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415节

  “只要你能够将这其中的任意一座大楼的土地权给我,希尔顿酒店我可以不要。”

  这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

  李家城要是有这个能力,也不可能会坐在这里。

  希尔顿酒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占据的地理位置。

  它位于中环的核心地带。

  旁边一百米内,全都是一等一的英资大楼。

  是港岛真正的心脏和金融市场中心。

  后世的中银大厦,以及工商银行大厦,全都在这个希尔顿酒店的旁边。

  早在70年代末的时候,李家城便早早的盯上了中环这个宝地。

  在这之前他只能在郊区发展,还无法在中环跟大洋行一较高下。

  拿下了和记黄埔之后,他的信心开始爆棚。

  于是这一年,他另辟蹊径,花了2.3亿收购了港岛外资公司永高。

  而这家公司是港岛中环希尔顿酒店的母公司。

  以此获得了这块珍贵的地皮。

  前世李家城便在这块地皮上,建起了长江实业中心。

  楼里的租户不是美国银行,就是高盛贝恩这样的国际大资本。

  每月租金收入超过 1.3 亿港元,建筑总价值更是达到了 330 亿港元。

  这座大厦是李家城商业帝国的象征。

  被誉为他到死都不会卖掉的产业。

  而现在,他就要直接斩了李家城的这块风水宝地,变成自己的地盘。

  别说,还真有一种别样的爽感。

  “你放心吧,我没有进军酒店行业的想法,不过是想着在中环建立一栋全新的商业大厦作为我的集团中心。”

  邵维鼎轻飘飘道。

  但就是这么一句话,仿佛无数根银针,扎在了李家城的心里。

  

  长江集团中心

第438章 和记黄埔易主,收编家电王国(第3章)

  马成坤和钟石原被判死刑,李家城锒铛入狱。

  这在整个港岛,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不但破掉了自1966年以来的无死刑记录,而且这也是第一次有李家城这样重量级别的富商,被关进了监狱。

  在港岛这座金钱都市,从来都是能用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可现在,这条隐性规定,失效了!

  这让无数富豪阶层,开始惶恐。

  不过更震撼人心的,还不是这些。

  而是和记黄埔的再次易主。

  当李业广作为李家城的代表,亲自将象征着和记黄埔权力的印信交到邵维鼎手中的时候。

  全港都疯了。

  被更名为《朝阳日报》的东方日报,率先对其进行报道。

  而且还用最先进的摄像机将这一幕给拍了下来。

  当天的头版头条,直接取名为【和记洋行迎来了她真正的主人】

  以此宣告李家城还没有开始的,时代的落幕。

  而这一消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

  恒升指数竟然没有下跌。

  反而被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一般,快速飙升。

  重新回到了一千点大关。

  连带着屈臣氏以及斯沃琪的市值也在一路看涨。

  和记黄埔反倒是不动如山。

  因为李家城只持有63.7%的股票,所以外面有着大量的流通股。

  邵维鼎入主的消息,虽然刺激了一些散户在买入。

  但和记黄埔的英国股东却在卖出。

  而且谁都不知道和记黄埔易主之后的命运。

  毕竟港口码头完全不等同于邵维鼎以往的任何生意。

  但邵维鼎以17.5%的屈臣氏股份,换来和记黄埔的绝对控股权以及最重要的两块地皮。

  赚大了。

  随后,当天晚上。

  《星岛日报》就邵维鼎收购和记黄埔,称“犹如晴天霹雳”,“股市今晨狂升”。

  《明报》则是当即表示:“屈臣氏以17.5%股份置换得到和记黄埔的控股权,这次交易是邵维鼎先生的重大胜利……购得这两亿七千万股和记黄埔股票是邵维鼎将屈臣氏推动上市后最成功的一次壮举,较当年收购宝成实业更出色(动用较少的金钱,控制更多的资产)。”

  “邵维鼎先生如今拥有了港口码头,完善了事业上的最大一块拼图。”

  “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这将与屈臣氏斯沃琪的业务无缝连接。”

  “一旦屈臣氏家电项目启动,和记黄埔旗下的零售门店将成为对外销售的最大窗口。”

  “而其遍布南洋的港口,也将成为屈臣氏家电进入南洋市场的一把尖刀。”

  “与长江实业入主和记黄埔相比,屈臣氏与和记黄埔的结合这必将迎来更大的成功。”

  无数媒体跟风报道。

  此刻最为后悔的就是那些,看着行情不对,立马跟风抛售的散户。

  明眼人都知道,明天和记黄埔的股价铁定会涨。

  而且是狂涨。

  耶稣都拦不住。

  就在无数人哀叹,英国人害人不浅之时。

  邵维鼎则是将中华总会的人都叫到了一起。

  不过郑宇通、李钊基几个,他却是没叫。

  没错就是摆明了要排挤他们。

  邵维鼎在中华总会投放的项目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那些投机者。

  “我之前在北边的时候,听到很多传言。”

  邵维鼎环视了一圈,缓缓说道。

  “有人说广东基础薄弱,要市场没市场,要生产质量没生产质量,不适合作为家电生产基地。”

  “而且还有着政策上的风险。”

  “说我以个人好恶,凌驾于总会成员的利益之上。”

  “什么三亿投资是哗众取宠,是政治献金。”

  这些话很多人都说过,从李家城退出中华总会当众说出这些话开始,这些议论就没有停过。

  整个会议室五十多号人,这些全都是经过了一轮筛选,有潜力也有能力进入到家电项目的华商。

  但此时却也没有人敢说话。

  电视新闻刚出来,所有人都知道得罪邵维鼎的代价有多大。

  谁敢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还和邵维鼎硬碰硬。

  不过却也有硬骨头。

  “邵先生,那这些事情是真的吗?”

  有一个中年人站了起来问道。

  看见他,袁天帆凑到邵维鼎耳旁说道:“他叫林中桥,曾在一间日资电子公司工作,又在美国电达电子公司当过部门经理。”

  “1969年,与朋友创业开办了一家电子厂,后来这家厂成为康力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业务发展不太顺利。”

  袁天帆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却也足够让整个会议室的人都听见。

  这么一个“失败者”,却敢当面质问邵维鼎。

  有些人甚至好奇,他是怎么通过筛选的了。

  “你是指广东是否缺乏生产条件,还是指我有没有哗众取宠,拿出三亿作为政治献金?”

首节 上一节 415/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