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公开穿越者:文化入侵平行蓝星

公开穿越者:文化入侵平行蓝星 第170节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来自于地星的《童年》。”

“童年是每个人人生中最怀念的时光,无忧无虑。”

大部分情况下,社会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残酷的。

而大部分情况下,童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无忧无虑的。

好多人要用童年的无忧无虑去治愈成年后一辈子的伤痛。

看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很多人感觉,似乎童年才是最好的时光。

什么当世界首富,什么奋斗,什么车啊房子啊,小孩子需要考虑这个么?

要是能一辈子在童年,谁又愿意长大呢!

“叮叮叮叮叮~!”

铃声响起,满世界撒欢乱跑,排队玩儿游戏的孩子们回到了课堂。

所有熊孩子都还非常兴奋。

林轩:“大家还记得上课要干嘛吗?”

熊孩子们哪还记得这个?只有几个小朋友坐端正了。

接着他们旁边的人看到后,也明白了于是坐端正了。

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坐端正了。

林轩满意的点头。

“大家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海的女儿!”

“小公主!”

“匹诺曹!”

“小白鹅!”

小朋友们都在喊,有林轩讲述的地星故事,也有蓝星的童话故事。

林轩:“今天,大林哥哥给大家讲新故事。”

正在看直播,看的乐呵的几个童话作家,笑容僵硬在了脸上。

有人拨通了电话:“喂,老刘啊,明天那一版杂志我那个故事能缓缓,先别上么?”

“废话,我要是碰的过另一个世界top排行榜的童话,我特么还在乎这几个稿费?”

第136章 十四岁读幼儿园的阿斗刘禅!

所有人都以为林轩要讲和《海的女儿》《木偶奇遇记》一样的童话故事了。

却在直播屏幕前,看到投票结束了。

蜀省蜀都射山高票当选。

白鹿书院和阜曲孔院几乎票数相当。

林轩都有些意外:“这……”

本来,三个地方,射山的故事虽然最具传奇性,但是在教育方面,是位次最低的一个。

没想到……

等一下!

林轩:“我是不是忘了给你们说,阜曲孔院和白鹿书院是什么了?”

【!!!】

【不是盲选吗?!】

林轩笑着:“错有错着,我以为导演组会把资料贴上去,导演组可能以为我也是想要盲选。”

“既然选中了射山,那我先给你们讲一下阜曲孔院和白鹿书院是什么。”

“地星龙国古代圣人,儒家创始人,大教育家孔子,创办地星历史上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就叫做孔院。”

【!!!!!!!】

【我擦,所以如果选了孔院,就能见到地星龙国历史上的圣人了?】

【错亿错亿!!】

林轩接着:“白鹿书院是龙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学书院,四大名书院之一。”

“射山代表的是石翁学室,是龙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学,第一所州学。”

台下的孩子们听了这么多第一,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呆呆的望着。

因为今天很多观众都是学龄前儿童,所以林轩尽量简单:

“公元前141年,西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是历史上第一所官学。”

“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听闻石室精舍后,向全国推广,在全国各郡建立了众多郡学。”

“公元194年,在大汉王朝末年的风雨飘摇之中,早已被毁坏的石室学院得以重建,同年,发生“州夺郡学”事件,石室被辟为益州州学。”

“几年之后,刘备入主益州,并且称王,一位十四岁的大龄幼稚园学子从这一天起得以能够学习知识。”

“他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又名阿斗。”

讲到这里,网友可太熟悉了!

无数人看过《三国演义》。

【所以,今天的故事要从扶不起的阿斗开始讲起?】

【这……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这不学无术的东西,有什么好讲的!】

现场的孩子们听完,反而很有兴趣,疯狂举手。

林轩一个个的示意他们表达。

“十四岁还读幼儿园啊?”

“羞羞羞!”

“大林哥哥,这个刘禅十四岁了还不能上一年级吗?我才不到七岁,我妈妈说我要准备读一年级了呢!!!”

林轩微笑着:“他不读一年级,不是因为他不想读,而是因为他读不了。”

现场的黑板,变成了屏幕,上面正在播放着画面。

而直播中,林轩带着观众,前往了三国时期。

一场连天大战之中,一辆马车孤零零的待在燃烧着火焰的村口。

马车里坐着一位身穿朴素服装,却看得出来十分漂亮的妇人。

一个三四岁大小的孩子,抱着一卷竹简。

竹简上写着《论》。

“娘,这是什么呀?”小孩子指着书上的字。

妇人忧心忡忡,摆头:“娘不认识。”

“先生教了你什么呀?”

小孩子指着第一排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就是……就是……夫子说过,学习后要多复习,这样是很开心的事情。”

“第二排孩儿听先生念过,但是……不记得了。”

妇人搂住小孩子:“好,阿斗你就记住已经学过的这一句,学而时习之。”

画面一转,马车变了,车上的妇人穿上了绢衣,小孩子已经大了很多,此时五岁。

小孩子很清楚,身边没人识字,抱着那卷《论》继续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妇人询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小孩子开心的回答:“先生说,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难道不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吗?”

画面再次转变。

这一次的阿斗已经十二岁。

十二岁的阿斗穿着已经很成年化了,身穿锦绣。

妇人同样身穿锦绣。

阿斗手中的竹简的牛皮带已经被翻烂了。

阿斗终于读到了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阿斗知道母亲要问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提前解释:“就是说,别人不知道内情,我却不显得不开心,这不是很君子的行为吗?”

三句话,一本经典的前三句,跨度九年。

在现如今的教育环境下,十分钟,就应该学会了。

但是在一千八百年前,阿斗用了九年才学会。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像是讲给我听的,看完《三国》,每天不骂一遍阿斗心里不舒服,现在看到阿斗读书这一幕,我觉得他貌似不该被骂。】

首节 上一节 170/4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让你卧底!懂吗?没让你当老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