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搞事业,你竟然想跟我结婚 第19节
但是山就那么大,能种茶的地方,也就那么多,再怎么努力,也只能保证品质,对于产量的提高,效果几乎略等于无。
而浙江龙井就不一样了,主产区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嵊州,和杭州不一样,嵊州几乎就是在山里,连绵不绝的山脉,层层环绕。
只要海拔和气候合适,就可以大规模的进行茶树种植,但换了个地方,茶叶的品质肯定不一样,相较于西湖龙井的炒豆香,浙江龙井就苦涩很多。
为了做到口味相似,就得上科技与狠活。
成本差了十多倍,利润率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市场泛滥几乎就是必然。
所以才有了会所老板这样的做法,直接从源头下手,连茶园边上的市场都信不过。
大闸蟹也有类似的问题。
外地的螃蟹,直接运到阳澄湖旁边的市场,冒充阳澄湖大闸蟹出售,就可以卖出个不菲的价格。
蒋博到的时候,任权已经提前到了,桌子上已经泡上了茶,假假也是混娱乐圈的,晚上不吃饭,早就养成了习惯。
见了面先打招呼,李兵兵介绍道:“权哥,这就是我之前跟你提的蒋博,也是我弟弟。”
任权的眼神怎么说呢,就有点奇怪,羡慕?嫉妒?还有点抵触?
想想也能明白,李兵兵和任权两人同学四年,经常一块搭着出去拍广告,后来又一块搭着拍戏,关系一直都不错。
再说李兵兵也是一大美女,任权一正常男的,怎么可能没点想法。
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在朋友关系上,一直都没有升级,估计还是李兵兵一直坚持。
男女之间的友谊,大概都是这种模式。
只要女的能咬牙坚持住挺住,男女之间就还有纯友谊,男的有想法也得憋着。
要是女的一松口,那关系很快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看到蒋博,任权很难不失落。
还弟弟?
异父异母的干弟弟吗?
虽然没啥关系,但还是有一种牛头人即视感。
蒋博主动伸了手打招呼:“权哥好,我是蒋博,北影大一的学生。”
别人伸手了,任权也得握上,不能失礼。
不过看向李兵兵的眼神更幽怨了。
萧雅轩的快乐吗?
不管心里怎么想,手是握上了,还一边打招呼:“你好,你好,之前就听你兵兵姐提起过,北影的才子,很优秀的摄影师。
听你兵兵姐说,你有一些投资想法,想跟我见面聊一聊,先坐下,咱们好好谈谈。”
情况李兵兵肯定之前介绍过了,大家时间都很紧张,能提前做的工作,最好提前都做了,见了面谈干货就是。
蒋博坐下,接过任权递过来的茶盏,品了一口之后说:“好茶!”
放下茶盏,才又继续介绍:“投资的事情,咱们稍微往后放放,估计你也是看在兵兵姐的面子上,才愿意听两句,实际上心里还是不太认可。”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蒋博很清楚,自己和任权可没有信任基础。
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女人有可能为了男人感情用事,但男人绝对不会为了男人感情用事。
不如先退一步,聊点其他的,一步步来,不能扯了蛋。
任权倒是没想到,蒋博还会有这么个策略,本来还真以为是个小白脸傍富婆,没想到还真小看了。
任权给自己也倒了盏茶,轻轻喝了之后,笑着说:“不谈投资的话,那你想跟我聊点什么?”
语气比之前多了几分郑重,也多了几分期待。
蒋博随手从身旁的包里,拿了两个本子,分别递给李兵兵和任权,解释道:“这是我画的一部分镜头,你们可以先看看,要是有兴趣的话,咱们就聊聊这个。”
所谓分镜头,其实就是拍摄脚本。
一部电影,在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原著,也有可能没有原著,但都要经过编剧的手,改编成适合导演和演员使用的剧本。
不过到了这一步,也还都是文字内容,从文本变成影像,还需要再一次的加工,那就是画分镜头脚本。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很重要,是摄影师进行拍摄的依据,也是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简单点说吧,有了完整的分镜头脚本,就等于是把一部电影制作出来的蓝图搞定了,导演、摄影、演员等剧组工作人员,按照蓝图拍就完事了。
蒋博随手拿出来的脚本,就是最近这段时间,根据脑子里的画面,复刻出来的本子。
脑子里是画面,蒋博又是个摄影师,对绘画可比对文字更熟悉,你瞧这不,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本子的内容不复杂,主要内容就是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老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没错,就是《驴得水》。
蒋博脑子里有很多部电影,之所以选这个,主要还是成本上的考虑。
对于小成本电影而言,经费有限,大制作大场面是不要想了,想要突围,只能靠文本取胜,放到蒋博这里,就是场景简单。
像《风声》里面,动辄五百万的家具装修,想都不要想了。
以小博大,能选的类型,就基本限定死了,要么喜剧,要么悲剧。
鉴于国内做悲剧,几乎都已经被戏剧写绝了,那么留给蒋博的其他选项,几乎就全部被消灭了,只能选个喜剧。
做喜剧不丢人,冯晓刚当年,不就是靠着拍喜剧发的家。
一开始中影韩三坪提贺岁档概念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在给冯晓刚命题作文,大过年的,拍个悲剧肯定不合适,只能上喜剧。
蒋博画出来的内容挺多,差不多都够一部电影了,但是给出来的只有一部分,所以李兵兵和任权,也就看了小半个钟头,也就看到了最后一页。
任权先放下剧本,轻轻敲着桌子说:“分镜头和剧本都不错,都是你画的?”
