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20节
“阿敏,你看着吧,这一次决赛,我一定要拿下第一。”
梅艳芳凝视着不远处正在搭建的豪华舞台,眼中满是炽热。
周慧敏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心中也有着对于舞台的渴望。
对于梅艳芳如此大大方方的表态,她心里毫无恶感,不过却也生出了比较的心思。
不过相较于梅艳芳。
周慧敏清楚,自己的最大对手并不是这位相处愈久,感情愈深的姐姐。
而是......那位。
她的目光投向了不远处,正在努力记歌词,易碎朦胧般美态的中森明菜。
这位年龄与她相仿,曲风相仿,外形风格相仿,才是她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谁能对梅艳芳造成威胁呢?
周慧敏将目光看向另一边的张雪友。
这位哥哥的唱功丝毫不在梅姐之下,要说对手,他们两人才是互相最大的对手。
“小凤姐,看样子咱们得这几位徒弟,已经在互相比较了啊!”
许冠杰坐在评委席上,看着前方的四人,脸带笑意。
原本对于这个《亚洲好声音》一开始他是有些抵触的,没想到录制了这么多期,他反而不舍得这个舞台,对于这些年轻歌手,也是更加的真心诚意。
尤其是选择了自己的学院,他们各自都将其视做为自己的徒弟。
现在可不是往后三四十年,礼崩乐坏的娱乐时代。
在如今的港岛,师徒之情也是仅仅逊色于父子之情。
毕竟师徒传承,传承的是吃饭的本事!
“有比较之心,就有斗志,到时候就看看是你的徒弟厉害,还是我的徒弟厉害了。”
徐小凤一脸傲娇道。
对于梅艳芳她也是十分满意的。
“哈哈,听你们的话,是觉得我家阿敏还有阿筠的那位日本小姑娘没有任何胜算的意思啊!”
黄占嬉笑怒骂,他是综艺场上的老油条,不过对于《亚洲好声音》投入的精力却是远超出此前的任何一档节目。
许冠杰笑道:“占叔,听说你和辉哥作词作曲,帮你们宝贝徒弟弄了一首新歌出来,叫什么名字啊?让我们听听。”
黄占笑骂道:“你小子叫阿辉辉哥,叫我占叔,我有那么老吗?”
顾嘉辉此时也笑道:“阿杰,还是留一点悬念有意思。”
徐小凤看着他们三人说笑,也笑了出来,又看了一眼身旁的邓丽筠,见她没有说话,关心道:“阿筠,你在看什么?”
邓丽筠回过头,和煦道:“我在看这个舞台,是叫红馆是吧,比我们台北的文化中心还要大。”
许冠杰是知道一些内幕的人,说道:“这场馆是七八年前就开始动工建造的,当时就是以建立亚洲第一演出场馆为目标建立的,直到今年才完工。”
“原本好像是说要等一两年才正式开放,不过鼎少出面找港府谈了下,这才让我们在这里进行彩排。”
黄占作为TVB的职工,也点点头道:“十一月的那场演唱会,也是放在红馆,到时候全场直播,不知道你们的压力大不大?”
“听说可是有两三亿的潜在观众哦?”
听到这话,四人心中也是感叹。
许冠杰道:“看今天的报纸,鼎少在美国又把哥伦比亚唱片给买下来了,咱们港岛还真是出了一位不得了的人物啊!”
黄占收起了说笑,正色道“说谁不是呢,没想到六叔的这位儿子,竟然比他还要出色。”
“港岛有了这位,是我们文艺人士的幸事啊!”
徐小凤也点点头:“先前签约华星的时候,我心里还有些忐忑,可现在,我更多的是庆幸,庆幸我选择了华星,要不然也成不了《亚洲好声音》的导师,也不会有进入哥伦比亚的机会。”
这话落下,其他几人也都是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
《亚洲好声音》的播出,不但给一众选手们带来巨大热度,更是让他们这些导师,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其中最大受益者就是邓丽筠。
她如今在海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更是彻底扫清了原先在南洋、日本等地的负面消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
想到这里,邓丽筠的眼神不由得再次看向舞台。
就在她的眼神随意一扫的时候,她突然站了起来,脱口而出道:
“邵先生来了。”
许冠杰、徐小凤、黄占等人立刻顺着她的视线看去,第一眼就看到了邵维鼎的身影。
不光是他,在他的左右,是一众大佬。
港督麦理浩、立法局议员简约强、船王鲍玉港、汇丰大班沈弼、烟草大王何英杰,以及霍正英、李家城、郑宇通、李钊基等人。
而在他们身后,是一众媒体。
看着这些人,正在彩排的众人全都惊了。
这些人,可是港岛的绝对权力财力中心。
他们怎么来了?
