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向老实人宣战 第370节
抖乐京城总部内,顾允笑眯眯地站在会议室中央,拿着话筒说道。
短视频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是令人出乎意外的小,再加上一个年纪轻轻的老板,公司气氛和江城截然不同,大家完全没有那种等级森严的感觉,其乐融融地和顾允打着招呼。
“那就说说吧,从谁先开始?”
顾允话音刚落,抖乐产品部门的负责人涂伟城就举起了手,率先发言。
“以最近一段时间的现状来看,收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未成年人对抖乐过度痴迷。”
涂伟城打开自己面前的话筒,在大屏幕上投影了一段面对面采访的视频。
一提到抖乐,采访用户老李就忍不住叹气。
他家孩子七岁,刚上一年级就迷上了抖乐。
让他放下手机来吃饭,得到的回复总是,“等一下,马上就来”,接着就一直磨蹭,遇到好笑的,就“咯咯咯”傻笑。
放学回家刷,晚上睡前刷,吃饭的时候也刷,“如果刷牙有这么自觉就好了”,他在视频中说。
这的确是当下部分家长面临的问题。
沉迷短视频,如何自拔?
“我一直在忧心这件事”,老李告诉抖乐的用户采访团队,就在这个暑假,孩子可以抱着手机从早刷到晚。
他不想做强势的家长,直接没收手机。
委婉的方法尝试过几次,比如在孩子玩的时候旁敲侧击提醒时间,或是以退为进,告诉她自己是小大人了,要学会自我管理,但效果都不理想。
视频中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还没有完全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正处于爱模彷的成长时期,容易被短视频上的不良信息影响。
“我表弟今年13岁,上初二,每天看视频里各种豪车洋房、小姐姐、旅行博主,现在已经天天叫嚷着自己以后要创业了。”
视频中央,另外一位用户感叹。
根据用户们反映,自家孩子沉迷抖乐,有的模彷短视频里的夸张动作,有的对着视频浓妆艳抹扭来扭去,有的加了数十个广告群、兼职群等。
每天乐此不疲地跟各种人互动,甚至还做起了“生意”,倒卖小玩具。
还有家长发现,孩子被抖乐上的朋友诱导下载了某聊天app探花,并给陌生人转账。
视频结尾,是一个数据统计图表。
在抖乐后台的投诉上,搜索关键词“未成年”,出现822条结果,内容大多与未成年误充抖币、打赏主播有关,数额最高的达十几万元。
“顾总,这个问题我之前提过几次了,但是在数据疯狂增长下,大家都觉得算不上是什么事情。”
涂伟城说完,会议室里的高管们有人开始撇嘴了。
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产品和市场,产品和运营之间的思维差的非常远,甚至无法彼此理解。
产品可能会考虑软件本身对用户产生的影响,运营和市场更多看的是数据增长,这种细节,难道每个产品不都有吗?
玩游戏,看动漫,读沉迷的小孩子还少吗?
抖乐这才刚刚踏上扩张版图,真的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这些小事吗?
按照惯例,双周例会上的议题,没有老板一言堂的情况下,首先会经过大家讨论,再分别发言,最后投票出解决方案。
在之前的双周例会上,涂伟城已经反映过这个问题,但在场的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小题大做。
这次顾允亲自参加例会,涂伟城也不克制了,当着大老板的面,再次想要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信息沉迷对成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更不要说未成年人。”
迎着顾允的目光,涂伟城对顾允解释道,“顾总,短视频需要经常给予大脑兴奋刺激的点,来保证内容有人观看,有传播效应。我们的大脑在看到这些刺激点后的反应,不是休息,而是一种加强的工作状态。”
他继续介绍道,这带来的后果是,当一个人真正进入到休息状态时,大脑会出现一种认知错乱,让人难以在“学习”或“工作”这种无法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刺激点的事物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导致在学习或工作时,很容易感到焦虑、心烦、甚至走神。
“这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定会产生不良影响的。”
“那其他软件或者游戏不也一样吗?”
身旁的同事心中有点不忿,大声说道。
在他眼中,双周例会就好像打仗,首先要解决的是前线兵马将士的进攻问题,这么早研究俘虏的安置干嘛?
