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287节

朝鲜方面没有任何办法,在磨蹭了两个月,得到了国内太上王李芳远和世宗的指示后,只能接受了大明的条件。

从三月开始,这个面积将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岛屿,就正式属于大明了。

济州岛人口稀少,高乙德简直是哭着求着让大明军队不要撤兵。

如今岛上还驻扎了一万海军,这些军队全部让济州岛来承担军费不现实,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经过一番磋商,济州岛每年将会提供给大明军队四千匹矮马,另提供两万只黑猪,作为军队的军费。

这些军费虽然不算高,但是也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大明军队的军费不再是完全由自己承担,驻扎国同样也要承担一部分军费。

这个先河也会逐渐形成一个制度,包括苏门答腊岛的驻军,菲律宾的驻军,以后也将实行同样的标准。

对于这个政策,文官们是大力赞同的,没有受到任何反对,就直接通过了。

大明虽然富裕,但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过了济州岛,已经能够在海上看到巡逻的大明战舰了,他们将东瀛整个封锁了起来,不让东瀛的任何一条船下海,更别说通风报信了。

当舰队抵达对马岛的外海的时候,受到了郑和带领舰队的欢迎,朱瞻基也见到了已经在对马岛滞留一个多月的金纯带领的大明使团。

朱瞻基对金纯这个历史人物并不了解,在穿越之前根本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此人却也是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能臣。

在朱瞻基了解的信息里,此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能力也算出众。除了受儒家影响太深,有些一国重臣不该有的老好人行径,还算是个能干的好官。

对这样的人,朱瞻基当然不会摆架子,反而是好言宽慰了一番,又说了一些光堂话,吹捧了他一番,让他安心留在对马岛。

打仗当然用不上他,但是仗打完了,他这个礼部右尚书要安抚东瀛百姓,自然也就用的上了。

当日的宗氏家族的主宅,如今已经成了大军的指挥总部。郑和原本住在这里,但是朱瞻基到来之后,自然让出了主宅。

他是內监,不必避讳,也没有搬出去。

将朱瞻基迎进了内宅,朱瞻基才跟他详细分析了一下将他直接转为武将的难度。

这个难度不是他身份的转变,而是数万內监系统的稳定。

不过,他如今已经是海军总监,朱棣也下旨命他可以过继一个侄儿继承香火,实际上该得到的好处,他也一点没有少,差的只是一个名义。

对此,郑和也挑不出朱瞻基的半点不好,毕竟,能成为数十万海军的海军总监,这本身就已经对他是最大的认可了。

郑和介绍了一番东瀛如今的情况,才喊进来了纪纲又派出来的信使。

这一次,对于幕府的军事布置,他又有了更详细的汇报。并且送来了足利义嗣和足利满隆臣服书。

在信件里,他们承诺将会在大明军队抵达之日,在京都,吉野,关东等地,发动起义,响应大明的军事行动。

看到这些信件,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问道:“郑总监认为足利义嗣可为依仗吗?”

郑和也笑了起来:“他们能够两败俱伤,才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的。”

是的,大明不仅需要一个听话的狗,更需要这个狗不能太强壮,否则到时候就难以约束了!

(这一章写的不在状态,骚瑞)

感谢超怂的毛球,灯火见人家,大隋章德公,额吐你哦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九六章 无需再藏

天刚拂晓,纪纲就从怀里娇小少女的粉臂玉腿的纠缠中醒来。

这几日来,随着大明海军舰队的不停巡逻,整个出云国,包括石见国的气氛也越发紧张了起来。

如今的民部大辅,大膳大夫,治部大辅京极高光虽然担任了出云国的侍所头人,并且担任出云,隐歧,石见,飞弹四地守护。

但是自他的父亲京极高铨之后,石见只是他们名义上的辖地,而石见的控制权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山名家族的手中。

不过,由于石见银山就在出云和石见的边境,与家主不合的京极高数在石见银山周围,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的石见银山还没有被发现,这座山也并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不管是山名家族的山名氏利,还是京极高数,并没有在乎明人在这里开荒种茶。

这段时间,京极高光征召了四地八乡的武士,供六百余人,在出云城周边进行防护。

但是大明的舰队虽然偶尔在海岸不远处测试水深,却没有攻击的意图,这也让他们稍微轻松了一点。

在他们看来,大明舰队即使攻击东瀛,也不会从出云国开始,因为这里除了铁器,一无所有。

这里因为几座小型铁矿,一直是东瀛上等倭刀的产地。但是规模都不大,在他们看来,大明根本不会看上他们这点产业。

因为大明舰队的经常出没,如今不管是京极家族,还是山名家族,包括与京极家族同属佐佐木家族分支的尼子家族,都对这一批大明茶商礼遇有加。

在他们看来,只有几百武士的出云一地是没有资格跟大明舰队动手的,他们现在对明人好一些,待大明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也能多一些护身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纪纲他们小日子虽然过的不算好,但是也绝对不算坏。

不少当地的民户,家里有漂亮女子的,都孝敬给了这些明人。

他们的目的其实主要不是为了拉拢关系,虽然有这样一部分原因,但是更重要是因为他们在孜孜不倦寻求人种改良。

如今的大明男人身高大部分都在一米六以上,但是倭人却只有一米五,身高相差了十厘米左右。

他们现在借种,目的就是想要让子孙后代的身高更高一点,只要是从自己女儿肚子里面生下来的,他们根本不在乎孩子的父亲是谁。

这种风气并不是从那个这个时候才开始,远在唐朝时期,东瀛人最喜欢的就是一船船地将漂亮的女孩子运到大陆上,怀孕以后就运回东瀛。

这里的女人也不以此为耻,反而觉得献身更加强壮的明人,是一种光荣。

纪纲这段时间就尝了不少鲜嫩的花苞,除了生活单调一点,吃的差一点,这方面倒是享尽了艳福。
首节 上一节 287/1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魏武侯

下一篇:抗战之还我河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