许冠杰五人,更是大眼瞪小眼。
(请假一天,身体不太舒服)
第339章 1980年代的港岛,流行文化的圣殿
所有人都震动了,他们没有想到邵维鼎会来,更没想到港督会亲临。
黎小田作为《亚洲好声音》的总监,这阵子为了筹备最后的年度盛典,一直在忙前忙后。
看到邵维鼎一行人过来,他连忙走上前:“港督,鼎少,鲍老你们来了。”
“准备的怎么样了?”邵维鼎关心的问了一句。
黎小田回答道:“舞台都已经搭建好了,音响团队也调制好了设备,彩排之后,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会进行最后的布景。”
麦理浩这时候也问道:“有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吗?”
黎小田笑道:“谢谢港督的关心,市政局帮助很多,困难倒是说不上,能作为红馆启用的第一场文艺盛事是我们的荣幸。”
麦理浩看了一眼邵维鼎笑道:“你们邵总可是和我说,要将红馆打造成港岛的流行文化圣殿,我也想看看红馆因为你们,会有着什么样的姿态。”
红馆原名红磡香港体育馆。
一开始建造的目的,是用于举办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及其赛事。
按照原计划,红馆建成之后,还要进行内部装修,铺设篮球馆、足球馆等场馆。
但是在邵维鼎的建议下,红馆被立即启用。
“流行文化的圣殿?”黎小田吃了一惊。
这句话的分量太重了,可是这话又是邵维鼎说出来的。
他又不得不信。
邵维鼎满目的自信,淡然道:“这句话并不是一句妄言,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粤语流行乐便技术发展,加上电影、电视产业的协同效应,港岛的唱片工业、造星系统已经趋近成熟。”
“近年来流行歌手瞬间冒起,粤语流行曲展现前所未有的吸金力。”
“《亚洲好声音》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其说是节目赛制的吸引,倒不如说是时代的促成。”
随着邵维鼎的这番话说出,越来越多的人簇拥到了四周。
记者们更是不断地在笔下写着。
《电影双周刊》的舒琪眼中更是精光大作。
港岛音乐、电影、电视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唱片工业、造型系统成熟。
这些话听在他的耳中,却是截然不同的意义。
唱片工业如此,那电影工业、电视工业呢?
港岛的文化产业,要迎来一场黄金盛世啊!
而李家城更是暗自沉思,怪不得邵维鼎要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呢!
港岛唱片工业成熟,搭上全球唱片体系的快车,岂不是又是一大热门赚钱产业?
这个邵维鼎,看事物的眼光如此精准。
着实是可怕。
“邵先生,那这和红馆有什么关系呢?”许冠杰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旁边,壮着胆子问道。
邵维鼎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在红馆建成之前,港岛一直缺乏举办大型演唱会的场地,经常举办大型流行音乐会的是位于湾仔的伊利沙伯体育馆。”
许冠杰等人点头,他们确实是在这里举行过演唱会。
“不过,伊利沙伯体育馆太小。”
“座位数目只有三千五百个左右,不能满足此时急速增长的粤语乐迷需要。”
“可红馆不一样。”
邵维鼎环视四周铿锵有力道:“这里有一万两千个座位。”
“那这又意味着什么?”徐小凤好奇问道。
邵维鼎笑道:“意味着在红馆举行一场演唱会的潜在收入,是伊利沙伯体育馆的四倍之多。”
“提升了四倍的获利空间,自然也能令商人筹办演唱会的诱因大增。”
“各位想想...”
“而随着一场场演唱会的火爆。”
“随着人流的旺盛。”
“红馆,不是港岛流行文化的圣殿,又是什么?”
许冠杰、徐小凤、邓丽筠等人听懵了。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