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210节

  因为星海重工不做无人机,就算现在进去,也没法和那些先行者抗衡。他这边12篇论文一亮出来,其他企业立刻跟进,最后的结果就是他连汤都喝不到多少。

  就算能喝到一些,在偌大的星海重工面前,也微不足道,不值得他投入精力与资源。

  毕竟和那些船小好调头的中小企业不同,星海重工这种庞大、臃肿的产业巨无霸,身子稍微动一动,就要消耗极其惊人的资源与成本。

  这种典型的大公司病,谁来了都没辙。

  孔敬东这么一问,反而把那位李工搞懵了:合着我前面的话都白说了是吧?你这是被洗脑了,不见棺材不落泪?怎么和电视上那些传销、电诈受害人这么像?

  李工又劝了几句,见孔敬东油盐不进,也有些毛了,干脆半真半假地回答:“不知道。我对无人机那行的了解多集中在学术上,商业上我没有过多涉猎,不好说。您还是得找业内人士评估。”

  也许真正的业内人士能劝住他这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老总?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如果有人对您说什么要保密之类的,您千万别信,那就是忽悠您呢!”

  “我知道了。”孔敬东毫无诚意地点了点头,示意李工可以离开了。

  李工见状,有些挫败,又没有办法,只好起身告辞。临走时,还一直恶狠狠地瞪着乔木,仿佛下一秒就要掏出手机报警抓他了。

  办公室大门从外面关上,孔敬东才开口询问:“我记得上次玲玲似乎提过,你们不能把公司的技术成果带出来吧?”

  “带”出来,这已经是很给面子的说法了。

  虽然他并不清楚新起点那些东西都是哪来的,但他也知道这类事情一定极其犯忌讳。

  乔木点头承认:“是的,我当时也说了,我不仅不会碰公司的东西,还要确保我的东西和公司没有一点点瓜葛,一丝都不能有。”

  不然他就死定了,字面意义上的死定了。

  公司绝不会放过他,整个行业都不会放过他。

  听了他的保证,孔敬东的视线重新投向被李工扔在桌子上的那沓子论文,心中权衡着。

  他一点都不关心这些东西如果和新起点无关,又是哪来的。他确实好奇,但他早就过了一定要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年纪了。

  比起事业心,好奇心一文不值。

  星海重工陷入瓶颈已经很多年了,他一直在谋求破局——无论地域上还是产业上,但效果都不好。

  也就是东北这几年没落得厉害,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产业,国家给的扶持基本都向少数头部汇聚,地方更是鼎力支持。作为当之无愧的头部,星海重工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吃得盆满钵满。

  否则这头巨兽早就衰退成病猫了。

  他一手缔造了这个重工业帝国,他的梦想是这个帝国能长命百岁、三百岁、五百岁,而不是兴于他又亡于他,最后落个一世而亡的下场。

  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港口机械、造船机械、运输机械、冶金设备、自动化设备、电机、压力容器、智能制造、智能农业生产、智能矿山生产、智能港口、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设备、核能设备制造领域……

  这些年他太想破局了,整个集团都太想破局了,以至于但凡和集团业务沾点边的新产业,他们就要试一试。

  庞大的资源砸下去,确实砸起水花了,星海重工在其中大部分领域都能站住脚跟,维持个二流水平;在少数产业甚至能跻身第一梯队。

  但这不是他要的,他要的不是跟随、分享,而是统治!

  所以他当初丝毫不加验证,就两千万投给了这个少年,换了那个芸木股份30%的股权。

  所以他现在……

  “我猜这一次你不会让我用两千万就拿走30%的股权了吧?”孔敬东没再追问技术的真假,而是直奔主题。

  他知道追问是没有意义的,现在需要的是决策,是承担风险还是避免风险,仅此而已。

  “确实不同。公司我已经注册好了,现在是一人独资,”乔木笑道,“这次您只能从我这里买股份了。”

  上一次是双方合资成立公司,星海重工那两千万不是给乔木的,而是注入芸木的。这一次则不同,是乔木自己需要那笔钱。

  “多少?”既然已经决定将那些论文当真了,孔敬东自然直接问价。

  “3,10。”乔木给出了报价。

  “三千万,10%股份?”孔敬东有些惊讶:还挺便宜的?

  乔木立刻摇头提醒:“少了个零。”

  孔敬东瞬间瞪大了眼睛:3亿换10%的股份?

  “而且没有融资的一票否决权。”乔木补充。

  根据协议,芸木引入投资人,星海重工是可以一票否决的。现在这家新公司,乔木自然不会给对方这个特权。

  听到这一句,孔敬东几乎要被气笑了。

  他也终于想起来了,这个年轻人有多能气人。第一次见面就好几次气得他不轻。

  “如果我说错了,就纠正我,”他一脸荒唐地质问,“一家新注册的一人有限公司,零员工,零项目,零固定资产,零营业额,零纳税,零专利……”

  “放眼全国、全世界,都没有人这么干!”他越说越气,终于还是给气笑了,“我经商三十多年,也没批准过、听说过这样的投资!”

  “我明白,”乔木点了点头,整个人依然无比放松、松弛地靠在会客沙发的靠背上,“不过,您这三十年,也没听说过现成的室温超导,不是吗?”

  这一句反问,顿时让孔敬东哑然。

  乔木敢这么不讲理地上门直接张口要钱,就是知道,自己只凭这一点就吃定对方了。

  孔敬东沉默片刻,还是反应过来了,冷笑道:“那次是新起点背书,这次呢?还有谁给你背书?”

