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146节

  众人噤声,下联竟然有很多?

  他们堆出来的都差这点意思。

  十四阿哥提笔,写了“烟锁池塘柳”五个字,然后写了第一个下联:桃燃锦江堤。

  同样是五行俱全,意境相同。

  烟锁对桃燃,桃花的颜色,和烟的颜色,也正好是相对的。

  锦江堤,对池塘柳。

  众人恍然大悟:“这可真是绝对!”

  “不然!”十四阿哥摇了摇头。

  提笔又写了“烟锁池塘柳”,但是接下来,却写了:墨染鉴灵泉。

  如此好对联,上联虚无缥缈,下联灵气亦然。

  文字的意思,被用到了妙处。

  第三个下联则是:炮镇海城楼。

  颇有勇武之风,一点不损满洲儿郎的身份。

  第四个下联:铁横沙场烽!

  一股子男儿勇武之气,跃然纸上。

  第五个、第六个……一直写了十个,十四阿哥还没有停笔的意思:“你们啊,都说自己是才子,却只是这样的才子吗?”

  他最后写了第十一个下联:旨功爵与商。

  此对不论意境,将意境改叙事,以五行对应五音。

  又是另一种对联的思路。

  想当初,这首上联为难了多少人啊?又有多少人在度娘上头写下联,各种下联,甚至还有一个对出了“深圳铁板烧”五个字!

  跟他玩这个?

  玩不死三阿哥,他就不是十四!

  三阿哥已经汗如雨下了!

  他刚才还跟人吹嘘这上半联的出处,以及难以对上的下联。

  将这个绝对说的是天上有,地下无的,见到十四的时候,他就不高兴,现在发现,自己不高兴的太早了!

  结果这会儿,十四阿哥都写出了十一个下联,看他那意犹未尽的意思,还有更多的下联啊!

  “好了,十四,今天就先这样吧!”三阿哥叫了停,然后众人意犹未尽的散了,有些人自惭形秽,没有对上,这才子之名,名不符实。

  有些人觉得十四阿哥这对联太有意思了!

  “那好吧,三哥,我饿了。”十四阿哥舔脸道:“要吃饭。”

  “好,来人啊,传菜!”三阿哥很想用饭菜堵住十四阿哥的嘴,让他吃饭总比让他说话的强。

  江南的才子们被打击的不轻。

  不过随后送上来的饭食却不错,十四阿哥想吃的饭菜都上来了,他就拉着曹颙坐在一起,品尝这里的美味佳肴。

  别人想要套近乎,可十四阿哥餐桌前头还有两桌人,都是护卫们,没办法,三阿哥自己平易近人无所谓,十四阿哥被绑架过,可不敢放松警惕。

  吃饱喝足了,十四阿哥抬腿就走人,三阿哥派人去结的账,这次负责请客的是曹家人,但不是曹颙,反正他被十四阿哥时时刻刻的带在身边,一点空闲都没有。

  十四阿哥人是走了,但是他留下的诗词却让江南才子们趋之若鹜。

  尤其是那最后一句,更是让无数人心折不已。

  下午的时候,曹颙带着十四阿哥去了这里的市场,买卖东西的,还有各色小吃摊,十四阿哥一点架子都没有,曹颙也很喜欢跟他相处。

  俩人还在路边吃了状元豆呢。

  十四阿哥问各类物品的价格,从布匹到绫罗绸缎,从小吃到酒楼的特色点心。

  各种东西其实风牛马不相及,可他却都问到了。

  还买了不少东西,各色小玩意儿,没花多少钱却买了一大堆。

  更有江南最好的胭脂水粉,他更是批发一样的买了好大一堆!

  看曹颙的眼神不对,他轻咳一声:“家里女眷多,你知道的,从各宫额娘到嫂子们……嗯,对吧?”

  曹颙也是过来人,忙不迭的点头:“嗯嗯,谁都得罪不起!”

  这理由很强大,十四阿哥满意的点点头:“对!”

  俩人一直逛到下午走累了,才坐车回去的,曹颙回去后就跟十四贝勒告别了,哦,跪安了。

  今日出去采风,十四觉得自己还真的是去对了,不然什么都不懂,怎么办此事呢?

  下午回来洗漱更衣之后,十四阿哥去给康熙请安,康熙在忙,没时间接见,但是让他等着,一起用晚膳。

  一直到华灯初上,康熙才有空闲,十四阿哥才见到他,还是在饭桌上。

  “听说你今天出门去了?”康熙跟十四阿哥一起用的晚膳。

  吃的比较清淡,因为晚上也不干什么,不过桌面上摆着的都是一些河鲜,是十四阿哥爱吃的东西。

  难得出来一趟,康熙也乐意多让十四儿子吃点想吃的东西。

  于是桌子上就清蒸桂鱼、红烧鲫鱼,爆炒黄鳝,河鲜蒸蛋等等。

  尤其是一道鸡皮虾丸汤,很是新鲜开胃,康熙喝了一整碗呢。

  “是啊,看了看盐的问题,皇阿玛,您对盐务怎么看?”十四阿哥不得不求教一下康熙。

  他对盐务这一块是一穷二白,就得问一下老爹啦!

