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在大唐当侯爷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965节

若非李靖一把年纪了,杜启都要问一问李靖,是否也是从后世来的。李靖在军事学院内的诸多安排,以及李靖对军队上的考虑,颇有后世的影子。

李靖说道:“陛下谬赞了。”

顿了顿,李靖说道:“陛下,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今日,便微服私访,去大夏军事学院看一看。我大夏军事学院内,如今有士子学员一百二十八人,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导。虽说人数少,但每一个都是极有天赋的。”

杜启笑道:“药师公都这么说,自当前往。”

“来人!”

杜启吩咐了一声。

有内侍进入,杜启直接吩咐了微服私访前往大夏军事学院的事情。这事情安排妥当,时间

不长,杜启和李靖已经是乘坐马车出宫,径直往城外大夏军事学院去。

如今的军事学院,设立在帝京城外。

其军事学院的占地面积,足足两千六百余亩地,占地面积广阔,且军事学院内设施齐全,不仅有操练的校场,甚至于诸多的武器都是在军事学院内装备了,确保军事学院的士子学员能接触,能够开拓眼界,不至于是军事学院寒酸抠门。

杜启和李靖乘坐的马车,在军事学院外停下后,一行人下了马车便径直进入。

杜启穿着常服。

摩勒多及随行护卫,也都是换上了普通的衣衫。即便是如此,依旧是颇为引人注目,毕竟摩勒多身材太壮硕,立在地上,便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杜启和李靖进入后,杜启说道:“药师公,军事学院这里,你最熟悉,你来带路,你作为向导,带着我在这里面转一转。”

李靖点了点头,便道:“陛下,我们先去藏书阁。”

杜启点头,并未说什么。

他和李靖这一路进入了学院内,并没有看到散漫的学子,因为如今是授课时间。而且在军事学院内,人流很小,不是有太多人。整个军事学院两千六百多亩地,如今的学员士子只有一百多人,而负责的老师足足三十余人,都是各方面的专家。

而且军事学院的老师中,还有精于武器的高手,不单单是学问上的专家,也有武器和武艺上的,是整个综合性最强的,所以才会有三十余老师。

除了三十多老师外,其余还有近千的工人,这些是负责后勤维护的。毕竟偌大的学院,每

日有诸多的事情,所以人很多。

算下来,学员中的人也就是一千多人。

在偌大的一个学院内,一千多人分散开后,很难看到人。

杜启一路上只看到少数人,径直到了藏书阁。属院内的藏书阁,是三层的建筑,而且很多窗户是安装了玻璃的,透光性极好。

藏书阁的藏书,从天文地理,再到兵法谋略,再到治国韬略、杂谈逸闻、农耕商业、琴棋书画、四书五经等,各种各样的书籍都有。

堪称是一个宝库。

杜启了解了一番下来,心下也是赞叹,说道:“药师公,这藏书阁,堪称是一个宝库。这内中的书籍,数量不少吧?”

李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自得的神情,说道:“陛下,这些年臣一直在充实藏书阁。如今的藏书阁内,藏书三十五万册,分门别类,多不胜数。各种各样的书籍,各种各样的种类,甚至于同一种书籍的不同注释版本,乃至于同一种书籍有不同地方的版本,都是收集了的。”

顿了顿,李靖说道:“其实,这也仰赖陛下的印刷术。若非是印刷术,要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就完成三十五万册的藏书,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杜启笑道:“药师公,你有心了。”

大夏军事学院内的书籍,便是一座宝库。这时代获取信息,相比于后世困难太多太多,能让士子学员读书,那就是一个天大的赐予,更是天赐的机会。

这都是李靖的功劳。

第1408章 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

杜启和李靖在藏书阁内转了一圈下来,走出藏书阁,看向李靖道:“药师公,藏书阁做得很不错。我在藏书阁内转了一圈下来,也发现了许多个埋头读书的士子。这些人能沉浸在书山学海,那就是极好的事情。”

读书人,如果不读书,那就枉自称之为读书人了。

尤其年轻时,更是要多读书。

李靖说道:“如今的学院内,是按照年龄分成了不同年级的。所以有的人在上课,有的人不上课。而不上课时,便可以自由活动,有看书的,有锻炼身体的。”

杜启说道:“这就很不错。”

李靖顺势道:“陛下目光如炬,能明辨真伪。陛下在藏书阁赚了一圈下来,您认为如今的藏书阁,还有什么缺陷,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陛下提出来后,臣一一进行改进。”

杜启笑道:“药师公,要说眼下的藏书阁,藏书之丰富,堪为天下之最。在藏书上,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不过要说不足,的确有两点不足。”

李靖说道:“请陛下示下。”

杜启道:“第一,藏书阁内的藏书很多,但这都是前人著述,是前人的智慧。历朝历代,但凡是有才学的人,亦或是当世大儒,都会注释经典,阐述自己对经典的看法。如今的军事学院内,有诸多的士子,而且都是有才学的。”

“所以,要鼓励士子注释经典,不论是天文地理,亦或是兵法韬略,还是治国之术。总之士子对于经典,有立即的翻新理解,可以鼓励他们注释。”

“学院方面,组织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如果是极为精彩的注释,便在藏书阁内单独开辟一片区域出来,收藏士子注释的经典书籍,供后来的士子学院阅读瞻仰。”

杜启眼神锐利,说道:“之所以这么安排,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让后来的士子,能够发奋图强,不输给此前的士子。如此一来,一代比一代强,一代更有一代的能力。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唯有一代一代的人才涌现,夏国才能长盛不衰。”

李靖一听到杜启的话,赞叹道:“陛下圣明啊,老臣却是没有想到。这军事学院内的士子,各个都是年轻气盛,正是气血方刚,有比较心理的时候。利用前代士子的注释,激发所有人奋发读书的斗志,这是一步妙棋。而且,也的确是能促进学问的推陈出新。”

顿了顿,李靖继续道:“陛下,第二点不足呢?”

杜启说道:“其实第二点不足,便类似于第一点。第一点,则是注释书籍,因为大多数的人,这个阶段也就只能是注释书籍,要撰写经典很难。不过,也不乏有真正的天才。所以,可以再开辟一个区域,一旦有士子撰写的书籍,经过学院老师点评,很是精彩的,可以在学院内收藏,供后人阅览。总之,都是鼓励士子的。”

李靖说道:“老臣明白了,接下来,老臣会在短短时间内,把这一制度确定下来。以后的大夏军事学院,便多了一项根本制度。甚至臣认为,这一制度的出现,势必会导致无数士子,奋发

图强,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首节 上一节 1965/21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神级木匠皇帝

下一篇: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