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在大唐当侯爷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142节

百姓听到后,便有人开口了,都说无妨,都是替杜启着想的。

他们对杜启印象很不差。

杜启等了一会儿,等百姓不再说话后,便继续道:“乡亲们,今天的三件事情,本王也就不绕圈子,直接说了。”

“第一件事,本王要在焉耆州境内开科取士。”

“如果在场的人,有消息灵通的,知道本王在高昌州、伊州的施政,就会知道本王是广泛的开科取士,涉及到的士,并非单指读书人。”

“但凡有一技之长,亦或是在某个领域内,极为厉害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士,都可以到王府来毛遂自荐。当然官府会安排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统一的考核,以便于你们能脱颖而出。”

“只要你们有真正极为厉害的一项本领,譬如能懂得天象运转,譬如能精于冶炼,譬如能有起死回生的医术等…”

“总之,只要你们有高超的技艺,本王都翘首以盼。”

杜启阐述了他的第一个事情。

这一事情,是杜启故意炒冷饭,故意抛出来的,是为了杜启招揽胡有山做准备的,并非杜启真正要安排什么。

即便如此,焉耆州境内的百姓,听到杜启的话后,却都激动起来。对焉耆州的百姓来说,一些人都有一技之长的,不乏在某个领域内极为厉害的人。

这是他们的机会。

他们并非读书人。可依旧有机会替杜启效力,依旧有机会出人头地。

故而许多人激动起来。

在许多百姓议论的时候,有人开始嘘声,示意百姓安静。伴随着这样的嘘声,百姓都开始安静下来,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停止。

所有人再度看向杜启,等着杜启继续说。

杜启面色肃然,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道:“第二件事,本王此前在伊州境内,已经建立了科技大学,许多人都可以前往读书。而如今在焉耆州境内,以及高昌州境内,本王会逐步的建立书院,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这一点,官府会有详细的通知。”

这一事情,很轻松就说过了。

百姓有一些反响,但并非特别的激烈,因为杜启毕竟没有似在伊州境内那么详细阐述。再者,专门让各县百姓子嗣读书的书院,实际上还没有建立起来。

这是一项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杜启不曾过多允诺。

只提及这事情。

再者,原本这事就是为了吸引百姓注意力的,即便没有造成影响,也没有什么。因为杜启最关键的事情,是在于第三件事的。

杜启继续道:“本王要说的第三件事,是关于焉耆州刺史的人选。说起来焉耆州刺史一职的人选,对你们而言,其实觉得很遥远。”

“因为你们中绝大多数的人,这辈子都接触不了焉耆州刺史。”

“你们认为是高高在上的。”

杜启说道:“实际上,焉耆州刺史和你们却是息息相关。原因很简单,焉耆州刺史如果爱民如子,那么施政会宽松,会有利于百姓,让你们能过上好日子。”

“如果焉耆州刺史施政严苛,即便出发点是为了百姓,最终的结果,也可能背道而驰,最终弄巧成拙。对本王来说,必须选好焉耆州的刺史人选,因为这是关系到百姓命运的。

“本王思来想去,一个有能力且经验丰富,尤其还要爱护百姓,且真正愿意为百姓着想的人,也就是曾经的焉耆国太傅胡有山。”

杜启说道:“胡有山此人,生于斯长于斯,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如果焉耆州有胡有山执政,百姓都能放心,更能安心。”

杜启至此,抛出了话题。

这才是杜启的目的。

第789章 圣君降世

圣君降世

杜启的话,引得无数百姓的赞誉,有称赞杜启有识人之明的,有称赞杜启选对了人的,也有盛赞胡有山的。

现场反应很是激烈。

甚至于,比杜启提及第一条的时候更为激烈,无数百姓议论着。

杜启看到百姓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这才抬手下压,主动压制议论的百姓。

没办法,胡有山声望太高了。

杜启继续道:“本王请胡有山出仕,担任焉耆刺史,执掌焉耆州。可惜,胡有山拒绝了。他并非不能胜任,而是说已经累了,要好好休息一番。”

“本王看胡有山,并非是累着了,是因为他曾担任焉耆国的太傅,身份尊贵,尤其受到焉耆国先王的重托,觉得一旦出仕,就有负焉耆国县先王的重托。”

“所以,他不愿意出仕。”

“这样的一个情况,本王已经是劝说了,但劝说却是无用。”

杜启不做停顿,继续道:“涉及到胡有山,本王的第三件事,便是胡有山有心结

,他不愿意出仕,本王却希望,汇聚在此的万千乡亲,用你们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动胡有山。”

“让他清楚,曾经的重托,曾经的一切,已经成为过去。”

“如今要在意的,是当下,更是未来。本王曾告诉他,说本王的大门,随时为他敞开。所以本王希望你们,能前往劝说他,希望他回心转意。”

杜启说道:“一个有良知有能力且有经验的人,不执掌焉耆州可惜了。”

百姓听到后,内心思索着。

杜启的安排很简单,就是借助百姓的力量,让胡有山再度出山。尤其焉耆州的百姓,实际上已经习惯了胡有山的存在。

胡有山执政,百姓放心。
首节 上一节 1142/21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神级木匠皇帝

下一篇: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