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穿成大秦暴君的“驸马”

穿成大秦暴君的“驸马” 第316节

好在踏弩和手弩的杀伤力足够大,更何况菟裘鸠不仅写信给章邯调兵,顺便还弄出了两辆投石车。

按照菟裘鸠的想法,投石车搭配黑火药,那就是超远程的大杀器。

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需要控制黑火药的引信,不能在扔过去的过程中被风吹灭,也不能太长或者太短,太长容易落地还没爆炸,太短容易在半空引爆。

仓促之间,也只能让下面的人先去尝试一下积累经验。

然而到了嬴华璋手里,他压根就没用投石车扔黑火药,而是让人弄了一些生石灰直接装在麻袋里面,用投石车直接投掷过去。

这些生石灰若是直接砸在地上会扬起巨大的烟尘,而若是被敌人砍破麻袋则会有大量的生石灰落在身上。

只是生石灰粘到身上或许没什么,但这些生石灰一旦遇到水就会产生足以将人烫伤的热量。

嬴华璋在扔完生石灰觉得差不多之后就开始开始让人泼水,那些落在地上的生石灰遇到水之后简直就成了一个石灰池,但凡有人从上面走过都要被伤到。

不得不说,结果让他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并不能真正的杀人,但减员效果不必黑火药差很多。

最主要的是生石灰比起另外两种材料要稍微便宜一些,也算是节省开支。

只是这个方法也不能多用,因为西域缺水,要不是前两天下雨他让人装了许多雨水也不敢这么挥霍。

而三国的联军也被他这一手吓的够呛。

生石灰造成的创伤比之黑火药也不差哪里去,烧伤面积大的人虽然还活着,但一个个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对承受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

只可惜上位者不会管这些,他们只会要求士兵继续进攻。

用张良的话说就是连生石灰这种手段都用了出来,对方已经被逼上绝路,只要扛过这一波,努努力就能打败秦军。

国王们信了,只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张良是在偷换概念。

就算他们打败了嬴华璋,也不过是打败了夏郡的兵马,真正属于大秦的精锐还在路上。

而他们以为打败了这支秦军就等于打败了大秦,毕竟在他们眼中,拥有几万精锐的国家已经很厉害,自然没办法想象动不动就调动十来万军队的国家是什么概念。

另外一边的嬴华璋在发现对方不仅没有退缩甚至还开始猛攻的时候微微一笑:“入套了。”

用生石灰的确是他想节约的表现,但他也预料到用出来之后对面的反应。

那几个国王或许察觉不出来,但张良肯定会借机生事。

当然也是通过这一点他再一次确认张良还在这里,只是不知道具体在哪个国家而已,既然如此那就速战速决。

嬴华璋十分大胆地直接分兵,他领一路,章邯一路,刘季一路,三路人马以包抄之势强攻。

张良想的没错,人数多的确有用,只不过在之前那一拨削弱之后,人数上的差距已经不那么大,最主要的是秦军这边还有许多阵法没用出来呢。

菟裘鸠这些年没有再研究过什么阵法,但他弄出来的那些阵法足以让人在其基础之上进行各种变幻。

阵法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个体的战斗力,或者说是让个体融为一个整体,又哪里是散兵游勇能够比得了的?

当然哪怕如此,嬴华璋也不敢说自己必赢。

可无论是他还是章邯、刘季,在带兵打过去的时候只觉得对面好像跟纸糊的一样,压根就没办法组织起像样的反抗。

是西域士兵太弱了?不,是因为这些士兵的数量跟之前所说的五六万差得远,最多也就是一两万的程度。

中原尚未统一的时候,各国打仗的确喜欢报虚数,十万兵马说成三十万也是常有的事情,只是西域这边似乎没有这种习惯。

嬴华璋保持着警惕一路打入乌孙国都,却并未发现张良的踪迹,不仅是他,章邯和刘季也都没有抓到对方。

而在审问之后,嬴华璋推测出张良应该是奉命率领了一队人马负责策应,然而应当策应的人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那么为什么联军的士兵少了那么多似乎也有了答案。

