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成了山神 第298节
黄三起初虽然没说明自己的来路,但后来也是给李看山和金大坚等人出示了来自于山阳县新任捕头老焦的亲笔信,这才让他更快的融入到了靠山村这里。
焦大人?
山阳县新任捕头老焦?
听到金大坚的介绍,许伯安忽然想起来他曾经在山阳县城隍庙见过这个老者。
只不过那时候这老者看上去比现在苍老了许多,眼中更是苦涩无光,比之现在可以说在精神状态上来说简直是云泥之别。
许伯安记得当时还是老焦劝说他来这里的。
“我明白了,你是老焦的那个师父。”许光恍然大悟的说道。
黄师傅一怔,就听金大坚急忙催他道:“快些答话啊黄师傅,山神爷爷问你话呢。”
“山神爷爷?”黄师傅嘀咕了一句。
金大坚点头肯定的语气说道:“对呀,我们这里就是因为有山神爷的保佑,大家伙儿才会过的如此富足的。”
黄师傅迟疑了一下,才说道:“额,我一直以为你是跟我开玩笑的,你们的山神爷爷也能显灵?”
金大坚正色道:“当然,谁跟你开玩笑了,现在跟你说话的就是山神爷爷。”
“可是,不应该是城皇爷爷吗?”
黄师傅之前听人们说过山阳县城隍庙的神仙爷爷显灵的事情,后来老焦推荐他来这里时,又听老焦说这里是神仙的福泽之地,还一直以为这是城隍爷爷的老家呢。
金大坚也是一懵,道:“什么城皇爷爷?一直都是山神爷爷啊。先别聊这些没用的,山神爷爷问你话呢,赶快作答,休要对山神爷爷不敬。”
黄师傅这才急忙跪拜下来,向着山神庙大门的方向叩头三下,这才回答道:“回山神爷爷的话,小民黄三,之前曾在焦大人刚入职班房的时候带过他,这才托大让他叫了一声师傅。现在想来,属实有些冒昧了。”
许伯安轻声道:“呵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有师徒之实,叫声师傅也是应该的。你是泥瓦匠出身,却又怎么去班房当差。”
黄三仔细介绍道:“早些年因为小民做泥瓦的手艺得到官家的赏识,才把小民调进去的,后来又随着官家去青木府当差,前些日子因遭青木府祸乱才回来。重新操起泥瓦匠的手艺。”
许伯安本就是闲聊,倒也没有深问,而是直截了当的问道:“你手中此物是什么东西。”
黄三介绍道:“此物唤做烟枪,是一个空心管子,以铜钱溶制而成,前面的小碗里放的是烟草丝,点燃之后在后面用嘴吸食烟气可以起到解乏的作用。”
许伯安不动声色的说道:“哦,这倒甚是有趣,拿来让我看看。”
黄三急忙将烟枪举止头顶,做了一个呈送的姿势,低着头说道:“请山神爷爷过目。”
许伯安小心翼翼的伸手进去,两根指头轻轻的捏住烟枪拿了出来,然后瞬间将它变大,就变成了大约三四十厘米长的一个烟枪。
这个烟枪像极了《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手里的那个烟枪,许伯安记得他小时候在乡下见到过,不少老人家抽烟用的也是这东西。
不错,这玩意儿好像还真和自己见过的一样。许伯安心中想着。
此时,这个烟锅里的烟草还没有完全燃烧完毕,许伯安倒是想着直接在上面吸一口的,就有些嫌弃别人用过的烟嘴儿,他索性将烟锅翻过来,在一旁新的车载烟灰缸里磕了一下,把里面的烟草全部磕了出来。
这些烟草已经随着烟锅的变大而变大,许伯安拨动了几下然后又伸手捏了一些尚未燃烧的烟丝出来,随手在一旁的一个便签本上撕了一张纸条,将这些烟丝卷了进去,很快便麻溜的手工搓制了一支自制卷烟出来。
小时候在乡下住着的时候,许伯安没少见老人们在大集上买烟叶手工卷烟,因此倒也有点儿手艺。
将自己手工卷出来的香烟倒着在指甲盖上磕了几下,将里面的烟丝磕实了一些后,许伯安才拿出打火机点燃香烟。
而后他放在口中抿着嘴唇轻轻吸了一口,而后便咳嗽的差点儿咳出胃酸来,鼻腔更是被呛的流出了鼻涕,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好家伙,这个烟草是真的劲儿大,整的都有点儿像干树叶了。
年轻的时候许伯安抽过最呛嗓子的两块钱的都宝香烟都没有这么呛,自从后来宽裕了点儿后,抽上了当时售价4元一包的红山茶香烟和红梅香烟,这才缓过来,只可惜后来这烟也没了。
眼下看来,自己随便弄点儿烟丝,都比黄三抽的的这些烟草味道好的多。
