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376节

  “又不是回回买,再说我这个不贵。”

  杜峰买的金锁样式精致,是他早在香江的时候就买好了的,那边金价比内地这边低了一些。

  “不贵也是几千块钱。”陶玉书责备了一句,然后转换了话题,问道:“这几个月都忙什么了?”

  一听到她的问题,杜峰立刻来了精神。

  “还能忙什么,忙服装城的事啊!我从香江回来之后,在广东待了一个多月,供货渠道已经初步谈好了。回来这些天我就是跑关系,另外就是服装城的选址,也有了眉目。”

  “行啊,你这效率够快的。”陶玉书笑了起来,又问:“这么说,这回过来就是找我要钱来的?”

  杜峰正色点了点头,“姐,剩下的事就全靠你了!”

  听他这么说,陶玉书心里莫名的升起一股兴奋来。

  在家里待了快三个月了,她感觉自己都快生锈了,杜峰的出现简直就是救她于水火。

  “都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打钱啊!”

  陶玉书期待了半天,杜峰再也没有下文,她不甘心的问:“没了?”

  “没了。”

  陶玉书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哦,对了……”杜峰突然说道。

  陶玉书的眼睛明亮了起来,“还有事?”

  “注册公司和筹备过程你肯定得露几面。你放心,不会耽误多长时间,就是做个样子。”

  杜峰怕影响了陶玉书照看孩子,殊不知陶女士现在对这些工作是求之不得的。

  “没事。服装城这么大的项目,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是肯定的,我也是股东,做些工作也是应当的。”

  林朝阳心里对陶玉书那点小心思门儿清,等杜峰走后,他语气幽幽的说道:“媳妇,咱闺女才两个月。”

  “我又没说要扔下闺女。服装城这事咱不是也投资了嘛,总不能当个甩手掌柜的。”

  陶玉书的理由找的正大光明,可闪烁的眼神却暴露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林朝阳懒得拆穿她的小心思,只提了一个要求,“那你把玉墨叫回来吧。”

  夫妻俩对视一眼,心生默契。

  “也是。《楚门的世界》都拍完了,她在香江暂时也没什么事。”

  这个时候陶女士已经顾不上妹妹的死活了,再说那些零花钱也不是白领的,该到玉墨同志为这个家做贡献的时候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陶玉书积极的跟杜峰商讨服装城的建设事宜,跟当初只想做个财务投资的态度截然不同。

  林朝阳怕杜峰多想,只能给他解释:“你姐她没别的意思,就是在家闲不住。”

  “姐夫,你瞧你这话说的,这生意你跟我姐本来就出了钱。”

  腊八这天,燕京市西城区工商局内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工商登记。

  1980年4月10日,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燕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被批准成立。

  与燕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一同被批准的还有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XJ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燕京建国饭店等诸多合资企业。

  这些合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外资合资的对象都是国有企业。

  过去几年里,国内各个省市的合资企业不断涌现。

  一直到1983年,沪上第一家进入中国的跨国汽车公司结出了硕果,德国大众的桑塔纳汽车组装成功,这条新闻在当年有著太强的寓意和象征性。

  而在84年,国家又为私人办企进行了松绑。

  今天这场工商登记的特殊之处是在于,这次外资合作的对象并非是以往占据国内经济主流国有企业,而是一家私营企业。

  外资与私营企业合资办企业,这在燕京还是第一家。

  按照国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合营企业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外资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不得低于25%。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名为燕京亚欧时装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营者各持股50%,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陶女士、杜总恭喜了!”

  工商登记手续完成,区工商局一把手向陶玉书和杜峰表达了一番祝贺。

  亚欧时装的投资规模虽然不算大,但毕竟是国内第一家港资与私营企业合办的合资企业,这也算是他们西城区工商部门一项不小的政绩。

  工商局为此还特地找来了《经济日报》《燕京日报》的记者,想让他们好好报导一番。

  今天的陶玉书完全是一幅港风美少妇的打扮,衬得一旁的杜峰有点土气,不过也刚好符合两人的人设。

  一个是香江来的女企业家,一个是内地的个体户。

  陶玉书身后还跟了个不情不愿的小跟班儿,陶玉墨几天前就被姐姐从香江给调回来了,从此就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刚满三岁的小冬冬整天活蹦乱跳,精力旺盛的一塌糊涂。

  现在又多了个只会吃喝拉撒哭的小丫头片子,在香江过了半年滋润生活的陶玉墨一时之间适应不了这样巨大的落差,差点抑郁了。

  有心想回单位上班,可又舍不得陶玉书给她的零花钱。

  之前她还担心回来之后陶玉书降她的零花钱,现在,她只感觉这些零花钱还是太少了。

  看著陶玉书风风光光的接收著记者的采访,陶玉墨心里忍不住蛐蛐。

  黑心的女资本家!

  等采访结束后,两家人出来一行人从工商局出来,陶玉墨问杜峰:“咱还干什么去?”