嬴华璋预感张良带着那么多人走肯定不会再次隐藏行迹,必然是要反扑的。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就损失了两个斥候。

同时还传来了消息——张良建立韩国拥立菟裘鸠为韩王。

作者有话要说:

菟裘鸠:不是,等会,什么情况?兔兔捧着啃到一半的葡萄一脸懵逼.jpg

第356章

在张良有意宣传之下,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西域,自然也包括正在车师国研究葡萄的菟裘鸠。

菟裘鸠得知的时候捧着葡萄跟身边的水生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然颇有几分无语凝噎。

他人好好的在这里,怎么摇身一变就成了韩王呢?

不仅如此,张良甚至还给他编造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身份,什么出身贵族(这是真的),幼年聪慧三岁便可出口成章,后来经家国覆灭之痛,不得不卧薪尝胆十几年,为的就是报仇雪恨,推翻暴君统治,还天下贵族富户一个自由。

如今终于让他得到机会,以夏郡为前哨,盘踞西域进攻大秦,遂招有识之士共同抗秦。

哦,张良不仅散播传言,他甚至还写了一份檄书。

菟裘鸠看完檄书之后,坐在那里沉思半晌。

蒙椒有些担忧地看着他:“左庶长?此人妖言惑众,陛下必然不会相信。”

菟裘鸠抬头严肃地看着蒙椒问道:“你说,我在张良眼里是不是特别没用?”

蒙椒一脸茫然:“啊?”

要不是张良觉得他没用,怎么编的出这么垃圾的剧本?

哦,他苦心孤诣卧薪尝胆十几年,最后就收拢了这么几万士兵,跑到西域来抵抗大秦?

他连在中原都没个落脚的地方,这十几年是喂狗了吗?

当然这话不能说,真说出口有心人士肯定会借机生事。

不说归不说,菟裘鸠还是很生气。

他真要有反心,别的不敢说,占据长江以南跟大秦搞个对峙还是有可能的——反正大秦现在也没把南边彻底拿下来。

当然,他也很清楚,张良编的这些东西并不是真的给天下人听得,对方的根本在于想要离间嬴政和菟裘鸠君臣。

张良从小可是作为丞相被培养的,他很清楚皇帝或者中枢对于封疆大吏的各种看法。

不希望封疆大吏太废物,但也不希望他们太强。

因为一旦太强就要担心这些人会不会反。

尤其是菟裘鸠还是一郡郡尉,手上有军权,他在军中的威望还不低,到现在楚国那边还有百姓念着他的好。

林林总总下来,哪怕是一眼能够看穿的离间之计也足够让菟裘鸠喝一壶的。

若是由此能够在嬴政的心里种下一枚怀疑的种子,想必用不了多久,那枚种子就能生根发芽。

而他的谣言还没有结束,第一步是编造菟裘鸠自立为王,第二步就是编造嬴华璋倾慕菟裘鸠已久,甘愿对其俯首称臣,而菟裘鸠则承诺大业若成,便封他为秦王,依旧治理秦地——当然是最原始的那个秦国。

第二波谣言过来的时候,菟裘鸠已经心情很平和了。

他觉得张良这个人是真的深谙谎言需要九真一假的道理,这些谣言的开头都是真的,正因为是真,所以很多人就会下意识的相信后续也是真的。

他出身韩国贵族是真的,自小聪颖……如果十四岁也算是小的话,那么也是真的。

嬴华璋对他有倾慕之心也是真的。

可真是让他玩明白了。

可惜啊,张良还是没来得及搞清楚他的身世。

不过也是,他的过去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无论是嬴政还是李斯,乃至于菟裘阅或者是樊家都守口如瓶,生怕有人提及过去会让他伤心,或者说是有人用过去的事情来伤害他。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他是菟裘阅的亲生儿子,压根就不知道菟裘鸠这辈子都不可能为韩国和他那个所谓的家族复仇。

当然即使如此,菟裘鸠也得写奏疏自辩,搞不好还得回咸阳去自证清白,在这个所谓的“韩国”被灭掉,张良被抓到之前,他或许都很难离开咸阳。

然而菟裘鸠拿着笔生平第一次觉得写奏疏也很难,这让他怎么写啊?说自己没打算自立为王?问题是这要怎么证明?

