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50,傻柱他爹 第182节
“江子,你们两口子怎么来了?”看到堂弟一家,老易也有些诧异。“哥,我···”易中江有点开不了口。
“有什么事就说,咱哥俩还见外?”老易说。
还是易中江的媳妇李美丽开口,说了家里断粮的事。老易也就明白了,感情易中江两口子是来借粮的。易中江两口子也是,还带着孩子来。
而老易回了家就拿了10斤高粱面给易中江两口子。毕竟老易的粮食也不多了。
10斤高粱面也不少了。
对此,易中江两口子都是感激。
有了10斤高粱面,可是解了易中江两口子燃眉之急了。
“哥,太谢谢你了。”易中江连忙道谢。
李美丽也很是感激。
“和你哥还见外?”老易笑了笑。
不仅老易还没吃晚饭,易中江两口子,还有易中江的2个女儿,也都饿着肚子。
老易也就多蒸了几个窝头,又煮了点粥,然后做了2个菜,一个炒鸡蛋,一个炒白菜。接着,老易又拿出了半瓶酒,牛栏山二锅头。
对待堂弟一家,老易也算热情了。
窝头和粥都是粗粮,炒白菜也没什么,不过,还有个炒鸡蛋,这就已经算奢修了。在这年代,鸡蛋也被称为荤菜。
易中江两口子也没想到老易又是炒鸡蛋,又是拿酒出来。
“老易对他堂弟真是没的说。”刘海中也在家吃着炒鸡蛋,瞥了一眼中院,在家和老伴说二大妈认同的点头。
何保国也注意了下,发现易中江一家找老易是借粮。
这没什么好奇怪。
虽说易中江有工作,但他工资也没多高,李美丽的收入就更低了。
加上还欠了老易一大笔钱。
并且过日子还有不少开支,因此,断粮也不奇怪。如今闹荒严重,听说定量又要减了。
城里断粮的也不少。
而家里锻炼了,去亲戚家借点,这也正常。
既然易中江一家来找老易借粮,老易或多或少也会借点。
老易也够敞亮,不仅借粮给易中江,还留易中江一家吃饭,又整了点小酒。这也符合老易的人设。
没办法,老易的人设太好。
虽说2次离婚影响了老易的名声,但老易的名声还是很好,要不然也无法继续当这院里的一大爷了。
接济了易中江一些粮食,老易估计要买点高价粮了。当然,老易他有钱,买点高价粮对老易来说不算什么。何家,也正在吃着饭。
何保国今天带回来的‘剩菜’还不错,有点红烧肉。另外,秦淮茹又炒了2个鸡蛋,还整了点油炸花生米。就着花生米,何保国也整了点小酒。
酒足饭饱,何保国出去走走,就看到老易也吃好了。
易中江两口子提着10斤高粱面,带着2个女儿,也就走了。
对了,李美丽既然来了四合院,也看了看老太太,和老太太聊了会儿。老太太看着李美丽就有些复杂。
撮合李美丽和易中江,老太太就指望李美丽照顾她,结果,却没能照顾多久。李美丽跟着易中江搬走了,当然就没办法再照顾老太太。
说起来,老太太也不太容易,照顾她的人换了几个?
现在是二大妈在照顾老太太,但等老易再娶个媳妇,很可能就是老易媳妇照顾老太太了。街道办,还有街道的一些大院,都说老太太难伺候。
易中江一家走了,老易也走出家门,在院子里走走。喝了点酒,但老易却没喝多。
老易这时在想着粮食的事。
如今,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粮食都是头等大事。
拿了10斤高粱面给易中江两口子,老易的粮食也是不多了。
而老易想的不仅是眼前,还想的远了点。
想着想着,老易也就有了个想法。
看到何保国也在院子里,老易打算先和何保国谈谈。
“老何,有个事我想和你商量商量。”老易边说着,边走了过来。“啥事?”何保国不无好奇。
夜色下,四合院。
何保国有点无语的看着老易。老易的小心思不少啊!
