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561节

  说着,不等沈弼开口。

  邵维鼎站了起来道:“关于咱们两家银行,开通跨行转账汇款的事情,我已经和袁天帆讲了,到时候烦劳直接找他!”

  说着,他就大踏步离开,临走之前似乎想起了什么道:“对了,沈大班,今天和您聊的很愉快。”

  沈弼坐在原地,脸色阴晴不定。

  ……

  与此同时。

  麦理浩看着汇丰的方向,看了看时间转过头对着夏鼎鑫道:“他们两个,这个时间应该谈上了。”

  说着他又叹了口气:“这是我为港岛做的最后一件事了,不管他们两位如何相处,港岛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路,就算是铺起来了。”

  夏鼎鑫点点头道:“国内担忧港岛的归属问题,但这件事成了,不管港岛归属于哪一方,我们还是可以从这座城市源源不断的获取到收益。”

  港岛要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势必要和英国伦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挂钩。

  资金流转,海量的金钱转进转出。

  都要经过港岛,再经过伦敦。

  上辈子,港岛回归之前,英国每年能从港岛拿走一千亿,撒切尔气急败坏的时候,就暴露出好多国内看不到的利益链。

  而此刻,这些利益链正逐一显现。

  “把东西都准备好。”

  麦理浩站起身道:“既然他们两个已经握手言和了,现在也到了我们送上见面礼的时候了。”

  他说的不是别的。

  正是象征着“1981港岛风云人物”的勋章。

  以及一张写着“9”这个数字的车牌号。

  上古传说,禹铸九鼎镇天下。

  此后九州稳定,四海升平。

  他只希望,港岛今后也能别再起波澜了!

第600章 充满奇迹的港岛,新旧势力完成洗牌

  “总督亲自送上门的“1981年风云人物”勋章,再加上一张写着“9”个位数字的车牌号。”

  在监狱之中,李家城读着报纸,平静无波的脸上闪过一丝异色。

  港府给予邵维鼎的礼遇简直拉满。

  怪不得,各大报纸都拿出了全版面的内容进行着报道。

  对于这个得奖,没有人会意外。

  因为把上一位风云人物送进监狱,就足够这个殊荣了。

  更别说去年一年,邵维鼎凭借着一己之力,生生造出了一个两百亿市值的神话。

  掀起了一场轰动全港的工人活动。

  缔造了一个让所有港岛市民都为之骄傲的港岛购物节。

  而且还成为了第一位走出亚洲,走向欧洲走向世界的港岛企业家。

  过去港岛的投资活动,产业活动,除了英资外,华商都是在港岛圈内打转。

  少数能影响到南洋,活跃在南洋。

  但进入欧美市场的港岛华商,却是绝无仅有。

  邵维鼎做到了这一点。

  他身上有着太多被选为港岛风云人物的理由。

  所以大多数港岛人根本对此并没有意外。

  意外的是那张“9”数字的车牌号。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张车牌号原先应该是归九巴董事、港岛商会会董邓肇坚所有。”

  “难不成外面有我不知道的变故?”

  李家城喃喃道。

  眼下,他进监狱已经快大半年了。

  在剥除掉和记黄埔后,长实资产全面收缩。

  庄月明出面撑住大局,目前只靠着手下的地产收租过活。

  除此之外,庄月明还收购了一家塑料模具厂,为电器生产专门的塑料外壳。

  他们的两个儿子,也被严令禁止回港,一直待在美国完成学业。

  而正如李家城所想,此刻的港岛正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旅游联盟会议结束没几天的时候,郭德生的新鸿基集团,李钊基的恒基兆业几乎同时向九龙巴士、中华巴士发起了收购。

  所有人都看的出来,港岛的旅游业将迎来一波大涨。

  在制造业逐步向内地转移,港岛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

  旅游业的占比将会越来越重。

  电力,煤气,电讯这三大基础民生公用企业,如今各自有主。

  背后站着的是邵维鼎,嘉道理以及怡和置地。

  港岛华人财团拿哪一家都没有办法。

  可交通领域,却存在着他们可以插足的空间。

  港岛巴士有着两大传统豪强,港府以香港岛以及九龙/新界为界,批出两个巴士服务专利权,前者由颜成坤颜氏家族掌控的中华巴士持有。

  后者由邓肇坚、雷瑞德等人(雷觉坤之父)成立等人成立的九龙巴士掌控。

  而水路,除了天星小轮之外,还有油麻地小轮。

  而在郭德生与李钊基在向九龙巴士中华巴士下手的同时,郑宇通成立了新世界第一渡轮。

  就在郭德生与李钊基宣布,九龙巴士和中华巴士易主的同时。

  新世界第一轮渡完成了对油麻地小轮的收购。

  拿到了原本由油麻地小轮所经营的全部渡轮航线。

  并且已经向港府申请,推出一条由尖沙咀往返澳门的航线。

  由此港岛四大交通线路有三大都完成了易主。

  唯一幸存的天星小轮,它的背后站着的人是鲍玉刚以及他的环球航运。

  汽车、轮船各类交通工具都在进行革新。

  港媒以“翻天覆地”四个字,形容了此时港岛的变化。

  也确实是翻天覆地,势力的洗牌,老旧格局的交替。

  让每一个港岛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处在时代洪流中的感觉。

  而要说这些交通工具中,变化最大的,其实还不是巴士和轮船。

  而是计程车,是的士。

  在港岛,一张的士牌照最高的时候价值百万。

  而且这还是个不断升值的产物。

  后世港英政府大概发出去了一万九千张的士牌照,归属于五大的士集团。

  但如今,港英政府放出来的的士牌照也不过就一万张出头。

  根据港岛每个大区,的士的颜色都不尽相同。

  在港片中出镜率最多,也是最经典的红色的士,它的划分区是在市区。

  最惹眼的就是红色车身及银色车顶。

  而新界的士为绿色车身及白色车顶。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白牌车冒充的士载客的机会。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士司机和内地其实也差不多。

  地位高赚钱多。

  在其他职业的工资还在一两千,两三千打转的时候。

  的士红车司机的工资已经奔万了。

  甚至可以说,每一名的士司机都是“万元户”,尤其是夜班司机,赚的更多。

  可以说的士司机,是港岛货真价实的中产阶层。

  供楼供车租,还能供的起子女出国读书。

  九十年代的士大佬包二奶的新闻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士司机的工资已经在往三四万的,四五万的水平跑了。

  而那时,内地的平均工资也不过才几百。

  而这还是广东沿海。

  后世港岛的士司机的态度普遍傲慢。

  说是臭名昭著,恶名在外都不是夸张。

  拒载、兜路、濫收车费等各种恶习,极大地损害了港岛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形象。

  而这个开始就是在八十年代沿承下去的。

  有趣的是,佳宁集团这个已经被邵维鼎覆灭的公司,旗下的佳宁的士,却是为港岛孕育了首代「优质的士」。

  当时佳宁集团通过佳宁的士拥有五百多个的士牌照,以及聘用超过七百名司机。

  除了待客有礼合规合矩之外,公司还要求司机工作时需穿着制服、结领带及佩戴白手套等。

首节 上一节 561/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