许伯安问道:“黄三,刚才听金大坚说这玩意儿挺贵,你这个烟草大概是什么档次。”
“烟草?”黄三疑惑的嘀咕着。
许伯安这才回过神来他还不知道烟是什么,便解释道:“哦,我们这里叫淡巴枯是叫做烟草的。”
黄三急忙说道:“山神爷见笑了,小民这烟草自然是最便宜的了,都是早些年在官府当差惯下的坏毛病,这一时半会儿是戒不了了,没了银子自然拿这些最次的烟草解解乏。”
许伯安见状,也知道自己怕是不好推断好烟和便宜烟草的差别了,索性当即说道:“我这里也有些烟草,你帮我尝尝,看看大约是什么档次。”
黄三一听,浑浊的眼睛瞬间变得有些清彻,目光中露出一份狂热:“黄三遵命,还请山神爷爷赐下烟草。”
不得不说,烟民们对烟的渴望是一种很强烈的信念。
许伯安随手拿过一支身边常备的华子,轻轻撕开包裹着烟草的白色烟纸,然后稍稍捏了一点点,轻轻的放在了黄山面前,紧接着便把他的烟枪也一同放了进去。
黄三很快便看到天上掉下了几片干瘪的大树叶,然后就看到自己那心爱的烟枪也重新落了下来。
山神爷爷的声音也恰到好处的传来:“这一些烟草应该够你几天的口粮了,你现在就拿去尝尝吧。”
黄三深吸一口气,道:“好,真是好味道呀,单凭这股味儿,就比我这烟草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仅仅只是闻上几口,都已经有提神的效果了。”
许伯安催促道:“好了,你赶紧尝尝,再发表意见吧,这些烟叶属实有些大,可能需要你再捻几下。”
那烟叶在许伯安的眼里虽然只有小小的一点,在黄三和金大坚这些小人儿们眼中却和手掌一样大小。
黄三急忙伸手捏起来一块儿,然后用力碾碎,小心翼翼的塞在了自己的烟枪前端的烟碗之中,然后又再次重复着这个动作,直到将烟碗里的烟草摁得结结实实。
做完这些,黄三又不紧不慢的拿出一个类似于火折子一样的火源,打开之后吹了几下,便有火星升起,黄三急忙凑在了烟碗之上的烟叶中,很快烟叶便冒起来一缕烟雾,而后随着黄三的猛吸一口,红光闪烁。
黄三陶醉的继续吸着气,片刻之后缓缓的呼出,就在他的鼻孔里冲出两道浓白的烟气。
黄三感叹的说道:“妙,简直再妙不过的感觉。我这辈子还没吸过这么好的淡巴枯……额不,是烟草呢,我这辈子还没吸到过这么好味道的烟草呢!
哪怕先前在青木府当差的时候,那些富有的员外送的烟草,都不及这十分之一的味道啊。”
金大坚在旁侧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那当然,这个是山神爷爷赏赐的仙界的烟草,能和他们凡俗的这点东西相提并论吗。”
黄三急忙认同的说道:“有道理,的确如此。小民此番真是大开眼界了。”
许伯安笑呵呵的正想再问几句,就觉得一股召唤的感觉传来,瞧这样子,像是山阳城那边有人上香了。
第285章 赈灾之举
山阳城。
锣鼓喧天,灯火辉煌,好不热闹。
城隍庙的全面改建工作已经结束。
如今的城隍庙早已没了房顶的束缚,倒更像是一座广场,像极了许伯安之前在山谷中见过的那个壮观分基地的巨大魁梧霸气山神像的样子。
城隍神像雕塑前的广场占地也是颇广。
此时,除了前面这些上香的县衙官员,还有不少百姓们在广场上簇拥着观看,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火把,硬是将漆黑的夜空映射的一片光亮。
在这完工大典的日子,山阳县七品县尊王朝王大人特意携县府的领导班子来这里参加完工大典。
许伯安刚过来,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只是觉得放眼望去,熟人还真不少。
王朝在前手擒着三炷香,恭敬的上着香。
马汉和老焦站在不远处,两人服饰一般无二。
不过许伯安仔细找寻一番,却未发现李青石,也不知道这小子跑哪儿去了。
而且许伯安也很是奇怪,这些人大晚上的在这地方集会要搞什么东东。
许伯安正想着这是在干啥,就听站在最前面,距离城隍神像最近的山阳县县尊王朝已经开口了。
“山神爷爷在上,吾,山阳县王朝,今率县民虔诚而至,驻足此地,心怀敬仰,欲以祈福之词,祈山神爷爷神庇佑。
山神爷爷者,威镇山川,德泽广被。吾辈瞻仰其尊容,敬畏其神威,欲借此良辰吉日,以微薄之诚,恳祈山神爷爷庇佑。
