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112节

  凤雏连忙翻她的小本:“五一过后开始出样品,我还去跟着组装过,厂里就有人开始试着在市场上销售了,卖得还不错,对,我还拎着去办事处没找到章秘书,也没人能商量,我们要怎么卖?”

  让卫东这下终于听出来:“这收录机销售把我绕开了啊,哈哈,我说呢……这机器上爱克斯的标志像是临时做的吧。”

  董雪晴脸上立刻变色:“我看看!”马上开始涨红脸升温。

  让卫东还拿筷子头指给她看。

  这年头的电器商标,要么是片小铁皮打铆钉在壳体上,要么是塑料压模的标志,背后有俩小支脚,壳体上打俩空就能摁上去。

  在品牌意识不强烈的时候,这更多像个识别码。

  所以这两台收录机上的“X爱克斯”商标,就能看出点端倪了。

  让卫东怂恿厂家使劲做大,其实多用几个大喇叭,机体还是核心那么一点,看着就很唬人,这台左右俩喇叭都跟足球那么大,整体跟个大枕头似的尺寸,金属网音箱罩都显着很阔绰。

  加上让卫东建议的那些夸张音效灯,摆在家里绝对有面儿。

  这商标在角上自然就有拇指大小。

  可那本书似的小复读机也用了同样的大商标,就显得非常不协调,哪怕按键、磁带仓啥的都能看出来是共用的,可这商标都懒得再去做个小的,敷衍心态可想而知。

  和整台小复读机尽可能认真想做好的细致,区别很明显。

  让卫东还试着把商标掰下来,就一点点胶在后面:“喏,你看这还有俩小孔才是原装,大孔是临时钻的,哈哈哈,他们肯定起心思想自己卖了。”

  董雪晴哪见识过这种人心险恶,当初是她拉着去邮电器材厂合作,让卫东去给他们出主意出点子,现在好东西做出来就自己悄悄开始卖。

  急得眼泪花都出来:“他们怎么这样!我知道他们在卖,说的是看看市场反应,怎么,怎么这样!”

  又想跳起来,还是她姐姐伸手按住:“急是没有用的,先冷静下来想能做什么,而且你看卫东都不急,那你就要学习他怎么处理。”

  董雪晴深吸口气,还是相信的充满期待,使劲抬手擦泪花的果然是袖子。

  让卫东满意的先逗孩子:“叫个姐夫来听听,我就给你说。”

  董雪莹立刻瞪了下眼,可那眼角的风情更显勾魂。

  做妹妹的也震惊下,但立刻满脸都是惊喜,先反手抱下姐姐确认:“真的?!”

  小少妇猝不及防的无奈:“算,算是吧,待会儿回家说。”

  还忍不住拿手指戳妹妹的头。

  董雪晴已经放开她,转身抱让卫东去了,好甜的声音撒娇:“姐夫……给我说嘛!”

  本来埋头干火锅的赵厂长都抬头了。

  让卫东说得就稍微含蓄点:“贪心不足蛇吞象,他们没这么大的销售能力,还起了贪念,那就只能错过这个爱克斯品牌销售的头汤,原本可能给他们的广告机会,自然就给别家了,等看到别的爱克斯出名了再后悔吧。”

  董雪莹更明白在这时候敲边鼓:“嗯,做生意就得讲诚信,你们器材厂可能是刚开始这样做市场,得了卫东的好点子当然能卖点,但跟我们能找到的广告销售方法还差得很远,那就更有必要先把别的做出来给他们看了。”

  赵厂长仿佛已经听出点味儿。

  让卫东最后补刀:“相比那几家军工无线电厂,邮电器材厂当然有革新创新动力,可也许就是错过这一档的广告销售,本来最肥的一口他们错过,那就别怪自己心术不正了。”

  董雪莹还是跟着尤启立他们那边见识过不少:“我觉得你可以最后尝试下,跟他们再谈谈,起码要把态度摆明。”

  让卫东其实自己还不是在摸索,满意有个持家的老婆是真不错,点头说好。

  赵厂长这边也举杯:“我可以保证,钛锭这边除了国家调拨,我们绝不会找其他销售渠道……一年全国也就这么两三百吨的产量,我都不知道能怎么活下去。”

  让卫东从腊肉到钛锭,再到相机,现在已经不用依赖这个有色金属销售,他反而胆战心惊怕这种玩意儿卖出事。

  不然江浙那边有色金属厂早就说可以上升到每月五吨了。

  他还能忍住,真是全靠相机销售可观。

  但相机目前每周八千台几乎也到了产能瓶颈,摄影大赛那边再扩展下,都不用争夺上电视广告的机会。

  所以算来算去,让卫东心里已经基本把机会准备给卫生巾了。

  笑着举杯:“您把关于厂子这边产品自行销售的政策文件给我套,再给我出套厂里授权我自由销售的协议,我争取能多卖点,也再跟人把价格争取高点。”

