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西游:方寸山大师兄,百世成圣

西游:方寸山大师兄,百世成圣 第76节

  仿佛他昨日才离家,而非历经了诸多西游路上的磨难。

  “父亲!母亲!”

  陈江流鼻尖一酸,眼中热泪再难抑制,瞬间夺眶而出。

  他快步上前,撩衣便欲跪下行礼。

  陆沉与殷温娇却早已抢上前来,一左一右扶住了他。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殷温娇声音哽咽,上下打量着儿子,泪中带笑,“我儿长大了,但也瘦了不少,路上定然吃了许多苦……”

  陆沉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目光深邃,蕴含着无声的赞许与欣慰。

  “平安归来,便是最好。”

  一家三口相携入府,府中早已备好家宴,虽非珍馐美馔,却皆是陈江流昔日爱吃的家常菜肴。

  席间,殷温娇不停为儿子夹菜,嘘寒问暖,絮叨着这些年的思念与牵挂。

  陈江流一一应答,享受着这久违的、温暖入骨的亲情。

  家的气息,冲淡了西行的风霜,也暂时抚平了即将面对灵山辩经的紧绷心绪。

  饭后,陆沉对陈江流道:“江流,随为父来书房一趟。”

  陈江流心知父亲必有话说,点头应允。

  父子二人步入书房,烛火摇曳,映照着满架书卷。

  房门轻掩,隔绝了外界喧嚣。

  陈江流沉默片刻,忽然抬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陆沉,忽而开口道:

  “父亲,您……应该不是凡人吧?”

  陆沉闻言,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了然又复杂的笑意。

  他走到书案后坐下,示意儿子也坐。

  缓声道:“我儿果然明慧,看来这一路,你确实成长了许多。”

  他并未直接否认,而是轻叹一声,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久远之前。

  “你猜得不错,为父……的确并非寻常凡人。”

  “你这一世,原本的命运,并非如此。”

  “为父本该在你出生前,便死于赴任洪州途中的江上,尸沉水底。”

  “而你母亲,亦会被贼人刘洪霸占,你则自幼长于金山寺,不知父母……”

  陆沉声音平静,却将佛门篡改生死簿、安排金蝉子十世轮回的算计。

  以及自己如何潜入地府、如何更改命数、如何成为陈光蕊的经过,娓娓道来。

  他并没有想要瞒着陈江流。

  尤其是眼前这个陈江流。

  陈江流静静地听着,面上并无太多震惊之色,毕竟他已知道佛门手段。

  可唯有在听到父母原定的悲惨命运时,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与了然。

  待陆沉说完,他沉默良久,方才缓缓起身,整理衣袍,对着陆沉深深一揖,及地。

  “父亲……”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孩儿……多谢父亲逆天改命,予我此生亲情温暖,更谢父亲多年教诲,引我明心见性,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

  “此恩此情,孩儿……今生恐难报答万一。”

  他抬起头,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决然。

  “然,正因明了己心,孩儿更知前路艰险,此番辩经,关乎东土佛法气运,灵山绝不会善罢甘休。”

  “三日之后,恐非辩经,而是……一场鸿门宴!”

  “孩儿选择之路,或许……已然走到尽头。”

  “这或许是孩儿与父亲……最后一次这般交谈了。”

  他终究只是凡人,敌不过灵山算计。

  这种结局,他在心中早有知晓。

  但话语中,陈江流并无恐惧,只有一丝淡淡的遗憾与不舍。

  陆沉看着眼前目光坚定、已彻底脱胎换骨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有骄傲,有心痛,更有无比的决意。

  他起身,扶起陈江流,用力握住他的肩膀,目光灼灼如星。

  “江流,你有此认知,为父心中……甚慰。”

  “但你要记住,这条路,并非你一人在走。”

  “从为父更改生死簿那一刻起,这便不只是你的选择,也是为父的选择!”

  “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灵山神佛,为父都会陪着你,一起走下去。”

  “不过一死罢了,何足道哉!”

