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606节
乔木缓缓点头,语气平淡:“我也听说了,那件事上你确实转变了思路。”
“余经理跟您汇报的?”温子琪脸上露出了得意中夹杂些许忐忑的笑容,“我本来打算等具体方案出来了再向您做汇报的……”
余俊跟他汇报?人家是找他告状!
上次人事部找到软件业务部,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员工电脑摄像头,将员工监视起来,凡是离岗超时的一律进行考核。这事儿把余俊腻歪得在高管会上直接给捅破了。
他本以为这事儿就算过去了,没想到前不久余俊又来找他,为的还是这个事儿。
被他当众批评之后,人力资源部“转变思路”,决定不考核那些离岗时间过久的员工了,而是反过来奖励那些离岗时间最少的员工。
乔木当时听到这个都差点被气得笑出声。
这一次余俊担心把部门关系搞僵,选择了私下里找他。他也把这件事拦过来,叮嘱对方温子琪再找就说业务太忙,暂时没空。
今天他找到机会,也打算坐下来和对方认真谈一谈。
不是谈一件两件具体的事务,而是谈这些事务背后根源性的理念问题。
“温经理,我知道你是传统代工厂出来的,大部分时间管的都是产业工人。我没有瞧不起产业工人的意思,但管理产业工人,与管理脑力岗确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课题。”
原因很简单:体力岗的KPI是简单明了的,就是单位工时的数量、质量与事故率,没了。剩下的一切都是边角料,无关紧要。
但脑力岗不同,他们的工作内容往往很难用几项具体指标去衡量,这也是KPI被白领深恶痛绝的根本原因。
一个没有具体标准的事情,你要怎么管?你要怎么衡量?这就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是多少代管理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就比如人力资源部给他的这份方案,上来就提以KPI为导向的完全弹性工作制。
这就属于外行人说外行话了。写这份文档的人,一看就没怎么接触过真正的脑力岗人力资源服务,不然就会知道以KPI为导向有多不靠谱。
“所以管理智翱这群精兵悍将,你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动起来,绞尽脑汁让他们越动还越开心。而不能像幼儿园阿姨管小孩,就让他们乖乖听话不捣乱,按阿姨说得来。这一套是行不通的。”
见温子琪频频点头,乔木渐渐丧失了谈兴,草草做了个总结:“温经理,人才管理,核心在‘人才’,而不在‘管理’。从公司建立以来我就反复说,职能部门的任务不是管理,而是服务。
“今天我再强调一次:你们面对的课题并不是如何用最少的钱把人管起来,而是如何用最有效的手段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用被管着——因为你管不了他们,你硬要管,管到最后结果一定是悲剧。”
温子琪表了哪些决心,乔木完全没听。
他知道自己一番苦口婆心、长篇大论,对方根本没听进去。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他说的这些已经超出对方近五十年人生的认知极限了。你没有办法用三言两语,就让一个人去理解他此前闻所未闻的事情。
但今天这场谈话,真正让他感到失望的是,对方从头到尾都没意识到,他自始至终都在表达一个观点:你温子琪领导的人力资源部,在我眼里,不·合·格!
