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大满贯影帝的诞生 第375节
“那就能报的都报!”
“我来问问三爷和张导,看看他们去哪个颁奖典礼!”
一般来说,奖项的热度跟参加的明星有关,不过韩三品的地位不一样,可能很多人会看他行事,所以陈瑾得问问清楚。
跟张一谋、韩三平打了个电话后,陈瑾第一次感觉华表奖竟然这么隆重!
今年邀请了很多港台艺人参加,韩三平和张一谋更是亲自要去现场。
港台三地都有电视台直播这一场盛事,新浪、金鹰、腾讯等多家网络媒体,也会进行现场直播。
不用说,这次参加的明星肯定很多。
尤其是香江,收你们来啦!
一看这架势,陈瑾就感觉像是招安。
让这些香江导演和演员,多跟内地的电影公司合作,别一个劲的只顾拍香江电影。
也算是一种怀柔政策。
目前香江导演拍的电影,香江大牌明星演的片子,在内地还是很吃香的……陈瑾猜测这是过渡,先把国内的电影市场炒热,而后孕育本土导演和演员。
上面的想法,总要比下面前瞻性更强。
“那意义确实不太一样!”
《山楂树》、《建国大业》都要拿去参选。
不过《建党伟业》因为7月1日上映的缘故,本届华表奖截止日期正好是6月底,“完美”错过,只能上11月份的金鸡了。
金马郭忛想要去试试,但陈瑾对这个奖项没啥好感,但架不住现在金马在两岸三地的奖项含金量最高,要去的话,陈瑾让郭忛一个人带着剧组去就行。
他才不想去捧那帮家伙的臭脚。
未来国内一次次的票房冲高,都在验证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仅靠华夏,华夏本土的市场,就能完全撑起电影的蓝海。
你去横扫好莱坞,不如深耕国内,把票房号召力打到最高;就如同程龙、周星弛、李小龙当年在香江一样,能做到万人空巷,一呼百应。
只要电影上映,群众一窝蜂的涌入电影院支持,那好莱坞自然而然会找上门来。
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你电影自带10个亿、20个亿票房号召力,谁不眼红?
所以陈瑾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在国内的影响力,做到极致!
超越未来的吴晶、沈藤。
而奖项这些,倒也是添彩的彩头。
看着电视里唐国強老师饱含深情的诵读着《沁园春·雪》,陈瑾内心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国强,才能让电影走出国外。
不然其他的都是扯淡。
……
而此时央视的后台,柳刚脸上的兴奋,是个人都看得出来。
爆了!
《诗词里的中华》,收视率彻底爆了。
首先是收视并发数。
这个是央视能看到的数据。
在节目播出前,一套的收视并发数为400,播出10分钟后就达到800,直接翻了一番,并在播出过程始终保持在800左右。
这个数据其实才是柳刚最看重的。
收视并发数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同时观看某一节目的观众数量。
它反映了节目在播出过程中,某一时刻的实时关注度和受欢迎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同时观看的人数”!
假设一个节目在播出时,有1000名观众同时打开电视或通过网络观看这个节目,那么此时的收视并发数就是1000。
而如果这个数字随着时间增加,比如增加到2000,那就说明同时观看的人数增加了。
这是央视为了应对网络收视的冲击,而自己制定的一个数据参考。
它能直观地反映节目在某一时刻的吸引力和热度。
如果并发数很高,说明节目在播出时,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观看。
观众的粘性,也可以通过观察收视并发数的变化,判断她们是否持续关注这档节目。
如果并发数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保持稳定或上升,说明观众对节目内容感兴趣,粘性较高。
收视率对比并发数来说,还是太笼统了。
虽然也具有参考性,但它是统计一段时间内观看过节目的总人数与总观众群体的比例。
而收视并发数更关注“同时观看”的人数。
它更能体现节目在播出时的即时影响力。
如果一个节目播出后,有100万人在一天内观看过,但这些人可能是在不同的时间观看的,那么收视率可能很高。
但如果在节目播出的某一时刻,有50万人同时观看,那么收视并发数就是50万。这个数字更能体现节目在播出时的“火爆程度”!
