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9闲鱼人生

1979闲鱼人生 第449节

他连忙歉了一礼,再道:“这修补技术也太巧夺天工了,我看了那么多遍都没发现。”

反复看着。

“就这儿就巧夺天工了,瞧你没见识的样子。没事儿就去故宫里的修复室转转,看看什么叫巧夺天工,什么叫修复。

别一天就埋头在屋子里看那几本书。”

慎之被说的也不敢反驳,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明知道自己是不喜欢埋头书屋的,但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还是要忍受些许寂寞的。

包括现在悠悠的淡伤。

骆涛见自己的威风耍的差不多,也就来点干货,然后下课,“以后啊!一点要注意常人不太注意的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是钧瓷,得一片足以。

越完美的东西越是有问题。”

又指了指那洗子,“残缺有时候也是一种美,东西拿回权当你的座右铭了,警钟长鸣。”

师徒俩儿又聊了一会天儿,他才兴高采烈提着包离开。

大学开学都比中小学晚一点儿,这之后他又将投入繁杂的学习中去。

琼省筹备组成立。

兰亭集团在鹿城的酒店和度假村旅游项目也已经上马。

预计后年也就是1989年初,完成建设,面向公众。

那边有陈玄风亲自督导,骆涛隔段时间看一下发来的工作进程,也不需要操那么多的心。

每天都在文物海洋里荡漾的骆涛,也还是被一些俗事扰了雅兴。

西昌昨儿接待了几位浙省的来客。

这里面有一位,还是非常有份量的,骆涛不得不亲自去接待一下。

万象的总经理鲁萧山,这位在我国改革开放是一位十足的风云人物。

他扬名立万的时候,后世那些富豪还没下海呢。

他的一生可谓传奇,任风浪翻腾,他都能稳坐钓鱼台。

今年三月更是获得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颁给他的“金马奖”,你们没听错,我也没说错,就是“金马奖”。

七月更是得了“中国十佳农民企业家”称号。

这些荣誉都是骆涛羡慕不来的。

他的突然到访,再加上昨儿骆涛也没能亲自去参加他们的接风宴,多少还是有点忐忑。

“乐子,你说今儿我穿这身怎么样?”

“可以,比以往都讲究了许多。”徐乐认真开着车。

话刚出口,就觉得不对,回头快速瞜坐在后座的骆涛一眼。

“不是哥,今儿见谁啊?”

骆涛今儿这风格一点都不像平时他认识的哥。

“大人物,好好开你的车,到了就知道了。”

骆涛整理着衣服,让自己更加得体些。

提前到了位于西山的酒厂,等待见鲁萧山一行。

九点左右,等来了他们。

众人相见,陪同的侯明赶紧给介绍,“鲁经理,这位就是我们西昌的董事长骆涛同志。”

现在内地还不流行老板董事长的叫法,但同志一词人人都可以称呼。

虽然两人从来没见过面,说实在也不需要介绍,大家都是业界的名人,只要看报就不可能不知道彼此。

“鲁经理您好啊,昨儿你们一行人来考察西昌,我未能亲到为诸位接风,还望不要见怪才是。”

骆涛上来就是承认自己昨儿的失礼,这也属于是常规操作。

从他的表情上看,鲁萧山显然不是十分在意昨儿的事。

他打量着这位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同路人,惊讶,也很坦然。

面带微笑,迟疑了一会才热情洋溢的和骆涛握手。

“哪里,哪里,我还希望骆先生不要怪我们不请自来才好?”

他是不习惯叫别人什么董事长,但也不能在骆涛面前托大,便选了一个自然又很合适的称呼,称呼骆涛。

“鲁先生言重了,您能来我们这儿,是我们的荣幸……”

两个人又互相吹捧着对方几句。

他向介绍了一下他的随行人员。

骆涛也一一见过。

在酒厂众人是边走边谈。

“西昌的酒厂可真是一定不比国字号差,……远远的闻着都能醉倒人。”

“鲁先生太过夸奖了,国字号一直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想追上他们还不知道要多少个猴年马月。”

大家都非常懂事,跟着发出没味的笑。

“听说,你们西昌现在搞什么8S,骆先生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们讲讲。

不瞒你说,我们这次就是特地来贵公司取真经的。

李锦城同志可没少跟我说起你,叮嘱我一定要来。”

骆涛这时才知道是自己那个关于现代化企业的小册子起了作用。

“那鲁先生应该是了解一点的?”