对方甚至认为他只是在鞭策?!这种鸡同鸭讲,让他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送走对方后,乔木一边给后勤部经理冯康打电话,一边随手点开温子琪那封邮件的发送记录。
名为马磊的原始发件人名字赫然在列。
温经理四十多岁快五十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确实很弱,甚至都不知道这种简单的邮件转发会全程留痕。
看着这个熟悉的名字,乔木忍不住轻笑了起来:他之前猜测写这份文档的人没怎么做过脑力岗服务工作,对那群大爷的KPI有多玄乎毫无概念。
还真让他猜对了。
马磊,线下零售部宋志波的表弟,一个很能吃苦、进步很快、能力很强的干练小伙子。是他当初钦点的驻生产部HRBP,大部分时间都在萧河产业园那边。
本来按照HRBP的轮岗制度早就该回来了,但生产中心阎志强一直不愿意放人,担心新来的HRBP不好使,就一直扣着不给。
前不久生产中心大改组,拆分成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和流程管理三个部门。改组完成后,乔木才趁机把人要了回来。
毕竟这么好的苗子,一直在那么小的地方待着,时间久了,人就废了。
优秀的人才就该积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向上通道,绝对不要搞什么“公司考验你”这一套。
就比如马磊的表哥宋志波,优秀吗?也很优秀,不然他不会把对方挖过来。
但相处的过程中,乔木能明显感觉到,对方的上限已经被“锁死”了。
对方在太原这个犄角旮旯,在乌金山文旅那个乌烟瘴气的环境中待了太久,整个人已经被糟糕的环境摧毁了。
现在人到中年,三十多岁,还有了家事,你再想让他拼一把、疯一次,豁出命突破自己的上限,几乎不可能了。
人家也没有那个心气儿了。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永远远远强于个体对环境的改造。
所以乔木信奉一点:人才不是考验出来的,更不是磨练出来的,而是呵护出来的。
冰冷的社会、现实的市场、残酷的职场已经足够磨练人了,用不着你一家小小的公司再画蛇添足。
想到宋志波,看了看时间,乔木将剩下的琐碎工作暂时放到一边,开始为今晚的会面进行最后的准备。
第1257章 递给传奇的橄榄枝
首都时间22:00,库比蒂诺时间7:00。
乔木已经早早坐在了名为The Broken Shaker的酒吧中。这个时间的美国小城市里,想要找一个能坐下来畅谈的地方,也就剩这种通宵营业的酒吧了。
The Broken Shaker并非嗨吧,而是主要为苹果公司员工服务的清吧。悠扬的轻音乐、热带雨林般的静谧,再来两杯精心调制的低度鸡尾酒,很适合那些加班到凌晨时分,想要找个地方再畅聊一番,看看能否碰撞出思维火花的苹果公司程序员。
乔木这趟行程,同样也是约见了一名苹果公司的员工:线下零售业务副总裁。
“我迟到了?”一个中年白人男性,一进酒吧,环顾一圈就直奔他而来。
因为现在整个酒吧就只坐了他一个。这个时间本该关门了,他只好发动了钞能力。
“乔木,”乔木起身握手,“是我到早了,重要的约会我习惯提前一些。”
“这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对方也客套着握住了他的手,“杰里·麦克道格拉斯。”
入座后,两人谁都没有点酒精饮料。对方点了一杯根汁汽水,乔木则点了一杯很安全的气泡水。
“我以为你会更……年长一些,”这才有机会认真观察他的杰里·麦克道格拉斯疑惑地问,“冒昧地问,你还在读大学吗?”
乔木笑着回答:“如果时机合适,我倒不介意抽出四年时间体验一下大学时光。”
这个答案的潜台词让对方有些惊疑不定:“所以,你今年真的如媒体报道,只有22岁?”
国内媒体很好说话,随便哪个部门或地方领导出面打个招呼,媒体就不会去挖不该挖的信息。
但国外媒体就没这么“懂事”了。今年以来,智翱凭借一款产品轰动整个3C与AI产业,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话题。
当然乔木身为新起点P9,他的身份可不是普通媒体人能挖到的。饶是如此,神通广大的西方记者,依然搞到了一些再基础不过的信息,包括他的年龄。
或者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年龄。至于他的出身,产业界的人没那么八卦,他也不是什么明星偶像。
22岁创建一家公司,不到一年挥出两拳,打的无人机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一时晕头转向。
西方媒体将他描绘成一个危险又致命的“傅满洲”。一些网民甚至使用通用AI绘制了一副全新的傅满洲漫画。
在这幅画像中,“傅满洲”更加年轻了,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但气质也更加危险、表情更加恶毒。
他随身携带的五套天兵武器,则变成了环绕周身的五架无人机,无人机上还挂满了致命的热武器。
每架无人机上都印有智翱的LOGO,就连傅满洲衣服胸前的龙形图案也变成了智翱LOGO。
这个“傅满洲”究竟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较而言,智翱这家公司的形象在硅谷反而颇为正面。
它上来就直播无人机探索日本军舰的举动,在硅谷被解读出了反战的涵义。
它在产品发布会上用全新的I&A公然挑战笨拙而落后的ADS-B系统、以组建行业协会的方式隔空叫板监管机构,也有了种科技罗宾汉的味道。
虽然发布会上宋轶那双吸睛的大长腿,让女权主义者们颇有微词。但硅谷是男人的世界,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大多不以为然。
至少杰里·麦克道格拉斯自己就很享受发布会上的那双大长腿,那可是硅谷的发布会上绝对看不到的风景。
所以当乔木通过电子邮件与他聊了几个来回并发出邀请后,他没有太多犹豫就同意了这次会面。
只是他没想到,这位神秘的智翱创始人,竟然这么年轻。
这位创始人神秘而低调,与当下企业创始人喜欢展现个性的风向截然不符,仿佛还活在上个世纪。这在客观上助长了阴谋论者与东方威胁论的风气,硅谷人并不喜欢这种风气。
可惜媒体搜遍智翱的公开资料都看不到对方的身影,只能看到那个姓“Gui”的副总。
不少人甚至翻找各个知名大学的校友名单,试图找到蛛丝马迹,却都无功而返。
现在杰里·麦克道格拉斯知道为什么了:这位压根儿就没上过大学!
