着汉人出身的冉闵斗得死去活来。空占据大义之名,却卑鄙的离间冉闵各部,让整个强盛一时的魏国四分五裂。

时间过了好久,冉闵仍在考虑,冉明没有再逼冉闵。
首节 上一节 110/1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之北洋巨擘

下一篇:唐朝工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