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娶秦淮茹,改剧情就变强 第222节
徐慧真一笑,带着欢快的步子朝大前门小酒馆走去,暗道:得嘞!今儿晚就跟老酒客们说说这事儿,也看看他们什么反应!
这就是徐慧真聪明的地方,她即将在小酒馆内说小酒馆要第一个参加公私合营的事儿,可不是要炫耀她争第一什么的,而是要试探这些老酒客对她这么做会怎么看。
若是反对的人多,她自然要再考虑考虑,但若是没人反对或反对的少,她也算是顺理成章的提前告诉老酒客们小酒馆将会迎来新变化。
当天下午,大前门小酒馆内一如往常的热闹。
“明儿干什么呀!”
“范干部不在这儿呢吗?”
“唉!范金友啊!明儿你上班就得跟主任说哈!我徐慧真的小酒馆儿在咱大前门的街道,头一个公私合营。”
徐慧真站在柜台后,说出这番话之后,牛爷等人顿时带头叫好。
陈雪茹站在柜台一侧的位置,传情的双眸灵动,看了旁边柜台后的徐慧真一阵,两条胳膊抱在胸前,黑底酒红碎花的上衣把她衬托的多了几分稳重。
范金友在下面回应了一句,喝了酒,起身就要出去,就见小酒馆门口在这时候走进来一人,却是黄建军。
“呦!范干部,这是喝好了?嘛去呀?”
黄建军笑眯眯的看着范金友,他刚才就在小酒馆门口站着了,徐慧真刚才讲的那番话和小酒馆内的一片叫好声他是正巧听到。
范金友看着黄建军,心里有些犯怵,他现在可是已经从贾东旭那儿知道了黄建军的大概情况了,根本不敢招惹黄建军。
“黄主任,您喝着!”
看范金友抱拳出去,黄建军笑了笑,他知道范金友要去干什么,当然是去找前门街道的街道办李主任的。
要提一嘴的是,现在前门街道办主任可不是张翠花那位姐姐,而是一位姓李的男主任,她原本就是试点代任,在街道办由试点转为正式后,她继续负责的是居委会工作,是居委会主任。
来到前排桌子坐下,陈雪茹也顺势坐在了一旁,眉眼一挑,看向柜台后的徐慧真,两女却都没有开口问黄建军。
但她们不问,可有的是人问,比如牛爷。
“黄老板,您也听说公私合营了吧?您这怎么看这事儿?”
“我怎么看?我双眼看呗!能让咱们平头小老百姓都知道的国策,非小事儿!我反正又不是铺面掌柜,顺其自然!”
黄建军眉头一挑,言语间含含糊糊的,举杯跟牛爷几人碰了一杯。
“唉!黄老板这话在理儿,咱又不是铺面掌柜,让徐掌柜、陈老板这样的头疼去吧!”
小酒馆内,有关公私合营的话题并没有停,徐慧真和陈雪茹两女自然也没有从黄建军那儿听到任何有用的,并且她们两个可说了,不问黄建军有关公私合营的事儿,所以双方都在,也都避开了这个话题。
……
四九城各个街道找铺面掌柜等宣讲完公私合营的第二天,一南一北有两家铺面在同一天宣布了加入公私合营。
南边的自然就是前门街道的大前门小酒馆了,而北边的则是南锣鼓巷的黄记早餐铺。
他们都是各自街道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要求公私合营的,也因此敲锣打鼓的,场面很是热闹,分属于两个区的区长也分别去了小酒馆和早餐铺。
有见识的都从两位区长分别去两个小铺面的行动中看出了端倪,知道公私合营这项国策的重要性,但知道归知道,愿意继他们之后加入公私合营的可没有,现在剩下的全部都处于观望状态。
而黄建军现在可没工夫关注这些,因为他正在红星轧钢厂跟厂内一系列领导接待一行人,主要是来的这行人跟他有关,要不然他这位职位也不会跟一众厂领导一块儿坐在会议室。
“黄建军同志,文件我可给您了,请您仔细阅读文件内容,您这边的有关审查工作将会从明天开始陆续展开,请您届时配合我们前来的有关同志工作,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唉!麻烦同志您几位了!您几位慢走。”
黄建军点头,起身随着杨为民等厂内领导送一行身着制服的人走出会议室,然后目送一行人离开,这才跟杨为民、朱常顺、李怀德等一众厂领导又回到会议室。
“黄主任,这可是大事儿啊!”杨为民神色都有着按耐不住的模样,搓动着双手。
“是啊!真没想到!你小子!”朱常顺这位黄有义的老友,看着黄建军眼底有欣慰,有赞扬,有别的情绪,不一而足,挺复杂的,但更多的是欣慰。
对他来说,不说他是看着黄建军长大的,但他认识黄建军时间可不短,可以说自打黄建军进了轧钢厂,他是看着黄建军一天天成长起来的。
“没想到你小子有一天会走到这一步!”
