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 绝对红人

绝对红人 第132节

林小冬在主人与领导之间身份的转换把握得很到位,既不失领导之风,也显出主人的热情,面面俱到。相比之下,那些普通的办事员倒是更与林小冬打成了一片,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利益之争,加上林小冬年纪与他们相仿,虽然主持全办工作,却还算不上县领导,所以大家嘻嘻哈哈,其乐融融。考虑到人多,林小冬没敢炸刺,都是应付应付,马春宏酒量一般,自然不敢主动出击,结果林小冬还是倒了。

到了办事员的那一桌,谁都不放过他,哪怕是几个人一起喝,也是让他不堪应付,不过逃不是他的风格,所以,他醉了。

林小冬没想到的是,他这一醉,倒是让他在县委办树立起了一个比较好的口碑,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说他不摆架子,是个好领导,而在县委办“高层”,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与下属喝酒都能喝醉的人,绝对不是坏人。

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办的关系很快理顺,林小冬只是做一个掌控大局的舵手,一般不怎么干涉各位副主任的工作,做了一个甩手掌柜,这在县委办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这一天周一,林小冬早上开了一个例会。这是他沿袭了乡镇工作的方法,汇报与总结。

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周一开个工作安排会,周五开个工作总结会,会议的时间不长,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会议对象是三位副主任和各科室的负责人以及下设局的负责人,如有需要,会适当调整会议对象和延长会议时间。

会上,几位副主任汇报了手头的各项工作。县委办的性质比较特殊,除了正常的公文和内部事务以外,最有力的部门就是县委督查室,最不显山露水的就是政策研究科,督查室汇报说,根据县委安排,将会对县委指示的关于各乡镇水利工程的督查。

五月已将见底,随着六月的到来,汛期也会接踵而来,检修水利工程十分重要,林小冬知道这件事,进行了安排,随后要求信息科加快信息搜集工作,与县重点办、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便于县委杨书记掌握全县的双过半指标完成情况。

散了会之后,林小冬回到办公室,整理了一下思路,近阶段的工作游刃有余,不过林小冬总觉得还没抓住重点,其实他现在的角色还是比较尴尬的,作为主持县委办工作的副主任,参加常委会显得不是那么太明正言顺,一些常委们看他的目光也是包含了不少意思,只是林小冬懒得去思考,因为这一切都是他的位置所决定的,没有任何办法。

上任之后,他曾去了苗一圃家坐坐。苗一圃处于要退不退的边缘,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顾老婆身上,苗一圃先是对他取得的成绩表示恭喜,随后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他认为林小冬下一步的目标不应该是县委办主任,因为一般来说,县委办主任都是由县委常务兼任的,那是副处级,对于一位还没有正科职的干部来说,副处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情。

林小冬暂时还没琢磨着这些,他即便是有所调整,动作也不会这么快,起码也得等到考察期结束,所以林小冬还是安心搞好自已的工作,只是由于身份的问题,他与其他的县领导接触不是太多,这个局面需要改变。

正这么想着,门被敲响了,林小冬说了声“进来”,随即政策研究科科长陈春荣走了进来,他的手里还着一份材料。

信访文章

陈春荣已经快五十了,基本上处于要退不退的边缘,据说他读大学时是中文系的,很有文采,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大多的时候都是在办公室和资料室里,经常在县报上发表一些文章,偶尔在《沧州日报》是也能看到他的文章。 林小冬对他不是太了解,不过看过他的几篇文章,很规矩,没什么新的东西,大多也都是迎合性的文章,这与他中文系的专业很不相符。

“陈科长,有事儿?”林小冬放下手头的材料问道。

陈春荣推了推鼻梁上镶着厚实镜片的镜框,道:“林主任,这是我写的一点东西,想请你过过目。”

林小冬接过陈春荣递过来的材料,低头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行二号黑体的标题:论基层信访的原因和对策。

这个话题有点大,稳定大于一切,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逢重要节庆和重大会议期间,更是如此,林小冬在乡镇的时候就经历过很多次,那叫一个严防死守。

所以林小冬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兴趣还是很大的,所以为了表示对陈春荣的重视,林小冬立即看了下去,而不是放在一边说有时间再看。

总体而言,陈春荣写的还是比较中肯的,比如目前信访的特点,表现在信访诉求日趋多发性、信访内容日渐功利性、信访矛盾日增对抗性和信访途径日益无序性四个方面,思路比较清晰,也谈到了造成信访的原因,如干部党性不强、自身素质不高、服务群众意识不浓;管理机制不完善、相关监督不到位、约束机制失灵;初信初访处置不力、呆帐难访欠帐多、引发越级、重复访等原因,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常识性的内容,别说他一个政研科科长,就是一般的机关干部也知道,所不同的是他形成了文字。

林小冬笑了笑:“陈主任,你的思路不错,可以刊登在玉林日报上。”

陈春荣的脸陡然涨红了,在玉林日报上刊登文章,随便写个一两句话就行,这分明是林小冬看不起他陈春荣嘛,不由道:“林主任,我这篇文章是想在《沧州日报》上发表的。”

林小冬轻哦了一声,道:“陈主任,《沧州日报》是我市的市报,不是说在上面发表的文章要有多高的质量,但是你可是咱们政研科的科长,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说独树一帜,但一定要深入才行,我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得换,论基层信访的原因和对策,不如改成浅谈玉林县基层信访的原因和对策,你觉得呢?”

