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422节

他取来了一个大瓦钵,用竹箅子垫底,又把泡发好的鱼翅用稀纱布包好,放进了瓦钵里。

把小马拿来了鸡汤倒进了瓦钵里,加了黄酒和葱姜,李逸就将瓦钵放到了灶台上,用旺火烧了起来。

很快,瓦钵里的鸡汤就被烧开了。

李逸让小郭打开了一旁小灶的火,把瓦钵端了过去,用小火煨了起来。

将火开到最小后,小郭回到李逸身后,忍不住问:“这一块鱼翅,得不少钱吧?”

李逸一边处理着食材,一边随口解释:“这块也就半斤,一千出头吧!”

“嘶!”

小郭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半斤就一千?那一斤就得两千了?”

小张惊叹:“这一小块鱼翅,就抵得上我一个月房租了!”

“这是鱼翅,古代只有皇帝才吃得起。”

小马望着瓦钵里的鱼翅,啧啧赞叹。

“倒也不至于皇帝才能吃得起,不过的确是有钱人的专属。”

李逸笑道:“这东西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功效,主要就是靠高汤来发,有营养的是汤。”

小张不解:“那为什么说它是补品呢?”

“这就是历史原因了。”

李逸将洗好的鸡砍成了大块,和剁成块的肘子一起放进了开水锅里飞水:“鱼翅的八成都是蛋白质,两成是脂肪和糖类,三大营养素都齐了。

以前的人长期营养不良,所以喝一碗鱼翅,可以快速补充营养,的确算得上是补品。

包括其他的补品也都差不多,参鲍翅肚,窝掌筋蛤,都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材。

身患疾病,产后孕妇等身体亏空的人,吃了这些补品以后的确可以快速补充体能。

但现代人的饮食条件要比古代强很多,即便普通人,三大营养素也是可以摄入得很充足的,所以就用不着再特别摄入这些补品了。”

“原来是这样!”

小张恍然大悟:“怪不得我过年花了一千多买海参,吃了什么用都没有。”

一旁的小郭促狭调侃:“你想有什么用?”

“那当然是变得更猛啊!”

后厨里全是男人,小张开玩笑也肆无忌惮:“那东西身上都长刺的,看着就很猛。”

小郭笑问:“怎么?你想以形补形啊?”

“嘿嘿!”

小张得意挑眉:“要能补成那样也行啊!”

廖文东出现在他身后,在他脑袋上牌了一把,笑骂:“整天胡说八道,真长成那样你就完了!那特么叫菜花!”

“……”

听着他们的玩笑,李逸无奈摇了摇头。

这些家伙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师傅,我还第一次知道,咱们湘菜还能做鱼翅的,你怎么没做过啊?”

小张冲廖文东笑问。

“我TM倒是想做,我得会啊!”

廖文东翻了个白眼。

这时,一旁始终默不作声的董海强忽然冲李逸问:“你是跟谁学的这道【组庵鱼翅】?”

李逸看了他一眼,笑道:“既然是组庵鱼翅,那肯定是跟组庵学的了。”

董海强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他不喜欢嬉皮笑脸,嘻嘻哈哈的人。

【组庵鱼翅】源自组庵菜,谭组庵的家宴。

而谭组庵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人了,李逸怎么可能跟谭组庵学这道菜呢?

