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663节

  “诺!”
  从这殿中起来,走到楼船外的栏杆上,看着这起伏的大海波涛,心中感慨万千。
  “几十年间,这一场乱世总算是终结了。百姓之幸,朕之幸也。”他长叹一声,唤着王昀过来。
  “父皇原先灭掉齐国那么棘手,原以为这吴梁二国更会极难。只是未曾想到,这吴梁二国竟然这般轻松,比起吴国之战,容易了太多太多。”
  “哈哈哈哈……”王辰笑着摇头,道:“昀儿,你可知道朕这辈子最看重的对手是谁?”
  “儿臣不知!”
  “曹操!”王辰深吸了口气,缅怀道:“刘备!此二人,乃朕之宿敌也!”
  “曹操?刘备?”王昀惊讶,道:“这二人如何能成父皇之对手?”
  “曹操奸雄也,刘备枭雄也,此二人都是千年难遇之英雄。朕能够平他们七分靠的是运气,三分靠的是努力。朕比之他们,差了千万里。若非是时局襄助,今日在此气吞天下者,唯曹操也!”
  “何以见得?”
  “我儿啊,昔日朕灭刘汉,天下英雄皆自立为帝,唯曹操拥戴刘汉,能有如此远见者唯有孟德也。朕以前布局的时候,着重的便是曹操处。只是没想到曹操最后却在朕意料之外覆灭,当真是可笑啊。”
  说到这,他又道:“我儿可知,朕最忌惮最害怕的人是谁?”
  “儿臣不知!”王昀道。
  “周瑜!有周瑜一日,朕不可得江东一寸之地,奈何公瑾英年早逝。能除掉曹操的人,又岂是一般寻常人?昔日差点,朕也毁在其人手中。”
  他又道:“可是你知道吗?为了灭掉刘备,朕足足准备了十年!整整十年!灭齐一战,打得多么艰难?咱们精锐损失差不多一半,皆因为宣明司无法渗入齐国境内所致。而朕之所以灭梁吴只需一年,便是因为宣明司在这些地方根深蒂固啊。所以你要记住,永远不要忽视宣明司,更不要忽视绣衣使。用好了,他们便是你杀敌的利刃。用不好,那就是自杀的利刃。”
  “儿臣明白!”
  王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朕交给你的人,要好好用,如今苏不侯也中计了,塞外也落入了咱们的手中。有句话,朕想与你说,你且随朕过来。”
  “诺!”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天下归心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天下归心
  尘世如潮,枭雄蜂起,拨乱了苍天的弦。
  人世如水,英雄邦定,埋葬了千百万人。
  几十年乱世方才休,天下又归一统。
  长安城,王师北归,天下方定。
  英雄墓前,未亡人无声哽咽。
  紫金殿中,祖皇帝论功行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地正乾,明德惟馨。朕自立业以来,南征北战数十载,如今天下已经定,四海归心。于外仗诸位将军征战,于内仗诸位大臣安定,放有今日大晋之辉煌……”
  昭告天下,论功行赏。
  “天策上将军关云长,自朕立业以来南征北讨……特赐武安侯,食邑万户!”
  “神武大将军赵子龙,自朕立业以来南征北讨……特赐武成侯,食邑九千户!”
  “……”
  表功诏书布告天下,晋国新贵涌现,沦为对抗老权贵们的棋子。天下世家豪族的势力再度更张,晋国集团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剔除那些跗骨之蛆了。
  皇宫,密室。
  王辰坐在这水晶棺前,外面的盛世却与自己无关。
  他的面上雕刻着悲伤,将这烈酒饮下,忍不住又是眼泪不绝。
  将这手上的治世三编放入了火中,随之放入的更有自己昔日立下的遗诏:“如玉啊,有时候我就是将这世界想得太简单了。意图通过这一双手,叫这世界改变。却无法撼动如今世界的分毫,到最后方才发现改变的是自己,没有改变的只是世界。走到了这一步,我原本以为自己会很高兴,只是蓦然回首方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太多。若是有来世,只希望不再入这乱世之争,与你好生一起安度余生啊。”
  说罢,他又剧烈咳嗽了起来,手上的帕子难掩上面的血迹,只是他却毫不在乎,依旧痛饮。
  “昆仑,昆仑。这一行让我明白了许多,也了解了许多。只是我不敢将之公之于众,就像昔日的穆天子不敢公开一般。我只能将之掩盖,摧毁。也不知道人的终点究竟是生,还是死。就像是一场梦,醒来之后我们又将继续自己的人生。”
  “昀儿很好,天下我也将交给他,他是一个合适的君王。”
  说罢,他便站起身来,不在停留向着殿外离去。
  永和二十二年,春。
