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9闲鱼人生

1979闲鱼人生 第116节

这人啊跟骆涛处的挺长一段时间,两人不光只有单单的同学情,还要加上三年的知青岁月。

他们都是在七三年一起下放到怀县的知青,和他们一起去怀县插队的,一共是六男六女十二个人。

看看这配置,有没有一种感觉那时候还挺人性化,不光包分配单位,这媳妇也是可以分配的,能不能娶到就看自己的了。

这十二个人都先后回了城,听说后来混的都很可以。

有意思的是最先回城的还不是骆涛,有位叫蒋国忠的同学,在七五年中就回了城,也不知道他家搭上了什么背景。

人家愣混个工农兵大学生,也是个北大的,骆涛那时候真可谓是羡慕嫉妒恨,咳,就是恨多点。

他回城后第二年就轮到骆涛这个特殊分子了,要不是家里也有人。

办好祖父丧事,就是病了你也要麻溜的回去,继续挑粪除草扬场打垛的生活。

能分到这么近的地儿插队,不是谁都可以,唯一的不好就是没工资,人人都要挣工分吃饭。

知青下乡分三种,兵团、农场和插队,前两个都是国营有工资拿,插队那就跟当地的农民一样要挣工分。

余下的几位大都在七九年左右全部回城,三年多的相处,骆涛也多少了解一点他们的家世,共和国功臣的后代。

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院子弟,都在西城住着,也都对骆涛多少有点了解,他们基本上都排斥骆涛这个“玩主”。

不过也不全是,这十二个人除了秦华,还有两个人和骆涛能说上话,一个叫徐耀国,比骆涛少两岁,还有一个是位邻家小妹,叫李素。

徐耀国跟骆涛认识,源自徐骆两家三代世交,徐家官方背景很深,骆涛能去怀县插队,又能回城这全托徐家的帮助。

李素和骆涛是同学,但不是同班,骆涛少年时代就崇尚英雄救美,这李素就是当年的受益者之一。

前世两个人多多少少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可惜前世的骆涛太好面儿,错失了这段姻缘。

李素家是文艺世家,前世的骆涛可没有今世这般好手段,不然他可不敢去追求朱霖,门第害死了多少相思人。

前世的李素在得知骆涛结婚后,就飘洋赴美,从此再也没有见过。

骆涛和前世的第一任妻子就在印刷厂相识,他们俩都是父母包办下结的婚,婚后相处的很不融洽,这里面全是骆涛的事。

心里想娶的没娶到,搁了谁这心里都别扭,但骆涛却是最过份的那个,言语到此。

要想后来骆涛那么有钱了,找李素应该很好找到吧!可惜那时的骆涛对那段情思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好在这世两个人接触少,想来今世应该没那么多故事可讲。

坐在副驾驶位上的骆涛,想起这前世今生的人和事,眼睛也从那三足洗上,移向了窗外,不知他是否要流泪。

“嗬,怎么着,是不是想初恋了。”

黄援朝本想怎么措辞说说秦华的事,当看到陷入回忆的骆涛便打趣道。

“滚蛋。说说秦华怎么了?”

骆涛也是久经沙场,知道自己此时的情绪不对劲,赶紧调整状态,又扯回到原来的问题上。

“嘿!那孙子现在抖起来了,你猜,怎么着,现在给那新上任的副市长当秘书。”

黄援朝这语气颇有点感慨的意味。

“哟!这可是大新闻,不是,你小子怎么知道的。”

“嘿!山人自有妙计。”这货还装上了,唱着不伦不类的京剧。

“麻溜的,少在这儿装腔作势。”

骆涛放好宝贝东西,又忍不住想抽几口。

“来明子。”骆涛拆了烟单单就给了侯明,一点没想给黄援朝的意思。

“哥,这大前门您抽着怪上瘾。”瘾君子抽什么都上瘾。

黄援朝见没自己的烟,就不平。“我的呢?”

骆涛就顾着抽烟,也不理他,他见此只好先服软,“给我来一根。”

骆涛瞥了他一眼,跟我斗玩不好你。

抽出一根烟,对着自己抽的烟,借着那点点星火给他点着,转手递给了他。

待他抽了几口,“还行,凑合儿。”

“说不说了?”

“别急,你忘了我哥干什么的了。”

经他这么一提醒,骆涛就明了了。

“他们前天开会的时候碰到了,还说有时间要请咱们聚聚。”

“是吗?这人的命真是说不得。”

骆涛对秦华要请自己几人吃饭,略有点惊讶,这事可是在前世都没有的事,今儿要不是说起他,骆涛恐怕都不会记着有这人。

因为自己的重生,这一世好像什么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是啊!以后说不定咱们还要求着人家,呵呵!哥们这不是说你啊!”

