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618节

  所有“涉嫌职务犯罪人员”都必须退还全部非法所得,并退还首次“涉嫌职务犯罪”至今智翱发放的除工资外一切福利待遇,并向智翱支付相关时间段内五险一金企业部分与商业保险等额补偿金;

  所有“非正规渠道入职人员”都必须全额退还入职以来智翱发放的工资,以及包括但不限于奖金、补助的全部福利待遇,并向智翱支付五险一金企业部分与商业保险等额补偿金。

  在经侦人员“回避”后,智翱又与所有涉事人员分别签署了保密协议。

  涉事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在任何场合向任何人提及相关情况。作为交换,智翱将不再进一步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这件事也算到此为止了。

  虽然没能将这群敢薅魔鬼羊毛的混蛋们绳之以法,但公司好歹挽回了经济上的损失。

  在公司大部分人都未察觉、只有少数人嗅到了异样、个别人虽然知情但噤若寒蝉的情况下,这场风波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乔木也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到了正事上。不过经过这次教训,他已经决定尽快组建内控与合规部门了。

  就如同之前的品质管理部、供应链风险管控部、政府关系部,以及规划中的ESG部。每一次出现、解决大的风波后,智翱都会迎来一个全新的职能部门。

  整个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部门越来越多,虽然人数上还是生产部与研发部占据近半,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但不直接与业务相关的职能部门,在扩张速度上远超过这两个业务部门。

  看上去仿佛是公司不务正业、官僚主义下的臃肿不堪,实则每一个部门都有它们自己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它们的存在,恰恰是为少数业务部门保驾护航,让那些在一线奋斗拼杀的同事,能够更加投入、无所顾虑的创造价值。

  没有它们,风险也不会消失,隐患也不会消失,相关工作只会转嫁到现有部门身上,造成职责与业务的混乱。

  这一次乔木新规划的合规部也是如此。

  伴随着智翱全新组织架构的落地与实施,乔木也趁机对各个部门及高管职务进行了重组。

  他本人正式出任智翱科技的P29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

  公司正式组建质量管理委员会,目前下辖有生产管理部、陈文建的品质管理部、弓永康的流程管理部三个二级部门。

  由归业鸣出任P28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委员会主席。那三位则担任P24高级总监。

  归业鸣也由此成为公司唯一的资深副总裁,继续确立了他是乔木之下、公司当之无愧二把手的地位。

  公司正式组建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目前下辖供应链设计部、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供应链风险管控部三个二级部门。

  曾担任联想全球供应链采购副总裁的杨青,出任P27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委员会主席。

  这两个一级部门的委员会,则由公司高管团轮流担任委员职务,必要时甚至可以邀请公司外人士担任委员。

  相较传统的部门,委员会的特点就是集体监督、集体决策。

  这两个委员会是乔木精心设计的,它们分管的业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为了避免有人一手遮天,导致部门在腐败中失控,他才决定将这两个部门改为委员会,由轮岗制下的集体决策来遏制腐败与渎职现象。

  这样一来,虽然担任长期委员会主席,但归业鸣与杨青这两位得力干将的权力还是遭到了极大程度的侵蚀。

  归业鸣不必说,他从一开始就是乔木钦点的公司二把手,没有人能轻易撼动他的地位。

  杨青就比较尴尬了,这位联想核心部门副总裁,加入智翱之前就是实实在在的跨国大公司决策层高管。

  让他的地位低于归业鸣已经是极大的委屈了,现在又要稀释对方的职权,这就让对方的处境更尴尬了。

  乔木为此花费了大量精力安抚对方,不仅给了对方仅次于P28资深副总裁的P27高级副总裁头衔,还明确承诺合适的机会下,他会给对方更多的担子,也就是更多的职权。

  当然P27高级副总裁的头衔也不是对方专属。

  事实上在乔木的设计中,未来所有业务不敏感但权力敏感的一级部门,都会以委员会的形式建立。例如他计划中的投资评审与资产管理委员会、道德与合规委员会。

  这样一来,相比传统一级部门,这些一级部门的掌门人肯定要受委屈。为了安抚他们,自己与归业鸣之下的P27高级副总裁头衔,将成为他们的标配,也只有他们能够享受到这个头衔。

  说白了就是典型的高职级配低权限。

  徐学民的研发部则是另一个例外。它既没有改组成传统一级部门,也没有改组成委员会,而是改组为研发中心。

  徐学民本人出任首席技术官、P25研发中心总裁,但不挂公司副总裁头衔。

  这样一来,徐学民本人在高管内部的排位就被模糊化了,谁也说不清他算老几。

  但研发部因为改组为研发中心,基本变成了独立王国,徐学民这个研发中心总裁,在研发中心内部理论上可以说一不二。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将研发中心尽可能与其他职能部门间隔开,保持研发工作的独立性与纯洁性,避免研发被其他场外因素干扰。

  而徐学民本人一旦“堕落”,即使他在研发中心说一不二,但没有副总裁衔的他,很难抵挡高管团队的诘难。

  余俊的软件业务部,之前是一个独立的二级部门,这次也被划入研发中心了。

  艾忆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出任P25首席科学家,不挂副总裁衔,不承担任何管理工作,地位超然,没有人会和她过不去。

  剩下几名高管,柳婷出任P25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分管市场营销部、品牌建设部、政府关系部、客户关系部与客户服务部。

