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394节
他当然不是吝啬,而是这些同事一向独行惯了,不幸的是,接下来大家又要全部分散开独自行动,也根本体会不到团队合作。
所以他必须人为地设置一些“小难题”“小要求”,让所有人都需要为这个无论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间隔非常遥远的松散团队,做出一定的付出。
有了付出,才会有感情,才会珍惜,才不会胡来。人就是这样,管理就是要顺应人性。
将一系列规矩全部讲完,并确保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些规矩的目的之后,乔木他们才正式进入正题。
这个项目的情报一片空白。
之前进来撞大运的调查员,已经帮助智脑将剧情位置粗略定位到了中国南方,所有之后的调查员们都会降临在南方某个城镇。
按照他们的经验,接下来大概再有三五百次的重置降临,差不多就能精确到具体城市了。
正常来说,项目探索在这个阶段,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积累的状态。
它不像异世界或超自然类型的项目,哪怕不参与到剧情中也有利可图;也不像历史类项目,有现实历史作为参照,方便做排除法。
这类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的现代社会项目,除了个别调查员会进来撞大运,或者那些希望无人打扰想做些特殊事情的调查员,基本不会有人进来。
毕竟调查员在不牺牲健康过执的前提下,一个月最多只有四次执行项目的机会。
绝大多数调查员,只是完成每月的保底任务,就要花费绝大部分精力了。剩下的项目机会,要么用来轻松享受,要么用来追求某些可见的目标。
所以每个执行机构,手上积累最多的,就是这些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的当代社会项目。而且项目推进极为缓慢。
像乔木他们这次选择这个项目,一个原因也是不希望有外人打扰。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安全,不用为那些菜鸟调查员和非战斗类调查员担心。
现在这个项目的已知情报非常少:位于中国淮河以南、项目时间跨度为三年、非喜剧类、非战争或灾难类、未发现异能或灵异的存在。
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了。
乔木他们当然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罗列梳理各种可能性,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1092章 用理论指导实践
“抛开可能隐藏很深的异能与灵异不谈,当代社会题材有哪些?”乔木没有自己侃侃而谈,而是通过提问诱导大家踊跃发言。
他的目的不是带着一群人终结一个项目,而是尝试开发出一套可以复制的、团队协作执行项目的方法。
在过去,这类行动都处于各分部的控制之下,以集体项目的形式表现。
而地方分部想要获得集体项目,必须由主任等管理人员组织申请,调查员自己无权申请。
管理岗虽然无权干涉调查员们在项目中的具体行动,但他们能够通过项目外类似于这类的种种“盘外招”来维持对调查员的影响力。
至于维持的程度,就要看管理岗自身的水平与意愿了。
和总部那群人打交道多了,乔木就慢慢意识到,这不只是高层在地方管理岗与调查员之间掺沙子,更是为了压制调查员之间的团队协作。
你想团队协作,就只有集体项目这一个官方渠道。
你们自己私下组织集体行动,当然没问题,公司不会阻止,但功劳与成果分配上就会出乱子。
因为集体项目的功劳分配,是智脑负责的。但私下组织的集体行动,智脑是不承认的,不会将调查员视作一个整体。
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合理分工了,毕竟团队合作,总要有人啃骨头,总会有人捡便宜。
所以新起点内部,根本没有自发组织的集体项目,最多就是三五个好朋友做组队项目,大家靠交情说话。
人再多,就会内讧。
而那些有能力将多人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的领袖型调查员,他们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直接去做官方承认的集体项目不就好了?
于是在公司这种无形的打压下,调查员很难拧成一股,只能小群体行动或单打独斗。
越是这样,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就越倾向于单人或小队,在多人合作方面的经验基本空白。
这又导致后来者更加不愿意费心思去搞多人合作,就算要搞,没有公司的支持,也是浅尝辄止或胎死腹中。
所谓团队协作,并不是一群朋友在一起嘻嘻哈哈把事情做了。而是哪怕你们之间不熟、不认识甚至有矛盾,都能为了同一个目标进行良好顺畅的合作。
可以这么说,调查员这个群体,团队协作的能力与意识,甚至都比不了社会上那些参加过团建的职场新人……
所以乔木真的是要像幼儿园阿姨带孩子一样,从头开始引导这群同事。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只需要熟悉公司对项目的分类,就能迅速回答上来。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堆项目类型,乔木则用记号笔将这些答案一一写在他凭空变出来的白板上。
这期间,有几个服务员试图进来,说是要服务,但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好奇他们在干嘛,反正被几个调查员严厉地轰出去了。
等几个服务员狼狈地离开后,乔木继续说:“咱们一个一个来。”
“刑侦类,”他在第一个类别上画了个圈,“假设这个项目就是刑侦类的,要怎么区分?”
立刻有人发言:“看新闻,找那些引发社会轰动的案件!”
乔木不置可否,直接伸手做了个“请”的动作。
见只有那人掏出手机开始上网查询,他眉头微皱:“你们在干什么?是不认可他的说法吗?那就说说为什么不认可。”
其他人一听,赶忙赶在他点名回答之前,纷纷掏出手机查了起来。
很快,报出来的奇葩案件越来越多,从令人悚然的恶性犯罪到莫名其妙的治安管理案件,不胜枚举,而且天南海北哪里都有。
乔木并不在意,只是他们报一个,自己就往白板上大致写一个,并带几个关键词。
很快,一块白板就写满了,他又凌空拽出了第二块。
这一手虽然已经展示过了,但还是引人纷纷侧目,让人们羡慕不已。
第二块白板没多久又写满了,然后就是第三块……
乔木从头到尾一言不发,仿佛自己就是个书记员。直到第五块,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埋怨道:“这越查越多,咱们这是给这个世界来做治安分析来了?”