见他皱眉,李逸也收回了视线,自顾自的忙活了起来。

他也没义务给这小老头解答疑惑。

见李逸不搭理自己,董海强也不好再继续追问,只能回到了灶台前,处理起了自己的食材。

这道菜需要煨至少四个小时,再不处理时间就来不及了。

不过他一边处理,也在向着李逸这边张望。

然而他却发现,李逸制作的手法十分专业,完全契合这道菜的做法,甚至比他知道的还要精细一些。

就像是李逸用来洗鱼翅的那锅鸡汤,显然不止放了老母鸡,应该还有鸭子和猪大骨,以及其他几样他没闻出来的食材。

鱼翅在正式炖煮之前,是要把上面的杂质清洗干净的。

但用清水是洗不干净的,上面的油脂需要高温炖煮才能洗下来。

这个高温炖煮的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喂底味的好机会。

所以在清洗鱼翅的时候,要用鸡汤来炖煮,来喂进底味。

不过炖煮完的鸡汤会含有鱼翅上洗下来的杂质,是没办法喝的,只能弃之不用。

董海强在做【组庵鱼翅】的时候,向来都是用老母鸡汤来洗鱼翅的。

但李逸的这锅汤,却显然不止是老母鸡汤这么简单,里面还放了其他东西。

仔细嗅了几下,他还是没闻出来那几样食材的味道,只能分辨出是药材。

犹豫了下,他忍不住开口问:“李师傅,你那锅鸡汤里放药材了吗?”

见他肯开口叫一声李师傅,李逸也随口回答了句:“人参和天麻。”

董海强闻言,一直板着的脸顿时有些动容。

只是洗鱼翅,用得着这么高配置的汤吗?

这有点太奢侈了吧?

又是鸡鸭大骨,又是人参天麻,那这份【组庵鱼翅】的成本得有多高?

仿佛是察觉到了他的惊讶,李逸头也没回,随口解释:“鱼翅本身没有味道,用高汤洗,底味可以喂得更足。

洗一块鱼翅,的确奢侈了点,但如果几十块一起洗,就划算多了。”

听着他的描述,董海强默默算了笔账。

如果五十块鱼翅一起洗,那么十斤高汤也就够用了。

十斤高汤的成本也就几百块,分摊下来,一块鱼翅的清洗成本也才十几块而已,的确不算太高。

但这种豪横的做法,着实和江湖派沾不上边啊!

江湖派从来只有想方设法节省成本的,可没有为了一点点味道的提升,就想方设法增加成本的。

这种不把钱当钱的态度,可不是市厨能有的。

李逸的做派,怎么也得是个官厨打底。

难道他是哪个大领导身边的人?

董海强表面沉默,心思却已经转了好几圈了。

第491章 【玉麟香腰】

李逸没想太多,洗完鱼翅后,就把剩下的鸡汤交给了小郭。

小郭家里养了只猫,这些鸡汤可以带回去拌猫粮。

把洗好的鱼翅和刚刚飞好水的鸡块和猪肘一起放回瓦钵里,又把蒸箱里蒸发的干贝连汤一起也倒进瓦钵里。

随后,李逸往里倒了小半瓶花雕,将清水填至九分满,调好了盐口,就放到了灶台上。

用旺火烧开后,他就将瓦钵换到了小灶上,用微火炖了起来。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微火会用温度一点点将鱼翅煮到软烂、浓香、柔软。

在古代,这个过程是最熬人的,因为要时刻保持微火,避免煮沸,就得靠人盯着,四个小时里都不能离开人。

但现代的燃气灶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力。

因此,将瓦钵放到小灶上后,李逸就开始着手制作起了下一道菜。

带着小张三人,李逸去到储藏室内,取了一堆食材出来。

沈涵也跟在后方,李逸每取出一样,他都在清单上打个记号。

看着李逸取出的食材,沈涵忍不住感叹:“为了买这些东西,我把我十几年不用的前女友都联系到了。”

“是吗?”

李逸笑问:“是哪儿的?浙省还是桂省?”

“浙省。”

沈涵笑着解释了句。

“哦。”

李逸笑着打趣:“那我待会儿多放点香菇。”

在采购清单里,李逸特意要求,要买庆元的香菇。

庆元是浙省LS市的一个县,也是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发祥地。

当地栽培香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生于建炎四年的一位名叫吴三公的当地农民之手。

据说吴三公年轻时在采集野生菌蕈的过程中,发现倒下的阔叶树皮层被刀斧砍伤的地方会出香菇。

于是,他就在山里搭棚建寮砍树试验,最终总结出了砍花制菇的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乡亲,他也因此被后人尊为了“菇神”。

这一过程被记录在了宋代嘉定元年的《龙泉县志》里,里面还记载了一种惊蕈术,是通过敲击震动菇木,让菌丝发育良好,但却不出菇的菇木出菇的方法。

首节 上一节 422/7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开局一首活着,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让你拍毕业片,你拿金熊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