“我很好奇,你是如何管理一家初创科技公司的?”杰里·麦克道格拉斯有什么问什么,“你知道的,当他们告诉你有一项技术能够颠覆市场,但需要巨额投入时,你要如何下判断?还是说你有一位亲密无间的联合创始人,在技术领域帮你把关?”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乔木笑了,“通常是我告诉他们我要的不是一款优秀的产品,而是必须颠覆。然后他们去帮我搞定技术上的难题。”
他俏皮地眨了眨眼:“我没有联合创始人,但我有一支能不断创造奇迹的技术团队。”
杰里·麦克道格拉斯瞪大了眼睛:“你在开玩笑,对吧?”
工程师们负责在科技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疯狂烧钱,公司高管则负责拽着他们,必要时毫不犹豫地狠狠给一脚刹车。
这种科技与商业的平衡是必不可少的。
他从未听说过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反过来的,是老板要求团队撒丫子狂奔,工程师们在后面拽老板的裤腿。
什么样的投资人会投资这样一家公司?此刻他甚至怀疑对方在胡说八道,在嘲笑自己的智商。
“是不是玩笑,麦克先生为什么不亲自来看一看呢?”乔木一脸坏笑,“难道智翱过去取得的成果都是假的吗?”
假?当然不可能。他家里就有一台智翱·影像大师,通过非法渠道拿到手的。
不仅那架无人机,就连AeroIntelligence他也亲自体验过了。哪怕他只是技术门外汉,也能确定其中的技术突破是实打实的。
更不用说专业机构那花样繁多的测评文章了。
必须承认,智翱在无人机与AI领域,两次取得了奇迹般的技术突破。他们这行不相信奇迹,只相信科学、相信数据。
一次奇迹可以说是意外、运气,两次奇迹就必须承认是实力了。
“所以你是说,你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杰里·麦克道格拉斯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现实,“你的第三次奇迹,要跨行到管理学领域了吗?”
“第三次奇迹?”乔木稍加思索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他笑着摇头,“不,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企业家,不是什么奇迹师。”
他坦诚:“智翱的管理并没有任何超越时代的奇妙之处,我也可以坦诚地说,相比苹果这种伟大的企业,智翱在管理上堪称落后了几个时代。”
“正如我之前所说,真正神奇的是我的团队,”他耸了耸肩,“非要说的话,反而是我在拖团队的后腿。”
事实也是如此,一直以来,为了避免被新起点注意到,他一直都在压制智翱的发展速度。这一点他的高管团队或多或少都能察觉到。当然他们肯定不知道原因,大多会自我脑补为“企业经营决策上必要的慎重”。
杰里·麦克道格拉斯却没有当真,而是认真地反驳:“真正优秀的员工,绝不会为一个扯自己后腿的上司打工。只有平庸者才会容忍平庸的上级,而平庸者不可能创造奇迹。”
“多谢你的夸奖,麦克先生,”乔木不得不承认,对方这种真诚的点评让他很受用,“不知道你对这家优秀的公司、这支优秀的团队有没有兴趣?”
麦克道格尔的表情严肃起来了,因为客套的阶段已经结束,双方要聊正事了。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