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559节
“阿浩,你负责开拓商户,让尽可能多的港岛内外的商户和企业加入到ONER卡体系当中。”
“加入的商户越多,我们和其他银行谈判的底气就越足。”
邵维鼎语速飞快,右手握拳狠狠道:“现在就是抢时间,我们要趁VISA还没有反应过来,趁其他银行还没有这个意识的时候,将这块市场给全部吃下来。”
简而言之就是垄断,他做的就是垄断生意。
“另外,国际信用支付体系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多货币清分和结算系统。”
“鼎峰银行在完成电子清分和结算系统后,就要立刻着手对这个系统进行推进。”
袁天帆立刻点头:“邵董,这些系统,我会请专业团队加入到我们银行,进行搭建。”
“不过顶尖的电脑专家和金融计算机人才都在美国,我觉得有必要派人去美国一趟,将这些人才招募到我们港岛。”
邵维鼎点头:“你说的没错,而且最好还是华人为好。”
华尔街,硅谷都有大量的高华。
这些高华与后世的高华并不是一个概念。
后世高华,往往存在着一种恋殖心态和逆向种族歧视心态。
自认为高人一等,为了证明自己在海外的忠诚和过得更好,他们可能会比当地人更为仇视母国。
不过现在还不是二十一世纪,仍然存在着大量愿意一展所长的华人人才。
张仲谋,林树鑫都是这样的例子。
这些人才,在美国不一定能找到可以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
可是,在港岛,邵维鼎愿意给他们这个平台。
现在美日争雄,全球化日趋激烈,各国都在埋头发展。
人才的重要性越发的重要。
港岛缺少培育高精尖人才的底蕴,和基础。
现在能做的就只有一方面,从欧美那里大量挖来人才。
一方面在港岛投资高校,提升师资力量,与内地建立高校交流渠道。
以内地的人才基础,挖掘和培育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邵维鼎感觉千头万绪之下,慢慢捋顺了,也有了方向。
劲头也更足了。
三人谈完,各自都是干劲满满随后离开。
回到家,邵维鼎坐在沙发上,一会儿想着Oner卡的推广工作,一会儿想着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
邵毅府回来的时候,看到这个样子的邵维鼎。
走上前,忍不住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阿鼎,不要太累了。”
“你看看你,年纪轻轻黑眼圈就这么重。”
邵维鼎下意识的摸了摸脸颊,而后反应过来笑道:“老豆,我今天早上才照过镜子。”
“你怎么也开起玩笑来了。”
邵毅府笑道:“好事啊,港督那边给我打招呼了,说沈弼要和你见一面谈一谈,似乎那边有服软的意思。”
邵维鼎眼眸顿时亮起:“哦?汇丰服软了?”
(求发电,求催更)
第598章 跨国金融,亚洲金融中心崛起
“嗯,有这个意思。”
邵毅府解释道:“总督的意思是,港岛未来必定要向亚洲金融中心的方向发展。”
“如今汇丰银行作为港岛第一大行与第二大行的鼎峰银行,不能闹的太过。”
“两家银行之间,转账汇款等业务要进行关联,并且要共同支撑起港岛的金融体系。”
港岛银行星罗密布,但是能够支撑起港岛金融中心体量的,也就是那么几家。
前世汇丰高速发展,从一个地区性银行一跃成为全球性跨国银行。
正是依托于港岛这座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每年几千亿美元的资金流转。
值得一提的是八九十年代,国际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港岛及背后的大陆。
汇丰很想吃独食,甚至还想吃下联交所的全部结算和存款。
但却遭到了其他各大银行的反对。
于是在90年代,港岛金管局成立,汇丰完全失去了央行的地位。
麦理浩很聪明,知道不能让汇丰一家独大。
却更加清楚,汇丰与鼎峰再闹下去。
必然不利于港岛金融经济的发展。
而且,内地会更加抵触英资。这对于港府而言是极为不愿看到的。
所以他才会如此不遗余力,让两家重新坐回到谈判桌上。
这是三方皆有利的事情。
“麦理浩不愧是港岛历任港督中,声望最高,最有作为的一名总督啊!”
邵维鼎感叹着:“临近离任,他还安排了这么一步。”
邵毅府对于金融的问题不太懂,问道:“怎么说?”
邵维鼎解释道:“银行业最早在欧洲的赚钱业务有两种,贷款,以及汇款,也就是跨国金融。”
“港岛地位得天独厚,未来势必要成为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中转地。”
“如此一来,跨国金融业务,势必会成为一众大银行的主营业务。”
“一句话来说,像汇丰这样的香港大行,有国际金融业务的大肉吃,小小的制造业贷款自然不会放在眼里。”
“而我们的鼎峰银行,现在的主营业务就是制造业贷款。”
“如果我们两家正式开通转账汇款通道,那对于港岛来说,全资金通道就都打通了。”
“对于资金流转而言,无疑更为便利。”
邵维鼎沉声道:“而且此后任何一家银行,都不会有一家独大的可能。”
在后世,资金贷款在东亚的体现是台韩模式,银行业和工业紧密结合,发放大量工业贷款。
跨国金融的体现是港岛模式,港岛的大型银行把跨国金融当做主营业务。
具体来说,就是当做中国和西方的金融通道——国际人民币业务结转。
(人民币最大的境外结算中心就在港岛。)
无论是中国投资外国,还是外国投资中国,都必须依赖港岛进行。
这当中,体量庞大的汇丰经常担当中介。
当然,这不是说香港就没有本地工商贷款,或者台韩就没有跨国金融。
这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事实上,英国如今搞撒切尔主义,其制造业正一步步走向衰落。
取而代之的是金融自由化。
最终的结果,毫无疑问是制造业资金成本继续上升,工商信贷赚不了钱,银行自然转向金融业务。
伦敦也正是从此时,才开始全面成为能与纽约相提并论的世界金融中心。
港岛之所以能成为亚洲金融中心,正是依托于英国,循着这个轨迹步调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麦理浩作为港岛总督,清楚的知道伦敦本部的战略变化。
所以,才会如此着急促合汇丰与鼎峰的和解与合作。
听到邵维鼎解释的如此清楚,邵毅府深吸一口气,感叹道:“确实高瞻远瞩,可惜他今年就要离任了。”
“一点都不可惜。”邵维鼎冷峻的摇了摇头:“麦理浩要是早走两年才好。”
说实话,他还嫌麦理浩走晚了。
这个人早走两年,港岛的格局会大变。
对于邵维鼎而言,乱才有机会。
乱才能证明英国人管不好港岛。
邵毅府问道:“阿鼎,那你会去和沈弼见面吗?”
邵维鼎点点头道:“去,也有段时间没和沈弼见面了,见一见也好。”
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料到了汇丰会服软。
资本是逐利的,没有利益的事情资本不会去做,决策层也没法干预。
而且他也没想着和汇丰斗个你死我活。
因为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它们两家的经营模式截然不同,鼎峰动摇不了汇丰的根本,汇丰阻止不了鼎峰的崛起。
两家僵持,为的还是一个市场地位。
现在麦理浩总督亲自出面,那最好的选择,就是顺坡下驴。
沈弼也是权衡利弊了很久,才下定决心,点了头,服了软。
跨国金融这块的业务,鼎峰也并不是没有,相反,这也正是邵维鼎要大力拓展的方向。
Oner卡,便是为此而生!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