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第24节
看到吴文前来,李淳风随口打了声招呼。
吴文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坐到调案前看书,而是站在李淳风后面,怕打扰他思考问题,所以一直没有出声。
“有什么事吗?”
过有一段时间,李淳风才开口问道。
“师傅,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吴文回答。
“什么问题?”
李淳风暂时停止思考,来到条案前坐下。
吴文拿出他准备好的图纸,摊放在桌子上。
看着眼前这个立盘布局,李淳风立马俯下身子钻研起来。
“阴阳交融,五行相生,八卦交织,妙,妙,妙!这卦形你是从何得来?”
“回师傅,我是根据自身立盘,通过脉象的方式,绘制而来!”吴文回道。
“还可以这样?”
李淳风颇为惊讶,他以前还真没想到,立盘还可以这样立。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他突然仿佛想到了什么,整个人顿时变得兴奋起来。
“师傅,这能解吗?”吴文提醒问道。
“能解,如何不能解!”
“来,你坐下,为师好好给你讲解一下,这副卦的奥妙。”
吴文顺势坐下,侧耳倾听。
李淳风指着纸上内容说道:“首先,要从整体来看。
这卦的卦象,总体上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谐!”
谐!吴文闻言,口中喃喃自语。
李淳风继续说道:“在这个卦象中呈现出来的,是天地混合的景象。
这也就意味着,阴阳、五行、八卦的和谐共存、相互作用。
天代表阳刚,而地代表阴柔,当天地的力量在卦象中交织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的局面。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种局面,象征着万物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
李淳风循循善诱地为吴文讲解着这幅卦象。
同时,他拿起笔,在另一张空白纸上,将自己解答出来的内容描绘下来,最终又形成了另一幅卦象:临卦!
临卦,在《易经》中代表着面临、降临之意,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
这正好预示着,吴文修炼内劲之意。
“如何?听懂了吗?”
解答完后,李淳风抬头看向吴文问道。
“嗯!”吴文点点头。
虽然解答的内容中还有一些不是很理解,但吴文已经将内容全都记下了,等一下可以自己先思考思考,若是想不出来,再来询问。
李淳风欣慰地露出笑容。
将桌上的图纸轻轻递给吴文,嘱咐他再拿下去好好观看,继续深入参详。
“谢师傅教导!”
案桌前。
吴文仔细端详着卦象,陷入沉思。
不知不觉间。
已过了晌午。
他离开藏书阁,离开东宫。
下午,吴文已不打算再回藏书阁,而是直接回到家中。
将带回的两张图纸放好。
他又从床上翻出另一张卦形图纸,铺在一旁。
考虑问题得全面。
他以身为盘,自然也要将对自身产生影响的身外环境也纳入考虑范围。
静电场:是电荷不动、电量不变时产生的电场。
这一张卦型图纸,就是吴文将静电球产生的电场带入到卦盘中所得。
经过一番分析。
也形成一个卦象,只不过这个卦象有点四不像,他有些看不懂。
一手拿起这个奇怪的卦象,一手又拿起临卦的图纸。
一个是身外环境产生的卦象,一个是身内形成的卦象。
吴文顺手将它们放在一起。
突然,他发现临卦竟然变成了震卦!
心中顿时一惊。
“这还真是奇妙!”
吴文连忙坐下,全神贯注地研究参悟起来。
身体、静电球、生物电、静电场、静电效应、内劲……
这些看似不搭杆的东西,能够相互联系起来,乃是因为它们之间产生了和谐共振。
这从卦象上也能够看得出来。
“临卦”象为两个震体重叠在一起,表明这两个震体的振动频率是一致的。
“临卦”变为“震卦”,是把这两个震体一分为二。
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出于外而在上者,其为振源。
居于内而在下者,为共振体。
两个震体形成共振现象。
这也就是震卦的爻辞:“振于外而共振于内,振于上而共振于下。”
—
虽然吴文通过静电效应能加快内劲的修炼,但他其实对修炼速度还不是很满意。
如今他又深入了解到身体与静电场的奥秘,自然想着再为内劲的修炼提提速。
“接触静电球,只是相当于将自身置于静电场中,被动地受环境影响。”
“若是能化被动为主动,那修炼速度肯定能够更快!”
可惜,吴文的这个想法虽好,但在他苦思冥想之下,却找不到什么办法能将这被动转化为主动。
眼看着外面的太阳落山,吴文打算暂时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想不出来就不要钻牛角尖!
等到明天去藏书阁中找找看,想必能在其中找到答案,或者是找到什么思路。
于是,他吃点东西填肚子,然后来到练功房,将今天的修炼任务完成。
随后,洗漱一下,便躺在床上沉沉地睡去。
……
感谢‘暖我初心’的打赏,感谢!
第27章 人体沟通电场
……
次日。
吴文前往东宫的藏书阁。
他并没有去四层看术数类的书籍,而是在第二层寻找有关医学类的书籍来观看。
对比起来,术数虽然博大精深,但想要找寻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医学或许更靠谱一些。
“师傅!”
没想到,吴文居然在医书类书架前见到了李淳风,他正低头翻看一本医书。
“吴文,你也来看医书!”李淳风抬头看见吴文,笑着说道。
什么叫我也来看医书?
吴文心中暗想:我是学医的,来看医书很正常。该说你怎么也跑来看了?你不是一直钻研于术数吗?
“师傅,你何时对医书也感兴趣了?”吴文微笑着走上前,疑惑地问道。
李淳风答道:“这不是昨天受你的启发,我才意识到,人体与天地是相通的。有些问题若是在天上找不到答案,或许可以在体内寻求。”
吴文注意到他手上拿着的医书,是《黄帝内经》中的《灵枢》。
这卷他之前看过,除了论述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等内容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等。
“经络,穴窍,针灸!”
吴文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好像想到了什么。
上一篇:让你当宗主,你只收主角?
下一篇:从俯卧撑开始肝经验