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142节
整个会议室如北风过境的呜呜呜安静了半秒,由某个女记者没忍住笑出声,开始了全场爆笑。
没有见识过冷笑话的八四年同志们,笑得可欢了,有个老同志都不得不摸速效。
摄影记者头头也笑:“你到底要说什么?”
让卫东一本正经:“审题啊,联想能力啊,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什么,是巍峨雄壮的建筑,更是老百姓碗里的美味佳肴,甚至老百姓更关心我今天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烟火气才是改革开放的最佳成果,这就是我表达的意思,审错了题,就像小脚,历史车轮的火车碾过时候,跑不掉咯。”
让卫东高考作文还可以。
更主要是来自后面四十年对国泰民安的理解方向,保证了他的审题绝对正确啊。
这可是喊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的时代。
还在强调各种宏大叙事可不就是考公申论都搞错方向了吗。
反正他这番解释让全场安静的同时,立刻引发了大学生们激动的鼓掌。
实际上这就是当今大学生们最错位最痛苦的地方。
让卫东却解释清楚了。
记者们中间也有人忍不住鼓掌,冀北胶片厂的赶紧跟着鼓掌。
让卫东想起段子,就有点收不住嘴:“再试试,狗会汪汪叫,猫会喵喵叫,请问鸡会什么?”
又全场安静,认真想,有人试着咯咯哒?
旁边人说不是,那是母鸡下蛋,应该是喔喔喔……
结果让卫东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回居然没有爆笑全场,大家都感到深刻深思!
让卫东同志这话很有含义!
所以全场报以超级热烈的掌声!
这两个看似相声包袱的笑话,恰到好处的隐喻暗喻了很多东西。
实际上这年头所有关于改开的争论,都得引经据典,北乔峰上台冀北造纸厂贴大报讲了一大堆,尤启立在里面也要写论述。
大家都有各种言论可以依据辩论。
但从未见过有人用这样笑翻所有人的方式说服对方。
连老同志都觉得这个小年轻绕开了直接争论的形式来轻松诙谐的强调中心思想。
很强啊。
反正那位本来很有点上纲上线的摄影记者头头都没法严肃起来:“卫东,你这张嘴真是!”
这时却是现场级别最高的报社领导,忽然开口:“前段时间全国美展的金奖作品,就是江州那位油画家吧,画的《父亲》,我去看了,确实很有生活气息,无论是耳畔夹着的笔头,还是手指上包裹的伤疤,人民群众看到这样的作品,才会发自内心的被触动,我同意小让的意见。”
于是凯旋杯摄影展的作品风向,就这样定下来了。
沈翠月不关心这种东西,示意肖霄赶紧下楼把中午的餐馆订好。
然后让卫东跟摄影记者头头好好喝了几杯。
一切都理顺了。
至于那个题字有没有,都不重要吧。
第157章 酒后容易吐真言
其实沈老三不说,让卫东也看得出来平京销售团队里的俩姑娘,刚毕业的何月梅算不上特别聪明,但温和质朴,处事大方厚道,对财务更细致谨慎,去试着管理一方是比较放心的。
才大二的肖霄就活泼好动,敢说敢做,明显家里条件还不错,言谈举止能放得开许多。
所以午间酒席上,何月梅跟沈翠月学怎么张罗安排酒席,怎么点菜,肖霄就多注意给哪几位敬个酒卖个萌。
哦,这年头的形容叫调皮一下。
足够了。
这会儿作风问题还是人人都盯着的大问题,起码能看到的还不至于多考验干部。
吃吃喝喝已经相当能解决问题,烟酒烟酒也是不少部门的润滑剂了。
胶片厂有两位能喝的,就让拖拉机手上,虽然跟他的岗位有点抵触,也算一专多能。
报社有位爱喝的,张凌云和孙泽涛打着东北老乡的口音唠上。
总之大家轮流帮让卫东伺候好胶片厂、报社的各位,让他能有的放矢的挑人喝点,聊点肝胆相照的话。
场面就能处于一种以有心对无心的组织作战状态。
八十年代大学生的含金量很高,整体学习能力极强,还以为让卫东在全国各地都是这样带着沈经理鏖战四方,学得那叫一个认真。
绝对的令行禁止,喊干什么就干什么。
效果也极好。
起码那位摄影记者的头头,下午就争取了个半版刊登十几张“全国各地投稿选登作品”。
江州放了七八张,他们自己放了几张,再从真实投稿中挑了几张,还张张做了一句话点评。
然后后面括弧(爱克斯相机、凯旋胶卷作品)、(凯旋胶卷作品)、(爱克斯相机作品),投稿的有两张作品啥括号都没。
没有说主办方、协办方出品优先,但排版就按照这个顺序。
懂的都懂,对吧。
如果暗示到这个地步,还不知道去买凯旋胶卷,那就没救了。
用爱克斯相机的还真不少。
关键这玩意儿的照片成像特点非常清晰,四角偏黑,一看就知道。
作为央报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做商业推介。
这已经算是大家合力做到的极致。
全靠让卫东提出的人民相机,低到离谱的国产彩卷,要让全国群众都能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口号,才让报社也能全力支持。
晚上那就再吃喝。
整个下午沈翠月都找了部出租车在周围打听参观。
最后还是选了处驻京办餐厅,直接上通过人餐厅茅子,十八块五一瓶拿高价。
搬一箱到餐厅包间,彻底把大家喝高兴。
胶片厂销售科长都跟让卫东称兄道弟了,保证把大学生销售团队在外面招揽到厂里的销售工作接待好!