顾允听了大家的吵吵闹闹,做了一个掌心向下的手势,示意大家停止发言。
“这个事确实挺重要的,这样吧,技术部门回头上线一套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就以抖乐作为试点,多放一个接口进去。”
技术部门的负责人点了点头,连忙在笔记本上记录下顾允的想法。
防沉迷系统是指,打开app时会弹出提醒,提示可在未登录情况下选择设置“青少年模式”。
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只能使用不超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
同时,在产品设置方面,对科普类和传统文化类内容加权推荐,界面简洁。
主页只留下了点赞功能,底部界面的“朋友”一栏替换为“发现”,发现页上根据“人文历史”、“动物世界”、“太空漫游”等进行了分类。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消息、订阅等社交相关功能都无法使用。
其实有的时候,公司还是需要一个略显霸道的领头羊的。
如果没有顾允的果断拍板,这个问题大概率会在两个部门之间慢慢协调,基本可以宣布告吹。
直到有一天国家下大力度整治约谈,就青少年沉迷问题强制推出整改措施,到了那个时候反倒是影响了品牌形象。
既然反正都要整改,不如就以抖乐为试点先行一步,说不定还会被树立成良心企业和标杆。
“顾总,我们运营团队的工作进度如下,请看大屏幕。”
运营负责人戴雅君打开了自己的ppt,从抖乐关键岗位调整开始,每一个关键指标都得到了助推。
依赖运营来实现增长,是国内互联网产品的典型特征之一。
在西方的科技公司里,获取用户的任务通常属于市场营销、销售或发展团队,他们倾向于通过高度可扩展的数据和技术方法,系统地实现用户增长。
抖乐的运营团队同样如此,他们通常整天都很活跃,维护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括用户、创作者和推广合作伙伴。
ppt简洁明了,顾允一眼就看出,这几个月抖乐的日活几乎每一天都在高强度增长。
这高速增长背后,运营负责人戴雅君灵机一动的好主意出了不少力:艺术院校的大学生。
在她的指挥下,抖乐团队深入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寻找长相好看的学生作为其用户。
团队总共说服了数百名这样的学生入驻平台,并承诺帮助他们在网上走红。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非常有效。
大量用户的涌入,帮助平台建立了原创内容库,并为抖乐爆火确立了炫酷时尚的基调。
因为团队里面的年轻人占大多数,深谙年轻人十分在意自己在网上的个人形象,抖乐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程序团队,打造一流的美颜滤镜和特效。
这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让用户有信心不化妆也可以拍摄视频。
2013年中,一首名为“mi mi mi”的歌在抖乐走红。
不可否认,这首来自俄罗斯的歌曲悦耳易记,活力四射,也很有感染力。
然而,正是与这首歌搭配的,沉倾城自编自演的一套新颖舞蹈动作,使这首歌成为一个火爆的视频背景乐,并戏剧性地放大了它的成功。
年初以来,这些举措带来的结果就是,抖乐登上了应用商店下载排行榜的首位。
各种报道和数据中显示,从春节到学生进入暑假,抖乐的日活用户轻松上涨千万数量级,其中一些抖乐红人的粉丝数翻了四倍。
凭借庞大的用户群,抖乐正式开始吸引数字营销人员的注意。
在一些品牌眼中,此刻的抖乐、微信和微博都是品牌“必争”的社交媒体平台。
互联网营销圈俗称的“两大巨头”,已经悄然变成了“三大巨头”。
“经过我们的总结,回顾抖乐的成功,可以发现有5方面的原因。”
抖乐团队会议和大多数无效冗长的会议截然不同,主打的就是一个高效迭代,解决问题,让团队总结规律加以进步。
这套打法早在顾允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就应用在管理当中,无往不利。
戴雅君作为运营团队的负责人,自然要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规律,推广到其他中台去。
“我认为,一是基础设施。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不管抖乐做了什么或没有做什么,仅仅因为踩到了4g元年的契机开始创业,抖乐就拥有了更有利的成功条件。
到2013年,快速、廉价、稳定、无处不在的4g网络已经在国内广泛普及。
像抖乐这样以视频为主的移动应用,只有在适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广泛到位后,才能获得主流用户的接受。
此外,其他支持技术也已经诞生,可以极大地增强视频观看体验。
主要是四个因素,即高清、音乐、特效滤镜和个性化推荐。
二是来自母舰的支持。
既能独立于母公司,又能接触到母公司的专业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系统,获得巨大的好处,这是大多数初创企业梦寐以求的好条件。
三是推荐算法。
以前,y团队误以为他们的应用首先是一个社交网络,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了抖乐,乐园公司原本的技术堆栈和配套产品,与内容平台的真正价值,可以说是互相吻合的。
在基于内容的社区中,内容比人更重要。
乐园集团高手如云,有着非常强大的算法系统,甚至可以识别不知名的账号发布的高质量视频,并将其分发给广泛的观众。
抖乐及后来的tiktok都具有一个很大的吸引力,那就是他们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成名。
四是定位。
抖乐制定了一个深思熟虑的系统性战略,将平台的内容扩展到,各种中尾和长尾的内容细分市场。
旅游、美食、时尚、运动、游戏、宠物,每一大类都有丰富多样的内容,满足了所有人的口味。
从签约吸引年轻人的时尚名人,到迅速加快内容多样性,打造更贴近大众市场的平台,他们采取了很多推广活动。
抖乐最初的口号是“让崇拜从这里开始——专注新生代的音乐短视频社区”。
年初之后,宣传语变得更简单,也更中性,即“记录美好生活”。
最后是商业模式。
营销人员很快发现,用原始且不太精致的方式拍摄广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用户原创的视频,从而骗过人们。
否则他们会立即跳过,任何他们认为是广告的内容。
上一篇: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