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79节
刘华摇摇头:“是啊,我确实不懂,但是不妨碍我质疑呀,你不懂我的设计,你也可以质疑我,至少我还像模像样的提几个问题,你能提几个像模像样的问题吗?”
这是有个所谓西方历史学者专程跑到华清大学来质问刘华,刘华面对他,只是这么微微一笑的回答。
研究学问嘛,允许质疑,你要是自己都不允许质疑的话,那你的学问绝对参假。
刘华让他也可以质疑自己,但是隔行如隔山呐,尤其是文科质疑理科,还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理科,愣了三分钟,那是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质疑刘华。
市面上立刻有人跳出来,开始高呼西方伪史论,倒是暂时压下了大老美的风头。
不过,刘华也知道,这只是暂时压制下来而已,这群心慕西方的人,他羡慕的是西方的现在,不是他的过去。
一旦他下定决心,该走的还是要走,想要留住人才,唯有自身的强大才可以,三十年以后,咱们对海归直接说不了,那些留在西方的顶尖科学家也开始纷纷回国了,甚至连外国人都到咱这儿来工作了,这就是强大的体现。
九二年年初,刘华的汽车发动机终于通过了验收,但是军队这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刘华设计的是家用轿车的发动机。
京城吉普曾经来看过,但是随即表示这不适合他们,因为他们的生产的以越野车为主。
有两个品牌过来看过,一个是津门的夏利,还有一个是一汽的捷达,夏利是真的想找一款靠谱的国产发动机,捷达多少有点不情愿。
因为捷达这个品牌是汉斯国人磨了多少年,磨去了多少毛病之后的成熟产品,他们有成熟的发动机。
但是上级部门给他们的任务了,有国产发动机,你最好支持一下。
捷达的技术部门来看了之后,如果看出来,他们是非常惊讶的,因为他的发动机绝对比捷达的要好。
但是捷达的那位技术主管,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目无余子。
“发动机确实不错,但是跟捷达自有的产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虽然国产捷达这个品牌隶属于一汽,但刘华可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是好是差,大家心里都有数。”刘华冷嘲热讽的说:“捷达的发动机绝对算不上最好,但是它跟捷达车磨合的最好,不过,那不是你的功劳,那是汉斯国的功劳,我明白你心中的担忧,人家已经将那整车磨合的非常好了,如果你们贸然花发动机,你没有这个技术再去调试的这么完美。”
陪同捷达一起来的工业部的一个小领导,捂着嘴在旁边笑。
“刘科,是你们让我过来看的,结果我们来看了之后,这位就给我们这样的冷嘲热讽。”
刘科长点点头:“确实不大应该,但是你们开始那种不谦虚的态度,是个人看了都觉得不舒服。”
这位技术主管拂袖而去,刘科长感觉华说了声抱歉以后就追了出去。
“刘科,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是这样的喜悦,我们没办法合作。”
刘科长虽然行政级别没有这位高,但是也没给他好脸色:“你牛气什么呀,刚刚那位,去年从你们汉斯国大众手中赚了一亿美金,你有这本事吗?”
第402章 孝子
“一亿美金?”
刘科长点点头:“汉斯国大众即将推出的划时代的发动机就是由那位设计的,跟人家一比,你算什么?”
“他?设计发动机?还是给汉斯国大众?”技术主管摇摇头:“你是在跟我说笑吗?”
刘科长板着脸:“你看我像说笑吗,人家二十年前就已经是一机部闻名的工程师了,你学的知识说不定就有他发明的。”
看他不敢回嘴,刘科长继续说:“知道这回领导为什么让你们过来看吗?”
技术主管摇摇头,刘科长解释道:“领导说我们要发展自己的国产汽车工业,不能一味的只靠进口,你们现在的发动机还要从外国进口,这就不是进步,我们自己的汽车工业,当然要扶持自己的配套工业。”
技术主管脸色有点不大好,去年年底,第一辆组装的车刚下线,领导就已经想的这么长远了,他们要是不更新思想的话,势必会被时代所抛弃。
刘科长笑了笑:“你就烧高香吧,念人家刘教授的好处,要是没有刘教授设计的发动机,你们就得自己设计,就你现在的水平,你认为你够格儿吗?”