“老何啊!咱们院提倡的就是团结互助,现在光景不好,大伙日子都不太好过,要是各家的粮食集中起来,平均分配,也能共渡难关,你看怎样?”老易说着。
听着老易所说,何保国翻了个白眼,怕不是在想屁—吃。
你老易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团结一下?
也别说,这年代还是不少的。
如今,大家都讲究集体荣誉感,也都很团结。像现在是荒年,日子都不好过。
饿肚子的可是不少。
而老易这提议也并非就不可行。
就何保国所知,南锣鼓巷就有大院的人把粮食集中起来,平均分配,这就要不计较个人得失了。
毕竟你家粮食多,他家粮食少,集中起来平均分配肯定有人吃亏。
“老易,你这想法还是不错的,不过,还要老太太,老刘和老阎都支持才行,另外,咱们大院也有个别的刺头,不太好说话。”何保国说着。
不管怎么说,现在都是提倡个团结。
在院里要大家团结,出去了也不能说就不团结。而老易的提议也的确是团结了。
不过,何家肯定是吃亏。
毕竟何家定量多,而且何保国还是个厨子,厨子可不缺嘴。
所以,真按老易说的,何家就亏大了。
至于说让何保国不计较,不好意思,他可没这么高的觉悟。不夸张的说,这年代粮食就是命。
老易想的很好,但何保国知道很难完成。家里粮食少的肯定巴不得。
但二大爷家会同意?三大爷家会同意?贾家倒是会同意。
就是聋老太太也不太可能支持,因为这对老太太来说也不划算。虽然已经很晚了,但院里各家还没睡。
老易想了下,就先是去后院二大爷家。
这时,老太太也在二大爷家。
二大爷两口子都在家。
二大妈正和老太太唠喧,老易忽然来串门。刘海中和刘光齐也都颇为诧异的看向老易。
来了二大爷家,闲聊了几句,老就说起了院里各家粮食集中起来平均分配的事。
按老易的想法,院里十几家的粮食集中起来,然后按人数来分,成年比孩子多点,另外,每个月也留点余粮,如此一来,院里的余粮也会越来越多。
虽说有些人会吃亏,吃亏是福啊!就南锣鼓巷,已经有大院这么搞了。“这也体现了一个团结。”老易说着。
听了老易所说,二大爷两口子,还有老太太,再就是刘光齐,几个人是面面相觑。
老易也真敢想啊!
不过,老易就是在想屁吃。
真按老易说的来,老易就算有点损失,损失也不大。而老易却能得个好名声。
当然,也会有人恨老易吧!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也正因此,老易才能这么来。
然而,哪怕老易是院里的一大爷,这么大的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起码也要老太太,二大爷和三大爷都支持,才算成了大半。
现在,老易就想着说动二大爷和老太太。
“你说什么?我听不到。”老太太又开始装聋了。
只要是她不爱听的,也就装聋。
当然,老太太也的确是有点耳背,她有时候说听不到是真听不到。
刘海中心中是暗骂老易,真是没事找死。
院里粮食集中起来?
大锅饭?
平均分配?
老易倒是觉悟高。但刘海中可不支持。
是老易提出来,这事成了,好名声也是老易的,刘海中跟在后面能得到多少好处?而粮食来个平均分配,刘家可是亏了。
二大妈向老伴使眼色,却是担心刘海中脑子一热答应下来。
刘光齐也有点紧张,担心他爸答应一大爷说的。
虽然刘海中没什么文凭,就高小,也不是太聪明,但对于老易所说的,却不打算支持。
“老易,你说的这事我知道了,会考虑的,也会问问院里别人的意见。”
刘海中打着马虎眼。
直接拒绝不太好,传出去会被人说的,而老易没准还会扣大帽子。
所以,打打马虎眼,拖着。
不用说也知道,院里肯定有人支持老易,但也有反对的,反对的不好明说,但也有应对之法。
“还是一大爷你觉悟高,但这事重要,是要问问院里别人的意见。”刘光齐说。
“他一大爷,我家老刘会上心的。”二大妈说。
老易并不傻,看出老太太,二大爷和二大妈,都是不支持。
上一篇:哈利波特:我和无数个我速通诸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