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好好拍电影 第537节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看透了人性的黑暗,依然选择付出。”
焦书记非常多才多艺,上小学的时候,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了学校的西洋乐队,学习吹司军号,同时,他还练习鼓乐和二胡,最擅长的是二胡。
姜微设计的剧情跳出了这个陷阱。
让余则成的理想和个人感情融为一体,并且是以能读懂的方式——个人的爱恋,自然的上升高度。
既有血有肉,又把理想高度提了出来。
这段戏最开始的剧本里是没有的,沈三通看剧本的时候,也没有加入。
他想知道,这段戏到底如何来的。
这段戏是孙洪雷和姜维共同创造的。
姜微在访谈里,专门谈过为人民服务这段。
孙洪雷跟他讨论剧本的时候,说左蓝死后应该安排一个什么小细节来升华一下这种感情,把感情升华成信仰有一个过程。
孙洪雷作为演员,剧本的文学修养和素养挺高,嗅觉很明锐。
左蓝死后爱情到信仰的转变加个节点,非常符合戏剧效果。
最后两人商量的结果是读一段文字。
但读什么文字还没有讨论出结果。
这时候着急印剧本发给演员们,所以导演姜微就随便写了个愚公移山先印出去。
但一开始就没打算用愚公移山。
这段加戏是孙洪雷的建议,但最终决定文章的是导演。
后来现场开拍的时候,姜微已经选好了文章,就是《为人民服务》。
沈三通掏出《风声》的剧本,让姜微浏览。
谈起对《风声》的要求:“我希望价值观或者想传达的东西,也做到了藏在电影之中。”
“就如同《潜伏》的余则成一样。”
“他首先是一位军统特务。出身特务处青浦训练班,一心想的是抗日、保家卫国,不是反公,他跟李涯不一样,李涯的信仰就是刮民党利益。”
“所以,抗日战争走向胜利,果党迅速腐化,余则成的理想和目标消失了——他需要一个信仰来支撑他走过后半生,原本以为和左蓝的爱情可以支撑得住,可是,左蓝消失了。”
“此时,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追随戴笠,要么和左蓝一起为了她的理想奋斗。”
“但是呢,果党上层的腐败,让前者没了意义,他只能选择后者。”
沈三通明确说明了自己反对的东西:“我反对什么都是中国人,都一样的论调。”
“刮民党也是国人,也会有国人的情义,立场不同,追求写实之类。”
“什么挂民党里也有好人,也有重情义的,这部剧真的好。”
“把挂民党人演得有血有肉,让故事更有看头。”
“亦正亦邪,亦邪亦正,让人分不清楚,轻理想信念,重义气,什么都是热血青年,曾经为抗日立下汗马功劳,只因政见不同。”
“这些在我看来,统统都是狗屁。”
“挂民党能说的上‘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已经是人了。”
“更多的是拟人生物,根本不一样!”
第490章 《风声》的撕裂感
沈三通一直就是一个观点。
“有良知,懂历史,喜欢刮刮民党,是不可能三角。”
“有良知,懂历史,就不可能喜欢刮民党。”
“懂历史,喜欢刮民党,就不可能有良知。”
“回到192几年,想要救亡图存,做任何的推演,只有那一条路。”
“觉得刮民党好的,所能做的也只是把刮民党党变成我们的样子。”
“而现在有一股风气很恶劣,就是玩张冠李戴那一套。”
“刮民党、伪军之流,很高学历,很开朗,很开明,追求皿煮、兹有。”
“都是胡扯,恰恰是我们是开明的一方,有知识有水平的。”
“窑洞里,我们的战士讨论航母,讨论战斗机,知道唐老鸭。”
“刮民党、伪军才是文盲,尤其是412之后,有追求、有理想、有道德的基本被杀了,大量的流氓、地痞混了上来。”
“好的坏的混成一谈,有道德没什么了不起,没道德也没什么,都解构了,一样了。”
姜微大致翻看剧本。
他挺理智的。
主要他和沈三通合作过。
知道对方只要求总的,具体需要他落实。
沈三通可以说的激情四射,他要考虑难度。
“电视剧拍的好看点,观众能接受,电影要花钱,观众能接受这个观点吗?”
