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成了山神 第60节
老王家闺女的婆家,难不成发财了?
就在此时,忽然,一道惊呼传来。
大槐树下的众人寻声望去,就见村口的土地庙外,王桂芬慌里慌张的跑了出来。
“桂芬?怎么啦?”
“二闺女,出什么事儿啦?”
两个老婶子起身望过去,远远的喊着。
“婶子,这庙里有古怪?”王桂芬喘着粗气紧张的说着,时不时还向庙里望一眼。
这座土地庙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只有一件房大小,也没有院子。
只在进门的位置摆放着一个屏风,屏风上写着“屏障千眼,山神土地共居”几个大字。
这会儿的功夫,原本坐在大槐树下的几个老头老太太,已经有两个腿脚还算麻利的快步走了过来。
“古怪?什么古怪?”
王桂芬拿起手里的长香,指了指土地庙说道:“俺在里面想着给土地爷上柱香哩,可是这香却怎么也点不着。连带着那烛火都飘飘忽忽的,就好像刻意在躲着俺一样。”
“啊?怎么可能,你可别自己吓唬自己了,是正好有风吧?碰巧了吹着。”先前那个大脚婶笑着说道。
“可是俺试了好几次呀,都点不着!大脚婶子,要不你进去试试看!”说话间,王桂芬将手里的香递了过去。
大脚婶接过王桂芬的香,摇头道:“伱这丫头,神神叨叨的。试试就试试,跟我来。”
说罢,小老太太拿着香当先向土地庙走了进去。
王桂芬和另外一个老太太也急忙跟了上去。
绕过屏风,便看到庙内供奉着的泥坯塑像了。
那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家的外型,身上穿着麻布长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抚着胡须。
头顶上戴着一顶长沿草帽,表情微笑目视前方,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这便是土地神的塑像了。
塑像前是一个香案,香案上放着一盘还算新鲜的蔬果,旁侧是两盏油灯和一小捆立香。
大脚婶伸手将手里的香向着油灯上的火苗搭了上去。
嘴里一边念叨着:“这不是挺简单的嘛,哪有你说的那么难!”
很快,火苗灼烧香的一端,那根香便燃红了顶端,已然烧着了。
“喏,你这丫头,这么些日子不回来,连从小供奉的土地爷爷都眼生了,是不?”
王桂芬尴尬的笑了一下,接过大脚婶递过来的那支燃着的香。
后撤两步跪在地下的蒲团上,向着面前的土地神塑像拜了几下,这才起身将香火插在了香炉中。
简简单单的做完这些,王桂芬又和大脚婶寒暄几句,便出了土地庙,向着娘家走去。
几人都没注意到的是,她们走出去还没几步远。
那支已经点燃的香火,莫名其妙的忽然就加速燃了起来。
一会儿的功夫,便化成了香灰,而后熄灭了。
与此同时,刚给靠山村的村民安置好土楼,正在观察村民们分房选房盛况的许伯安忽然感到山神庙内传来一股召唤的感觉。
许伯安下意识的将注意力凝聚在山神庙中,脑海中便显露出山神庙的景象。
依然是主位被供奉的视觉,不同的是,许伯安忽然发现,自己的面前居然不再仅仅是原本的景象。
在自己的面前,居然多了两个微缩的光团,凌空悬浮在不远处。
第一个像是缩小版的山神庙内的场景。
第二个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景象。
许伯安好奇的心念选择了那个未知的第二个光团。
忽然,眼前瞬时便有了变化。
原本山神庙内的场景,变成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景象。
许伯安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这般景象。
眼前不远处是一个简单的长条香案,香案上,放着一盘似乎是苹果形状的果子,和黄瓜两根,似乎还有一小撮山里黄小野果。
香案的最两侧是两盏复古的油灯,燃烧着黄豆大小的火苗。
油灯旁是一小捆立香。
最中间摆放着一个不大的石刻香炉,香炉中,一支立香正插在其中,香火气袅袅升起。
咦?
