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60节

  等回到卡车上前往记者站,看坐在中间的少女不停把相机拿起来比划,偶尔给司机拍张照。

  终于罕见的开口:“你的光圈快门数不对,这种室内环境还是要慢点快门数,而且你这么近的拍摄,光圈尽可能大才有浅景深。”

  又没什么网上教程视频、提炼宝典,中专生都是根据说明书在晦涩艰难的摸索学习,更舍不得花大量的胶卷来验证效果,完全是半吊子。

  一听这种专业口吻就输了,赶紧拿目光找司机求救。

  谁曾想她一直以为无所不能的姐夫挠挠头:“啊,我要是懂怎么用这种高级相机拍照,就不会撺掇搞简易傻瓜相机了。”

  所以凤雏撇撇嘴,还是有技术学科出来的理性,把相机交给章秘书:“那拜托您待会儿给他拍照,我这还剩二十五张底片,也跟您学习怎么拍。”

  照相机厂打字员拿起单反:“以前在厂里,我就经常负责用香江相机给来访的领导、兄弟单位拍照。”

  话语简单,骄傲的气质还是拿捏住了。

  董雪晴悄悄瞄让卫东,正好转头对视做了个好不得了的揶揄鬼脸,她马上无声笑开花,什么芥蒂都没的坐在中间热情跟秘书讨教摄影技术。

  她这种市井里面长大的苦孩子,姐姐遮挡得再多,也比三线工厂里国家全包的温室花朵要圆滑些。

  哄得极好。

  暗笑的让卫东把卡车先不动声色的开到市中心。

  他不知道后世著名的商业街、步行街在哪,但循着地图上标注的最中心区路口,再看人多拥挤的方位。

  把大卡车找个巷子口停住,请拿了相机的秘书负责看守车:“万一有警察来撵,你帮着说两句,我们很快回来。”

  一个眼神就带凤雏钻进旁边挤得水泄不通的繁荣街道。

  这也是他从沪海、平京,甚至冀城、浙州,大江南北全国各种城市乡村市集看过来,觉得最拥挤的地方。

  沪海苏京路上肯定人比这里还多,但那百年街道宽阔宏伟,百货大楼林立,气势非凡。

  这里却密密麻麻的挨着都是小商店,更有无数店家把货物挂架都得寸进尺的伸到路面上,自然挤压得整个街道就只有几人宽的空间。

  看起来似乎没有城管限制的场面,就会这样以街为市的拼着占便宜。

  于是走在其间逛街的市民挤得要命,就像穿行在一家家别人的客厅里。

  董雪晴又哇:“好多衣服!我是在学校门口给你买的,这就是他们说的青年路服装市场吧?”

  让卫东只知道大概在这一片方位,未来几十年都是整个蓉都的时尚中心,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蜀川地区周边多少县市的潮流发源地。

  这让他想起了江州码头那个围绕纺织物资站形成的批发市场,在打击过各种犯罪分子以后一定会爆发成为整个川东地区,长江沿岸的重要商业集散地。

  和这里倚靠四面八方全省各种县市来进货的局面不同,那里主要是顺着长江吸引各地商贩进货。

  也推动批发市场的商户朝着更上一级的江浙、粤东沿海地区去进货。

  这是无数税务工作都提到过的常识。

  整个蜀川省交易额最高的批发市场肯定在省城,至于哪条街哪片区域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会起起落落不断变化,但就像江州霸占了长江边的地位那样,城市中心高度绝不会动摇。

  所以口中下意识回应:“等我们回到江州,怕是应该到码头那片批发市场去找寻这样的机会,哪怕我们在那开个店,都不会少赚,应该不会出现老尤他们那种贸易行被查封的情况。”

  脑海里转悠着这些念头,快步穿行都主要是在看这种自由市场的风向,有没有税务专员,有没有警察治安,有没有市场管理。

  这蓉都开放脚步不亚于江州。

  省城这样,地级市、县城们还有多久才会跟上?

  他隐约记得这种局面也是有反复折腾,这会儿跳得最欢的没准儿又会被收拾。

  就像于松海提醒他,在平京高校座谈会上说的话似乎又有些不妥,被叫停刊发了。

  现在又没尤启立这个挡箭牌,咋办?

