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华娱之从1996开始

华娱之从1996开始 第20节

  “这行不通,虽然我们的短片在香江获奖了,学校看似很重视我们,但是如果青年厂投资的话,他们也肯定会安排人过来的,万一被他们看出来直接撤资的话,我们就一地鸡毛了。”

  听到这话,三人也不由地沉默下来,只剩下火锅呼呼冒气的声音。

  “现在拍部电影怎么这么难啊!”叫老贾的青年感叹地说道。

  “过两天我再去香江那边找找看有没有人投资,你们这边也再找找看。”

  正当三人有点郁闷的时候,耳边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你们是在聊电影的投资吗?”

  三人抬头一看,见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

  “你是?”

  “我叫刘周,是中戏的大一学生,看你们在聊电影,就忍不住冒昧过来打扰一下。”

  刘周本来就见他们三其中一个人比较眼熟,听了他们的谈话也瞬间明白那个人是谁,不就是去年自己想要见一面而不得的贾樟可吗?

  看他们在讲投资的事情,刘周知道贾樟可这是在为自己的成名作《小武》筹集资金呢。

  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刘周没想到这么巧居然在东来顺碰到他。

  “你认识我们?”

  “我认识你,你是北影的贾学长吧,我还看过你的那部获奖短片《小山回家》。”

  “那你是想参加电影表演吗?没有记错的话中戏前两年不能拍戏的吧。”贾樟可对中戏的一些规矩还是很清楚的,

  “不是,我不是表演系的。”

  刘周知道对方把自己认成是表演系的,莫说他不是,就算他是刘周也无法参加贾樟可的电影。

  除了学校规定以外,还和贾樟可的风格有关。

  在后世,贾樟可的电影之所以在内地电影界独树一帜,就是以他独到的现实主义风格。

  所以为了凸显这种纪实的风格,贾樟可几乎不会找学院派的演员。

  他电影里的演员很多都是素人,唯一经常合作的人还是他未来的妻子。

  “你不是表演系的那你过来干什么?”

  “我看你们似乎好像缺资金,其实我可以给你们投点。”

  “兄弟别闹,我们正烦着呢,别拿我们开玩笑。”

  “你们可能觉得我在开玩笑,但是我真没开玩笑,可能现在你们也不相信我一个大一学生能拿出钱来投资。

  但是今后你们还是无法找齐资金的话,可以来中戏找我试试,我叫刘周。”

  说完刘周也不再打扰他们,结完帐和刘叶回学校。

第23章 投资

  回去的路上,一向话比较多的刘叶突然变得沉默起来。

  刘周此时也发现了他的异常,不由问道:

  “你怎么了?”

  刘叶却是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说道:

  “老刘,你刚才是要投资电影?”

  “是有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他们接不接受。”

  前世贾樟可这部《小武》是顺利拍出来的,想来他们几个最后应该是拉到了投资。

  刘周之所以要冒然地上前和他们说,自己可以投钱,除了是想和贾樟可建立联系外,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是能赚钱的。

  贾樟可后世之所以能这么快站起来,就是因为这部《小武》。

  这部电影不仅让他在国际上拥有了一定的名声,同时还获得了法国和一本资本的青睐。

  后来更是结识了北野武,贾樟可之后拍电影就再也没缺过钱。

  所以,这部《小武》最后肯定是赚钱了的,而且应该还赚不少。

  现在贾樟可此时正困难的时候,如果现在伸出援手,不仅可以获得贾樟可他们那些人的友谊,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刘周记得《小武》这部电影投资不是很大,好像才二十万左右。

  刘周目前可能拿不出二十万,但投资他也不可能全包,只投资一部分的话他还是可以凑出来的。

  当然前提还是贾樟可他们能够让自己参与,就算他们不带刘周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刘周也没什么损失。

  “老刘,我发现怎么感觉过了个年你变得让我有点陌生?又是成了作家,又是投资电影的,感觉我和你都不是一个档次的人。”

  听到刘叶这话,刘周不由笑道:

  “别想太多,你也别把作家的地位想得太高,过个十年,说不定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而且你也知道我是戏文系的,能写点东西不是正常吗?”