  杜峰得瑟道:“你现在得叫我董事长才行,陶董事!”

  陶玉墨给了他一个白眼,“行,杜董事长,咱们现在干什么去?”

  “走!去看看咱的亚欧服装城!”

  杜峰大手一挥上了车,一黑一白两辆丰田皇冠来到屹立于西单北大街上的西单商场。

  现在的西单商场是在1972年由西单商场职工们自己盖起来的新楼,面积比早年间大了四倍,营业面积达到了1.8万平方米。

  这个数字放在后世平平无奇,可在如今却是燕京最大的百货商场。

  五层高的商场坐东朝西,横居于西单北大街之上,是整条街最气派的建筑。

  三人站在西单商场门前,杜峰用手指著商场,“二楼、三楼,两层1000平的面积,以后那就是我们亚欧服装城。”

  1000平的营业面积,跟当初杜峰吹的2000平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理想跟现实终究是有差别的,西单商场是国营商场,杜峰他们想在这里开自营的服装城可不是容易事。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西单商场开始实行承包制,原则上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跟西单商场签订承包合同。

  但实际上没有点门路,你想都不要想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商场里租到柜台,更何况杜峰想要租的还是上千平的营业面积,这里面涉及到的协调工作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第447章 不当个奸商可惜了

  第448章 不当个奸商可惜了

  “我当是多大的服装城呢,原来就租了几个柜台啊!”陶玉墨说。

  她的话顿时让杜峰气的跳脚,“你知道个啥?这是西单商场知不知道?是全国最牛的百货商场,我们这可是1000平的营业面积。你知道我为这事费了多大劲吗?”

  为了能在西单商场租到地方,杜峰确实挖空了心思。

  不仅扯上了合资企业的大旗,又专门请托了西城区主管工商的领导,才算是谈下了跟西单商场的承包合同。

  总计1000平的营业面积,光是租金每年就要35万人民币,这个数字比杜峰当初预估的价格高了一倍。

  不仅如此,承包合同上还规定了他们每年要达到的销售总额、上缴利税和员工工资数,单是销售总额一项就要求达到1500万人民币。

  达不到这几个数字,商场有权收回承包权。

  条件不可谓不苛刻,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西单商场的位置得天独厚,而且半个世纪以来早已成了燕京人民购物休闲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别说是35万,就是再贵,杜峰都要租下来。

  陶玉墨见他气急败坏,又问:“总共就50万,你租个商场花了35万,以后怎么办?这生意还能做下去吗?”

  杜峰瞥了一眼她,“小丫头片子,什么都不懂。花了35万怎么了?商场咱们租下来了,货源也有了。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都有了,其他的都是小问题了。钱缺点怕什么?贷款就行了。”

  “贷款?又不是不用还,还有利息。”

  杜峰摇摇头,嘴里发出啧啧声,对陶玉墨的见识短浅表示不屑。

  “不懂了吧?我们是合资公司,银行贷款有优惠政策,可以低息。这钱用个三年五年,前面可以只还利息,以后还可以接著贷。

  而且我们叫有限责任公司,懂不懂什么叫有限责任公司?还不起钱,我们直接破产,银行也没办法。”

  陶玉墨听著杜峰半瓶子不满的炫耀著那点可怜的法律和金融常识,眼神鄙夷。

  她正准备反唇相讥,陶玉书这时候说道:“好了,你们俩先别说这些没用的了。服装城打算什么时候开业?”

  “装修快,有个一两个星期就能完事,不过进货、招人、打GG,少说也得一个多月,怎么著也得三月份了。”

  陶玉书沉吟著说道:“没赶上春节啊!”

  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春节前的一个月历来是换新衣的时候,释放出的服装购买需求是极为夸张的。

  “没办法。西单这边不好谈,也得给人家协调、腾挪卖场的时间。”

  就像杜峰说的,场地有了、货源有了,剩下的就是装修、进货、打GG、招人了。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GG,怎样才能一炮打响知名度,很可能直接决定了亚欧服装城的生死。

  “酒香也怕巷子深,GG这件事上你要多下点功夫。”陶玉书叮嘱杜峰。

  杜峰拍著胸脯说道:“姐,你放心。报纸那边我都联系好了,开业前半个月我连著包一整版的GG。”

  闻言,陶玉书皱起了眉头。

  “GG怎么打?”

  “就打‘亚欧服装城开业大酬宾’,把我们的服装品类都写上,全燕京没有比我这更全的了,还有优惠活动,全场打八折。”

  杜峰对自己的开业促销活动信心满满,可陶玉书的眉头却皱的更紧了。

  不得不说,杜峰的想法实在是太粗糙了,完全没有亮点可言,尤其是跟林朝阳灌输给她的那些想法相比。

  看著陶玉书的表情,杜峰本来信心满满的脸色犹豫了起来,“姐,你有什么想法?”

首节 上一节 376/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