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41节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家城都是被碾压的那个。
庄月明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些气馁的李家城,纵使是李家城最落魄的时候,他都有底气告诉自己,要争一个港岛首富给她看看,证明他不比任何人要差。
可现在......
庄月明拍了拍李家城的手背,安慰道:“风水轮流转,他邵维鼎不可能一直这么旺下去。你之前不是和我说过吗?实业有尽头,但是地产是可以炒热的。”
李家城眉头一动,“确实还有机会。”
“什么机会?”庄月明好奇的问道,她只是安慰一下李家城,没想到还真的被他想到了什么。
李家城摇摇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道:“你说的对,是我操之过急,现在股市这么热,总有冷下来的时候。”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目光深远。
庄月明和李业广对视一眼,都有些不明所以。
顺着李家城的视线看去,只是层层叠叠的楼房。
以及北方.......
“去往燕京的代表团应该快要回来了。”李家城幽幽说道。
.......
新华社港岛分社。
刘建华看着手下人传来的消息,激动地手舞足蹈。
“成了,真的成了。”
“华润的押注,没有白费,七千多万,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涨了两千万。”
“现在内地反对支持屈臣氏,反对支持合资的那些人要闭嘴了。”
刘建华拍掌相庆。
作为港岛新华社社长,他不仅仅是负责新闻事务,更重要的是对接港岛和内地的政治经济贸易等多项业务的往来。
他很清楚,上级单位对屈臣氏,对邵维鼎的支持,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
但是现在,屈臣氏的上市,用成绩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
而作为维护邵维鼎,支持屈臣氏的一方,刘建华自然感觉到脸上有光。
“社长,我们现在是不是得将这个消息告诉燕京?”
刚刚报信的人,喘了口气同样激动道。
“当然要告诉了。”刘建华大手一挥道:“就该让那些人好好看看,和港资合作带来的收益有多大,总是抱着老思维,固步自封,那和以前还有什么差别。”
“咱们必须用屈臣氏的成绩,冲击掉这些老顽固的思想。”
“现在已经是1981年了,改革开放都三年了,怎么还能有过去的那种思维。”
刘建华这些年在港看到了很多,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底层的践踏,但是对于发展经济,提升整体的生活水平有的一手。
能够利用资本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为什么不去利用呢?
中国已经落后世界三十年了。
再不抓紧,什么时候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想着这些,他激动地来到了电话前,直接拨通了燕京方面的电话。
“社长,屈臣氏上市了.......”
.........
此时,燕京。
付红兵接到了电话,仍然处在震惊当中。
“上市就有九十三亿的市值,极有可能突破百亿。”
新华社总编辑方孝凯和副社长朱岩就站在他的身边,听着他的念叨,都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什么九十亿,一百亿,港岛到底发生什么了?”朱岩性子比较急问道。
付红兵此时才反应了过来,将手里的电话挂了回去。
看着两人,深吸了一口气道:“邵维鼎的那家屈臣氏零售集团今天上市了,开盘市值九十三亿,今天闭盘之前可能要突破到一百亿。”
“这怎么可能?”
“一百亿,你说笑吧?”
两人完全不敢相信。
“咱们国家外汇有没有一百亿港币都难说,一个屈臣氏的市值能突破一百亿?”
方孝凯万万不敢相信。
付红兵激动道:“具体的消息,港岛那边也会传过来的,我听建华说美国的资本和日本的资本联合投资了屈臣氏,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星加坡的淡马锡,港岛最大的财团汇丰集团,都参与到了其中。”
听到这话,刚刚还完全不敢相信的两人,顿时沉默了下来。
他们内地招商引资,外国人有来的,但是一旦到了真金白银的阶段,要么就是没下文,要么就是像日本那种用市场来换资金,各种苛刻条件。
屈臣氏一家民营企业上市,竟然能吸引全球各大知名资本的投资。
这对比.......也太让他们难受了。
付红兵看着他们的样子,微微一笑:“港岛人也是中国人,邵维鼎不是刚刚才和华润合资建立了可乐公司吗?”
