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26节

  他之所以来华润寻求合作。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他想的很清楚。

  可口可乐能在内地市场稳压百事可乐一头,除了自身的品牌效应之外,少不了中粮这个“国”字当头的企业在背后推波助澜。

  而且,八九十年代政策其实并不稳定。

  可口可乐,甚至还经历过几次停产的危机。

  但是这些,全都被中粮这个强大后盾给一一化解了。

  所以,如果要让非常可乐全面进入内地市场。

  他也必须要找一个值得信赖,而且背景强大的“国”字当头的企业成为合作者。

  而就在他的遴选中,华润以及招商局毫不意外的进入到了他的视野当中。

  只不过招商局现在投资在蛇口,在深圳这块新兴地带大展宏图,着实是鞭长莫及。

  而华润呢?

  不但总部在港岛,而且分管的还是进出口的业务。

  甚至于,邵维鼎还清楚的知道,再过两年,华润就要改革重组为华润集团,由此开始了强势崛起的序幕。

  更别说那遮天蔽日,覆盖民生的众多产业。

  如果屈臣氏这个时候和华润搭上关系。

  不管是非常可乐进入内地市场,还是屈臣氏本身,都有巨大的投资价值。

  而且,邵维鼎还担心一点。

  非常可乐虽然是国人自己的品牌,但说到底现在港岛还没有回归,还被英国人管着。

  所以,在进入内地市场的时候,肯定也会有人抓着这一点做文章。

  他这一手是防患于未然。

  要在内地市场彻底干死可口可乐,邵维鼎就不会留下任何可能被翻盘的机会。

  何汉昌没有想这么多,也想不到邵维鼎的心思里竟然还有这么多花花肠子。

  此刻他只觉得和邵维鼎无比投缘。

  “邵先生,邵老弟。”何汉昌笑道:“我比你大三十多岁,容我托大叫你一声老弟。”

  “合资建厂这件事,我原则上是百分百同意的,但是你也知道,公司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做主的,这件事我必须得上报给燕京。”

  “这是应该的。”邵维鼎点点头。

  有鲍玉港的合资造船厂珠玉在前,一家饮料合资企业大概率不会遭到阻拦。

  更何况,这可是上位刚刚夸赞站台的品牌。

  说是上报,不过也只是走流程而已。

  果然,何汉昌下一句话,便道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邵老弟,我听说屈臣氏下个月一号就要上市了是吗?”

  “没错,现在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质询阶段,只要通过上市委员会的质询,很快就能启动上市流程。”

  “我听说在屈臣氏上市前,还有个招股会,不知道我们华润有没有可能参与到这场招股会当中。”

  听到这句话,邵维鼎诧异的看向了对面的何汉昌。

  这个不满六十岁,却一头华发的中年人。

  “华润这么看好我们屈臣氏?”他紧皱着眉头问道。

  华润可是国有企业,现在还没有进行重组改革。

  敢冒着风险,投资屈臣氏,可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

  这件事到底是上面点的头,还是这位何总自作主张?

  何汉昌面对邵维鼎的质疑,淡淡一笑:“与其说看好屈臣氏,倒不如说是看好邵老弟你。”

  “我?”邵维鼎不动声色,但是仍然表达出了疑问。

  “大公报的那篇文章我看过,邵老弟......你很不一样,你和港岛的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何汉昌眼中透露着认真:“我在港岛二十年,见识过大大小小各个阶层的港岛人。”

  “可你和他们都不一样。”

  “你是个真正爱国的人,是真的想要为港岛,为中国做一番事业的人。”

  “我这双眼睛,不会看错。”

  (还有一章加更,正在写,大家可以明天看)

第235章 俯首见孺子,抬头知天高(为“阿柒呀”加更)

  何汉昌记得大公报的那句:

  “难道在港岛,实业家们要想突围,就只有地产这一条路?”

  “邵维鼎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他记得新华社两次为邵维鼎发声。

  他记得,那天大街上到处都是为斯沃琪,为邵维鼎抗争不公,摇旗呐喊的民众。

  他不否认,这背后有着帮派的影子,但是后面越来越多出现在大街上的人,这绝对做不了假。

  而让他更加意外的是,宝成工业园。

  他去工业园参观过两次。

  一次比一次要震撼。

  到了那里,他甚至有种回到了东北老家的感觉。

  厂房就是家,工业园除了工厂,就是一系列的民生设施。

  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比较空旷。

  可第二次去,就已经看到了产业规模的雏形。

  工厂食堂、工厂宿舍,正在装修的公寓房,屈臣氏、百佳超市、甚至还有医院、学校。

  一切都在建设当中,热火朝天的场景甚至让他有种回到了内地的感觉。

  可这就是港岛,一个被邵维鼎以一己之力改变的港岛。

  现如今虽然只有一个宝成工业园。

  但是,第二个宝成工业园,第三个还会远吗?

  在港岛除了邵维鼎之外,还能找出第二个这样保障工人权益,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出来吗?

  没有。

  他看过太多港岛人了,这些人有爱国的,也有只爱自己的。

  但是出发点,却往往逃脱不了名利二字。

  可邵维鼎和他的父亲邵毅府却不一样。

  从燕京那边传来的消息,他知道的要比很多人都要详细。

  报纸上,虽然大书特书鲍玉港的合资造船厂,将重点关注在了内地报纸的那句话上。

  但是经过和燕京的联系,他却知道,上面之所以如此站台。

  不光是因为【非常可乐】本身,更多的原因在于邵毅府在燕京做出的承诺。

  “一座注射器工厂,一百万支四苗。”

  四苗是什么?

  是对抗结核的卡介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的百白破三联制剂、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糖丸,预防麻疹的麻疹疫苗。

  这是造福千秋,保护子孙后代的伟业。

  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整顿教育,然后是着手经济改革。

  随后从1978年开始,就开始全面实施计划免疫。

  只不过受限于产能和研发,相较于国际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接种率一直不高。

  历史上国内直到1988、1990和 1995年才先后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四苗”接种率达到 85%的目标。

  邵毅府支援四苗,对于全国的计划免疫工作虽然是杯水车薪。

  但是这一百万支疫苗,总价值绝对超过了一亿。

  这不但是对国家工作的支持。

  更彰显了邵家拳拳爱国之心。

  何汉昌心里非常清楚,邵家很不一样。

  其他人捐钱要么是捐给大学,大张旗鼓。

  要么是立功德碑,拿到冠名权。

  立足点都太高,太大了。

  有几个人关注到了中国千万儿童,关注到了中国老百姓切身实际的利益上?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何汉昌都有些震撼。

  因为连他自己都从未想过,全国的计划免疫竟然如此的举步维艰。

  去年可是足足有一千七百万的新生儿降生啊!

  而这么多新生儿,遍布国内各省各地,如此大的范围,推动全民接种。

  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太难了。

  想到这里,何汉昌看向邵维鼎的眼神,多了一丝复杂。

  这才是真正为国为民,在做实事的人啊!

首节 上一节 226/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