  他的笑声朗朗,带着看破轮回的洒脱与坚定。

  “你只管去辩你的经,传你的道!”

  “余下的事,有为父在!”

第81章 要带走唐僧,问过我了吗?

  翌日,晨曦微露。

  陆沉所化的洪国公陈光蕊,便整肃衣冠,入宫觐见李世民。

  甘露殿内,君臣相见。

  陆沉将三日之后,唐僧将于皇城前与灵山来使公开辩经之事详细禀明。

  并直言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陛下,”陆沉神色凝重,沉声道,“辩经论法,明面上是道理之争,然灵山势大,恐不会甘于言辞落败。”

  “臣担忧,他们会狗急跳墙,行那强行掳人之举,坏我大唐法度,伤及无辜。”

  李世民端坐龙椅,手指轻轻敲击扶手,眼中精光闪烁。

  他乃一代雄主,岂会看不出此中关窍?

  唐僧所倡之佛法,重民生,讲务实,将极乐归于人间,将成佛许予众生,无疑更利于王朝安定,更能汇聚万民之气运于大唐!

  这与灵山那套强调出世、推崇西天、需割舍尘缘的佛法相比,高下立判,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若能让东土佛法自成一体,何须再仰灵山鼻息?

  此乃千载难逢之机!

  “爱卿所虑,朕深知之。”

  李世民缓缓开口。

  “佛法源自天竺,然亦可盛于东土,玄奘法师有志于革新佛法,泽被苍生,朕心甚慰,自当鼎力支持!”

  “朕即刻下旨,调集十万精锐,布防长安内外!”

  “若有人敢妄动刀兵,亵渎大唐律法,无论来自何方,皆以乱臣贼子论处,格杀勿论!”

  “朕倒要看看,谁敢在朕的长安城内,动朕的御弟!”

  “谢陛下!”

  陆沉深深一揖,心中稍安。

  有十万大唐铁甲为后盾,纵是灵山罗汉,也要掂量掂量在这人道气运鼎盛之地动手的后果!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这一日,长安皇城前,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自文武百官、高僧大德,至寻常百姓、贩夫走卒,皆汇聚于此,欲亲眼目睹这场关乎佛法未来的旷世辩论!

  辩经台高搭,庄严肃穆。

  一侧,摩诃迦叶与阿难尊者率八位金刚罗汉端坐莲台,宝相庄严,佛光缭绕,威势迫人。

  另一侧,唐僧一袭白衣,独自静坐,面色平和,眸澄如水,虽无耀眼佛光,却自有一股沉静坚韧的气度。

  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立于台侧,神情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变故。

  附近不远处,十万唐军甲胄鲜明,刀枪如林,肃杀之气直冲云霄,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李世民与陆沉则端坐于皇城楼阁之上,俯瞰全场。

  时辰已到,钟鸣鼎沸之声渐歇。

  摩诃迦叶率先发难,声如洪钟,带着质问:

  “唐僧!你西行未至灵山,未取得我佛如来亲传之真经,有何资格妄解佛意,私撰经卷,在此欺世盗名?!”

  此言一出,满场目光皆聚焦于唐僧身上。

  却见唐僧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声音清朗,传遍四方:

  “尊者此言差矣,真经何在?非得是灵山之上,贝叶金书所载,方为真经么?”

  他目光扫过台下万千民众,缓缓道:

  “贫僧一路西行,所见所闻,皆是真经。”

  “见饿殍遍野,知慈悲之要,睹弱肉强食,明平等之贵,历神佛算计,悟自立之重!”

  “贫僧所解所著,非是妄言,乃是源于这红尘万丈,源于众生之苦乐!”

  “经之真伪,不在出处,而在其能否解众生之惑,救众生之苦!”

  “此法可能渡人?可能让世间少些悲苦?若能,便是真经!”

首节 上一节 76/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族除名第一天,奖励武神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