  董雪晴仰头看着他充满思考的脸庞,同样的年纪还带点青春痘的痕迹,却充满清醒的动脑努力。

  怎么可能不崇拜。

  但她又不会迷醉到晕头转向,而是竭力把自己的目光拉开来看周围。

  学着像让卫东这样看待:“无论是商州那些做点小买卖的街坊,还是校门外那些卖锅盔、叶儿粑的小贩,其实他们都没少赚,只是地位不高,谁说着他们都是只要来个运动,就啥都没了,不稳定。”

  让卫东嗤笑:“稳定?追求稳定的工作铁饭碗,最终都会变成待宰的羔羊,我……”

  他本来想说自己四十年的门卫生涯,最后不啥都不会也不敢跳离舒适圈,只能默默忍受老虔婆的欺压。

  但结合眼前:“那些工厂往前一二十年不稳定?谁都以为国营工厂是铁饭碗,被砍掉以后吃不起饭就只有男盗女娼了,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放在稳定太久,那样人肯定会迟钝变废物。”

  哪怕第一次听见这个理论,中专高材生还是轻易理解了:“嗯,我会跟着你一直努力提高改变自己的。”

  其实不长,三四百米长的摩肩接踵街面,被让卫东快速走到头。

  他没注意到自己这种几乎是在重塑少女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更没注意到因为人太多,董雪晴完全抱住他的胳膊贴紧走才不会被冲散。

  掉转回头心里有了底儿:“那件衣服不错,你去买,我瞅着那边还有条裤子也很好,我去帮你买。”

  这特么就纯直男风范,基本没考虑女性在选购衣服时候挑选搭配的那种愉悦感,完成任务似的搞定走人。

  董雪晴都以为只是在看市场呢,手里已经被塞了叠热乎乎钞票!

  然后看让卫东毫无滞涩的就把胳膊抽出去,用游自由泳的气势扒开人群挤向远处的另家店。

  几分钟后就跟店主大概比划身高身材,带了两条新款流行的喇叭裤回来!

  路上甚至聪明的顺便买了双半高跟皮鞋,店家问他多少码,还是比划身高大概就行,待会儿不行再来换。

  这样挤回那家店,看见凤雏还在纠结:“你说的是黑色还是白色?白色好看,可也太不耐脏了,黑色会不会老气……”

  女人甭管大小,逛街买东西的天性如此,买到不是目的,选择比较的过程才最重要。

  让卫东简单:“那就都买了,顺便把裤子皮鞋也换上看看……先穿白色吧。”

  从来没在外面换过衣服的少女,看看那墙角布帘子和店里拥挤的人群,还是羞红了脸拉让卫东挡在布帘外,才按捺不住的激动兴奋去忙碌。

  而且继续隔着帘子叽喳:“那黑色的给姐姐吗,会不会太紧了,哦,弹力这么好,你在吗,哥?”

  让卫东是被旁边帘子偶然被翻开露出的惊鸿一瞥震撼到,使劲扭着头免得被抓流氓,也顺便紧紧摁住这边布帘:“在,在在,你换就是了。”

  辨认出来布帘上逆光的背影,十九岁少女再也没法从心间抹去了。

第69章 你猜我的小目标是多少

  于是换了造型的少女,再站到记者站这样的新闻单位,都是闪亮夺目的存在。

  绝对不夸张。

  因为章兰芝那样的穿着,已经是大众审美下,这年代能穿出来最合适的好看了。

  站在蓉都最繁华热闹的街头放眼望去,普遍都是蓝绿两色的军装跟白衬衫点缀的灰扑扑色调,她那种好像是烫过点的蓬松披肩发、黑色半截裙衬着黑白格子衬衫已经很醒目。

  街上偶尔有点大红大绿都显得媚俗。

  可让卫东多少还是看过后世那些(施)各(老)种(太)穿着打扮,选的这件米白色的高领毛衫,自带紧身效果,居然能把董雪晴那点小身板都凸显出婀娜摇曳的风情来。

  再加上条这会儿正经姑娘很少穿的喇叭裤,实际上就是后来比较紧身的时装长裤,故意把裤脚放大,就有了擎天柱踩着钢铁脚步的修长感。

  最后那双半高跟小皮鞋藏在喇叭裤里面抬高了身形,特别显腿长。

  要不是还在卡车上坐了会儿适应,完全是挂在让卫东胳膊上才离开服装市场的凤雏,都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

  这种在服装市场罕见的搭配,高雅又时髦,引来无数目光追踪,然后循着款式,买爆了这身毛衫加长裤。

  直到在记者站,董雪晴就尽量学着秘书那种斯文淡雅的笑容站旁边。

  左右凸显出让卫东特别有面儿,记者站的主编和于松海看见都惊艳不已。

  “有点像,像那个东瀛电视剧里的女主角?”