第22章 还得是一线大花
蒋博轻轻点了点头肯定说:“是我画的,准备了有段时间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谦虚肯定是要谦虚的,但蒋博确实也是信心十足。
《驴得水》这片子是 16年上映的,报出来的制片成本也就一千万。
16年的一千万!
30天票房,直接干到了 1.72亿,说是一本万利也不为过。
赚大发了。
要是折算到 08年的话,是八百万,还是五百万。
还是拿房价来作为计量单位。
08年京城的房价,差不多是一万出头,到 16年底的时候,都已经来到了四万出头,差不多直接就是四倍。
当然电影的制片成本,肯定不能直接按照这个来核算,但是打个折扣,那也是必然的。
李兵兵盛赞:“剧本很好,你是准备拍出来?”
说完才意识到,自己仿佛问了句废话。
分镜头脚本都已经画到了这个份上,可不就是准备拍出来,不然留着干嘛?
当漫画看?
火柴人也不咋合适呀!
还是任权反应的快。
“你是想让我投资,把电影拍出来?”
到底是投资人,看到好项目,第一反应就是要上,说什么都要上,就跟吉娃娃一样。
都已经拿出这么好的剧本了,任权想拿下投资,蒋博也不觉得意外。
拿下之后,哪怕任权自己不拍,转手拿出去参股,空手套白狼,也能赚不少钱。
场上的局势,在蒋博拿出剧本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不知不觉间,蒋博已经凭实力,掌握了主动权。
蒋博摇了摇头说:“拍电影是小事儿,算是我送给兵姐的一个小礼物,只不过咱们接下来要谈的事情,跟电影脱不开关系,所以才先把本子拿出来给你们先看看。”
说话的时候云淡风轻,仿佛压根就没把电影放在心上,一点都不像个新人。
任权都有点摸不清楚蒋博的底细了,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没忍住问道:“那咱们接下来要谈什么?”
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放低了姿态。
要实现这一点可不容易,李兵兵和任权都是上戏 93级的学生,到 08年的话,毕业走向社会也差不多十多年了。
上学的时候拍过广告,毕业之后剧组拍过戏,社会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也就是蒋博,明面上的确是个大一新生,但实际上有了接下来十好几年的记忆碎片,才能够在气势上反压一头。
人家都主动放低姿态了,蒋博也就没端着,“还是兵姐的事儿,目前华宜的资源分配你也清楚,兵姐想要拿到公司资源的大头,已经不太现实,不如早点谋划独立出来。
但是最好还是不要彻底得罪公司,换种方式继续合作,就是最好的方案,为了增加跟公司谈判的筹码,在谈判之前,最好先增加一下咱们自己的分量。”
蒋博提纲挈领,把问题的要点,全都点了出来,以任权的投资头脑,应该很容易明白,商业上的竞争与合作,才是永恒的主题。
合作也好,竞争也罢,都得先证明下自己的实力,能够有资格,继续留在牌桌上,不然的话,就会被大家直接扫进垃圾堆里。
换一个角度来说的话,蒋博的计划,也算是换一种方式,踩着华宜的肩膀上位,还得逼着华宜合作,多少也有点把握机遇的意思。
想抄近道,就得有抄近道的能力,机遇和风险并存,可不能在阴沟里翻了船。
任权一开始的时候,对于留在圈子里面接戏拍戏就没那么大的兴趣,骨子里就是认为,当个明星不靠谱,一点都不稳定,甚至都不如农民靠天吃饭稳定。
把经纪合约挂在华宜,一方面是因为李兵兵的缘故,有个老同学在,又是老搭档,一块合作拍了不少电视剧,也算是有个伙伴。
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做生意也有风险,在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商业系统之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给自己多一个选择。
毕竟万一面临困境的时候,多一个选择,就多了一种可以顺利走出困境的可能性。
不过也就仅仅只是一种备选方案,还是那句话,对拍戏没那么大兴趣。
李兵兵有心思要独立门户的事情,任权也是第一次听说,还是从一个陌生帅哥的嘴里,说实话即便已经在心底里放下了不切实际的期待,但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
好在都是成年人了,也不会把所有的悲欢,全都写在脸上,思索了一下说:“你的方案应该是可行的,要是兵兵确定想从公司出来的话,咱们可以好好运作一下。
不过一码归一码,电影的事情,不能混为一谈,该怎么拍,该拿多少钱,都得按照规矩来。”
说完任权就看向李兵兵,毕竟事情都是围绕着她展开的,最终怎么决定,还得等着事主点头不是。
上一篇: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