朱岩深以为然的点头道:“是啊,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让港岛的那些资本家,来内地投更多的钱,帮助我们发展。”
方孝凯此时也反应了过来,沉思了片刻道:“社长,我觉得我们新华社需要写一篇社论,而且必须马上告诉上面这个消息。”
付红兵惊疑道:“你的意思是屈臣氏上市的庞大市值,兴许能改变一些人的想法。”
方孝凯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屈臣氏上市的消息,如同一阵龙卷风。
在短短一天内,吹遍了整个中国。
第252章 神,是人造出来的
短短一天之间,屈臣氏成为了街头巷尾最热议的话题。
在上市当天,屈臣氏的市值就毫不意外的突破了一百亿。
距离汇丰的一百二十五亿市值,只是咫尺之遥。
但是这二十五亿,对于港岛很多企业来讲,都是他们一生都在追求的数字。
庆功晚宴上,所有股东以及屈臣氏和斯沃琪的高层全都到齐。
现在屈臣氏的各大股东邵维鼎持股66.7%,其中代持10%公司激励股份。
斯沃琪集团持有3%,屈臣氏创世三大家族经过多轮的稀释后只剩下4.1%的股份。
然后就是摩根士丹利8%,三菱重工7%,汇丰集团3%,淡马锡2%,华润1%,5.2%的公众股。
一共融资21亿港币。
收购哥伦比亚唱片,至少需要25亿港币,再加上屈臣氏开的扩张所需要的钱。
邵氏兄弟那边起码得拿出十亿港币出来才行。
这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消息得告诉现场的这些股东。
以及,获得摩根家族的支持。
“怎么样,两位支不支持我收购哥伦比亚唱片的决定?”
邵维鼎看着亨利摩根和岩琦洋介两人,神情专注。
“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屈臣氏一个零售集团好像和唱片公司没有什么关联吧?”
亨利摩根一副优雅派头,和邵维鼎碰了一杯笑问道。
邵维鼎早就料到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很是轻松的将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眼中闪露着锋芒:“两位觉得非常可乐,是怎么迅速打开亚洲市场的?”
一直沉默的岩琦洋介,冷峻道:“《亚洲好声音》以及屈臣氏本身的零售渠道。”
“没错,先决条件虽然是屈臣氏自身,但是如果没有《亚洲好声音》带来的知名度,非常可乐要迅速打开局面,几乎不可能。”
亨利摩根摇晃了几下手中的杯子,问道:“你想要在美国重演一次这个奇迹?”
“又有何不可?”邵维鼎淡笑道:“只不过不仅于此。”
“怎么说?”亨利摩根露出了几分兴趣。
“同样的道理,明星效应。”邵维鼎缓缓开口道:“音乐是最快的传播介质,歌唱明星带有的影响力,能够辐射到美国几千万市场。”
“所以你看中了哥伦比亚唱片的签约歌手,和他们所带来的影响力?”亨利摩根若有所思了起来。
邵维鼎满脸的自信,侃侃而谈道:“现如今,美国的年轻人被流行文化和摇滚音乐所统治。”
“越是时尚越是流行,越能被他们所接受。”
“非常可乐,要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一步。”
“就是打造好,属于它的时尚标签,流行标签。”
“而又有什么比流行之王,摇滚之王出面代言更有影响力?”
亨利摩根沉默不语,他惊讶于对方如此了解美国当下。
更惊讶于,邵维鼎对于营销品牌的角度选择,竟然能如此的刁钻独特。
当别人还在利用单纯的电视广告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时候,他在整个亚洲掀起了一场名为“好声音”的风暴。
而当跟随者进入到综艺市场,利用综艺的影响力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的时候。
这个人,又看到了文化标签所带来的天然传播性。
摇滚之王,流行之王......多么令人心潮澎湃的词汇啊!
“可是摇滚之王已经死了!”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岩琦洋介突然道。
世界公认的摇滚之王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死于1977年。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