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哈迪帝国1945

哈迪帝国1945 第322节

哈迪走上前,拍了拍两只铜狮子,“好好帮我看门。”说完笑着走进大楼。

会议室内。

哈迪听取汇丰管理层的汇报,现在汇丰的资金依旧紧张,虽然富国银行和曼哈顿银行,支援了他们4000万美元,可是那么多取钱的民众,尤其是哈迪让富国银行的操作,把这笔钱又弄走了七七八八。

虽然艰难,好在还涉及不到生存问题。

桑德斯总裁对今后的运作,主要是紧缩银根,压缩贷款,尽量回笼资金,降低坏账率,并开展一些活动,提高民众对汇丰的信心,重新吸纳存款。

至于经营细节,哈迪没有插手,等桑德斯汇报完,哈迪道:“两件事情,最近根据情报显示,内地来港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手中往往带有大量现金或者金银,这是吸纳存款的好时机,汇丰和富国,在这项业务上不可懈怠。”

“第二,现在香港股市的规模并不大,原因是之前内陆有上海、天津、北平三家股票交易所,金融中心在上海,如今情况你们都知道,我的想法是把香港打造成东方第二个金融中心。”

“现在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规模太小了,总共只有三十多家企业上市,不过香港证券交易所是属于财政司的,咱们动不了,我的想法是,自己重新创立一家股票交易所。”

“可以叫远东股票交易所,也可以叫九龙股票交易所,这些都无所谓,交易所开户行挂在汇丰和富国名下,模仿米国股市,设立一个金融指数,显示大盘涨跌情况。”

这时候恒生指数还不存在。

“今后哈迪集团的企业可以选择在这家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他企业也可以在这里上市,股票种类包括航运货仓、酒店饮食、地产建筑、金融投资、零售、玩具、工业等等,慢慢培养市场,让香港金融活跃起来。”

汇丰和富国的一众高管,不停在本子上记着。

说实话他们心里都有些震惊。

建立新的股票交易所,把香港打造成上海那样的金融中心,老板的心还真大啊。

现在大陆战事连连。

香港未来扑朔迷离。

很多人心存担忧,包括那些老牌洋行,都在纷纷减持资产,准备随时逃离香港。

而在这个时候,

哈迪先生却不停投资,对香港未来一副很有信心的样子,怎能让他们不惊讶。

说完这些,哈迪又说起另一个话题。

“正好你们都在,在这里,我把香港这边的产业规划和你们说一下,好让你们心里有个清晰的轮廓。”

众人立刻正襟危坐看向老板。

“汇丰银行,今后会独立运行,只受汇丰董事会管辖。”

“富国银行香港分公司,是富国银行的分部,只受富国银行总部管辖。”

“而HD安保香港分公司,也是HD安保防务公司在香港的分部,不受其他人指挥。”

“还有环球时报和ABC电视台电台,也只受上级直线管辖。”

“至于剩下的产业,会组成一个哈迪集团香港分公司,这家公司由维克多负责,产业包括九龙塘工业区所有企业,青霉素公司,拍卖公司,哈迪地产公司,已经今后出现的新公司。”

“只要不是集团其他分公司直线管辖的企业,都归香港分公司。”

很多人心说。

这个香港分公司的架子,其实已经和集团公司没什么区别了。

离开汇丰银行,维克多也坐在这辆车里,哈迪对维克多道:“回头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大楼,买下来做分公司总部,你这个分公司总裁就不必挤在拍卖公司了。”

“你下面还有一堆副总裁、经理,有专门的财务和律师团队,需要有个合适的驻地。”

“今后艺珍会常驻香港,她喜欢古董,拍卖行以后依旧由她负责,等你找到总部后,那边就交给艺珍。”哈迪道。

“我明白了老板,我会尽快找合适地方。”维克多赶紧说道。

这家拍卖公司,好像从一开始就是老板给韩小姐弄得玩具,美国如此,香港这边也是如此。

其实如果不是这家拍卖行,自己也没有机会到香港来,也不可能达到如今的成就。

所以从内心里,他是很感激韩艺珍的。

回到半山别墅。

现在还是下午,太阳很暖和,哈迪和维克多在后院聊天,仆人送来咖啡点心。

哈迪喝了一口咖啡后说道:“维克多,你觉得香港哪里建马场比较好?”

维克多微微一愣。

老板的思维永远是那么活跃,这就又跳到马场上去了。

“您要在香港建马场?”

哈迪轻轻一笑,“你没有发现吗,香港马会聚集了所有香港上流社会的人,马会变成了权利集合体,我们哈迪集团,需要掌握更多权利,就要在马会上有一定话语权。”

“建立赛马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加入马会,成为马会另一个马场,我要的是收马会会员的权利。”

“现在马会的华人会员非常少,今后咱们可以大量吸收华人会员,成为一股新的力量,等咱们的企业起来,整体实力就会慢慢超过那些老牌洋行。”