想要证明一个人有反心很容易,但是想要证明一个人的忠心……怕不是只能“剖腹取粉”。

菟裘鸠一生气把笔往旁边一摔,写屁写,根本没办法写。

他索性也不写了,转头把蒙椒喊过来说道:“在朝廷派人来之前,你辛苦一点,看住了楼兰和车师,别让这两个地方反水炸营就行。”

蒙椒一脸茫然:“好,可是……左庶长要去哪里?”

菟裘鸠袖子一挽,咬牙切齿,表情颇有几分狰狞说道:“去杀张良。”

这是最好的证明方法,只要他把对方打败干掉,所谓的自立为王这种谣言不攻自破。

蒙椒手一抖连忙拦着他:“你别冲动,敌人那么狡猾,手上又有精兵强将……”

菟裘鸠看了他一眼:“乌合之众而已,这也敢说是精兵强将?放心吧,楚王都不是我对手,他一个张良难道就是我的对手了吗?”

蒙椒听后微微一愣,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个人可是灭楚的头号功臣,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以来也没把菟裘鸠算到武将那个行列里去,也是奇了怪了。

菟裘鸠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还是很谨慎,张良此人计谋频出,菟裘鸠自认为在这方面比不过对方,但张良也有劣势。

首先就是张良对手下的士兵未必了解,而他手下的那些兵也未必会为了他卖命。

更何况他还有嬴华璋作为后援,论胜算,居然还是他多一点。

菟裘鸠安排人查明张良带着人躲藏到了于阗城中。

如今于阗尚未有实力建国,不过是依附于更加强大的国家,于阗并没有真正变成某个国家的附属国,而是左右逢源,张良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占据了那里。

或许也不需要手段,于阗城人口不多,他带着几万人马完全可以直接碾压过去将城池夺过。

菟裘鸠没有带太多人,毕竟大部分兵力都被嬴华璋他们带走,只不过五千人而已。

不过五千人也没关系,他带够了黑火药的量。

等到了那里之后,他看了一眼于阗城周围的地形。

于阗地处昆仑山脚下,距离昆仑山很近,因为有山上的泉水流过,所以这个地方植物繁茂,气候也还不错。

于阗城的旁边就是于阗河,这条河是整个于阗城的水源。

菟裘鸠选择在距离于阗城十里左右的地方开始安营扎寨,而就在他安营扎寨的过程中,张良就派出了一队人进行偷袭,似乎想要干扰菟裘鸠建设营地的进程。

来的人并不多,对方显然也没打算直接跟他决一死战,毕竟于阗城是有城郭的,虽然不高,但城墙上却已经做了许多防护。

虽然没有弓箭手,但上面已经放置着许多大石,但凡菟裘鸠要派人攻城,那些大石就会直接砸下来,将试图攀登城墙的敌人砸死。

菟裘鸠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却没有直接硬碰硬的攻城,虽然用手下校尉的话说就是:扔过去几个火药球,就不信他们能扛得住。

只是菟裘鸠又不太想要那么简单粗暴,主要是这里打下来之后大秦肯定要治理的,治理就需要有人,把原住民都干掉了难道要从中原迁人过来吗?

且不说长途跋涉的迁移会死多少人,就算真的迁移过来了,能够适应这里气候食物的人可能也不多,哪怕迁过来的都是刑徒,那些刑徒让他们去做什么不好,没必要把劳动力浪费在这里。

首节 上一节 316/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寄住后被养作老婆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