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491节
仅次于汇丰,甚至超越了渣打。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低估了鼎峰,低估了邵维鼎。
在港岛,也只有他才有这种能力,一声令下,就让百万人成为鼎峰银行的客户。
看着沈弼难看的脸色,一旁的高管提醒道:“大班,我们其实可以不必这么紧张,一家银行的体量大小,看的可不止是用户数量,更是资金。是贷款业务,是庞大的现金流。”
“鼎峰银行的客户都是底层百姓,都是一些泥腿子工人,他们的存款能有多少?能比得上我们汇丰的核心客户?”
汇丰的核心客户可是几十万港岛的公务人员和各大公司的高管。
这些人群的储蓄量远远大于这百万人加起来的数字。
沈弼摇摇头:“你说的这些我怎么可能不知道,但你也忘了一点。”
“那些华人资本可正在观望着呢!”
“如果他们与邵维鼎合作,就不提别的,光是把他们企业的员工的工资放到鼎峰银行,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要是那些华商联合在一起,将放在我们汇丰的资金转移到鼎峰银行,这足以动摇到我们汇丰的根基。”
高管还是摇摇头:“我们手上有发钞权,是港岛金融维系稳定的基石。”
“而且二十年前的那场挤兑风波,我就不信这些华人现在就已经忘了!”
他说的发狠,在他看来,大不了再来一场“挤兑风波”。
沈弼摇摇头,没有说话。
不由自主的就走到窗边盯着不远处的金门大厦,心中一直有着一股不祥的预感在笼罩着。
就在他远望之际。
鼎峰已经派出了几百名银行工作人员,分批前往各大工厂产业园。
进行着账户登记,分派银行卡。
而与此同时,在港岛的各大主要路口以及鼎峰银行支行附近,ATM自动取款机也在逐一进行着安装。
和记码头处,从日本采购的最新一批电子POS机登陆靠岸。
屈臣氏、和记电器、时之廊、百佳超市等一系列鼎峰旗下的门店,全都在门口打出了各类促销活动。
此情此景,别说是港岛的那些资本富商了,就是普通民众都感觉到了鼎峰各大产业的生机勃发。
.......
中华总会。
“各位,我们屈臣氏与鲍爵士旗下的隆丰国际合作的空调项目,目前已经落地成功,不日就会在和记电器以及屈臣氏旗下的商超上市。”
邵维鼎笑了笑,淡淡道:“除了满足内地的市场需求之外,目前我们准备拿下港澳台三地市场,然后逐步挤占日本电器在南洋的市场份额。”
这话落下,会议室内众人都是一震。
和日本电器抢占市场份额?
这能做到吗?
郑宇通举起手道:“我有一个问题。”
“你请说。”邵维鼎伸出手,示意对方发言。
郑宇通也是中华总会的一员,不但是他,李钊基、郭德生甚至是李家城都是其中一员。
之前他们担心自己无法参与到港岛华商的未来当中,所以才加入其中。
现在郑宇通更觉得如此,这个中华总会虽然由邵维鼎、鲍玉港、霍正英这些亲向内地的人控制。
但是确实和他们此前的担心一致,这个团体对于港岛的影响力胜过此前任何一个商会。
“纵然这个空调的技术来自于德国,但是据我所知在欧洲本土,日本电器的销量是远胜于德国美国这些传统的电器品牌的。”
郑宇通疑惑道:“邵老板,你说要在南洋和日本电器抢占市场份额,可是德国在本土都打不过松下日立这些日本品牌,我们的舶来品可以打败他们?”
这个问题也是在场大多数人的疑惑。
他们纷纷将目光看向邵维鼎。
见此,邵维鼎微微一笑,直视着这些目光,坦然自若道:“不可否认,现在日本电器雄霸于全球,正在疯狂倾吞着欧洲美国这些传统电器大国的市场。”
“原因在哪?是德国和美国的科技实力没有日本强吗?”
