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小舍得钟益开始 第372节
马素芹说道:“我平时也没什么大花销,你拿回去用吧。”
林渊将木箱合上,“我接下来还真有用到它的地方,我想开家电子产品店。我们国家人口多,经济条件也是越来越好,往后家电的市场规模肯定很大。”
南京是传统工业城市,机械制造、电子等制造业基础雄厚,这也是林渊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
马素芹随口道:“那我去做好了,反正就跟开小卖部、服装店差不多。”
林渊摇头:“这次不一样。我说的不只是销售,还要自己生产。选址建厂,购置设备,招聘专业的操作人员,这些都要花钱,我们的资金可能不够,到时可能还得要申请贷款,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
只是依靠经销赚来的微薄利润,就和胖次前面的蝴蝶结一样,看起来不错,挺吸引人的,却没什么用。不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代红利一消失,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马素芹追问道:“那我要做什么?”
“你帮忙留意可靠的人手,我也会抽空去考察合适的厂房。”
林渊简单交代着,对他来说,今年能把工厂初步框架搭起来,就算达到目标了。
毕竟他又不是单线程的机器,在这期间,他还可以放手去做别的事情。
饭后,夜色渐深,两人回到卧室,房间里又传来没羞没臊的动静。
“这样好羞人,嗯,把灯关上好不好?”
林渊一直和马素芹温存到第二天晚上,他才回到纱帽巷。
吴秀兰和乔三丽正围桌吃着晚饭。
家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礼品。
毕竟林渊身上的光环太多,又是奥运冠军,又是高考状元的,登门道贺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好多根本不认识的,都带着礼品上门致谢,推都推不脱。
家里都可以开小卖部了。
看到林渊回来,她们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乔三丽兴奋地喊道:“哥!”
吴秀兰起身,又惊又喜地嗔怪道:“呀,这次回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
林渊笑着揉了揉三丽的脑袋,说道:“想着给你们一个惊喜,就没告诉你们。”
“哥,我去给你盛饭。”
吴秀兰则从屋里拿来南大的录取通知书。
林渊看过后便将它放进包里,随后坐下,陪着两人吃完这顿温馨的晚饭。
吃完晚饭,回到房间。
林渊看着坐在床边的乔三丽,开口道:“等开学后,哥就不住家里了。”
乔三丽瞪大眼睛看着他,方才还亮晶晶的眼睛忽的黯淡了下去。
“哥,为什么不住家里啊?”
乔三丽不明白大学和高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高中住家里,大学就不住家里了呢?
明明大哥乔一成也是会住家里的。
林渊轻轻揉了揉小丫头的两根麻花辫,“三丽已经长大了,是大姑娘了,以后就该一个人住了,哥当然不能再和你住同一屋了。”
乔三丽攥住他的袖口:“我没长大呢。哥,你晚上还回来住好不好?”
林渊在脑海中闪过马素芹的身影,犹豫都不带犹豫的,摇了摇头;“听话,哥得去学校住。”
“我知道了哥。”乔三丽声音轻轻的,她是个懂事的性子,她和四美不一样,如果四美想要大哥留下来,一定会撒泼打滚,但她不想让林渊为难。
“我以后每天中午去找你,陪你在你的学校附近吃午饭。不过这事就不要告诉妈了,省得她张罗着要我们回家吃饭,她上班来回跑比我们还累。”
“嗯嗯!”乔三丽扑进林渊怀里,小脸蹭了蹭,“哥你真好!”
“我就你这么一个好妹妹,不对你好对谁好。”林渊从口袋里摸出一个蝴蝶发卡,别在她乌黑的发丝上。
“哥。”
乔三丽抬头,欲言又止。
“怎么了?”
乔三丽抿了抿唇,像是终于鼓足勇气:“四美,四美她说,你是想自己的亲妹,才让妈把我领回家的,是吗?”
“当然不是。我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我们是一家人了。后来直到你娘难产去世,我就和妈说想要收养你,妈说那还不如收养四美,她年纪小也好培养感情,可我就想要你。你也别因为这事怨妈,她当时也不知道你这么乖巧懂事,后来还经常和我说你的好呢。”
林渊语气郑重地说道,这要是答不好,可是会让小姑娘心灵受伤的。
“哥,我不会怨妈的。”乔三丽忽然抬头,难得露出狡黠的笑容,“其实我知道哥不会那样的,我就是想亲口听你说。”
林渊好笑地又捏了捏她的脸蛋:“小丫头,现在学会套话啦?”
接下来的日子,离南大开学还有两三天,林渊便打算多在家陪陪三丽,陪她玩玩游戏,顺带着辅导辅导功课。
第287章 你又骗我!