  无论如何把屁股摆正了,万一有事儿起码有个拉扯的机会。

  虽然他明白在国内这些事都是上称那就万钧重了。

  赵厂长连声说好。

  酒足饭饱才一起散场。

  让卫东索性把办事处那边让给姐妹俩今晚说悄悄话,自己跟麻辣烫店里随便蜷一宿,明天必须要去找房子安个家了。

  反而是董雪晴很想拉着姐夫一起回去,被她姐颇有些纠结的揪了耳朵抱娃走,要好好收拾一顿泄愤。

  早干嘛去了,平白让人钻了空子。

  还有很多细节要盘问呢。

  作为过来人,董雪莹肯定能感受到些细节,大概心里有点影子了。

  王大妈跟着老让夫妇晚上坐卡车回了门市部歇息,赵厂长就带了司机住到对面招待所去,他们开着另一辆东风车。

  让卫东第二天一早约了他去后面服装、商品销售街道逛逛,询问那些商户从粤东进货的运输渠道。

  果然收获了一堆很想有稳定运输渠道的店主需求。

  可都这样了,赵厂长还是不愿自己做:“你都说起那些合作厂家那么贪心险恶,我搞技术出身更不想沾这些麻烦,你带着搞就是,我给你出协议,红光厂现在年产八十吨钛,只要能卖出去五十吨就能基本养活全全厂,其他的你再这样补充下,我对全厂也有个交代,隔壁厂子已经发不起工资了。”

  让卫东隐约记得,这算什么,拖下去就是厂子成片的破产,干了一辈子的工人开始下岗。

  东北的重工业,西南的三线厂,这两部分都是这轮改革中最惨的群体。

  就看带头人能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开拓出点新路子来。

  目前看这位赵厂长似乎是不行,要不是钛这玩意儿太敏感,让卫东真想自己接手了。

  反正说好了接下来协议到位再做新一个月的调整,把赵厂长送走。

  让卫东才三步并作两步跑上旁边二楼,姐妹俩早就焕然一新等着出门。

  董雪晴早就急不可耐:“我有三天的假,家呢,我们家在哪!”

  让卫东看了眼没过门的老婆,你不敢说单住吗,我来说。

  这家里一天天的哪能有娃晃来晃去的妨碍运动呢。

第127章 三个演员一台戏

  的确是有点难,仨成年人带个娃,还有董雪晴那口上学的竹编箱子。

  那种几乎没尾箱的出租车根本坐不下。

  只能坐公交车过去,哪怕已经过了早高峰,还是很拥挤。

  在车辆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堵车罕见,那就堵人。

  几乎所有市民都得靠公交车出行。

  上班时间挤疯了。

  所以让卫东还是取了钱先去买车。

  在市中心还找老妈借了点。

  把七万块现金放董雪晴的箱子里,让小姑娘坐在上面,夫妻俩抱着娃围住保护。

  这种阵型,怕是毛儿来了都没办法下手吧。

  但经过邮电局大楼的时候,董雪晴使劲扭着腰板指外面:“正在修,我以后就在这里上班!”

  周围拥挤的乘客都有点羡慕这个拿到铁饭碗的年轻姑娘。

  让卫东探眼环顾四周:“这不是那个军医院附近嘛,行,就这一带吧。”

  没错,就是带着二凤、狗蛋救了沈翠月那次来过。

  当时就觉得离开了基本都是旧楼房还比较拥挤的市中心,这郊区边发展得反而崭新,都是高楼和整齐住宅,比在市区住着宽松多了。

  江州因为山体江岸的地形特殊,所以几个发达的区中心之间的公路两侧看起来都像郊区,未来才会逐渐填充成巨大的都市。

  这块就算是先发“郊区”。

  让卫东觉得只要能买房了,先在这些地方买了安家也不是不行。

  他的眼界,从一开始就因为指着去换飞机,被拉得很高。

  从来都想过买几套房等到未来涨价赚钱。

  而且下了公交车,昨晚出租车司机指的汽车工业贸易公司,可不就是那次从医院出来,顺便看见的汽车厂之类。

  不过才大半年时间变化日新月异。

  这么珍贵的年代,不抓紧赚钱,指望几套房真是太没出息了。

  沿着路边门面好多家公司门头招牌,都跟汽车有关。

  没后世4S店那么富丽堂皇,也算是七八家各类汽车销售扎堆了,从农用车、拖拉机到卡车、小货车都有。

  比半年前多了好些车型,排列摆放在路边的数量也增加不少。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那个允许私人有车的政策影响。

  所以在一切都需要批条子、凭票购买的时代,各种车型居然还比较充裕,随到随买。

  也许恰好处在企事业单位比较穷,个人又没富起来的节骨眼上。

  江州这个后来的汽车城算是供大于求。

  而且正像那司机说的,停放在路边江安面包车的确是用进口配件组装起来的型号。

  让卫东开了个把月的五十铃双排座,上手试试就知道了,甚至连车身漆面都不像是国内工艺。

  不过这里出了个小插曲,人家门口摆了四五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各色微型面包车,董雪莹还能比较端庄淡定的坐在门市桌边翻看购车合同,了解人家的购车上牌流程。

  刚刚对私人开放购车才几个月,实际上上牌还得这些销售公司办理,当然人家也没趁机赚钱的思路,他们也没从只服务企业转变过来。

  让卫东却能挺娴熟的把车挂在东升日用品公司名下,这样就是企业资产,后续一应支出都是公司承担。

  可以抵税嘛。

  董雪晴已经欧欧欧的欢快蹦跶着在外面挑选了。

  让卫东抱着娃靠门边看,还回头给当姐姐的调侃这不还是个孩子吗?

  董雪莹回眸出神:“以前从来没看她这么欢快过……嗯,我也是,家里有了主心骨,心气儿都不同了。”

首节 上一节 112/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欺骗全世界,从把冰糖当毒卖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