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第619节
“这不是钱的问题,我感觉李明洋似乎知道点什么……”王大军迟疑道。
“不可能的,我才刚开始做。”
華艺卖了很多原始股给明星,明年股票要大批解禁,如果没钱回购明星手里的股票,股价绝对会跌的很惨。
这件事其实已经烦了他很久,前阵子他终于想到该怎么办了。
用影视股的不可估量,忽悠人借壳上市!
刺激暴发户入场!
这件事一直是曹林在负责,他在港澳台有许多人脉,是负责这件事的最佳人选。
还没开始,就被李明洋抓个正着。
出师未捷,太TM晦气了。
“不要想着从李明洋那里解决了,开价越高,他越抓着你不放!从白滨那边下手,你应该很了解她啊!用钱砸死她!”
一说到了解,曹林就犯难了。
他这些天一直在反思,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白滨。
要不是当天,他是临时起意去找白滨的。
他都要怀疑,这是白滨给她做局了。
当年英煌一口气签了二十多个内地女艺人。
白滨当时挺普通的,他做梦都没想到,白滨会成为英煌力捧的对象!
“其实,我觉得自己不了解他。”
“那就拖着吧。”
“不能拖了,那些人已经给话了,愿意合作啊!这拖下去,我们损失会很大。”
王大军瞬间来了兴趣,打听了起来。
得知三家企业想通过影视股借壳上市。
王大军难掩喜色,脸上的笑容就没听过。
“我再去交涉一下,实在不行就去找座山雕。”
“王总,要快啊!”
“嗯嗯。”
王大军离开了房间,在门关上的一刹,脸上的笑容陡然消失,一脸沉着的的向电梯厅走去。
当电梯到达地下停车库。
王大军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
既然真的有人愿意通过影视股借壳上市,那我还要你何用。
我自己组局不就行了。
……
深夜,花束酒店。
“真让你猜对了,华艺真的在帮其他公司搞借壳上市。”吴志奎挂掉电话,转头对李明洋说。
“几个公司?”
“这事情保密级别很高,黎雪只知道有这件事,具体的就不了解了。“
李明洋嗯了一声,翻腕看了一眼时间,“明天上午,给那些公司打电话,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跟我合作。”
“跟你?不是应该跟光线吗?”
“光线不行,光线不具备帮助其他公司借壳上市的条件,光线能称得上明星的,除了我,只有一个柳颜。”
李明洋摇头道:“华艺作为内地最大的经纪公司,旗下明星众多,是最适合帮其他公司借壳上市的了。”
“总感觉借壳上市不太成熟……”
“等成熟了,就轮不到他们了,各行各业都一样,只有第一批是真发财。”
吴志奎低头想了想,疑惑道:“这个借壳上市怎么狙击,我不是质疑你的影响力,但你就一个人啊……”
李明洋忽然笑道:“是啊,本来我是狙击不了的,但现在我有机会狙击了。”
吴志奎不解。
李明洋摇晃着红酒杯,给吴志奎解释了起来。
内娱三大电影公司,华艺、伯纳、光线。
根基最弱的是光线。
根基最雄厚的是华艺,华艺每年拿到的国家补贴,伯纳和光线加起来都望尘莫及。
其实伯纳的制片发行能力很强,但是倒了血霉,美股上市……
这也是为什么座山雕下台后,于东在媒体面前,经常吐槽座山雕的最根本原因
。
而座山雕只能呵呵,实在是他也没想到美股上市,成了伯纳最大的短板。
光线能成为内娱新王,主要靠猫眼,其次是彩条屋,彩条屋通过注资并购,基本上垄断了大半国内动画电影市场。
而在光线上市之初,光线靠的是恶意宣发。
光线黑的比较明显,搞得人尽皆知,而华艺则比较低调,一般不会公开。
王络丹演完《杜拉拉升职记》,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电视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女主角的年龄不同,得罪了徐大花,当晚就被经纪人领着上门去道歉。
邓潮的《恶棍天使》撞上管琥的《老炮儿》,华艺为了保《老炮儿》,动用京圈力量,联合八十多个导演要封杀邓潮。
商业竞争的底线?
在资本眼里,底线是别人应该遵守的,而不是资本自己。
第489章 不需要你同意,我同意就行了!
在2000年之前的电影圈,哪有什么多女明星绯闻八卦,各种跌三观的事情?那时候的明星大多都是从文工团出来的,比较重视演员形象。
但是,自从王金花和王大军两兄弟学港圈,弄出了影视圈明星等级划分之后,圈子里的心态立刻开始不一样了。
圈子开始一年比一年烂,为了搏出位,女明星也一个比一个胆子大。
只要能出名,立刻有无数大款土豪用装满现金的豪车在家门外恭候,大富大贵的奢靡生活,哪个忍得住?
忍得住,那就等着人老珠黄,无人问津吧。
比如霍思艳。
于是娱乐圈的女明星八卦绯闻越来越多,老百姓都在吐槽,她们到底是人民艺术家,还是青楼艺术家?
为此华艺经常发表声明,说外界的批评都是抹黑。
前不久,王大军声泪俱下,可怜无比,当着媒体的面,说自己对中国电影行业有多大贡献,没有华艺这个东大电影的带头羊,东大电影还是98年那样半死不活。
华艺对国内电影有功吗?
肯定有!
不然上面也不会睁一睁眼,闭一只眼,任由青楼兄弟胡作非为。
华艺开创了内娱许多新玩法。
其中最暴利的就是,发展衍生品,炒高影视概念股!
比如文化地产、明星IP、影游互动等等概念。
在华谊的带头表率之下,养猪的,炼钢的,旅游的,卖烟花的,卖菜的都来收购影视公司,只要搭上影视概念,股价就能获得飞升。
内娱借壳上市都借疯了……
李明洋印象最深的,就是文化股第一壳王董平!
2005年,董平将旗下的保利华亿在香港借壳上市,后更名为华亿新媒体,2008年董平对外转让17亿股份,成功变现2.21亿港元退出。
2009年,董平将自己的影视业务装入香港上市公司上联水泥,买了个水泥厂,然后摇身一变,变成文化中国,后来文化中国被阿里收购。
改名阿里影业!
这个是有名的!
但真正赚大钱的……董平其实排不上号。
李明洋记得,印记传媒通过生产猪肉的高金食品借壳上市,把高金食品原来生产猪肉的业务全部置换掉。
依靠中美合拍片的光环。
没有什么作品的印记传媒眨眼间就成了高端大气的影视之星,受到市场热烈追捧,市值一度达到500亿之巨。
钱套完了,24年倒闭退市了……
从02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对文化产业进行政策支持。
东大太大了!
每个政策发布实行都要试点。
试点效果理想,会发布规划,吸引人进场了,再发布《指导意见》进行市场引导。
真正落实,还要看市场反应,一般要等一两年,才会发布通知。
就比如对内娱影响最大最深远的金融+电影。
这个政策追根溯源,试点开始于华艺和伯纳的上市之路。
真正开始规划,在09年。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10年银监会、证监会和广电总局联合九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出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开始自上而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直到2014年,国家给影视股开绿灯上市,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对电影产业实行金融支持政策,是为了国产电影能对抗船坚炮利的好莱坞,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推动电影工业化。
上一篇:吞噬星空之虫族主宰
下一篇:四合院:重生安逸生活从傻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