黄援朝打着哈哈,调笑骆涛背靠大树好乘凉。

骆涛听这话儿,却没有像往常那样陪着他玩闹,而他也在沉思徐骆两家的关系。

两家之所以关系好,这全都归功徐老和祖父的贫贱之交。

徐老年轻时就和祖父骆敬相识,两个人有一段很短暂的患难经历,后来徐老走上了革命道路,而祖父只能守着书斋踏实做个守成之主。

谁也没想到,在解放北平的前夕,祖父却收到了一封阔别二十多年老友的来信,徐老信中除了叙旧,更多的是鼓舞这位昔日的老朋友能为解放北平做贡献。

祖父对家来说是一位智者,对国来说就是一位从众者,他但也知道大势所趋,和平解放北平他老人家也是出过力的,但他从不来不对外说这件事,这也能再次看出他为人处世的谨慎。

建国那几年两家走动的很勤,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少有往来,十年结束特别是骆敬逝去,两家更是没怎么走动,这其中还多原因时代环境的不允许,要不是因为骆涛回城之事,恐怕两家也就断了来往。

这几年骆家又好了起来,便又开始了走动,就过年去徐老的小儿子徐继开叔叔那拜访了两次,徐老那就别想了,一般人可进不去。

徐继开叔叔在宣武当领导,正好管琉璃厂那片,所以接触的就多了。

【推荐票】【月票】

第142章 花园种菜忙

一路上三个人说说笑笑也好不快活。

……

“两位师傅一路也辛苦了,千万别推辞,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回到百花小院,几个人忙着把东西放在东院,这整个院子的房屋都是用来给骆涛收藏之用。

两位师傅见骆涛提了两瓶茅台和一些糕点,也有点不好意思,推让着,“不辛苦,骆先生,我们也没做什么?这太贵重了。”

“就是,就是。”

骆涛本想掏点钱给他们意思一下,想想又显得太俗,不如这拿些东西实在,特地挑了两瓶茅台和一些糕点。

这时候送茅台的绝对是大户,这茅台酒涨价那真是不带商量的,才几年的功夫,就从八块涨到了现在十八块,一九八一年底才开始上调一次价钱,这才一年多的时间又翻了一倍。

这年头要是没闲钱买房,那你就买点茅台的股票,稳嫌不赔,不过说这还早,中国内陆的股市现在还没影哪。

“以后少不了两位帮忙,你们要是不收,下次我还怎么好意思找二位。”

两位还是有点扭捏,心里也在盘算,这东西该不该拿,别处理不好得罪了人家。

就单从这住的宅子来看,那就是非富即贵,人又和自己老板是朋友,两个人也世故,遂向黄援朝请示。

“给你们就拿着,怎么你们是好酒喝多了。”黄援朝笑骂了他们一句。

“诶!谢谢骆先生,谢谢黄老板,没别的事我们就先回去了。”

“嗯,把车还回去,你们俩个就回家休息吧!”这黄援朝看不出来做老板还是很大方的嘛。

“谢谢黄老板。”两个再次感谢黄援朝,笑呵呵的离开了百花小院。

骆涛很想提醒他们一句别喝,这可是五星茅台。

“没什么事,晚上留家里吃点。”骆涛对黄援朝客气了一下。

这家伙却是个实在人,“那感情好,好久没吃婶子做的菜了。”

这货一出溜就去拍老娘苏桂兰的马屁,“我说朝子,你不给你媳妇说一声吗?”

骆涛这真是好意提醒,因为这家伙是个怕老婆的。

“咳!你要是不说,我差点忘了,这就去王大爷那,给她去个电话。”

这小子速度也忒快了,还没等人反应过来,就出去了。

骆涛先被其离开的速度震惊,回过神来,又不得不感慨这家伙是越来越会享受了。

从百花胡同到前门才多远,还打个电话,真够奢侈的。

王大爷家那台传呼公用电话是在1980年底才安上,以前要想用公用电话,只能去护国寺街,那里有台电话归街道管。

京城的传呼公用电话从1952年起就有了,53年在市区平均三条胡同有一台,时代在进步,这些公用电话就有点不够用了。

时间一长就出现很多问题,公用电话就面临着“集体单位不愿管,公共场所不让安,个体户要求撤,代办户往外赶”。

有的公用电话名曰公用,实际成了专用电话,还形容这些电话是“三不让打”和“六不传呼”。

就是代办户开会时不让打、研究事情时不让打、长途电话不让打;代办户上下班前后、中午休息、开会、节假日以及路远的和坏天气,不给传呼。

1980年《京城日报》分多期报道,还报道了好几位“热心”代办人,在这股子浪潮下,王大爷也就做了一位“热心的代办人”。

从这年底,就天天能听到王大爷在胡同喊,“二子,你大姨来电话了。”

“三儿,你大舅不行了,让你去一趟。”

“狗儿,有个女同志找你。”

“骆涛,哦,没事了。”

满满的味道,每次就五分钱,九十年代初才涨到每次一毛三分钟。

去年九月底京城引进了洋气的公用电话亭,那电话亭有个两米来高吧!一米见方左右,苹果绿的顶盖,银灰色的底座,铝合金的框架,四面镶着透明的长方形玻璃,京城人就爱看这个热闹。

这可比传呼公用电话好多了,更重要的是二十四小时都在营业,投币就能打,年轻人的最爱,要是遇到一对正在热恋中的男女,这电话能给它打爆了。

从九月份到十二月底一共安了二十多台“投币式电话”,全在京城繁华的地段,后来大街小巷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人开玩笑说:在市区你百米找不到一个厕所,十米你绝对能看到一个电话亭。

首节 上一节 116/6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具化系垃圾?我反手具化一台高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