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22节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危险。

  “而且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现如今我们港岛有种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会更加注重品牌的影响力以及用户体验。”袁天帆讲的很认真,甚至没有察觉到邵维鼎的脸色变化。

  “宝珀和雅典的畅销,甚至是中学生和白领群体追逐Swatch,都是相关佐证。”

  “所以我的结论是,消费者已经不会再因为产品的价格驱动购物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和时尚潮流的驱动。”

  “屈臣氏我个人很看好,但是它的定位确实需要变一变了。”

  这尼玛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徐浩文在袁天帆面前,简直被完爆了。

  “袁先生!”

  邵维鼎看向袁天帆,目光灼灼:“屈臣氏有个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第230章 没见过这么用钱砸人的

  启德机场。

  一架从星加坡直飞港岛的飞机,缓缓下落。

  三名西装革履的中青组合从机场门口走了出来。

  “这还是我第一次来港岛,感觉和我们星加坡没什么差别嘛!”

  “还是比我们星加坡发展的要好一点的。”

  三人之中有两人都是第一次来港岛,所以对于这个城市难免有些好奇。

  而年纪最大的那位,摇头笑道:“光看这里没用,等有时间了,我带你们好好玩玩,港岛好玩的地方可比我们星加坡多多了。”

  “哈哈,部长,这可是你说的。”三人中的小年轻立刻乐了。

  “嗯,我说的。”中年部长笑道:“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得将工作做好。”

  “明白。”另一人立刻道:“根据我们收到的消息,屈臣氏这次上市,必然会拿出不少于20%的股份进行发行,在公开发售之前还有一次国际配售的机会,我们淡马锡能吃下多少屈臣氏的股份,就看这一次了。”

  现在港岛的上市公司还没有路演机制,只在港岛进行配售。

  海外资本要投资港岛的公司,一般只会投资已经上市,且经营良好的公司。

  通过代理人或者证券公司,在港股进行买卖交易。

  像屈臣氏这种,还没上市,就已经有众多证券资本,国际投行看中的企业,在如今这个时代少之又少。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屈臣氏的上市遭遇到了最为严苛的审核。

  证监会绝对不允许“佳宁集团事件”再次发生。

  而一旦审核完毕,通过了上市委员会的审批。

  屈臣氏的发行价,在众多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投标下,或许会创造一个“天价”!

  这一点,袁天帆明白,港交所上上下下的管理层也都清楚。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询问屈臣氏的上市进程的证券公司实在是太多了。

  作为邵维鼎的第二家即将上市的公司,且大动作不断。

  不但有遍布整个亚洲的零售网,还有非常可乐这个已经下沉到近十亿人庞大市场的饮料品牌。

  不看好,简直没有理由。

  .......

  港交所,副总裁办公室内。

  袁天帆惊愕的看向面前这位比他还要小上六岁,被新闻媒体称为港岛商业巨子,未来港岛第一人的青年。

  他没有想到,邵维鼎会在屈臣氏上市之际,向他发出邀请。

  而且,还是屈臣氏CEO这个职位。

  诱惑力大吗?

  大。

  可是......

  为什么?

  “邵先生,请恕我直言。”袁天帆一脸的诚恳:“我不清楚你了不了解我的履历,但是我必须诚实的告诉你,大学里我学的是经济学,毕业以来,就投身进了金融圈。76年回港,然后加入了港交所,现在的职位是联合交易所的行政副总裁。”

  “在职的八年间,我没有任何管理实业公司的经验,更何况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

  “所以......你可能找错人了。”

  “我并不这么认为。”邵维鼎笑道:“一个人的能力,并不在于他有没有过从事的相关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远见,他的格局,他对于这个产业的了解。”

  "他的执行力!"

  邵维鼎的双眼如同天上的老鹰一般锐利。

  “我在创办斯沃琪集团之前,只是一名辍学的学生,也没有任何经营大型集团的经验,可现在斯沃琪集团的市值已经突破了六十亿,成为全港市值第三的大型集团。”

  “在我看来,你具备这种潜质,屈臣氏现如今也缺少像你这样的掌舵手。”

  屈臣氏是零售门店起家,徐浩文的格局视野太浅了,只能看到眼前十米的内容。

  没有高屋建瓴的概念,没有运转整个集团的思维。

  可是邵维鼎对于屈臣氏的设想,是一家体量庞大,涵盖饮料、化妆、日化、零售、药品、研发等多个领域的跨国集团。

  现如今屈臣氏内,根本没有一个人拥有这种全球视野。

  甚至于在港岛,这种人也少之又少。

  潘迪声算半个,但是他现如今投身到了服装产业。

  在按照邵维鼎给他设定的规划,在一点一点推进。

  现如今,优衣库在港岛已经开业了十三家门店,又拿到了彪马在亚洲的经销权。

  可以说,这条路已经走通了。

  而这家公司,邵维鼎也有七成的股份。

  “不好意思。”沉吟半晌,袁天帆还是摇摇头道:“我承认,邵先生您勾画的未来足够诱人。”

  “但是,我也有自己热爱的事业。”

  他很清楚屈臣氏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市之后绝对会一鸣惊人。

  甚至有潜力成为一家不逊色于斯沃琪集团的大型跨国集团。

  但是......

  在他看来。

  港岛的未来,已然注定,是金融与地产的王国。

  像斯沃琪这样的异类,有一家就已经足够了。

  屈臣氏就算是再发展,也会很快触及到上线。

  而且他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定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都有着清晰的设定。

  1973年他从华盛顿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摩根银行,再三年他离开摩根,回到港岛入职港交所。

  一步一步,都在沿着设定好的职业规划行进。

  下一步,他要坐上港交所的执行总裁位置。

  到顶了,他还有两条路可以走。

  要么是港交所的董事会主席,要么就是跨入地产行业。

  邵维鼎身上实业的味道太重了。

  他不确定,港岛的未来,能够给邵维鼎留下多少空间。

  “3%的屈臣氏激励股份。”邵维鼎非常干脆了断:“如果你有能力将屈臣氏的市值跨过一百亿,作为CEO,你将获得3%的激励股份。”

  股权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如股票期权、股份回购、虚拟股权等。

  是后世互联网科技公司,常用的一种吸引人才、绩效激励、增强归属感的手段。

  在后世可能司空见惯。

  老板不给股份,核心员工甚至直接跑路,自己创业。

  但是在这个时代,在这个老板极其吝啬,对于股份无比看重的时代。

  一下子拿出3%的股权激励,对于袁天帆来说,着实过于震撼。

  100亿市值,3%也就是整整三亿港币。

  虽然大概率是期权,但是每年能享受到固定分红,而且就算是离职,也是能换成钱的。

  诱惑大吗?

  非常大。

  是画出来的大饼吗?

  是,却也不是。

  因为袁天帆非常清楚,按照现如今港岛的发展速度。

  只要政局稳定,不超过五年的时间,百亿规模的集团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而且屈臣氏,是绝对有这个潜力的。

  但是......这不仅是钱的问题。

  事关于他的职业规划,他的未来。

  他整个人生啊!

  一步走错了,他辉煌的履历上或许就会出现污点。

  “邵先生,我.......”

  不等他说出口,邵维鼎直接道:“CEO年薪百万,并且每年都会按照市场价上浮5%左右。”

首节 上一节 222/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