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156节

  无数人震惊。

  邵维鼎前往东京的消息,当天港岛媒体有报道。

  所以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他能够在东京胜诉,而且还逼得精工社长下跪道歉。

  这就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了。

  【据我台得到的消息,精工此次赔偿斯沃琪一百亿日元,按照今日汇率换算成港币大约在5亿左右】

  【目前斯沃琪在日本的经销渠道已经全面铺开,它的上市得到了日本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拥护】

  【亚洲最大的DPS免税体验店东京银座店,一天销售额高达13亿日元】

  【斯沃琪作为港岛手表品牌,用它的品质和设计征服了日本国民,也证明了港岛商品除了代工,也能拥有自己的品牌,能够被全球消费者所接受】

  【以上是TVB新闻为您报道】

  看着电视,李家城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李择巨和李泽凯两人坐在一边,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不敢说话。

  良久,李家城吐出一口浊气,面容僵硬道:“我不如他。”

  之前,邵维鼎的手段。

  他都能看透。

  可现在他是真的想不通了。

  邵维鼎到底是怎么让精工的社长下跪的?

  日本人都是没有尊严的吗?

  这件事在他看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精工为什么如此急于翻篇,东京法庭为什么这么快就给出了裁决。

  无论如何也不至于闹到这个境地啊!

  “难道说,还有什么是我所忽视的?”

  李家城左想右想,还是想不通。

  “你们,觉得这里面有什么蹊跷没有?”

  李家城出人意料的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李择巨有些慌张,低着头,似乎在思考,可是脑子里一片空白。

  自己父亲都想不通的事情,他怎么能想得通。

  有这个念头在,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爸爸,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也答不上来。”

  与李择巨的慌张不同,年纪更小的李泽凯倒是很坦诚。

  “不过好像不光是我们港岛,美国也不太喜欢日本。”

  “怎么说?”李家城立刻问道。

  李泽凯回答道:“在美国的时候,我看到当地报纸说过很多日本企业的坏话,在学校,很多同学的父母都因为日本企业丢了工作,就算是找到了新工作,薪水也下降了一截,我那些同学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骂日本人。”

  李家城双眸渐渐亮起,一切不合理,似乎都找到了答案。

  原来问题核心,从来就不在精工和斯沃琪之上。

  而是在美国。

  日本的强势崛起,早就让美国上下心生不满。

  日本一定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

  所以担心精工和斯沃琪的事情闹得太大,美国会借题发挥是吗?

  原来如此。

  怪不得,邵维鼎要弄出这么大的阵势。

  原以为他是要以势压人。

  没想到,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的真正杀招,从来不在日本与港岛之间,而是美国。

  李家城记起来了,似乎美国的《纽约时报》报道之后,日本的风向就变了,从强硬变成了绥靖。

  他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吗?

  美国真要对日本这个盟友下手?

  李家城,心中一寒。

  邵维鼎对世界局势竟然洞若观火至此。

  我确实不如他。

  李家城在心中重重一叹。

  仅这一点,他此前还真没细细思考过。

  不过......他随即打起了精神。

  敏锐的商业思维,立刻让他意识到。

  做空日本,似乎成为了可能。

  如果被邵维鼎知道了李家城的想法,他必然会哈哈大笑。

  做空日本,确实可以。

  不过,这个时间,得拉长十年。

  李家城要是将时间都耗在这里,那他要笑死。

  不过,还不等他布局。

  邵维鼎回港的消息,在第二天,霸屏港岛。

第156章 太古洋行

  【邵维鼎回港】

  当天,明报仅仅用了五个字,就占据了头版头条。

  成为了当天最为热销的报纸。

  精工社长下跪的热度还没过去,邵维鼎他就要回来了。

  回来的突然,回来的猝不及防。

  有太多人想要知道,在日本发生的细节。

  邵维鼎崛起的速度太快了。

  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港岛巨头。

  而且声势影响全球。

  原创的手表品牌,生生的从精工手里,抢下了一半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时代,从无到有,而且还能够从行业巨头手中抢食的人物,尤其受太古洋行这类老牌企业忌惮。

  “我在这位邵先生的身上,看到了李家成的影子。”

  施约翰·施怀雅看着今天的明报,满目凝重。

  他是施怀雅家族第五代传人,非但是港岛最古老的外籍望族,亦是拥有世界上最悠久历史的富商家族之一。

  其家族早在19世纪一十年代就开始发迹崛起。

  行业遍布船运、贸易、食品、冷藏、航空、地产、饮料、茶叶、能源等多个领域。

  与怡和洋行、会德丰洋行、和记洋行统称为港岛四大洋行。

  如今怡和洋行千疮百孔,九龙仓被鲍玉港所夺去,剩余资产除了一个置地之外,正大规模向海外转移。

  会德丰洋行百年弊病,两大创始家族正筹谋退出港岛市场。

  和记洋行更是被李家城整个吞并。

  唯有这太古洋行,毫发无伤。

  不但是现在。

  就算是后世,太古洋行也是港岛唯一一个仅存的英资洋行。

  施怀雅家族一直能延续到二十一世纪,仍然长盛不衰。

  依靠的,不光是该洋行稳健的经商风格。

  更依赖于历代施怀雅家族继承人独到的眼光。

  施约翰作为这一代的家主,从1966年上台开始,便革故鼎新,为了更好的融入港岛。

  将家族的姓氏统一简化为“施”,便于华人客户进行称呼,便于港岛市民接受他们。

  其上台之后,更是在原来的太古船坞旧址,成立了一家名为太古地产的新公司,兴建起了港岛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私人屋苑——太古城。

  1976年太古洋行在他的领导下,收购了一家格拉斯哥公司,重新进入棉花生产业务,后来转为种植茶叶。

  目前,该公司已经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茶叶贸易商。

  1979年,太古收购专门提供北海运输及仓储的设备公司,为太古洋行的贸易产业填补了仓储的空缺。

  去年,太古洋行和众多港岛洋行一样,开始进行资产转移。

  不但成为了澳洲的大地主,而且还开始涉足离岸石油以及天然气行业,成立了一家太古海洋开发公司。

  可以说,施约翰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将太古洋行的资产翻升了几倍。

  他的话份量十足。

  施怀雅的胞弟施雅迪,目露不可思议:“李家城?他怎么能跟李家城比?”

首节 上一节 156/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