捷达最终从刘华订购了一百台发动机,他们要经过无数的实验,把发动机完美的融合到现有的整车当中去。
夏利就比较大方了,第一批次就订购了一千台,他们从八十年代就开始组装车辆了,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想要进行更多的尝试。
鞠伟带着自己的徒弟,从燕京大学毕业的一个硕士生,未来刘华准备培养他当厂长。
“老板,虽然说汽车发动机的价格比较贵,但是订单量实在太少了,我们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刘华摇摇头:“万事开头难,咱们摩托车发动机一开始不也少吗?后来不渐渐打开市场局面了吗?发动销售人员出去推销啊。”
刘华顿了顿:“另外还有一点,扩大车间规模。”
“有必要吗?照这个发展趋势,我认为两三年之内没必要扩张。”
“上一次我送过去的可不止一款发动机。”刘华笑着说:“还有几款发动机是用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大巴、中巴、小巴,那个订单量会非常大的。”
“这个好啊。”鞠伟高兴的说:“咱们国家现在还用不起私家车,但是公共交通正在大力发展,这个推广交给我来办,根据我了解的消息,现在咱们国内生产公共交通工具的厂家不会低于三十家,这绝对是一个大市场。”
鞠伟的徒弟赵强主动请缨:“老板,师傅,这事交给我来办吧。”
鞠伟谨慎的问道:“你有信心吗?可别事情搞砸了。”
“师傅在背后你多提点提点我。”赵强笑着说:“而且这件事情,我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刘华笑着问道:“你刚刚跟鞠伟后面学了不到一年时间,怎么就这么有把握说这种话?”
“我家是鹭岛的。”赵强笑着说:“前几年我也我爸爸调到鹭岛汽车工业公司,他们公司就是生产大巴车的。”
“这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吗?”刘华笑着说:“行吧,带上礼物回去看看你爹,儿子和老爹谈业务,就看谁比谁下手狠了。”
赵强笑着说:“从小到大,我爸打我那都是不留余力啊,这一次,我要报复回来。”
鞠伟乐呵呵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还真是个大孝子啊。”
走厂里的帐,给赵强买了一堆礼物,还有机票。
赵强回家大包小包的,邻居们都热情的打招呼。
“阿强仔啊,你这是回来探亲啊,这不年不节的,你哪来的假期呀?”
“阿强仔就是孝顺啊,这大包小包拎的,比我们家臭小子孝顺多了。”
赵强一边散烟,一边回答:“这会儿回来看看我爹吧,顺便跟厂里面谈笔业务。”
“阿强仔,你不是在民营企业工作吗?怎么跟我们厂还有业务啊?”
那时候能住到一起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工厂的,厂里面还负担着工人的住宿问题。
“我们公司虽然是个民营企业,但是可一点都不简单哦,不比咱们汽车公司差。”
“阿强仔,你就吹牛吧,咱们南方民营企业比北方要活跃的多,我也没看见能有比得上我们汽车公司的民营企业。”
偏见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座大山,虽然民营企业现在已经非常活跃了,但是对于国有企业的员工来说,去私企打工还是不务正业,是不稳定的,不顾家的行为。
赵强大包小包的回家,可把妈妈高兴坏了,立刻挎着篮子去菜市场,买点儿子最喜欢吃的菜。
晚上赵爸回家,刚回来他就看见门口大包小包礼物,但是没有看到儿子。
作为汽车公司的中层领导,也时不时的会有人上门求助,大多会带一些礼物,但是赵爸刚正不阿,只要不违反纪律的,能帮还是会帮的,但是礼物是坚决不会收的。
“老婆,你怎么能收人礼物呢?”赵爸气呼呼的说:“你这不是要毁我吗?”
赵妈白了他一眼:“我能不知道你的性格吗?我怎么可能收别人礼物?儿子回来了,这是他带给你的。”
“儿子回来了?”赵爸先是高兴,转而皱着眉头:“这不年不节的,他怎么回来呢?还买这么多礼物?他一个月工资几个钱啊?”
赵妈不满的说:“儿子孝顺你,你也疑神疑鬼的。”
来到饭桌,儿子正低头看书,赵爸问道:“你今天怎么回来了,工作上出问题了?我当初就说私营企业不靠谱,你当初要是回来,我使使劲,能把你送到咱们总公司。”
“工作没有问题。”赵强抬头笑着说:“我们厂长现在把我往厂长这个位置培养了,我要是回来工作,能有这个待遇吗?”