  “幸子装吧,沪海记者站刚发过照片,很多市区年轻人流行这么穿。”

  “拍个照拍个照!”

  连章兰芝再多看几眼都能察觉:“真有点像,刚才是觉得眼熟,头发剪短再烫一下就更像了。”

  只能说让卫东印象中的城市女性穿着超前程度,跟东瀛这会儿和内地的几十年时尚差距差不多吧。

  今年春节前开始热播的东瀛连续剧《血疑》,实际上也是快十年前的都市剧。

  依旧风靡全国城镇区域。

  青年男女主角的穿衣风格绝对让城里人眼热不已。

  董雪晴都忍不住轻轻拨弄自己的头发,只恨周围没什么大镜子。

  哪怕她没看过这什么电视剧。

  记者站的事儿有点啰嗦,先做了个正式访谈,从商州开始对改革步伐不一的基层看法,带动城镇弱势群众和城乡农副产品互助。

  然后是对三线工厂、国营工厂军转民的销售案例,收录机、照相机到合金材料销售,都给列出来。

  西山厂肯定是其中的亮点,现在已经供货七批,在春节后的这俩月时间里近两万台销售,章秘书那有确切数据,现在又新增百分之二十五的供货量。

  绝对算是目前军改民、三线工厂转向不改制的模范标兵。

  让卫东都听出来,西山厂这样不用改制就获得了好业绩的“偶然情况”,被有人当成这种国营模式还大有作为的论据。

  于是争论很大的改制大潮居然都能被拖住,起码在蜀川这边有等等看的意思。

  从上回去商州跟市里面谈话,让卫东已经感受到这个时代特点,所有人其实都不太知道具体要怎么做。

  别看沿海做得风生水起,内陆顾虑多得很,随时等着看那些家伙出岔子。

  于是各地都有激进和保守的不同思路在拉锯。

  所以他这闪亮出头的案例肯定会被注意到,尤其军工厂这种业绩都没法隐瞒,不知道红光厂那边的钛锭生意什么时候会暴露。

  内心有点慌:“这只是我们做出的一点点尝试,不需要送到风口浪尖去当争议人物吧,小生意,这才几万块钱的小生意,完全没必要这么聚焦。”

  于松海又鼓掌:“聚焦这个词儿很好啊,小让在用词上常有精妙之处,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这由小见大的意义,一家濒临停产的军工厂,选对了产品方向,选对了销售思路,就豁然开朗的在市场上打出翻身仗,这要是总结成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宝贵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工厂焕发新生,那就不是小事了。”

  让卫东内心嘀咕,这特么是可以放之四海皆翻身的吗,不是老子如同开了天眼般的搞出这种新销售模式,其他产品你拿到西湖边,大学校园去卖卖看?

  脸上越发尽量苦着,一问就是生意不好做啊,前辈老尤还关着,现在也仅仅在全国开发了两处销售点,还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到处奔走,距离打赢翻身仗还远得很呢。

  也算是说给秘书听,别以为缓过气就能甩开老子去自己捣鼓。

  于松海却根本不接老尤这个话茬,强调既然已经把照相机厂跟胶卷厂,还有阳光日报联系起来,那么这个在媒体关注下促成的影展,一定要做成今年国庆的献礼工程。

  让卫东跟他对视,眼神表达这特么要看姓金的接不接这个五百块的活儿。

  而且要是那家伙胡作非为的节外生枝搞砸了这事儿,那也是你的锅。

  没想到结束访谈,在旁边翻看协议的记者站主编又详细询问关于收录机销售的活儿,这个之前于松海都一笔带过的随手项目。

首节 上一节 60/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欺骗全世界,从把冰糖当毒卖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