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732节

想到今日娶到了心上人过门,他的就已经神魂颠倒了。

进了洞房,他这个新郎登时觉得有些腿软了,在喜娘的安排下,两人喝了交杯酒,吃了半生不熟的饺子,一众人等,包括两个小丫头都羞笑着退了出去,还贴心地帮他们关上了房门。

“大……娘子,该安歇了……”

解祯芳看着眼神发直的杨道,羞涩无比,却还起身来想要给杨道解扣子。

她的手刚伸到杨道的胸前,就感觉身子一轻,被杨道抱了起来……

杨士奇是半夜时分醒的,喝了近一壶浓茶,才感觉好受了一些。

妻子还在外面忙活,他重新躺在床上,想着儿子顺利成婚,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是笑着笑着,他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太子的时代过去了……

他的时代,似乎也过去了……

第六十章 新生

朱瞻基的监国生涯开始的波澜不惊,甚至是有些平淡。

如今的社会架构,政府是统治机构,管理机构,而不是服务机构。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按照人头缴税,但是享受不到政府带来的福利。

不仅没有福利,反而要忍受上层人士对他们的欺负。

每个官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要稳固整个社会架构,从来没有主动为人民服务的心思。

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皇帝其实当的非常轻松。

每日六点左右起来早朝,早朝每次大半个时辰,基本保持在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

参加早朝的人除了大学士们,都是四品以上官员。

到了早上八点左右,早朝结束,大臣们回到自己的衙门办公,而朱瞻基开始吃早餐。

在吃早餐的时间里,司礼监和鸿胪寺会根据每个部门汇报上来的问题,进行整合。

然后由朱瞻基选择出今天要接见的人,处理的事务。

实际上,不是每天都有事汇报上来的,等于要拿到他面前来处理的事务少之又少。

相反,每天接见的人却络绎不绝,朱瞻基要是不尽兴甄选,每一天的时间都用来接见人都不够。

但是,有两类人是必须要见的。

一类是被外派到各地进行巡按的官员,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案件的官员。

另一类就是官员升迁或者贬谛,这种人事大权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轻易放手的。

吏部为什么一直排在六部之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皇帝连官员的任命,手底下是什么人都不知道,那这个皇帝也快当到头了。

吃过了早饭,也就到了上午处理朝政的时间,也就是午朝。

午朝基本都是在武英殿或者是谨身殿举行,这要看接见的外臣多不多。

多的时候就在武英殿,那里位于皇宫的西南角,地势开阔不管进出都方便。

接见人少的时候,就在谨身殿。谨身殿是三大殿最北的一处,邻近后宫,基本上只有内阁成员和三品以上的官员,还有伯爵以上勋贵才能进出谨身殿。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举行经筵的时候。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也是皇帝和未来皇帝接受统治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堂官充任或兼任,从宋代开始,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在朱瞻基的印象里,明朝是最重视经筵的朝代,不过那是历史上的朱瞻基死了之后的事情。

当时文官掌权,皇帝幼小,自然任由文官摆布。

但是在这个时期之前,不管是朱元璋也好,朱棣也罢,一个月最多举行三场经筵。在朱棣时期,就是每月逢三开讲。

初三,十三,二十三,这三天的上午是不处理朝政的,而是皇帝和太子,太孙一起听课。

讲官们往往是从四书五经中截取一段段的话进行讲古,除了讲故事,最主要的就是根据历史上的事件进行总结。

这种总结就是所谓的经验,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有用吗?

不能说无用,但是绝不是文官们吹捧的那么有用。

因为历史在发展,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复杂的形成条件或者是偶然性。

根据历史总结经验可以,但是要根据历史上的问题来进行问题处理,那就是刻舟求剑。

朱瞻基之所以不被文臣们喜欢,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喜欢经筵,而且在参加经筵的时候,经常把文臣们抵的无话可说。

讲经释义朱瞻基不行,但是讲歪道理,他的嘴巴还是很厉害的。

文臣们僵化的思维,不能对古人进行怀疑的限制。都能让朱瞻基挑出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让他们下不了台。

而朱高炽是最喜欢经筵的,朱棣一个月组织三次,他恨不得一个月组织三十次。
首节 上一节 732/1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魏武侯

下一篇:抗战之还我河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