“朱厂长说得对啊!但咱们黄主任手中厨艺可是有目共睹!”
看着杨为民、李怀德和朱常顺等几人盯着自己一直这么看,还一个个聊上,黄建军面色古怪。
“您几位要是想夸我,能不能等我走了再夸?我现在坐在这儿,听你们这么夸,总感觉怪怪的,好似我是落入狼窝的小羊羔似的,你们不会等会儿把我烫了毛下油锅吧?”
黄建军不说话还好,一说话,轮到杨为民几人的面色怪异了,纷纷暗道一句:嘿!黄主任这浑小子的风格丝毫没变啊!
“别这么看着我呀!曲园酒楼,我是去做菜的,又不是要给我授勋,瞧您几位这些个眼神!再说了,若不是有人推荐,我能过去吗?”
他收到的文件就是这月底去给功勋做菜的,所以接下来这段时间,他将会受到各方审查,他拿到的也并非正式邀请他过去做菜的文件,而是有关注意事项之类的文件,其中标明了做菜什么不能放什么能放等内容。
曲园酒楼,要宴请的人可不多,总共十五桌,这十五桌能去的,那可真真儿都是顶了天的,杨为民等人不激动就怪了!
黄建军此刻自然心里也是突突的,他没想到他竟然会受邀前往做菜,但更没想到会有人联合举荐了他,其中正有硒*厅那位。
告别了杨为民几人,黄建军跟李怀德、朱常顺一块儿下了楼,三人一边朝车间的方向走,一边聊着。
“黄主任,您这次受邀前往曲园也是应该,您名头在厨师这一行可是响当当,您还不知道您早已经登过报纸,还跟另外三位被合称为四小名厨吧?”
“啊?有这事儿吗?”
黄建军还真不可知道,除了黄老太太登报那次和寻找黄有荷那几次,他是从来不看报纸的。
“还有这事儿?我怎么没看到过?”朱常顺也是疑惑地看向李怀德。
“朱厂长大概是没有注意看过,或者是不看四九城报,我前段时间在上面看到黄主任了,跟罗逍云、左前、范晓峰并称为四小名厨,不过据我了解,黄主任居于四小名厨之首。”
听李怀德这么讲,黄建军倒是把这三人记在了脑海,暗道:罗逍云和范晓峰不会跟罗国荣、范俊康两位有什么关系吧?这俩可都在四大名厨内……
等黄建军回到三号食堂后厨,心头还在叨咕这三个名字。
“师父!”
听何雨柱喊自己,黄建军才回神:“柱子,你听过罗逍云、左前、范晓峰这三个人吗?”
何雨柱神色疑惑,眉头微动,摇了摇头:“师父,这三人我就听过一个,左前就是我之前跟您提过一嘴的厂食堂师傅大比武的状元,压我一头害我拿了个第二那人!”
“哦?是他?他是哪个厂的?竟然还有这样一位隐藏在厂内的高手!”
听黄建军说“高手”,刘岚等人都不由看了过来,刘岚更是说道:“黄主任,您才是隐藏在厂食堂的大高手,也就是您没有参加那次食堂师傅大比武,要不然能让什么左的拿到状元!”
“唉!刘岚说得对!”
其他人附和了几句,何雨柱也跟着附和了一句,却见黄建军摇了摇头:“你们呐!甭小瞧人,这位左大师傅跟我并称为四小名厨,利害着呢,柱子栽在他手里也无大差!”
“跟您齐名?那是真厉害!”刘岚等人都惊了惊。
何雨柱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是暗道:原来左师傅跟我师父齐名,那我输给他输的不怨。
想定,何雨柱看着黄建军这才说道:“师父,左师傅是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的。”
咝!
听到这个厂名,黄建军现在心头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厂可不简单,由老毛子、东德援建先不提,最主要的是第一颗大蘑菇的一些个零部件可是从这个厂里运过去的,它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七一八联合厂。
“成!我知道了!有时间,我可得见见他!大比武那次我没去倒是可惜了,他最擅长什么菜系?”
听黄建军这么一问,何雨柱面色有些怪异了:“川菜……”
“川菜?他们仨不会都是擅长川菜的吧?”
黄建军点点头,没再多讲,只是心道:赶明儿让全无跟他接触接触,看看能不能让他去峨嵋酒家当个名誉主厨什么的!
第315章 唉!你们不懂我啊!
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前院内,一院子妇女围坐在石墩旁,晒着太阳,凑在一块儿闲聊着。
“今儿早上,菊儿胡同的热闹都去瞧了吧?黄老二那铺面说什么公私合营了什么的,咱也不懂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以后黄老二也是公家的人了?他老黄家的人还真是沾了一个皇字儿!”