  康熙想了一下,缓缓道来。

  食盐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人都得按量消费,食盐官营就是以政府行为垄断整个市场,老百姓要买盐,只此一家,根本还不了价。这项制度让统治阶级敛聚了巨额财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莫不牢牢把持盐政,将其作为“国家大计”来抓。

  等到了明清两朝的时候,就把食盐官营了,老百姓缴纳的是直接税,政府有“与民争利”的嫌疑;私营,老百姓缴纳的却是看不见的间接税,明明缴了却没有名分,而且无形中给商人做了嫁衣裳,政府做的是“劫贫济富”的勾当。

  其实不管官营还是私营,前提是百姓得有买的能力,如果不堪重负,死活不吃盐,政府也拿不到钱。

  但即使这样,康熙也有办法抢到钱,钱都让那些盐商们给搜刮走了,一层层的关系网,不知道传了多少代。

  食盐虽说是必需品,但吃多了不好,所以市场空间有个饱和度,就是按唐朝的食盐税率,最多赚上十几倍的钱,政府还缺钱怎么办?

  十四阿哥一想到这里就问了一下关于盐政的问题,结果他才知道,他皇阿玛康熙,太有才了!

第144章 最有才的康熙

  他的皇阿玛,想了个办法:定指标。

  老百姓每天吃多少盐自己说了不算,而是由皇帝直接定任务。

  康熙规定每人每年买盐的指标为十七斤,只能多不能少,而且提前半年把盐分给你,到秋后再让你用稻谷和蚕茧还账。

  十七斤盐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人每天要消费一定指标的盐,不管大小,只论人头。

  十四阿哥吐了吐舌头,心说怪不得在清朝后期,八旗兵士在战场上常常一触即溃,敢情是上辈人盐吃多了,可能是遗传了高血压的毛病……咳咳,这是他瞎猜的哈。

  “可就算是如此,也防不住这帮人偷税!”康熙一想起来就不服气的很:“他们这帮盐商,一个个富得流油却对朝廷一点都不忠,把官盐私卖,都是常有的事情,更是形成了一定的销路,让人防不胜防,比如给官盐里头兑沙子,就说是盐场那边的废盐,你能怎么办?更有那好盐,直接就说是废盐了。”

  十四阿哥呲了呲牙:“这是写作官盐,读作私盐,是吧?”

  “你这促狭鬼!”康熙都被他的话逗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十四阿哥点点头:“我懂。”

  江南在大清看来,本就不安定,而不安定的因素,还是大清在最初,杀戮过重的原因。

  一个游牧民族,想要坐稳江山谈何容易?

  这可不是骑马打仗就能解决的事情。

  “你问了这么多关于盐务的问题,是不是有什么鬼主意?”康熙太知道他这十四儿子了。

  没好处的事情他才不干呢。

  “皇阿玛,您说,天下最富有的,是什么人呢?”十四阿哥问康熙一个问题。

  “不是朕。”果然,康熙第一个就否认了自己:“朕是天子不假,却不是个富豪,国库都要被这帮蠹虫倒空了。”

  “哦哦,这个儿臣知道。”这事儿都成了个心结了,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其实都有这个心结。

  “那你说,天下什么人最有钱?”提起钱财,康熙就来了兴趣,皇帝也缺钱啊。

  尤其是以后,还有一系列的动作,哪儿哪儿都要银子。

  “盐商啊!”十四阿哥一拍大腿:“皇阿玛,你知道盐商的富裕吗?”

  “太知道了。”康熙听十四阿哥提起盐商,就连饭都不想吃了:“一个个富裕的要死,还跟朕派去的臣子哭穷,多少大臣啊,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康熙这么说不是没有根据的,盐商这个群体,历朝历代都有,而且团结一心,掌控盐务。

  清初盐法沿袭明制,基本上实行封建的引岸制度。

  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衙门交纳盐课银,领取盐引(运销食盐的凭证),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

  但领取盐引则须凭引窝(又称窝根、根窝),即证明拥有运销食盐特权的凭据。盐商为了得到这种特权,须向政府主管部门认窝。

  认窝时,要交纳巨额银两,这才是盐政的大头。

  握有引窝的盐商就有了世袭的运销食盐的特权。

  清政府特许的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食盐专卖商人。

  而商人们借此特权而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当代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

  清代盐商以扬州盐商最为闻名,扬州的盐商主要有晋商、陕商、徽商,其中一半左右是徽商。

  这些商人获利非凡,但是又怕朝廷追查,所以每次朝廷任命的官员过来,他们就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将人拉拢下水。

  或是送美女,或是贿赂金银,各种办法,层出不穷。

  十四阿哥觉得上辈子他看电视的那点套路,都不够人家盐商玩的!

  然后康熙还给他讲了个商籍之争的故事:

首节 上一节 146/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陛下今天吃醋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