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第72节
“白大爷以前还养了好几头猎犬,这几年闹饥荒,揭不开锅都卖了,得想个法子给弄几头……”
猎犬除了打猎,看家也是一把好手!
李浪想着,自己既然和白洁姐坦诚相见了,都睡一个炕上了,那白洁姐就是他的女人了。
自己的女人……得好好保护了!
毕竟以后,还是要常来的!
因此,
得给白大爷弄几条猛犬,看家护院,还能保护白洁姐!
李浪出了院子,锁好门,大踏步走在村里的大道上。
他满面春风,好不快意。
是啊,刚疏通完小道,现在又走上了大道,谁不快意呢?
人生苦短,就该及时快乐!
走了十几米,迎面就见到了双水村的一个老猎户,是认识的熟面孔,当初在公社开会,就有他,是周烈山那个队的猎户。
那人一看是李浪,立马冲着他热情打招呼:
“李队长,晚上好,您吃了吗?”
李浪心满意足地摸了摸肚子,
“吃了吃了,刚从我白洁姐家出来,”
“呵呵,今天胃口好,吃着有点儿撑。”
村里人都知道李浪是和白洁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
李浪去他白洁姐吃饭,就是串门子,再正常不过。
“一共吃了几碗饭啊?”
“五碗!”
“李队长好肚量啊,能吃能喝,难怪这么有本事打下那头六百多斤的猪王!”老猎户竖着大拇指,笑呵呵拍着马屁。
李浪笑而不语,
他才不会告诉这老猎户,此五碗饭非五碗饭。
李浪和这人寒暄了几句,正要离开,
离开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回头道:
“许副队,最近村里哪家卖猎犬?”
“成年猎犬和幼崽都可以,最好是体型比较大的,能看家护院。”他又补充了一句。
“李队长这是要养猎犬?我记得你不是有头蒙古细犬……”
“我想给黑龙找个伴呢。”李浪随口搪塞道。
“哦,这样啊,我想想……”
“对了,三火村的胡老八养了一头高加索,最近刚下了崽子,你可以去问问。”
老猎户仔细想了想,给出了一个个情报。
“高加索?”李浪心中狂喜。
高加索犬,那是犬中之王啊!
体型巨大,都赶上东北虎了,耐力和爆发力比西藏那里的藏獒还要猛!
这高加索犬,那巨大的体格子,往院子一坐,那压迫力和威慑力……没的说!
看家护院,绝对杠杠的!
不过李浪很奇怪一件事,高加索犬不是传统猎犬,打猎不适合,这胡老八怎么会养这种犬?
不过他转瞬一想,长白山往北走,就是黑龙江,
黑龙江西北部有个小城市叫“黑河”,
黑河距离苏联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直线距离就750米,
高加索是苏联常见犬种,对苏联人来说,养高加索,就跟国内养土狗差不多。
那胡老八早年也是个走南闯北的人物,靠贩卖兽皮和山货为生,走的是出口贸易,经常去毛子那。
养几头高加索,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行,我知道了,回头我去三火村那里看看。”
“许副队,谢了。”
“李队长,您客气了,多亏了你,俺今天才能领到十斤肉,吃上一锅热乎乎的炖野猪肉。”许副队笑呵呵说道。
李浪现在是村里头的名人了,
年轻!枪法神!有实力!
还打破了周烈山保持十几年的野猪记录!
一身打猎本领,连钱大队长都要甘拜下风。
这么厉害的人物,往后前途无量啊,他许副队巴结还来不及。
“行,回头有事儿你吱一声。”
李浪也不是个扭捏的人,这高加索犬的情报,对他很有用,
对别人来讲,高加索犬饭量大,难养活,
但他李浪有系统啊!每天都能开盲盒,盲盒里有情报,还能开出物资,
再说了,家里头还有一百斤的野猪肉呢!
养头高加索犬,那是小菜一碟,没什么难的。
见李浪要离开,许副队犹豫了一下,忙喊住他:
“李队长,那个我……”
“我还真有件事求你。”
“你说。”李浪停下身子,转过头。
“俺有个外甥,叫许大毛,在城里的钢厂当放映员,经常下乡给人放电影,最近吧,他们厂子也闹饥荒,缺粮食,托我打听……”
“哦,你想让我把那一百斤野猪肉,卖给你外甥?”
“对对对,李队长,还是你聪明。”
“行,我同意了,你让他来我家吧。”
第80章 桃花太旺,女知青上门!
“许大毛?”
“电影放映员?”
“这人工作倒是有意思。”
城里的国营工厂,光一个车间的工人,就有好几百人,
七八个车间,那就是几千人。
几千个工人在车间里热火朝天地干活,这每天吃喝,就是一大笔开支。
采购员乡下的粮食和肉收不上来,食堂也就清汤寡水,工人们饿着腮帮子都瘪下去了,
这哪儿行!
人是铁饭是钢,工人们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
但一天24个小时,抛去晚上睡觉时间,工人们八点多上班,下午四五点就下班了。
在筒子楼里的过道烧了晚饭,一家子吃完饭后,就出去溜达。
筒子楼是个大集体,一个10平方米单间住着一家人,工人带上爱人,还有孩子,一家最少四五口人,最多七八口人。
像这样的单间,一栋筒子楼有上百个。
而这样的筒子楼,一个国营工厂就有好几栋。
溜达的地儿就那么大,总不能几百个工人,晚上一吃完饭,就带着爱人和孩子,上街上溜达吧?
黑压压一堆人头,跟赶大集似的。
这年头,娱乐设施太少,除了溜达,就是帮个小马扎,坐单元门口和筒子楼的邻居们唠嗑。
所以,就有了许大毛这样的电影放映员。
电影放映员,就是给工人们放露天电影。
像许大毛这样的放映员,属于工厂的宣发部,一般就一个会放电影的老师傅,带几个学徒。
学徒们按班次出勤,有的负责下乡放电影,帮工厂宣传,顺带收收鸡蛋和蔬菜,捞点油水。
有的就在筒子楼前面的大院里,支个大幕布,架上放映机,往放映机放胶带,音响一开,电影就开始了。
到时候,筒子楼里的工人家属,都会从家里搬个小马扎,拉着孩子到院子里看露天电影。
电影是黑白色的,有剧情片也有纪录片,比如老舍同名小说《我这一辈子》《武训传》。
最有名的还是《白毛女》《董存瑞》《上甘岭》。
去年夏天,城里就有放映员骑着二八大杠下乡,给双水村男女老少放电影。
放的就是——《白毛女》。
双水村离城里30多公里,路不好走,交通不太方便,下乡的放映员嫌弃路远,不怎么喜欢来。
运气好,一年有一次。
运气不好,两三年才有一次。
放映员一般都夏天才来村子。
上一篇:这顶流醉酒发癫,内娱都笑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