  “好像也对,你能写出那么优秀的小品,出版小说应该也不在话下。但是你还要投资电影,还是让我感觉有点不太真实。”

  “有什么不真实的,人家要不要我的投资还不知道呢。”

  刘周也能理解刘叶的想法,现在内地的电影市场确实不好,电影投资人更是稀少。

  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电影市场,能进行参与电影行业中制片、发行、院线的公司,只有国营16家制片厂才有这个资格,整个市场就是电影制片厂所有的。

  八十年代还有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很少有盗版,国内的电影市场非常的好。

  但是当时因为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哪里都需要钱,因此拨给制片厂的资金很少。

  活人显然是不会被尿憋死的。

  国家没钱,但是民间资本有钱啊!

  刚开始是港资,后来内地也有资本参与,他们用“买证”的方式,参与电影投资,所以有不少的电影名义上属于电影厂出品,实际上是跟他们关系不大,只是借了一张皮而已。

  从八十年代起,民营经济“暗渡陈仓”式地悄然介入电影业前后长达十几年。

  直到2003年,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格控制的电影业逐步放开,民营电影公司终于获得了和国有制片厂一样的身份。

  但是现在的1997年,不仅市场萎靡,制片数量也很少。

  除了制片厂计划内的以及知名的那几个导演,其他人很难获得投资去拍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刚才贾樟可会感叹,现在拍电影很难。

  刘周知道,不仅现在难,今后十年也还会很难。

  如果不是以贾樟可为首的第六代导演趟出了一条国外拿奖的路子,他们也很难有机会拍电影。

  但是拿奖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你看第六代又有几人能在国际上拿奖?

  他们获的奖加起来还没张一谋一个人多。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电影反映的一些东西是西方人想看的才更容易获奖。

  第五代导演他们是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在那里,但是第六代一些导演嘲讽着第五代不够艺术,却又拍不出第五代导演的深度,但又去迎合西方的口味。

  这也是为什么刘周从现在就开始搞钱的原因,如果自己不搞点钱,今后自己的导演梦估计也难以实现。

  刘周现在也有了自知之明,自己未来十年是很难拍出文艺性的东西,只能拍点商业性的东西。

  但是拍商业片谁会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所以还是要自己靠自己。

  刘周也知道为什么刘叶对自己去投资电影会有点不可置信,他是长影厂大院的,在他的印象里电影都是制片厂投资或者那些大老板投资。

  但现在突然发现大佬竟在我身边?

  刘周见刘叶还在想这些事情,忍不住说道:

  “好了,别想了,投资电影没什么大不了的,今后你有钱你也可以投。”

  “我可不敢想这么远,我现在的梦想是什么时候能演上电影。”

  

  “放心,我掐指算过,你明年就能演上电影,还是主演。”

  “信你个鬼。”

  “不信算了。”

  “如果明年我真的能当电影主演,我给你洗一个月袜子。”

  “希望你明年还能记住自己今天说的话。”

  跳过电影的话题,刘叶也开始变得话多了起来。

  “刘周,你听说了吗?这学期似乎会组织一个校际篮球赛。”

  “什么情况?”

  “好像是为了庆祝去年中国男篮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取得了第八名的最好成绩,这学期准备举办一场八大艺校篮球赛。”

  “搞得这么大?让其他城市的艺校也来京城比赛?”

  这年头可还没有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这回事,目前CUBA也还在酝酿当中,要到明年才开始推行。

  “想什么呢,不是全国八大艺校,是京城八大艺校。”

  “那倒是方便很多。”

  所谓京城八大艺校,分别是中戏、央音、央美、中传媒、北影、中曲、北服、北舞这八间,都是牛哄哄的大学,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业内最顶级。

  “这比赛你参加不,到时候我们双剑合璧,肯定能拿下冠军。”

  “我现在也不确定。”

  “别啊,这可是个露脸的好机会,我一个人享受欢呼那多没意思。”

  “我看你不会是担心自己一个人带队赢不了吧?”

  “你别不识好人心,而且我劝你别不识好歹,麻利地和我去报名参加。”

第24章 实验电影小组

  话分两头,在刘周走后,贾樟可那桌却是一时之间安静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20/5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火红年代:四合院里的吃瓜群众

下一篇:华娱男神,这么容易就成巨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