另一人立刻赞同:“别记了,咱们先把眼下这些做个分析吧,不然没完没了了。”
其他人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浏览起乔木的记录。
他们发现乔木的记录相当有条理,一看关键词就能明白案件是什么类型的,后面还有案件的发生地与发生时间,一些案件后面还有破获时间与破获部门。
人们看完后,纷纷看向白板旁一直没说话的乔木。
注意到他们的目光,乔木一脸疑惑:“开始吧,你们不是要梳理吗?看我干嘛?”
众人哑然。
不过很快就有不怕丢脸的率先开口,但说完就被一群人七嘴八舌反驳得体无完肤。
好在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都放下顾虑,开始发言。
但发言的人多也并非好事,事不可谋之与众,第一个直观的原因就是:掺和的人多了,是真的乱!
乱糟糟的宴会厅中,终于有人受不了了,扯着嗓子喊:“乔工,你咋不说话呀?你肯定比我们懂,直接告诉我们答案不就行了?”
那人的嗓门压过了其他人的讨论与争论,其他人纷纷闭嘴,齐齐看向乔木。
乔木却摇头:“我不知道。”
在他们或惊讶或疑惑或不信的目光中,他反问:“我说的就是对的吗?就是全面的吗?”
“当然!你都不对那就没有对的了!”一人大喊。
不等其他人跟上,乔木立刻看向那人,眼神严厉。
这一记眼神,直接将其他人的附和堵在了嗓子里。那人也讪讪地低下了头,不敢再起哄了。
但乔木却依然盯着对方,完全没有挪开视线的打算。
那人低着头,感受着他的目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硬挺了十多秒,终于受不了了,弱弱地道了声“对不起”。
乔木这才满意地挪开了视线,继续说:“我要的是所有人共同思考,亲身经历整个推导分析的过程。
“这样你们才能做到真懂,而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来你们遇到其他类型的项目,才能做出合理的推断。
“就算这一次咱们的推断错了,此刻的理论结合之后的实践,你们也能收获宝贵的经验教训,获得提升。
“如果我现在把我的认知都告诉你们,你们自然会有恍然之感,但你们并不真的懂。不懂的你们,很容易被我的思路束缚,造成先入为主。万一我的观点不全面甚至是错的,之后再想回到正路上,就很难了。”
他这么一解释,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纷纷不自觉地点头。
但还是有人不信,壮着胆子质疑:“乔工,我是刚转正的新人。我听他们说,你最擅长在毫无情报的情况下,一次性终结一个项目。你都能做到这一点了,怎么会出错?”
“你说的我确实能做到,但不代表我每一次都能做到,”乔木并不在意暴露自己的不足,“如果我每个项目都能这么做,我每周终结一个项目,一个人就能搞定公司的所有业务了,公司还要你们做什么?”
他温和地笑着:“你们不能只看到我人前的光鲜亮丽,就幻想我在人后不会遭遇任何挫折与失败,对吧?”
人们纷纷交换目光。他们当然不会承认乔木次次都能成功,私下里聊起来时,都坚信乔木肯定私下里偷偷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甚至是失败了无数次,才换来一次独立终结项目的机会。
但再坚信,也只是相信,而非事实。这一次乔木主动承认自己私下也会遭受挫折、面临失败,让他们惊讶于对方的坦诚之余,心里多少好受了一些。
“我说这些,不是向你们坦白,更不是展现我坦荡的自信,”乔木收起笑意,严肃地提醒他们,“我是为了告诉你们,我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
“虽然在这方面,我可能比你们更有天赋,表现更出众。但你们一个不行,不代表十个、五十个也不行。对不对?一个人比不过乔木,那就五十个人团结起来比过乔木!”
调查员们听到这话,都是眼前一亮,士气立刻就抬起来了。虽然没人说话,但宴会厅中的氛围,肉眼可见地提升了许多。
“你们当然会希望我毫无保留,我也保证我会倾囊相授,绝不藏私,”乔木认真地说,“但我也会犯错,也有局限性。而且不止如此。”
他停顿片刻:“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看到一道数学题立刻就会做了,有的人则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彻底学会,还有的人到高考结束都学不会,就是学不会。这就是天赋差异带来的学习能力上的差距。
“咱们天赋不同,你们面临的情况,我可能就无法理解。因为那对我而言是轻而易举做到的,如同呼吸一般简单,没道理做不到。
“所以,我当然也想把我知道的一股脑告诉你们,你们立刻就变成86个我了。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乔木敲了敲身旁的白板,“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一起找出一套能让五十个人团结起来超过乔木的方法!”
他一番长篇大论下来,众人顿时再无疑议,纷纷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之中。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除了将已经破获的案件剔除出去外,还应该将项目剧情开始一周或一个月前的案件剔除出去。
但立刻就有人提出了质疑,因为他之前执行过一个刑侦类项目,那个项目就是围绕一个十几年前的疑案展开的,中间还穿插着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案件。
如果要按时间剔除,就等于放弃了这种可能性。这个提议自然就作废了。
紧接着又有人提议,剔除那些单纯有新闻价值的普通案件。
马上又有人反驳了:如果这类“小打小闹”的案子,是用来展现主角登场的呢?
当然也有人提出肯定要剔除淮河以北的案件,但又有人反驳了:如果那个案件正是主角解决的,解决之后就异地升职了呢?
86个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一个又一个建议,又一条条否决掉。
到最后,人们绝望地发现,随着他们的讨论,范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大胆呼叫乔木:“乔工,你就给一些提示吧。不然我们讨论到明天也不会有结果的。”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