吾辈所求,非金玉满堂,非权势滔天。惟愿家国安宁,百姓安康。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愿疾病远离,人寿年丰。此乃吾辈之真心所愿,诚望山神爷爷垂怜,赐福降祥。
吾辈深知,祈福之道,在于心存敬畏,行善积德。是以吾辈当秉持此心,敬山神爷爷如命,行善不倦。愿山神爷爷明鉴吾辈之诚,赐吾辈以福祉,庇佑吾辈之安康。
谨以此言,敬祈山神爷爷。愿山神爷爷庇佑,福泽绵长。吾辈感恩不尽,谨拜谢之。”
说话间,王朝一副虔诚的表情,将那三炷香插在了香案上的香炉中。
这段生涩的语言一出,许伯安费了好大劲才听懂。
倒不是许伯安文化水平太低,实在是理工男听起这种文言文样式的语句,有些反应慢半拍。
虽然仅仅是听了个大概的意思,但是通篇听下来,许伯安依然觉得高大上的很。
全文大概是叙述着他们对自己的敬畏与感恩之心,以及敬仰之情。
然后在描述祈福所求时,又高大上的说明他并非是贪图金银财宝或权势地位,而是心系家国安宁、百姓安康。
这样的前文体选择和行文水平,完全是一篇不俗的官方制式文言文文章。
自己要是有这水平,当年中高考的时候,语文考试中最大的占分项作文,即便拿不下满分,绝对也是高分。
当年许伯安高考前的几年,曾经诞生过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言文样式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在当时引起一阵文言文作文的热潮,不少人都拿了高分。
许伯安被这一阵复古风的夸赞夸的心情大好,正想着要不要开口安抚众人几句,就听跪在地下的王朝再度开口了。
“山神爷爷在上,山阳城恰逢天灾人祸,近年来稼穑歉收,黎庶忧心如焚。
夫五谷者,民生之基,邦国之本。今遭天祸,致使田野荒芜,百姓饥寒交迫,吾辈痛心疾首。
是以虔诚叩首祈福于山神爷爷。伏望山神爷爷垂鉴吾山阳城民众之困厄,赐福降祥,保吾邑五谷丰登,解百姓饥寒之苦。
吾辈深知山神爷爷庇佑之恩重如山,故当怀感激之心,行善积德,以酬山神爷爷厚恩。
自此之后,吾山阳城百姓当勤耕不辍,顺天应时,以期收获满仓。
今日借宝地重修之喜,敬祈山神爷爷。愿山神爷爷福泽山阳城,赐百姓粮食满仓,以渡难关。”
说罢,又见王朝低头再叩,一连磕头三下,才直起腰来又向山神爷爷作揖。
有了前半段的适应,这段话许伯安倒是很快就听懂了不少。
这是王朝出面,带着一众衙门官差和百姓,借着这城隍殿完工大典的日子,来这里向自己祈求粮食来了。
山阳县近些年来旱灾持续,百姓粮食欠收,近期这段时间又先后遭遇了白棉教叛军和前梁乱军的袭扰,抢掠粮食无数,百姓们损失惨重,地主家也都快没有余粮了。
着实生活艰难啊。
“王朝,你们大概需要多少粮食。”既然这么多人都开了口了,徐伯安也没打算拒绝,毕竟是自家小人,总得关照的,何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反正自己也不缺粮食,举手之劳也就帮了。
王朝闻言,面色大喜,一副如释重负的感觉,絮叨着说道:“虽然卑职已经向朝廷上书了请求减免粮税的折子,但至今还未收到回应。眼下山阳县所需的口粮和税粮,至少得……”
许伯安皱眉打断了王朝的话,厉声说道:“胡闹,我赐粮是为了救人,是看在黎民百姓食不果腹的份儿上,心有不忍,才有此打算的,难不成你还想让我帮你这个县尊大人把粮税也一并交了?”
王朝见山神爷爷发怒,才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让山神爷爷误解了,急忙诚惶诚恐的说道:“卑职不敢,卑职只是向山神爷爷坦诚禀报,绝无他意。按照山阳城现如今的状况,饥民一日所需粮食在两百石左右,还望山神爷爷恩典,救我山阳县黎民。”
许伯安先前在靠山村倒也听到过村民们商议粮食的事儿,当时许伯安赏赐了靠山村那些村民们一纸杯的米和一纸杯的面,引发了不少村民窃窃私语的闲谈,其中也就对这两“仓”粮食的计算。
上一篇:人在东京肆虐,太太们请留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