厂长更允诺第二天下午就把首批一万个裸卷,就没包装盒的以八块五的价格送到平京来。
让卫东也懂,拍胸口说一定现款现结。
因为要顺着阳光日报的摄影点评,把一万个凯旋彩卷发送到全国去。
才能真正让凯旋卷散布到消费者手里。
虽然这还只是毛毛雨,撒到市场上就不见踪影。
起码也是有了。
十点过才酒酣耳热的收工,沈翠月在让卫东提醒下,提前打电话叫了电报大楼前趴活儿的公车,把报社的各位送回去。
又拿了几瓶茅子,塞给明显喜欢喝两杯的几位。
带了司机的胶片厂则连夜返回。
大学生们才像是打完仗一般,站在让卫东身边。
没有酒足饭饱的那种贪恋,就很明白自己又掌握了一件工具。
因为让卫东把自己从大院听来的那点皮毛传授:“请客喝酒其实是喝标准,你花多少钱就证明我是什么地位,市面上能买到最贵的,我们喝这个,那就是最尊重你这一档,请你喝啤的就不是托你办事儿,明白吗,什么葡萄酒、红酒、香槟都是虚的,因为没那么固定公开的价格排序,就白酒,五毛一……级,茅台、五粮液这第一级,后面老窖、汾酒、剑南春之类排下去,什么口感都是假的,就喝价格。”
他其实喝得不多,看似频频在举杯,从来没跟人拼过酒,都是小酌下,稍微喝点就有伙伴过来打岔。
沈翠月调度得很精细。
但让卫东有生以来第一次喝这种以他为带领的业务酒。
难免也有点兴奋:“交流内容也简单,第一道菜,大哥人好仗义讲情义,我们这工作展开都覆盖在您的光芒之下,第二轮,您这样的地位高能办事业务强,前路一定璀璨,所以第三茬的结论就是能跟您做朋友是一辈子最正确的事,三生有幸,好了,剩下大家自己揣摩。”
后世的酒文化已经发展到瞠目结舌的地步。
越是小地方越变本加厉。
老保安虽然没出席过,道听途说实在是太多了,尤其税务大院天天听天天看。
譬如这种单位喝酒的三部曲,其实被恭维的一方还不是在学习提高,转手再用。
各种各样的套路都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但被景仰敬酒时还是容易飘飘然。
人就是这么虚荣。
更何况喝了点酒更容易上头。
在商州还蔽塞到这么腐蚀可能要被抓起来,江州目前还处于实干兴城的状态,各方非常积极简单,但到京城就太适用了。
当然,没有沈翠月的穿插掩护,让卫东这道听途说又没实战过的套路都不知从何做起,但跟老秦他们实习下,现在超越时代的提前用用,效果杠杠的。
而且他那点酒量,没准儿才上一个菜就倒了。
所以以身作则,喝了酒就不开车。
虽然这会儿根本不把这当回事,路上也基本没人查。
让卫东却提醒:“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幸运的能考上大学,幸运的能站在这个时代,幸运的能够挤上这条船,请珍惜这个机会,也许是你这辈子错过就后悔万分的最好机会,保持健康和安全。”
说完特别指指喝最多的拖拉机手,就跟沈翠月上了辆车走人。
本来他是想大家都一起走,沈老三说就得留出点主次来,大家自己感受下。
果然站在夏夜路边的六位大学生干脆走着回厂里,几公里正好总结今晚的所有感受。
甭管喝了多少酒,心头都有盆火在烧。
这边沈翠月却不急着回去:“还没给家里打电话吧,先去电报大楼?”
让卫东说好,可到了下车才想起来,不说要安排人排队嘛,这从头排得猴年马月了啊。
沈老三苦口婆心:“再晚都要打电话,家里女人等着咧,得了消息才心安。”
上一篇:欺骗全世界,从把冰糖当毒卖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