  周蕾出任P25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分管员工服务部、业务合作部、人才培养部。

  这两位虽然只是高管层中级别最低的副总裁,但与P27高级副总裁兼委员会主席不同,身为公司首席官的她们,在自己分管的部门内可以说一不二。

  这就是低职级配高权限。

  而程霞、冯康与刘栋梁这三位元老,他们负责的财务部、后勤服务部与工程管理部依然是二级部门,三人也只是直接越过P23总监,升为部门责任岗最高的P24高级总监以示安抚。

  起码与阎志强一个级别。

  财务部未来会由专门的首席财务官统领。后勤服务部与工程管理部也会归于设想中的投资评审与资产管理委员会,由一位高级副总裁兼委员会主席负责。

  这三人担任不了,原因无他,能力不够。

  杰里·麦克道格拉斯则出任P23的线下零售部总监。之所以没有直接升到P24,是因为对方完全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成绩,而且对方对这一级之差也毫不在意。

  一场会议下来,公司现任高管就全都一根萝卜一个坑地栽进去了。

第1275章 对职务犯罪的强力威慑

  一场会议下来,公司现任高管就全都一根萝卜一个坑地栽进去了。

  但放眼望去,此刻的公司,却还有一大堆坑没人填。

  例如投资评审与资产管理委员会,与下辖投资分析部、无形资产管理部、固定资产管理部;

  如道德与合规委员会,与下辖内控部、海外合规部;

  再如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首席设计师;

  更不用说已经板上钉钉的产业无人机事业群、消费无人机事业部、混合现实事业部了。

  这些都是智翱当下亟需的部门。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有大量专业性工作需要这些部门专门负责了。

  不设立这些部门,这些工作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到其他部门头上,让他们疲于奔命。

  偏偏智翱发展过快,无论外部人脉还是内部人才,底蕴都太差,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随着全面改组与乔木有意识的松绑,原本还坑坑有萝卜的智翱,竟然在一夜之间就患上了人才饥渴症。

  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乔木更是想不到,自己是松绑了,结果智翱刚迈出半步,就发现身上还拴着另一根之前谁都没注意到的、名为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的铁链子。

  偏偏这些高级管理不能像普通专业岗或业务责任岗那样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

  哪怕是高管,你要论专业能力,其实一抓一大把,要多少有多少。

  毕竟一家企业一个岗位,十年时间怎么也得培养三五个合格的主管人才,除了一个其他都“分流社会”了。所以单论能力,任何层级的高管,其实都是严重过剩的。

  这类岗位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个人与企业的“契合度”。

  直白的说就是能做到这个级别的人,能力绝对够,制约他们、让他们在业绩上分出三六九等的,其实是他们能否适应企业的文化、理念、风格、节奏。

  例如前世百度的陆奇,那么一位战功赫赫的技术与管理大牛,为什么在百度做不出成绩?就是因为他适应不了百度的文化与风格,双方努力了好几年,谁都融不进对方,只能草草分手。

  聘请高管往往只需企业负责人一次畅谈就能敲定,就是这个原因:能力无需考察,畅谈的目的就是相互评估“契合度”。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高管岗位从来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这种事情也就真的急不来,急也没用。大企业找高管,真有几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意思。

  在此之前,乔木还有一缓一急两件事情要解决。

  一缓,自然就是智翱的B轮融资已经迫在眉睫了。

  本来融资这种事情,是融完一轮就要立刻张罗下一轮,手上越是不缺钱,越容易融到钱。

  偏偏智翱这家企业有些特殊,因为第一轮融资报价畸高,导致后面的几轮融资难度剧增。

  找VC吧,报价太高,人家受不了。找PE吧,阶段太早,你还没形成稳固的产业统治力呢。这个阶段的智翱就这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偏偏它报价高也是有道理的,一款智翱·影像大师摆在那里,谁不心动?

  但只凭这一款产品,就想说服VC和PE们乖乖掏钱还远远不够,谁知道你是不是昙花一现啊。

  如果智翱能够及时拿出第二款产品,同样取得亮眼的市场成绩,那新一轮投资大概率就稳了。

  偏偏因为新起点的威慑,乔木一直在扯后腿,导致无论CD2还是ID2进度都远远落后于预期。好几次就连星海重工那边都表达忧虑了。

  拿不出足以保证自身实力与稳定的市场证据,更不用说你的创始人还这么低调,投资人都查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投资的本质是投人,你都不给我机会认识你,我怎么敢投你?

  所以“乔木扯智翱后腿”这事儿,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有道理的。

  可架不住公司是人家的,人家想扯就扯喽。

  现在,既然已经决定给智翱松绑,那乔木也需要逐渐改变之前的风格,在资金被彻底烧光之前,加速融资进程了。

  他本人当然依旧不方便露面。

  他可一点不敢小瞧那些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人脉与调查能力。他但凡敢亲自露面接洽,48小时内,打听调查的电话就能打到新起点的高管手机上。

  那要怎么给潜在的投资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呢?他想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

  发财报!

  直接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发一份虽迟但到的半年财报,将智翱·影像大师上市后智翱的经营状况、财务水平与盈利能力,全都大大方方展示出来。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怕别人看,就怕人不看!

  财务部的程霞总监可没这个能力和经验,幸好不久前撤回毕马威的审计团队懂行。

  于是乔木又赶忙将他们请回来,请他们帮忙制作智翱的第一份半年报。

  另外一急,则是智翱正式公开招标商用区块链服务。

  这项服务自然不是用来存储智翱·影像大师的用户数据的,钱不是这么烧的,他也没这么神经病。

  这次区块链招标的目的是内部服务。

首节 上一节 1618/1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