许伯安瞬间发现了不对劲儿。
这个香火,似乎要比普通的香火燃的快啊。
就好似一个人正常吸烟和猛吸两口的差距一样。
一会儿的功夫,许伯安便看到那香火已经明亮着染下去了一小节,香灰也掉落了不少。
观察了片刻,许伯安也觉得无聊了,便继续观察这屋子里的其它陈设。
香案之后不远处,是一个草编的蒲团,给香客们跪拜用的。
再往远处,是一块镂空的木质屏风,上面似乎写着一些字,许伯安却是不好分辨。
因为有屏风挡着,许伯安看不到外面更多的景象。
不过似乎有声音从外面传来。
“大脚婶子,那我先回去了!”
“快回去吧桂芬,你妈肯定高兴的不得了。”
桂芬?
许伯安眼神一凝。
这名字好像是靠山村早上刚出发说是要回娘家的一个村民吧?
难道正是她和别人聊天的声音?
许伯安正想凝神继续仔细听听,忽然,一股疲惫感从脑海中传来。
许伯安颇为好奇,下意识的想到吃些酸的东西提提神。
随手一抓,向着眼前香案上的那一小撮山里黄野果子抓了过去。
下一刻,一种剥离感从脑海中传来。
许伯安眼前的景象突变,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山神庙中。
许伯安颇为好奇的仔细找寻,却再也看不到面前原本存在的那两个光团了。
真是奇怪?
这是怎么回事儿?
许伯安嘟嘟囔囔的摇了摇头,下意识的准备拍一下大腿,忽然却发现自己的手里似乎有着什么东西。
许伯安向着自己的手中望去,霎时露出了一副讶异的表情。
自己的手里,赫然是几枚山里黄野果!
我去,这野果,不是我刚在那个奇怪出现的庙内香案上抓来的嘛?
那地方,似乎不属于自己眼下能看到的这一方小天地啊!
第76章 山神的传说
许伯安这里发生的情况,王桂芬自然是不知道的。
思乡心切的王桂芬和大脚婶子告别之后,快走了一阵儿便赶到了自己从小长大的家里。
王桂芬的娘家也是寻常的土石窑洞,再用草和泥搅合着做成泥坯块,摞起来围了一圈院墙,便是当地的特色农家院落了。
也有人为了省事儿,砍木头扎篱笆做院子的,不过私密性比较差而已。
开心的推开家里的木门,刚进院子,王桂芬就见正在劈柴的弟弟放下斧头一瘸一拐的迎了过来。
弟弟王顺小时候摔断了腿,落下了跛足的毛病,后来好不容易说下一门亲事。
对方身体健康不说,还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后来又和王桂芬两口子学会了篾匠活儿,在集镇上的摊位生意也打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王桂芬娘家几口人,在这个儿媳妇儿面前自然还是有些气短的。
“姐,你回来啦!”
多日不见的姐姐回来,弟弟也是开心的紧。
手下意识的伸过去,想要帮着姐姐卸下身上的包裹和筐子。
王桂芬顺手递过去自己的东西,开心得笑着:“哎,回来啦,顺子,咱家里人都还好吧。”
王顺接过姐姐的筐子的同时,道:“好着哩,咱娘在东窑做饭,咱爹他们几个都还在集镇上没回来哩。”
说话间,王顺向王桂芬身后瞅了瞅:“姐,咋就你回来了,姐夫没来啊。”
往日里,王桂芬回来通常都是和丈夫结伴而来的。
条件好的时候,是带着丈夫能多拿些东西,给娘家接济上点儿。
后来条件不好了,带着丈夫过来蹭上一顿饭,也是好的。
总体来说,这一家子的关系处的还算是大差不差的,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姐夫在村里还有事儿哩。我回来看看咱娘和孩子。”王桂芬笑着晃了晃自己的胳膊。
这一路上都没觉得累,见到自家兄弟,真觉得胳膊有些困乏了呢。
王顺向筐子里瞄了一眼,惦着手里的包袱,好奇的问道:“呀,姐唉,伱这包里是啥东西呀,这么沉!”
“哦,那是一些精麦面和稻米。”王桂芬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拢了拢耳鬓的碎发。
“啥?精麦面?稻米?”王顺闻言,瞪大了眼睛。
上一篇:人在东京肆虐,太太们请留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