“当然不是。”邵维鼎摊摊手,平淡道:“是因为日本电器的价格,因为汇率,因为产能,因为节能等多重因素利于出口,被广大用户市场所接受。”
“但是在南洋在广大的亚洲地区,这里大部分国家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日本电器对于欧美人便宜,可是对于亚洲人,却是个奢侈品。”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邵维鼎站起身,在身后的黑板上,写下了【Made In HongKong】这一串英文字母。
转过身,邵维鼎淡然自若道:“Made in hongkong这是从1980年代我们斯沃琪便在国际上打出的名号。”
“而屈臣氏电器,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和鲍爵士的合作,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利用内地和港岛的双重优势,然后将产品,直接投放到屈臣氏遍布亚洲的营销平台之上。”
“这中间省去的环节,可以让我们的产品做到一点——物美价廉。”
邵维鼎指着黑板道:“或者说,极具性价比!“
“这是日本电器,根本无法和我们相比较的。”
“这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这一点邵维鼎早就在屈臣氏的内部会议上提过,可是这是第一次在全港富商面前提出。
而很显然,他们心动了。
如果说,邵维鼎从内地拿到了百万订单,只是让他们心神一跳的话。
那邵维鼎现在这番话,却是让在场的一众富商心潮澎湃。
内地与港岛的市场,肉眼可见。
可外面的天地,更加广阔。
邵维鼎的这番话,给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可能。
“邵先生,敞开说吧,你想让我们做什么?”
郑宇通吞咽了一口口水,日本有松下有日立有夏普有索尼。
这是众多品牌才构成的日本电器王国。
如果真的像邵维鼎描述的那般的话。
那港岛未尝不能有第二个电器品牌。
或者说电器工厂!
听到郑宇通的话,邵维鼎嘴角勾起了一丝弧度。
上套了!
“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投入,而这个资金最大的依仗毫无疑问就是银行。”
邵维鼎图穷匕见道:“我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鼎峰银行。”
“将各家的企业员工工资以及资金往来,通过鼎峰进行打款转账。”
“我希望我们港人可以联手一次,大家不妨扪心自问,汇丰银行一家独大,对于在座的各位是一件好事情吗?”
第521章 鼎峰的最大依仗,巨变已起
面对着邵维鼎发自灵魂般的问题。
沉默,死寂一般的沉默。
郑宇通、李钊基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邵维鼎竟然就是冲着汇丰来的。
他们是想要找到盈利增长更大的市场空间。
毕竟钱花出去了,才可能生钱。
留在手中,除了担一个守财奴的名声之外,就是资产的不断贬值。
可是将放在汇丰的业务转移到鼎峰银行?
这岂不是让他们直接得罪汇丰?
对于绝大多数港岛资本来说,他们虽然对于汇丰的霸道极为不爽,但是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对抗。
毕竟,曾经也不是没有人想过挑战汇丰的地位。
可是那些银行,那些华人富商.......
要么兵败身死,要么产业被汇丰直接收购。
自从1967年的那场挤兑风爆发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摸汇丰的虎须。
汇丰银行,就是港岛的定海神针,这个概念可以说深植进了每一个港岛人的心中。
以至于每到过年,长辈对于晚辈最好的利是(红包)不是钱,而是一股汇丰的股票。
正是从上至下,这么多人对于汇丰的信赖,汇丰才走的这么稳当。
这是百年的招牌!
现在邵维鼎剑指汇丰?
这.....
邵维鼎看着他们的表情,不用想也能猜出他们的想法。
“我知道大家有着顾虑,可我想请大家明白一个道理。”
“首先你们需要考虑的不是在鼎峰还是汇丰这二者之间做选择,而是你们自己的利益。”
“相信前不久的新闻大家都看到了,鼎峰目前与各大国际主流银行都建立了外汇转账联网联系,汇丰能做的事情,我们鼎峰也能做。汇丰做不到的事情,我们鼎峰却是能做到。”
“比如在内地的资金往来,各位如果要进入电器行业,进入制造行业,就免不了产业向内地转移,利用内地的人力资源等优势,提升我们港货‘性价比’这是必由之路。”
“而在这一点上,大家不妨想想,是汇丰能够给予大家支持,还是我们鼎峰!”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