陈春荣怔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林小冬笑了笑,接着道:“你是科长,看问题一定要深入,你说的原因不是不对,而是没有接触核心,没有反映出问题的本质来。百姓为什么要上访?那是因为他们的正当的诉求没有得到实现,或者是被人忽视,当然,不排除那些无理的上访,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那么,百姓们的正当诉求为什么会得不到实现和满足?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干部和群众,应该是一个公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位置颠倒了,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如何解决好信访问题,要从源头入手。”

说到这里,林小冬没有再接着说下去,陈春荣的脸上却是显出了羞愧的神色来,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层次确实差了些,不由道:“林主任,还是你高瞻远瞩啊。”

“这个词夸大其词了,我是从基层上来的,跟百姓打交道比较少,虽然有一些人们常说的刁民存在,但大多数的百姓是好的,他们早就明白民不与官斗的道理,之所以冒如此之大不韪,那是被逼的。”林小冬的神情微微一黯,接着道,“陈科长,多用点心,多倾听百姓的声音。写文章,尤其是这一类的文章,必须深入到第一线中去,与百姓面对面的接触,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

陈春荣接过林小冬递过来的文章,看也没看,直接撕碎了扔进了垃圾桶。

陈春荣前脚一步,马春宏后脚就到了,一进来就笑:“是不是老陈又来讨教了?”

林小冬怔了一下,马春宏接着道:“他呀,向来自命不凡,自认是怀才不遇,几任主任上任,他都会拿文章去‘讨教’,一开始几位主任不想打击他,后来实在被搞烦了,才打击了他一下,据说有一次是把文章给了市报社的总编看了,你猜总编的评语是什么?”

林小冬好奇:“怎么说?”

“语句通顺,意思基本表达清晰。”陈春荣笑了起来,“这可是评论小学生作文的呀。”

林小冬笑了笑:“这也太损了,不管怎么样,也不能打击他呀,出发点是好的。”

马春宏鄙视地点了点头,附和着道:“林主任说的是。对了,刚刚天下滋味的季总过来,杨书记打电话过来,请你过去一趟。”

季正雄来了?林小冬对他还是有些愧疚的,原本答应给他做好帮办服务工作的,没想到还没几天,自已就撂挑子不干了。

杨树林的办公室仍然是柳爱东在任时的那间,不过里面的格局作了微调。

进了去,林小冬才知道来的不是季正雄,而是他的儿子季立志,只不过他的脸上带着愠怒之色,杨树林的脸色也不大好看。

见林小冬进来,杨树林冲他招了招手,强笑道:“林主任,你来得正好,季总的人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很有个性啊。”

林小冬跟季立志的关系当然没有跟他老子那么可以无话不谈,笑了笑道:“季总,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季立志的火气很大:“天下滋味这个项目,正方集团与县政府是签了合同的,合同上注明了项目日期,同时也注明了由县政府负责拆迁工作,可是到现在,连一户都没有拆,这样会极大地影响到项目,早知道你们的工作效率这么低下,我是万万不会在这里投资的。”

稳住阵脚

季立志的话说的很难听,杨树林的脸色也是微微一沉,林小冬倒是笑了笑:“这个项目是我招引来的,不能因为岗位的调整就置之不问,杨书记,不如我跟季总沟通一下。 ”

杨树林对于季立志的态度很不爽,不单单是季立志抱怨的话语,还有他直接把问题反馈到自已面前来,如果每一个投资商有问题,都是直接把包袱扔过来,他不是县委书记,而是救火队员了。

所以林小冬主动接过接力棒,杨树林打心眼儿觉得舒服,道:“我还要参加一个会议,小冬,这件事交给你了。”

将气呼呼的季立志带进了自已的办公室,林小冬又为他泡了一杯茶,然后才坐到了他的身边道:“季总,消消气,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嘛,气也没什么用是不是?当年你爸打下这片基业,靠的可不是生气发火啊。”

季立志的眉头皱了一下,下意识地就要嗤之以鼻,论年纪,他比林小冬还大一些,居然用这样的口吻跟自已说话,况且自已还是投资商,不是说投资商就是上帝吗?不过想到父亲临走时交待的话,有事多跟林小冬商量,他倒要看看林小冬有什么本事。

季立志压着脾气,道:“林主任,我可不是乱发火,是你们县委县政府不守信在先。”

林小冬递过一根烟,道:“不管守不守信用,最起码我也得知道具体情况吧?不然怎么解决问题?”

话是这个理,所以季立志把事情说了说。

当初在签合同的时候,正方集团就拆迁工作提出了异议。当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由投资方自行拆迁,不过县委县政府考虑到实际困难,认为投资方对当地情况不明,自行拆迁的话,会引发矛盾,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另外还有个没有说明的原因,就是现在不少地产商也采取自行拆迁的方法,遇到那些不愿拆迁的,会采取黑恶势力参与的暴力行为,所以经过商议,采用了第二种方案,那就是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对拆迁金额进行了评估之后,由投资方将拆迁款汇入财政账户,由县政府负责协调拆迁事宜。

林小冬听了这个方案,就知道县政府是打着幌子办事了,其实这也不奇怪,在乡镇也经常会这么做,好处有二,第一,就像合同中所说的那样,毕竟当地政府熟悉情况,拆迁工作进行起来比较方便,这是明面上的理由。而第二个理由,就是私心。在拆迁的过程中,做点小动作,赔到拆迁户手中的钱就会少很多,那么财政就可以把余下来的钱截留下来,当然,这还是好的,更差一点的就是这笔钱流入私人的口袋。
首节 上一节 132/10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官道红尘

下一篇:官符如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