  不等乔木说话,他顺势开出了自己的价格:“1.5,30!”

  前面的争吵,不过是为了砍价罢了。

  乔木却坚定地摇头:“3,15。”

  三个亿换15%?

  孔敬东就差抄起水杯砸过去了。

  没这么砍价的!

第1010章 我的空壳公司不可能这么值钱

  正如乔木所料,孔敬东其实没得选。因为对方并不知道他现在身负1.2亿债务,马上就要蹲大狱了。

  在对方看来,乔木想找谁都能找,自己却可能错过一个重要的风口。

  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下,任何还价都是没有意义的。

  谈判就是这样,尽力掩盖自己对对方的需要,努力夸大对方对自己的需要,以此讨价还价。

  最终,孔敬东接受了这个报价,3亿购买乔木手上智翱科技15%的股份。

  也就是说,他接受了这家注册不到一周啥啥都没有的空壳公司20亿估值。

  好在星海是他的,但凡他是国企老总,双他的人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但孔敬东不是冤大头,他也有自己的要求:“三年后,智翱科技股权估值必须达到70亿,否则你必须回购这15%的股权,价格为3亿本金加10%的复利回报。”

  三年后估值70亿,等于这三年里企业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

  这个增长率是相当恐怖的,但对一家风口上的独角兽而言却不算什么。也就是说,孔敬东已经把智翱这个空壳公司看做最优质的独角兽了。

  这也是应有之义。如果他不把智翱当独角兽对待,他就根本不该投这三个亿。

  既然投了,他自然不会说什么“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这种蠢话。在商言商,他当然要把智翱当成独角兽来对待。

  而且10%的复利回报在他看来也不过分。这个回报率在一级市场很常见——当然得是长期回报率,一些顶级风投甚至能做到50%。

  而且他们的赌期只有三年。复利就是棋盘上的米粒,真正可怕的地方是长期,三年的短期复利,基本就是个添头,也就给公司换辆车。

  孔敬东不是风投,是实业家。既然他违反公司惯例,擅自做主投了,那他自然要为公司避险、止损,这是他身为星海集团董事长的基本职业道德。

  “好。”乔木心中大致算了一下,很痛快地接受了,没有讨价还价。

  这也让孔敬东高看了他一眼。

  但这还没完,孔敬东接着又说:“十年,十年内智翱必须在纳斯达克、东京或香港完成IPO,否则我要15%的复利回报。”

  乔木倒吸了一口冷气:10年期的15%复利回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直接翻四倍。

  今天这笔3个亿的融资,十年后他要连本带息还12个亿!

  这位可真敢提,这要求放七十年前能直接枪毙!

  孔敬东停顿了片刻,见乔木能理解这个数字的恐怖,又安抚地补充:“如果智翱实现了IPO,星海重工收益增加值折算成年均增加值。你提前几年上市,我就会拿出对应年份总增加值的几成,作为你的个人激励。”

  孔敬东最后这一条很拗口,但乔木稍加思索就想明白了。

  如果智翱六年后就成功上市,市值2000亿,比现在翻了100倍。那时,星海重工这15%股份——到时候肯定会被稀释,假设还有10%——的价值就是200亿。

  等于这笔投资赚了197个亿。智翱六年上市,就代表星海重工这笔收益的年均增加值约33亿。

  按孔敬东的约定,智翱是提前四年上市,星海重工就要拿出投资收益四年增加值的四成,也就是33×4×0.4。

  星海重工需要掏出共计53个亿的真金白银,作为激励赠予乔木!

  这种程度的鸡血,哪个创业者都会为之疯狂。

  但乔木是参与过IPO全程的人,面对孔敬东这张超级大饼,他的内心毫无波澜。

  因为他知道这是极端的理想状态。

  毕竟一家空壳公司,六年市值翻翻一百倍并完成IPO,那就是资本神话了。那时他还会缺这53个亿的激励?

  如果智翱上市时市值只翻了10倍呢?激励就只有5.3个亿了。听上去是不是就不怎么热血沸腾了?

  如果智翱上市时星海重工的占股已经被稀释得不像话了,那他也拿不到几个钱。

  如果智翱是卡着第十年上市,他更是一分钱激励也拿不着了。

  比起他只要签字就注定背负的12个亿债务风险,这个画饼也没那么诱人了,更多还是为了通过这种利益挂钩,让他能在决策中更多地维护星海重工的利益。

  “怎么样?愿意接受这项挑战吗?”看着乔木脸色阴沉不定,孔敬东面带微笑。

  凭这么一份对赌协议,他重新拿回了谈判的主导权。

  “挑战?”乔木苦笑,“这哪是什么挑战啊?这分明就是打劫。”

  但是,参与过前东家与华尔街金融机构上市谈判的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份对赌的数字看上去很惊悚,但内在诉求却非常合理。

  原因很简单:在这场投资中,他完全是空手套白狼,孔敬东与星海重工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大到凯子都不会投。

  现在人家接受了他的报价,如果他不愿意接受这份对赌,就等于摆明了告诉对方他把对方当凯子。那就没得可谈了,以后都不用谈了。

  而且孔敬东也已经仁至义尽了。

  就凭最后那条本可以不加的现金激励,哪个投资人看了都要竖着大拇指说一句“孔总仁义,您这朋友我交定了”。

首节 上一节 1210/1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