这一会儿的功夫鲁萧山也算对骆涛有一个了解,知道其人实至名归,也是很想和骆涛交往,说话就更加轻松。

“是的,不瞒老弟,我看过你写的那些管理措施,我是打心眼里服气,一般人是总结不出来的。

看了是看,我是眼睛会了,脑子不会啊,这不就带着人过来实地学习。”

鲁萧山没什么学历和背景,同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第一批弄潮儿一样草莽出身,(他的创业较早)他能在大浪淘沙之势下存活,全靠后天不断的学习。

“这8S说难也难,说不难它也不难。”

“哦,此话怎么说?”

骆涛作出一个请势,“咱们到会议室喝口水,坐下慢慢谈。”

他满脸笑容,“客随主便。”

酒厂的会议室内,众人喝着茶,边谈事。

“难的是大家的脑筋,思想不开放,再好的制度都不可能发挥出它真正的意义。

不难,只要大家的思想解放了,照猫画虎也能受益。

不能抱着旧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的东西,还手挥着它们指导大家前进。…………”

骆涛说的特别有关进小黑屋的危险。

其他人特别是鲁萧山却非常认真在思考未来的路……

【月票推荐票】

第522章 章夫妻拌嘴——七年之痒

一番论道,双方都获益匪浅,万象从西昌这里得到新的企业管理经验,西昌也从万象窥得传统,或者说特殊时代办企业所必有的精气神。

中午儿,骆涛、朱霖夫妇在后海的西昌楼宴请了万象鲁萧山等一行人。

骆涛这也是出于对这位改革先锋的尊重,佩服他能搏浪之后犹能全身而退。

如此待客,鲁萧山等人怎么能看不出骆涛和西昌人的诚意。

在此基础上,这顿饭吃的那个宾客皆欢。

第二日。

他们又在侯明的陪同下考察了位于密云的西昌菜篮子。

鲁萧山一路都在不吝夸奖,“自给自足好啊,回去我们也要搞一块地,自己种点菜自己吃。”

大家都以为他是说的玩笑话,就没人把这席话当真,毕竟万象做的是跟汽车有关的产业,这种菜就有点南辕北辙了。

不过,大家都没人出言说反话,皆附合着。

他们一行人考察好西昌菜篮子就准备打道回府。

骆涛自然要亲自相送。

“骆先生,如果有时间还请你一定要到我们那个小厂子,给我们指导一下工作。”这话说的特别谦虚,姿态也放的很低。

骆涛忙着回道:“听鲁先生这话,我是不敢去贵厂的。”

又笑着说:“万象要是小厂,全中国就没几个像样的工厂了。指导就算了,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为四化做出各自的贡献,才是正理儿。”

大家自然要跟着笑。

鲁萧山紧握着骆涛,道:“我没骆先生你这么会说,但是你的话说到我心里面去了,……”

在如此场合,各自都不免要说几句场面话,表明立场,坚定方向。

他虽然是一家大厂的总经理,但挂的是国字号,如此身份就不可能有特殊待遇。

礼送他们坐上回临安的火车。

……

鲁萧山望着远去的京城及青山,他想了一路。

回到公司就召集人开会。

…………

想起在西昌菜篮子考察时,看到的标语,便对身边人说:“不光要吃的饱,还要吃的好。这话虽简单易懂,但要做好这件事,千难万难,……我是不如骆先生的。”

身边人捧了他一句:“老鲁,你太过谦虚了,骆先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但在我看来你比他更有本事。

首节 上一节 449/6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具化系垃圾?我反手具化一台高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