维克多终于明白哈迪建马会的意思了。

“老板,咱们在沙田还有一大片地,在那边建马场您看行吗?”维克多问道。

哈迪微微一愣。

历史总是惊人的往同一个方向汇聚。

后世香港第二个马场不就是沙田马场吗,现在那片地被维克多收购了,哈迪想要建设马场,那边自然而然成为考虑对象。

哈迪想了想却摇摇头,

“不,在九龙这边弄,找一片比跑马地更大的地出来,建设新马场,沙田那边以后再说。”哈迪道。

现在去沙田不方便,路途远还需要过山,现在可没有隧道,九龙这边还不像后世那么拥挤,可以拿出大块土地,自己已经和葛量洪说了要买地,那就建在九龙这边。

这边人口多,等以后开启赛马也方便许多,至于说到那时香港政府同不同意。

无所谓,

大不了在澳门开一家赌场,采用电话投注模式,香港这边跑马,澳门那边赌马,电话投注,完美绕过地域界限。

而且在九龙这边建马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跑马圈地,现在占着一大片地方,等以后这边土地紧张,需要拿出来时,估计香港其他地方的路已经修好,汽车也已经普及,到时候再考虑搬迁到沙田去,腾出马场的地方,估计可以卖几百亿港币。

后世香港很多家族就是这样。

原本有一家企业,可是一直不怎么赚钱,最后干脆把地卖了,卖了一百多亿港币。

照样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第303章:收购药企,进军保健品行业

“维克多,香港这边有没有比较大型的保健品公司,或者保健药生产企业?”哈迪问道。

维克多想了想。

“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大型保健品公司,怎么了老板,您打算经营保健品产业?”

“内陆那边不是准备用药材还账吗,咱们总要让那些药材有用处吧,米国或者欧洲,草药的用量很小,一般都是华人社区一些小诊所用,那个量太小了。”

“不如弄一家保健品公司,生产保健品销售,这可比卖草药赚钱的多。”哈迪道。

“药厂这边到有几家,卖药不行吗?”维克多问道。

哈迪摇摇头。

“药品管控太严格,繁琐的报告,还需要几次临床试验,正常下来一种药都要几年,保健品就不一样,保健品是食品,生产出来就可以直接卖,只要不吃死人就没问题。”

欧美那边的法律规定,保健品属于膳食补充剂,是食品,管理要比药品松万倍。

但这又是一个极大的市场,哈迪穿越来之前的世界,保健品产业每年的市场达到2000多亿美元。

主要是,

现在内地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包括解放后同样如此。

汇票、古董、宝石都是有限的,中草药却很多,而且可以源源不断,等那边被封锁,能卖的东西真的不多,好在中药不在此列,所以这个生意可以一直做下去。

而且还相当于垄断了一个庞大的中草药基地。

哈迪这边要做的,就是研究出市场需要的药品,然后把他们卖遍全世界,为自己赚钱。

既然香港没有大型保健品公司,那自己就弄一家,“香港这边大型药企的情况你知道吗,最好是生产中成药的?”

“中成药?”

“我到是知道一家,同溢堂药业,以前是广州的药企,后来搬迁到香港,建成了一家药厂,药厂占地150亩,设备都是从米国和英国进口的。”维克多道。

“哦,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哈迪问道。

维克多腼腆笑了笑,“又一次参加酒会,同溢堂药业的老板沙同溢经人介绍过来和我打招呼,我不是卖青霉素吗,咱们还有青霉素工厂,所以他以为我在米国医药界有关系,希望通过我把他的药卖到米国去。”

“他们都生产什么药?”哈迪问道。

这下可把维克多问到了,“不好意思老板,他说的名字都是中文,而且很拗口,我没记住。”

哈迪能理解,药名只能直译,那些药名别说维克多一个法国人,中国人听了大多都懵。

哈迪抬手看了看时间,下午四点半,“还不算太晚,你看看能否联系到那个沙同溢,联系上就说我想见见他。”

哈迪做事不喜欢拖,能今天完成就不等明天。

“好的老板,我这就去联系。”维克多赶紧进屋去打电话。

手上没有沙同溢的电话号码,不过这难不住维克多,把电话打给自己的助理,助理赶紧翻阅名片,找到同溢堂药业的电话,最后打电话联系上沙同溢。

沙同溢今年四十六岁,他祖辈父辈都是中医,可谓中医世家,不过民国时期,国内掀起反中医浪潮,其中很多大名人,最出名的就是孙中山。

1925年病重,坚持不服用中药,说出“余平生有癖,不服中药”的名言,然后做了手术,术后一个月,亡。

此外还有大文豪鲁迅,陈独秀,梁启超等等一大群人。

在那种形势下,沙同溢转而学习西医,后留学英国剑桥学习医药学,主要是药物制作。

因为他本身就懂中医,学习时他就发现,西医并没有传说中的那般无所不能,中医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能说各有所长。

学成之后他回到广州,用家里的钱开了一家药厂,开始生产中成药,因为他引进了西方制药技术,把中药制作成胶囊剂、片剂,因服用方便产品卖的很好。

同溢堂家业渐渐做大。

可后来战火连绵,沙同溢也算有先见之明,把广州药厂迁到香港,可即便如此,也没有躲过日本人的荼毒,日本人占领香港期间,同溢堂药厂也被关闭。

日本人投降后,沙同溢拿回药厂,可惜场子里的设备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只剩下厂房了。

首节 上一节 322/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爱情公寓:开局被子乔忽悠到国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