而现在,《诗词里的中华》,并发数比之前没播出时,已经翻了一番还多。
这是央视在制定这个数据之后,第一次发生这么离谱的事情。
原本,这个并发数打破纪录,要到《舌尖上的中国》才会发生,但现在,《诗词》提前引爆。
这应该也是央视历史上,目前收视率最高的一档综艺。
“居然一直没跌过!”
“并发数也一直在走高……”
柳刚都有些看呆了,平均的收视率区间其实已经波动不大,6.15%左右,这还是第一期的平均收视。
而最高收视,则还没到来。
因为唐国強的《沁园春·雪》,刚刚念完。
不出意外,可以达到8%甚至更高。
这样的收视率,除了春晚之外,也只有前几年黄金档的几部电视剧可以做到。
“哈哈哈,可以申请黄金档的播出机会了!”
“26号,看看能达到多少!”
这虽然是重播,但用户量有一批电视剧的观众,所以其实并不会低。
甚至,看过一遍的网友,有的还会继续看一遍。
因为第一期拍的确实好看。
不管是演员的表演,还是选角,还有节目的创意流程等等,跟春晚陈瑾的那档节目看似一样,但却增加了将近半小时多的时长。
还有和很多电视、电影一样的剧情。
故事性比春晚更好。
春晚是因为节目不能太长,而现在做成了综艺,总时长1个小时,当然观看更佳。
陈瑾在看到柳刚发给自己的消息后,整个人也是挺兴奋的。
没想到误打误撞的一个创意,现在能做到这般出圈。
这或许……是连带他自己本人都没想到过的!
第249章 韩三平:“你比我这个激进派,还要来的激进”
“央视出品的综艺,果然不一样!”
“出场时的那一段蒙太奇,还有青中两代的转场,让人惊觉,央视主旋律也能有这样的表现手段了?”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太浪漫主义了!未来的华夏会好吗?未来的华夏当然会好!画面台词剪辑表演,无一不精!红色宇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他就是一道光!”
“……”
一溜烟的好评,陈瑾都看的有些翘嘴。
豆瓣第二天《诗词里的中华》就已经开分,高达9.3!
这个分值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而且微博的讨论也很是激烈。
有骂主旋律的,也有说搞形式主义的,但20%掌握了80%的话语权,事实上更多的人,很喜欢这样非正式的主旋律正能量综艺。
好评已经在逐渐占领高地,哪怕只是2011年。
最终《诗词里的中华》,第一期取得了6.221%的平均收视率,最高达到了8.31%,已经是央视6点这个时段,近十年最好的一个收视纪录。
第二期也马上要上了,经过网友的激烈投票,《少年中国说》拔得了头筹。
柳刚基本也定了第一季十期节目的基调,就是建党90周年纪念,全部围绕主旋律来展开;而后可能第二季发展唐诗,第三季宋词这样……每一季确保一个核心和看点。
比如唐诗那肯定是李白王勃,宋词是苏轼李清照……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隗宝,足以支撑起10季乃至20季的内容,而且这种寓教于乐的节目,也会受到很多家长的欢迎,领导的认可。
更能激活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后续,还可以把国宝、典籍等等都做起来,带动全国的文旅产业……”
陈瑾感觉电影科学都得成立一支综艺部门,专门负责来跟央视对接;前提当然是合作的愉快,不然分分钟调转枪头,直接跟其他电视台合作。
很多项目合作一开始是非常愉快的,但几季下来问题也就多了。
“抽空得跟林老师聊聊!”
这一块业务已经不仅仅只是赚钱那么简单,对艺人的培养、舞台剧等等的助力,还是很大的。
上一篇:刀哥爆红娱乐圈,粉丝求我别杀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