这几天,林家小院门庭若市,一波又一波记者攥着采访本、别着钢笔、脖上挂着相机找上门来。
林渊却始终待在屋内,只让吴秀兰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客气地婉拒了所有采访。
一来他是要让舆论再发酵一会,二来他的独家报道当然要等着文雪来采。
毕竟,两人多年的交情摆在这里。
文雪在金陵时报做记者,文字功底扎实,不久后还会升任主编,往后林渊有什么想公之于众、广而告之的讯息,都可以借助她的报道传播出去。
多数人其实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跟风,人云亦云,有时候一篇措辞犀利的文章很容易就能引动风向。
林渊已经把文雪当作自己暂时的“御用笔杆子”,往后要造什么声势,自然事半功倍。
记者们之所以蜂拥而至,这还是因为官方将林渊的专访内容公之于众,并刊发报纸,这位国内最年轻奥运冠军宣布转型短跑的事迹,如星火燎原般迅速传播开来。
当然,在发布之前,相关部门曾多次与林渊进行细致深入的交流,反复确认他的转型绝非一时冲动。
毕竟作为国内最年轻的奥运冠军,体坛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自然是需要最慎重的对待。
果然报道一经发布。
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一个厨师不看菜谱,改看上兵法了?
不是,一个射箭运动员不练习射箭,改练起短跑了?
这对吗?
这不是胡闹吗?
众所周知,射箭这项运动黄金竞技期很长,只要状态保持得当,以林渊在射箭领域的统治力,至少还可以再为国家稳守两届奥运会。
不过因为有着官方背书,加上林渊顶着“奥运冠军”和“文科状元”的双重光环,媒体报道很少有直接进行公开质疑的,大多都是称赞林渊敢于挑战的拼搏精神。
《湘江晨报》:“他毅然放下射击冠军的荣耀,转型百米短跑,这种挑战自我、突破舒适区的勇气令人钦佩。”
《浔阳日报》:“林渊在射击项目上尚有很大发展空间,本可继续在国际射击赛事中为祖国摘取更多奖牌,却选择转型,实在可惜,射击迷们也将无法再看到他在靶场上的飒爽英姿。”
《青年报》:“转型之路注定充满坎坷,从射击到短跑,技术、体能等方面差异巨大,林渊能否在百米短跑领域取得成绩尚未可知,但其勇气可嘉,我们期待他能克服困难,闯出一片新天地。”
《燕京日报》:“从刘长春单刀赴会洛杉矶,到今日射箭冠军跨界转型,跨越半个世纪的奥运征程中,中国体育的精神火炬始终在传递。林渊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中国体育人的使命,不仅是在熟悉的领域摘金夺银,更是要以无畏的勇气,在未知的赛道上书写新的传奇。”
《南方新讯》:“林渊突然放弃射击专长,投身陌生的短跑领域,这也许会给年轻人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认为可以轻易放弃已经取得的成绩去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
而另一边的文雪坐在家中,一心等着林渊上门。
她提前向领导请好了外勤假,专门为采访林渊空出时间。
在她的推算里,林渊差不多该回到南京了。
毕竟过去每次林渊外出,回来后都会第一时间来找她,还总会记着给她和文居岸带礼物。
她都已经习惯这样,可这次,她等了又等,始终不见林渊的身影。
九月一日。
上午。
晨光照进林家堂屋。
餐桌上,粗瓷碗盛着白粥,旁边的煎蛋金黄油亮,一碟腐乳端正摆在中间,暗红的汁水浸润着乳白方块,看得人食指大动。
林渊喝了一口粥,对吴秀兰说道:“我先顺路把三丽送去初中报到,等她报到完,我带她去南大转转,下午再把她送回来。”
“好。”吴秀兰又对林渊叮嘱道,“你要是在学校住的不习惯,就回来住,啊。”
林渊含糊应着:“嗯,你放心吧。”
林渊和吴秀兰的说法自然是住校。
否则吴秀兰要是知道林渊在学校外面租房住,指不定会怎么唠叨呢。
就算拗不过林渊的决定,她肯定也要把地址门牌号问得清清楚楚。
林渊可不想看到,哪天自己正在出租屋里和常星宇卿卿我我,甚至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吴秀兰突然上门要来替他打扫卫生之类的。
饭后,吴秀兰手脚麻利地收拾好碗筷,匆匆赶去上班,林渊则是陪着三丽去初中报到。
初中校园里,林渊护着乔三丽挤到公告栏前,很快就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上找到了乔三丽的班级。
教室里,班主任点完名,开始分发书本,等同学们都拿到书,班主任又讲了几句话,报到的流程也宣告结束。
林渊拉着乔三丽,笑着和她的班主任聊了几句,用意很明显,无非是让老师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平时多照顾自家妹妹一些。
随后,林渊骑着自行车,后座载着乔三丽,一路朝着南京大学而去。
和六年前相比,校园里已经大变样,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图书馆也翻修一新,处处透着新气象。
林渊停好车,伸手帮三丽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轻声问道:“还记得我第一次带你来这里吗?”
“我记得!”乔三丽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指着远处的一栋教学楼,“哥你当时来找文老师,后来我们去吃鸭血粉丝汤,你把鸭肝、鸭肠全夹给了我,自己只吃了一点粉丝,回去路上我走不动,还是哥你背着我回家的!”
林渊被逗得直乐,伸手揉了揉妹妹的发顶:“那家店还开着呢,我中午带你去吃,这次我们一人一碗。”
“哥,这次我把鸭杂都给你吃。”
“咱家现在又不缺钱,你敞开了吃。”林渊玩笑道:“我能考上这儿,还要靠你天天给我砸的核桃呢。”
“是哥你本来就聪明!”
上一篇:开局撞车殷素素,打造大明神朝
下一篇:南疆炼蛊三十载,世人敬我如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