“老刘家的,那就不是一个字儿!”高翠兰插了一句。
“热闹是热闹,但咱街道那些个小业主怎么看起来都蔫儿了吧唧的?这公私合营不应该是好事儿吗?”
“这是好事儿就怪……”阎杨氏幽幽来了一句,却很快闭嘴没有继续说下去。
阎家身份成份可就是小业主,自然跟院内剩下的几位妇女的认知有所不同。
甭看阎埠贵抠抠搜搜的,但他们两口子的思想还真就是小业主思想,虽然他们两口子不经营铺子几年了,但可不代表他们不关注公私合营这件事。
昨天他们两口子听说公私合营后,就在屋内私下聊过,用阎埠贵的话来说就是:还好他早早去学校当老师了,要不然铺面早晚被公方吞并。
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小业主的想法,他们担心的正是公私合营后铺子逐渐会被公方吞并,因此排斥公私合营的不在少数,这也是每个街道、每个区公方人员头疼的原因之一。
“唉!我看三大妈说得对,这要是好事儿,那些个经营铺子的小业主还不上赶着加入公私合营啊?但是你看看,就黄老二一家!”
“咝!我突然想起来一事儿!”一旁后院的牛氏也在这时候开口,继续道:“这要是公私合营了,以后买东西会不会更贵?”
牛氏这么一开口,阎杨氏、刘氏、高翠兰等人的神色也变了变,这个问题她们刚才可没有想过,现在被牛氏这么提了一嘴,她们忍不住也开始朝着更错误的方向想去。
“老牛家的说得对啊!甭以后咱们去买个小咸菜儿什么的,价儿看似是原来的价儿,但给的少了……如果是这样,这也是涨价了吧?”
前院内,这些个老娘们儿坐在一块儿闲聊着,自然是聊跟她们自身利益的吃喝用度有关的内容了,公私合营不合营她们其实不那么在乎,最主要的是会不会涨价。
“甭说这个了,咱们现在所有的粮票可是定量给的,咱可得跟三大妈学学,这算计不到,每个月的吃喝都愁!老黄家的小咸菜儿怕是都快要吃不上喽!”
“老牛家的说得对!你们是不知道,我上个月二十五号去粮店买粮,就晚了那么一步,细粮一斤没买到,就剩拉嗓子的苞米面,害得我这几天天天被我家的数落!”刘氏有些委屈巴巴的。
“老刘家的,你能买到苞米面就不错了,还有很多晚去的只能买棒子面,棒子面更拉嗓子!”
刘氏和牛氏提到的苞米面和棒子面,这两个虽然材料一样,但可不是一回事,苞米面是纯玉米粒磨出来的细玉米粉,而棒子面则是粗玉米粉,并且磨制的原料中含有一定的玉米芯,能不拉嗓子就怪了。
现在已经开始实施计划经济,所有人的吃穿用度都是定量的,每个人每个月吃多少、布料每年用多少、棉花每年用多少等等全部都是以票的形式定量供给,多了没有,并且票是有时间限制的,发展到后来还会有地域限制。
票只是票,在明面上,票是不能换钱的,也不能当钱用。比如去粮店买一斤细粮,除了要给粮店一斤的细粮票外,还要支付一斤细粮的钱。
先不说别的,就说吃的口粮,都是按照计划中的量来供给的。像工人,分为重体力劳动者和轻体力劳动者,重体力劳动者每月供应的粮食量为35~55斤,轻体力劳动者每月是26~34斤。
机关、大厂等单位的脑力工作者是每月24~29斤,然后是大学生、中学生、一般居民和儿童等等口粮定量各不相同。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是城市户口才有这样的口粮供应,在城里的农村户口,是没有口粮的。
也就导致了,有些人家里富足想一个月都吃细粮,但家里给的定粮又不够,而有些人呢,家里人口多,买的细粮可不够一家子人吃一个月的,需要换成粗粮。
因此,鸽子市已经在小街小巷小胡同应运而生了。
鸽子市相对于鬼市不同,鬼市很大,买卖的种类也多,但鸽子市相对就小多了,并且主要是以物易物的方式,比如拿细粮换粗粮。
不过,不管是鸽子市还是鬼市,都属于投机倒把,都是被打击的对象。
现在,大多数人跟刘氏差不多,暂时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这种凭票购粮的方式,像她说的一样,若是当月晚去粮店一步,细粮八成就没了,粗粮也得看情况,只有棒子面最多。
院内几个妇女讨论着这些事,一个个唉声叹气的,说着不够家里小子吃什么的,尤其是后搬进来的牛氏和邹氏,她俩占着农村户口,在建国初几年享受了农村红利,根本没有转为城市户口。
上一篇:寒门:我靠娶妻走上巅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