姜微还是很看重这次机会的。
作为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很久的人,他明白这个机会可能也就是沈三通能给。
除非他像沈三通说的。
把两者混淆在一块,也许能有机会。
沈三通道:“《潜伏》能够爆火,就说明了观众潜意识里不仅接受,还拥护。”
“现在的风气太操蛋,观众希望回归,找回初心。”
《潜伏》爆红,而且呈现出很强的气势,也是切中了眼下的风气。
官媒,尤其是BJ的媒体轮番报道。
总局召开《潜伏》学习会议,评价颇高。
定调的官方没什么问题,一直吐槽的三流媒体,也是网络版出幺蛾子,印刷出版的风气很正。
沈三通继续道:“姜老师,我告诉你,现在网上说爱国,确实要被人骂,但这些人有几个人是真人?”
“我做过调查的,除了我们圈子里的人,在大街上走着,随便问一个人,对爱国有没有意见,几乎没人有意见。”
“网上的声音,舆论的声音,太容易塑造。”
“要是只看舆论的声音,我不可能成功。《集结号》也不可能,全大陆班底。《画皮》也不行,大陆演员土嘛。”
“《梅兰芳》打不过《叶问》,《无极》要比吴语森的《赤壁》差,《无极》要赔掉裤子,可实际上呢?”
“《集结号》《梅兰芳》《画皮》大卖,《无极》盈利没问题。”
“反而是港岛导演,搞古装大片一部接着一部的扑街。”
“舆论声音很多都是假的,网络容易放大极端声音,而一些媒体有意或无意的选择性的报道。”
“问题在于能否讲一个好故事。”
“《潜伏》故事通俗易懂,办公室政治的方式讲了天津站的人事斗争,就显得新鲜。”
姜微既高兴又头疼,剧本翻了一遍,作为专业人士,他读剧本很快。
看过原著的他,对大致剧情了然于心。
“四人扩充到了五人,故事简化了,成了一个‘捉鬼’的故事,场景也缩小了。”
沈三通道:“把场景限制在裘庄,让斗争来的更激烈。”
“武田调查到负责发送指令的老鬼就潜伏在剿匪司令部内,于是将最有可能接触到电报的五个嫌疑人带到了封闭的裘庄。”
“伪军剿匪大队长吴志国、伪军剿匪总队司令侍从官白小年、伪军剿匪司令部译电组组长李宁玉、伪军剿匪司令部行政收发专员顾晓梦、伪军剿匪总队军机处处长金生火。”
“限制了时间,调查的期限只有五天,武田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甚至残忍的酷刑才能找出老鬼。”
“被软禁的五个人为了保全自己,也在处心积虑的观察着周围其余四人,都希望尽快把老鬼揪出来以便自己能够安全地离开裘庄。”
“而潜伏者需要将情报送出去。”
沈三通延续了原版,算是谍战版“狼人杀”,限定地点,限制时间,激烈斗争。
背景是1940年春,原挂党副主席汪精卫与本子政府媾和,在南京成立新的“刮民政府“。
汪精卫上任后展开三大政策,同时诱招失意蒋派军政要员入阁。
1942年10月10日,在汪伪政府举办庆祝刮民政府成立三十周年的盛大仪式上,一名汪伪政府的要员被枪杀。
这件事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高度重视。日军特务机关长武田怀疑这一系列暗杀行动是北平地区我党领导人老鬼策划的,希望通过清查彻底破获他的组织。
原著至始至终只怀疑金吴李顾四人,和原著相比,电影加了白小年,从四人扩充到五人。
一方面为了让嫌疑人更多,这样把水搅浑了,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另一方面苏又朋是陈果富的人,弯岛人,给他加戏。
原版电影英大演的金生火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下线紧跟苏又朋演的白小年。
小说中的金生火着墨不多,算是个安于现状的头头。
原版电影张涵宇演的吴志国,火爆性格,唱得一首好曲,跟顾晓梦一直不对付。
小说中的吴志国一直维护着李兵兵饰演李宁玉,直来直去的性格,一直想用这双手把李宁玉带出去。
原版电影中的李宁玉算是个比较低调之人,破译电文的功劳主要归她。
小说中的李宁玉,是老鬼,可谓相当牛逼,裘庄一人“单挑”三人,利用周迅饰演的顾晓梦送密码,天才中的天才。
周迅的顾晓梦最符合原作了,富家千金,大小姐的脾气,口无遮拦,而且她的父亲与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大的变动,是她在电影里成了老鬼。
原版电影中的白小年是个娘娘腔,让人感觉阴柔,握有张司令的黑历史,然后自杀下线。
小说中的白小年就一工具人,给金吴李顾四人当传声筒,没啥戏份。
上一篇:直播:淋过雨的老师,开始撕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