“那你不年不节的回来,有什么事儿?”
赵强笑呵呵的说:“我是出差,回来谈业务的。”
“你们老板也靠不靠谱儿,你一个毛头小子,能谈什么业务啊?”
赵强乐不可支的说:“我这次回来,打算跟你们汽车公司谈业务,老爸,你的级别可不够哦。”
第403章 级别不够
儿子竟然嘲笑自己,赵爸的手自然就抬起来了,这是从小修理这个家伙习惯了,但是抬到一半,赵爸又把手给放下来。
“算了,长大了,如今也能顶门立户了,打不得了。”赵爸叹了口气说:“但是你说我级别不够,这我可不相信,我们这可是国有企业,鹭岛汽车工业公司,你知道是个多大的公司吗。”
赵爸自豪的接着说道:“我也不是没有见过民营企业的老板,咱们鹭岛就有,那些老板想要到求我们公司办点事情,都不一定有机会能见到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不同的。”赵强摇摇头:“我们这个民营企业就不比你们这个鹭岛汽车工业公司,我们这个厂业一年的营业额比你们要高得多。”
赵爸不相信,赵妈就更不相信了,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说:“怎么可能,之前也有过小老板找你爸帮忙,一年能赚个几十万上百万就已经很不了,还能跟汽车工业公司比?”
“妈,这你就孤陋寡闻了。”赵强摇摇头:“据我所知,全国资产规模上亿的民营企业就有好几家,我们老板更是这其中的翘楚。”
赵爸来兴趣了,从小到大,他可是严格教育儿子,儿子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说谎过,那么今天这话绝对不是吹牛。
“你工作一年了还从来没跟我说过你们公司的。”赵爸好奇的问:“今天你就跟我好好说说你工作的那个民营企业。”
“太一集团。”赵强自豪满满的说道:“我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反正在北方,基本是做重工的,没听说过我们公司,那基本是就是不入流。”
“好像有所耳闻,在哪个报纸上看过。”
“我们太一重工是太一集团下辖的一个企业,目前生产发动机,全国六成以上的摩托车发动机是我们生产的,我们还供应小东洋的雅马哈和本田的发动机。”
赵爸一拍桌子:“没错,我想起来了,之前看过一篇报道,就是关于太一摩托车发动机的,说是已经达到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对,因为现在我们跟雅马哈还有本田还签着合约,所以我们不能卖给全世界摩托车发动机,等合约一到期,我们厂就给全世界供应摩托车发动机。”
赵妈跟听天方夜谭似的:“儿子,人家厂这么厉害,怎么会培养你做预备厂长呢?”
赵爸不满的说:“怎么就不能培养我儿子做预备厂长?我儿子差哪儿了?”
“就是。”赵强得意的说:“我们公司目前下辖三个厂,一个太一重工,还有太一新能源和太一新材料。”
赵爸皱着眉头说:“太一新能源是干嘛的?”
“太一新能源主要是生产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发电设备。”赵强笑着说:“我们厂生产的太阳能发电板目前已经在库布其沙漠建设新能源发电厂,整整五千亩土地。目前已经建设了几百亩,所发的电量供应鄂尔多斯,另外,我们厂生产的新能源电池镍氢电池,就是你们现在用的小灵通里面用的电池,是说厂里面还在开发其他新产品,我们老板说了,未来的汽车肯定不用油,用电。”
赵爸摇摇头:“怎么可能,什么电池能供应一辆汽车?”
“科技无所不能。”
赵爸又问道:“那那个太一新材料是生产什么的?”
“生产碳纤维。”
“碳纤维?”赵爸想了想:“我好像在哪个汽车杂志上看见过,说很多高科技的东西都需要用到碳纤维,尤其是好汽车,目前全世界就大老美和小东洋能够生产。”
“从几年前开始,我们国家也可以生产,就是我们老板发明的。”赵强自豪的说:“那时候我们厂生产的碳纤维,除了供应国内的高科技需求以外,就是出口到欧洲,主要是汉斯国,现在也供应大老美。”
“大老美也,也要你们生产都碳纤维?”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