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好好拍电影 第264节
“一些人像蛆虫一样蠕动,活在阴影里,整天皱着眉头。”
“他们越是骂我,越是说明我做对了,他们骂我,也是在给我热度。”
“像巧克力,人吃了没事,狗吃了会死。”
“他们否定我,解构我,写的文章在他们看来是骂我,但在有些人眼里不是这样。”
“敌人的谩骂是男人的勋章。”
范兵兵被沈三通的神采感染。
这个男人,真有魅力。
沈三通指着一则评论道:“你看,正常的观众,有自己的理解。”
很多评论都很好,很正面。
一些资深影迷,只是认为模仿了盖里奇的《两根老烟枪》。
很少有人会说是单纯的跟风模仿。
因为石头的故事概念是全新的。
在笑料和情节的设计都建立在自己的文化上,只能说这是一种借鉴。
更多是赞许,洋为中用,用得极其服贴。
极具创意的快速的剪切,和场景转换。
还有人物角色彼此关系相互交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环环相扣。
令情节总是在不可思议地发生变化。
观众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影片,并且伴以不停地大笑。
还有观众,关注电影发展道路。
认为从超市到生快,再到石头这类中小成本的娱乐电影,正是中国电影目前可以努力发展的方向。
很适合现在的国情。
与其引来巨资拍摄大片,倒不如努力多做出些低成本的精品来稳步上升。
也有观众吐槽。
除了沈三通,和他影响下的宁昊,没几个单纯娱乐观众的导演。
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
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
以前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冯小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
现在也只是多了沈三通和宁昊。
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
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
同时指出,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
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决非这么简单。
沈三通更喜欢看乐观的评论。
根本不在乎一些人搅动的风雨。
电影好坏始终要依靠观众来评价。
前世石头属于“四无产品”,无投资,无明星,无宣传,甚至连排片都没有多少。
靠的是口耳相传,慢慢发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现在沈三通进行了升级,提高了质感,优化了场景,全方位加强。
宣传也做的很好,他认为超过《生日快乐》不成问题。
和沈三通预料不差,石头延续火热,根本不受攻击噪音影响。
8月4日,周五。
1980万。
突破两亿,总票房来到两亿一千八百二十万票房。
就是奔着影史而去。
8月5日,周六。
夜里。
沈三通已经在思考,下周的宣传方案。
他打算进行细节营销,学习《盗梦空间》,让观众解读剧情。
石头伏笔、线头非常之多,很适合多刷,长线放映。
一早。
沈三通翻看助理汇总的简报。
心惊报、凤凰、华商、南都纷纷出手。
一波攻势来得又急又快,还集中。
集中在宁昊身上。
他立刻嗅到了不对劲。
直觉告诉他,不简单,可能是狙击第二周末,或者第三周。
一般电影不用考虑两周三周,但沈三通出品的电影,往往能卖长线。
大部分票房集中来自于前三周,其中第二个周末尤为重要。
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将决定着第三周的票房成绩。
面对猛烈攻势,沈三通丝毫不慌。
第253章 扭曲的老油渣,大步向前(14)
沈三通前世经历过信息爆炸,看透了一些人的本质。
殖人,是有传承的。
80年代。
“作家”、“文学家”、“经济学家”、“记者”等。
通过为一些人和势力说话,可以获得地位。
很高的地位。
私分一些产业,为其合理化提供理论学说,内外有人捧。
90年代。
开始失势,不太行。
只能成为“专家”,地位降低。
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能再如80年代那样。
00年代。
公知、意见羚臭。
“专家”都没有了,没有位置给他们。
10年代。
只能在网络平台发发牢骚,挑起对立。
20年。
圈子自我封闭,吃外面的屎,拉更臭的屎,再喂给外面,外面拉更臭的屎,再吃。
如此循环。
网络平台,只有数字生命支持。
大部分都知道它们是什么嘴脸。
推一个,翻车一个。
某罗。
只要这位律师站队的话题,没有不翻车的。
崇拜的学术偶像上了萝莉岛。
好心修桥的,是车匪路霸,坐地收钱。
种树圣人、油罐车,统统反转。
更能体现他的立场的是病毒双标。
起源米国:不能造谣。
起源老中:可以合理怀疑。
点赞所有芳芳微博,翻车后,为了清除痕迹,退了微博。
如果说以上只是观点。
他的行为则证明,是知行合一。
他帮一个黑的,脱黑了。
不是观点有分歧,是敌我问题。
这些人早期还能有点地位。
后期完全变成了内外一些势力的狗,连个自主意识都没有。
最扯淡的是,听了8090年代这些发家老东西经验的子女、徒子徒孙。
上一篇:直播:淋过雨的老师,开始撕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