  国议,紫金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改封赵王王震为镇北王,督镇云州塞外诸族军政,若无诏令,不得南归。改封魏王王直为镇南王督镇明州塞外诸族军政,若无诏令,不得东归。改封秦王为镇西王,督镇西域各国,若无诏令,不得东归。”
  一纸诏令,敕封四方诸侯。
  王辰又将皇帝血脉分别设置了三路诸侯国,其一为镇北汗国,其二为镇南汗国,其三为镇西王府。
  这三镇诸侯虽然名义上掌控这三国军政,实则上又被设置了太多的羁绊,使之不敢胡作非为。
  而这三处对于晋国而言并没有太多大的影响,反而成为拱卫晋国皇权存在的重要诸侯。毕竟三处天高皇帝远,政令难以通达,而多游牧,有了三国的存在更是方便治理了不少。
  当年,又设置了十七州,分别为:雍、凉、并、益、梁、冀、幽、辰、青、兖、豫、徐、荆、扬、交、云、明,其中不包括北域及镇南司。
  天下安定,岁月如梭。
  永和二十五年,秋。
  皇宫,密室。
  剧烈的咳嗽声不断传来,鲜血打湿了手帕,从手指之间的缝隙涌出来,他扶着棺材,留下了一道血手印。
  他摇摇晃晃,一步步走向紧闭的大门。
  按动了机关,随着大门打开,方才走出几步,便倒在了这甬道之中。
  “陛下!”燕回大惊,抱起王辰便向着外面赶去。
  而这一日,皇宫里里外外忙活了起来。
  尚在国中的两位皇子以及一众皇子皇孙们纷纷抵达听雨阁,御医们忙里忙外,蔡琰便在这榻前恭候。
  直到黄昏时分,便见蔡琰慌忙出来,面色紧张万分:“南归,速速派人去请季仁、云长、子龙、子明来,一定要快。”
  “诺!”
  等到众人纷纷赶来的时候,房中已见不得御医,更没有一个侍女,只有病榻上虚弱的王辰。
  “兄长、陛下如何了?”众人几乎齐声问道。
  “日夜操劳朝政,旧伤复发,恐命不久矣。”蔡琰更是哭得梨花带雨,完全失了魂魄一般。
  四人在王辰的召唤之下,来到了榻前:“四位兄弟,朕恐命不久矣。若挺不过这关,还请四位兄弟耐心辅佐昀儿。朕这一去,只怕天下将有风波,彼时还得依仗诸位兄弟才是。若是昀儿不能担当大任,诸位兄弟可议废立!”
  “陛下……”众人痛呼,纷纷泣泪,道:“我等誓死效忠陛下,定当辅佐太子,使得四海升平。”
  “……”
  又是一番议论,王辰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紧接着又分别唤来了王昀,王兴二人论了一通。
  所言之事,无非国事,无非家事。
  等到众人都走了之后,王辰在燕回和许褚的搀扶之下站起身来:“朕戎马一生,不愿这般死去,纵然死也要穿着甲胄离去。”
  蔡琰双目噙泪,为他将这帝皇的甲胄穿上。
  看着面前眼泪不绝的蔡琰,王辰却是一阵心痛:“此生负了卿,只愿来生再聚了。”
  蔡琰不知如何回话,一个霸主一生只娶一妻,不立偏房,不养妾室,如此钟情之人又能见得几人?
  穿戴好了甲胄,王辰端坐在了这殿上龙椅,左右御卫护卫,唤来王昀。
  又是一番苦口训诫,只可惜这话未尽,人却无力低下了头。
  他柱剑,若非无声,谁能知霸王已西去?
  这一日,锣鼓震天。
  不仅仅是锣鼓震天,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诏令从宫中传出,纷纷抵达各部军中,驻扎各地的晋国大军处于最高戒备之中。
  永和二十五年,秋,一统天下不到五年的晋国祖皇帝因旧伤复发驾崩于听雨阁正殿。
  长安,一片素缟。
  百姓皆披麻戴孝,夹道恭送着皇帝的灵柩向着帝陵而去。
  群臣议谥,得名为武,是为晋武帝。
  此后,新皇登基,皇太后移居南园,在那皇帝为她修建的小楼之中安度余生。
  是年,皇帝方才驾崩,密谋造反之人尚未动作便已被新皇诛灭。
  等到新皇帝掌权之际,天下归心,改元建兴。
  建兴三年,天策上将军关云长病逝,按照先皇遗诏,追封唐王,谥义。
  建兴十一年,神武大将军赵子龙病逝,按照先皇遗诏,追封梁王,谥忠。
  建兴十二年,皇太后于小院殡天,合葬于帝陵,谥贤贞。
  而后,晋于外依靠三大汗国不断向外开拓疆土,自是不表。
  晋前后诸朝皆文兴,唯晋武昌,武风最盛,诸学皆兴。
  传世五百三十六年而终,诸国以弱灭,唯汉晋以强灭。
  百史皆言:晋武帝王辰,残暴不仁,废礼法,骄奢淫逸。
  自近代晋墓发掘,得晋律及武帝传,方为之正名。其后掘晋武帝墓,墓中完好无损,棺椁有三,碑铭立传,方才知其之钟情,世间难寻。
  2019.1.20.0:49
  
番外一:昆仑墟上
  
  番外一:昆仑墟上
  武帝西游昆仑之事,选自野史之中,只是觉得不错便节选出来自做解释一番。诸君若是不喜野史,自可不阅,与正文无关。
首节 上一节 663/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