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009节

“夏天的时候好走,十天左右就能到唐林城,但是冬天,半个月能走到就算不错了。我们这种军车,那些部落不敢随便打主意,要是普通的火车,经常被他们偷抢。”

“听说过,但是我两次回唐林城都是乘坐运兵车,没有经历过你说的这些事。”似乎觉得自己回答的过于干巴巴的,他主动挑起了话题问道:“钦天监定位北极点,耗费了十几年,现在怎么还没有确定的消息?”

余大山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清楚,不过钦天监这些年也没有白忙活,从这里到北海,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探测清楚了。据说在那冻土下面,有无数的金矿。”

林汉伦笑了笑说道:“只有金矿也没用,除非铁路修到那里,能运粮过去,要不然,只能等到北方能种粮食了,才能养活更多的人。”

两个人一个对岭北的情况非常熟悉,常年护航。另一个自幼就熟读史书,想要当一个合格的总督,自然不会不了解岭北地区。

从秦汉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这北方的广袤天地进行过勘测。

汉代的霍去病自率大军“约轻賫,绝大幕……度难侯,济弓卢……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翰海在此当指北海(后世的贝加尔湖)

到了唐代,汉人对北方的了解更多了。已经认识到了贝加尔湖不是北海,只是一个湖,因为比一般的湖大,而称之为小海。

据《新唐书.回鹘传》记载:都播,北濒小海(贝加尔湖),骨利干处翰海(贝加尔湖)北,又北度海(贝加尔湖)则昼长夜短。说明都播北濒小海(贝加尔湖),而骨利干地处翰海,又称小海(贝加尔湖)之北,并且这个小海是可以渡过的。

《新唐书.回鹘传》记载:有“俞折”部,据岑仲勉考证:此部居雅库地区最北部的克莱玛河入海口处北冰洋岸。

《新唐书》还记载:在东北亚雅库等地区的西北部的驳马。

“直突厥之北,距京师万四千。……北极于海”。此处在突厥北面距离长安一万四千里,是指驳马的中心地带距京师一万四千里,而中心地区到北极于海还有一段距离。

这也说明在唐朝,就已经大概摸清了北方的地理位置。

亚欧大陆由于帕米尔山结的存在极大阻碍东西方的交流。中原想要到达欧洲,只能通过丝绸之路翻越帕米尔高原。

但北方情景就截然不同,随着纬度半径不断减小地貌也越平整,是北大西洋暖流以北受到北冰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区域,骑兵可以一路从岭北杭爱山快速机动到唐林城西方的喀山汗国。

而且这段距离仅仅只有三千多公里,远不如东汉首都洛阳到西域喀什的距离。

所以历史匈奴远遁欧洲、蒙古西征欧洲看似很远,其实难度和岭北机动到杭州是一样的,任何势力从岭北右臂打欧洲,据上攻中原是相当方便。

除了发现一条平坦的前往西方的道路,成吉思汗还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引导汉人在岭北种地。

汉唐以来,所有人都以为这地方不适合耕种,忽必烈却建五卫,每卫万人,其中屯田者两千人,屯田军与其他军人为二与八之比。

京师六卫,每军抽兵士二人屯田,以供兵士八人之食。也就是说,十分之二的人屯田,就能满足其余十分之八的人的粮食需要。

当然,这也是指岭北的南部地区,至于北部地区,一年有大半年是冻土,什么都长不出来。

大明为了吸引百姓迁移过来,这些年放开了不少小金矿的开发,在这条铁路沿岸,有不少汉人和蒙古人的淘金者,建立起来了一个个小镇。

不过这些小镇大部分都是靠近车站所建,因为这里还有不少的小型部落,根本不受朝廷管辖。

而且他们在山林间以狩猎为生,也难以捉拿。

至于大部落,绝大多数都已经臣服了大明。不服从的,也在修建铁路的时候,就全部剿灭干净。

要不然,留着他们,铁路线的安全根本没有保证。

成吉思汗之后,蒙元人认识到了地理大发现对国家的用处。其后后,蒙元又对岭北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勘测。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和瑞带队,第一次走陆路抵达北冰洋,知道了通过昂可剌河(叶尼塞河)就能抵达北冰洋。

所以第二次他造了三艘大船,每艘船上一千人,沿着昂可剌河抵达北冰洋,并且带回来了大量白银。

前两次勘测岭北,是为了了解地形,第三次勘测,则是蒙元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些小型部落。

这一次对北极地区的探险是在完州人刘好礼为五部断事官时进行的,不过岭北的野人部落见他人多势众,根本不理睬他,见了他们就跑。

第四次对北极地区的探险是在大天文学家郭守敬为使其编的授时历更准时,在元至元十六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在全国范围搞测量。

他建议应在“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测验。

该建议被采纳后,郭守敬主持了这次对北极地区的测量及探险。

《元史·天文志》称这次测量及探险为“四海测验”。

郭守敬选精通天文测量技术人员十四人及两百余一般测量人员,一千多辅助人员。

他带领这些人在南北长一万一千里,东西宽六千里的广大区域每隔十六度设一测景所,全国设二十七个,最北的北海测景所,地点为昂可剌河入“北海”(北冰洋)处的北极圈附近。

这次试验进行了包括“北极出地”、“夏至日影长”、“昼夜长短”三项天文地理的测量。

此次测量为元代改历之重要依据。郭守敬主持的这次北海测验,其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及参加人员之多,是时不惟在中国,在世界亦属前所未有。

其后,蒙元在一百多年间对岭北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的探索,并且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不过他们因为缺乏对定位的精密测试,留下的地图和资料只能作为参考。

朱瞻基从登基之初,就一直大力推进对岭北的地形,地图测绘。几十年来,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编绘成书,放进了大学的国家地理书籍中。

以至于当要修建通往唐林城的铁路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在派人重新勘测,因为几乎所有的资料,都已经收集起来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沿着地图寻找一条最合适修建铁路的路线,然后再具体测量就好了。

因为家族封地在唐林城,林汉伦自幼就特别重视这方面的资料和文献,可以这么说,除了经验略少,在关于极西包括岭北的知识储备方面,他已经是个专家了。

火车在半夜抵达了小海西侧的通古斯城,这个时候,火车又停了下来,司机前来通知,由于铁路结冰严重,难以通行,要等明日确定安全,才能继续前行。

林汉伦知道自己就是急也急不来,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家族护卫与余大山迎着寒风下了火车。

这列火车是国防部的特制补给车,专门为了运送武器制造。

火车一共十节,第一节车头,第二节是装煤车,后面就是一节运兵车厢,一节弹药车。

运兵车厢与普通火车几乎一样,一百二十个座位,只是没有像普通车厢一样,分了贵族位和平民位。
首节 上一节 1009/1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魏武侯

下一篇:抗战之还我河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